陶瓷艺术教学工作室制建设分析

时间:2022-05-10 10:42:52

陶瓷艺术教学工作室制建设分析

【摘要】文章以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艺术教学为基础,以教学效果为依据,深入探讨高校陶瓷艺术工作室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而探讨工作室制的合理教学方案和改革措施,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达到优质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

【关键词】陶瓷艺术;教学;工作室建设“工作室”

(Studio)一词最早源于西方艺术创作领域的“作坊”,其作为艺术家从事职业活动的基本单位,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从事艺术创作、生产和销售以及培养未来艺术家的中心。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以美国、英国、法国为主,按“工作室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了长足的发展[1]。同时,包豪斯设计学院与企业广泛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场所,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及社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补,将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巧妙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工作室制度也成为了“工作坊”教育的延伸与深化[2]。在国内,1995年前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诸多艺术类院校也开始推行工作室制,并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景德镇陶瓷大学是陶瓷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院校,笔者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平台等方面对陶瓷艺术工作室建设及其发展方向展开探讨。

一、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设具有陶瓷大学特色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景德镇陶瓷大学前身是1910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1958年设置本科建制,成为原轻工业部所属的八大轻工本科院校之一。198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学科性本科高校、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作为陶瓷大学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陶瓷艺术教学,如何在新形势下顺应“双一流”建设需要,保障具备一流的教学质量,培养“为陶瓷业服务的尖兵”,形成“人才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学科专业坚持艺工并重,科学研究注重行业需求,艺术创作不断开拓创新”的办学特色,学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不同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单一设置的艺术类院校,陶瓷大学作为拥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艺术类学生约5千人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具有学校发展地理位置不够优越、学生体量基数过大、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陶瓷艺术工作室模式,必须建立在学校当地特色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摸索出以陶瓷特色课程群教学为主,具有陶瓷大学特色的工作室制建设模式,并结合现有的办学条件整合实现软硬件教学资源合理化。工作室制教学最大的特色是专业目标明确、课程设置系统连续。学生进入工作室后能快速了解和熟悉本专业的要领及追求。陶瓷艺术工作室课程教学以特色课程群为主,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三大类。具体做法为一、二年级实行班建制,一年级课程打通,以陶艺基础、国画基础、设计基础、雕塑基础、书法、素描、色彩为基础练习,重点培养专业基础能力;二年级开始学习包括新彩、粉古彩、青花、模具成型等陶瓷专业类课程;三年级进入工作室学习,开设综合材料试验、金属与木艺、窑炉烧成与构建等差异化课程体系;四年级进入工作室完成专题性毕业设计的制作环节。在具体操作中,以多元化的专业能力培养为主导,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作实践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相对于课堂教学,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具体、详致和明确的学习方向。通过工作室平台,师生之间的关系已转换为师徒关系,通过零距离的良性互动,使得师生之间能够顺利沟通交流。总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有利于通过知识与能力并举、实践与创新并举,适应需求、深化特色,以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的教育贯穿始终,构建艺与工结合的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作性思维能力、协调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二、充分借助景德镇优势社会资源,打造陶瓷艺术优良教学平台

学校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办学所在地——景德镇。自宋代以来,景德镇即“村村窑火,户户陶埏”。千年的制瓷历史、极高的制瓷水平、陶瓷产业的兴旺和陶瓷人才的汇聚,历千年而不衰,引举世之瞩目,迄今仍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陶瓷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巨大的文化象征性与影响力。工作室制办学另一优势是人才优势。历史上,景德镇就以“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而著称,陶瓷人才总量在全国居于主导和领先地位,现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位、部级艺术大师80人、高级以上职称陶瓷人才1950人。瓷都独特的魅力至今仍吸引无数的人来学习制瓷技艺并在景德镇扎根,成为新时期“景漂”。陶瓷人才的汇聚也让景德镇在新世纪的制瓷竞争中拥有持续不竭的动力。学校在景德镇丰富的人才储备中,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开展工作室“双师型”教学,大量聘请景德镇部级手工传承人、国内外专家来校担任工作室指导教师或客座教授;同时,通过校外专家和手工艺人的技术引进和学术交流,强化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建设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工作室[3]。

三、完善教学成果评定及奖励机制,打造优良的陶艺教学平台

工作室制教学的成果要适应社会需要,狠抓陶瓷特色,以了解市场为基础,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以展览、教学检查、实践教学评比等方式进行教学成果展示,成立专门的工作室教学成果评定小组,结合社会反响和学生评价,对课程教学管理、绩效评估、奖惩等进行细化、完善和修订,为工作室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为保证工作室建设能够稳定有序健康发展,由评定小组对工作室进行阶段性评估和评价,具体评价方面有:评估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内容、科研绩效、校企合作情况、工作室管理、工作室的特色等;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否确实提高,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获奖、举办展览的等级及次数、、申请获得的设计专利、创新成果、学生的满意程度等;评估工作室教学成果,包括每学期的课业展览、每年的毕业设计展览及校外各类艺术活动及设计大赛等;学校根据评估情况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类,考核优秀的工作室学校将根据完成情况给予奖励,对能转化为企业、公司所用的教学成果加大资金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工作室将取消专业工作室负责人资格。通过借鉴企业的效能考核机制,使工作室运作合理,艺术实践教学成果突出;合理利用实验实训平台,实现专业工作室与实验实训一体化。具体为开放实验实训中心,把专业工作室纳入到实验实训平台中,打造开放式专业工作室。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积极实践艺术活动,包括陶瓷创新评比、全国美展之类的业界大型比赛,合理沟通玻璃、金属、木艺、漆器专业工作室的开放时间,整合实验室资源,强化一体化工作室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打造一流的陶瓷艺术教学平台。

四、多渠道开展交流合作,搭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陶瓷教育交流平台

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体系。高校与企业、社会深度合作能够优势互补,学校利用自身的培养优势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企业优质的人才和管理模式的引入可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帮助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孵化、转化。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人才、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4]。一方面,学校通过“引进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外产业精英和指导教师共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实现了校内教师与产业精英的对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从而更加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走出去”,与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多所高校、顶尖文化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通过互派教师讲学、学生研修、联合培养人才等方式,发挥陶瓷国际名片的优势,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同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强调以企业项目为载体、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在教学和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在国际化视野的前提下,将产、学、研真正融为一体。教师和企业导师进行指导和互动,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陶瓷企业的“零接轨”,有效提高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和实践技能[5]。毕业生在综合能力提高的基础之上,达到良好的就业前景,逐步形成“人才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学科专业坚持艺工并重,科学研究注重行业需求,艺术创作不断开拓创新”的鲜明办学特色。

本文从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艺术教学的培养模式与方法出发,探讨工作室制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实施的必要性及可操作性,并根据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形势下高校存在的问题和陶瓷艺术教学的实际状况,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教学效果为依据,对影响陶瓷专业教学的问题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性研究提出自身的看法和措施,以期为解决陶瓷专业教学问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6.

[2]孙晓男.“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6).

[3]卜旭芳,陈晓芳,李静.高校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30).

[4]杜欣.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的工作室制课程改革与研究[J].工业设计,2018(12).

[5]鲁亿方,蓝金辉.近10年国内外大学实验教学发展状况探讨——基于国内外十几所大学的分析文献[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作者:黄胜 钦冯燕 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