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6-17 03:33:14

导语:农村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民办高校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民办高校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针对民办高校农村籍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对策

1民办高校中农村大学生就业现状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这便造成用人单位提高就业条件。另外,民办教育在我国仅有20多年的时间,社会的认可度不够高,加大了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难度。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较去年增加了10万人左右。据统计,民办高校农村大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左右。为了客观地了解高校农村籍贫困大学生现状,作为一名大四学生辅导员,我对本学校农村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民办高校中农村大学生特别渴望就业,因为这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前途,还肩负着自身家庭的重担。所以,这类学生更加看重的是工资待遇,从而导致了一种“有业不就”、“无业可就”的就业状况。

2民办高校中农村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2.1自身因素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大多是在全国大学生扩招,各个民办高校为了保证生源降低录取分数线的背景下来到大学校园。这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专业基础不扎实,最终毕业面临的就是失业。虽然农村大学生中有的知道自身的弱势,但是他们只知道学习,很少和同学交往。这便导致了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不会很好的展示自己的才能,最终错失就业机会。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大学生在经历高考失利后,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内心压力大,感觉让父母失望。另外,农村大学生家庭条件本来就不好,这就更导致贫困学生在就业时缺乏自信心,有想法不敢表达出来,从而给就业带来主观的阻力。

2.2学校因素

民办高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教师资源流动较大。教学硬件设施不够先进,课程设置缺乏特色。民办高校将就业看成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的理念不够成熟,落实的不到位。多数民办高校还是更重视生源情况,而忽略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下放到事务繁多的辅导员身上,先不说辅导员不够专业,即便是经过学习能够指导学生就业。可是学习的时间呢,精力呢?导致辅导员两头兼顾不得,最终导致学生接受不到系统的就业指导,就业面临重重困难。2.3社会因素大量的留学生回国发展,还有一些国外的年轻人来中国淘金,这些无形中增大了国内学生的就业压力。社会对民办大学生的素质持怀疑的态度。这便使得民办高校大学生再就业时受到不平等待遇。

3民办高校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对策

3.1政府应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政策支持

要解决民办高校农村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政府首先要加强宏观调控,大力发展经济,使就业市场逐渐回暖。还要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就业市场,促进各种人力资源的市场流通和市场配置。大力发展国家基层项目,为民办高校农村大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就业岗位。比如西部大开发、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计划,政府可以适当的为民办高校农村大学生放宽条件。另外,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使既没有资金,又没有人脉的民办高校农村大学生获得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从而缓解了就业压力。

3.2用人单位应转变思想打破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偏见

用人单位首先要转变思想,民办高校的学生虽然底子薄,但是并不是做不成事。加上现在的民办高校特别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宗旨,鼓足干劲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说,民办高校不乏优秀人才,特别是那些用心学习的农村学生。因此,用人单位应该打破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偏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深入发掘人才。这不仅能够为民办高校农村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也会完善本单位的人力资源配资。

3.3民办高校应加强对农村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3.3.1转变农村大学生的就业意识

学校教育引导农村学生去基层,中小企业就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教育学生勇于尝试,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打破“有业不就”的怪圈。

3.3.2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要专门设立就业指导中心,该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要由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职业生涯规划师等角色集于一身。同时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和发展方向,以及一些国家就业政策和形势。

3.3.3全方位拓宽就业渠道

学校首先要及时招聘信息,鼓励学生参加招聘会。其次,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合作和对接,以企业为基地,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采用“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产业间的“无缝连接”。再次,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专业技能的指导,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培训,通过创业教育、SIYB培训、创业巡回报告等方式来鼓励和刺激高校毕业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最终达到就业的倍增效应。

3.4民办高校农村大学生要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作为民办高校农村大学生,要给自己正确的定位,不要一味的自卑。虽然家庭条件不好,那只是外部因素,要坚信自己通过努力不会比别人差,多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时常激励自己,修炼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心理素质。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分析好就业形势,找准自己的位置,把握就业机会。通过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文明修身,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过多渠道积极了解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训练,尽可能在应聘时能够比较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

作者:赵顺平 单位:长春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郑泽莉.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4.

[2]陈启.适应新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J].科技信息,2009,(24):48.

[3]彭时代.提升地方本科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云梦学刊,2010,(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