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研究

时间:2022-02-26 03:10:32

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研究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跨过高考独木桥的“天之骄子”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面临社会激烈的竞争,面对就业创业压力,现在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如何提供准确有效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规范,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大学生就业创业困境有客观原因,也有就业观念不正确,没有及时的就业指导、援助的缺乏等问题。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与创业,提高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精度,但目前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仍面临着能源有限,信息平台不完善等精确指导问题。为此,要采取专业队伍,完善信息平台,准确帮助、质量评估等手段,为大学生提供准确的就业创业指导。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结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实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此同时,总需求的适度扩张,生产、库存、降低成本的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质量,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适应性和灵活性的供应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力,使供应系统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总供给的约束,对老化抑制供给和供给结构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就可以恢复中国经济增长,开放的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周期。中央财政经济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表明,中央高度重视供应结构改革,决心努力工作[1]。精准扶贫一直是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是世界扶贫领域的共同问题。这种情况与贫困地区、基础能力差、利用机会和资源缺乏竞争力有关,也受到政府或援助主体从外部进行扶贫开发对信息不对称的制约。因此,对“扶贫计划”的数据管理的参与应用,提出积极的激励措施,提高贫困人口的精确识别和动态调整机制,准确的措施和政策,促进准确、精准扶贫,实现脱贫的目标。这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克服对扶贫开发机遇的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抓住改变节点资源,在人类行为扶贫竞争中通过正向激励是关键。财富是政府的基础,特别是扶贫开发。如何有效地增加投资,在贫困地区,中央政府应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支付规模,加大扶贫中央支持;在省一级,有效提高扶贫资金。如何分配资金,“扶贫计划”明确要求,农业综合开发,农业资金的转移支付,对贫困村明确一定比例的农村综合改革;各部门的惠民政策、项目,在最大程度上向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倾斜。贫困县的财政收入通常很少,扶贫计划主要集中在中央和省级两级,扶贫资金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资金。简单来说,县级负责前线战斗,中央和省两级负责后方提供物资。

二、高校学生就业创业的问题

(一)素质与能力不足。高校贫困学生多数是因为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差,社会资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缺乏薄弱等原因导致的职业选择、就业机会、就业能力和就业创业竞争力都处于劣势,这是制约贫困学生创造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贫困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困境[2]。就农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说,社会对农业专业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但农业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存在。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除了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众多、就业竞争激烈之外,还有以下主要客观因素:一是稳定的工作、高薪、职业期望和个人素质与现实不符。有对高职位的要求,但是自己的能力低,就业创业是困难的。此外,因为个人素养不足,往往都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学习认知以及缺少经验积累导致的,这也完全属于学生自身问题,还有部分也是受到院校教学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多数院校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缺乏科学的引导,再加上学生现实实践缺少一定的条件和场所,往往很难达到社会的要求,特别是对多数农业专业毕业生来说,单纯学习校内知识很难适应社会环境,更多企业对于人才的考核除了专业知识水平以外,还包含能力的强弱,特别是体现在相应的管理能力,因而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也是当前时代的主要需求表现。二是就业人数和职业要求较低,就业人数和求职人数严重失衡。就业产业的选择对农科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考虑到高校教育成本、预期收入、未来状况和发展前景,公务员、工商管理等白领工作一直受到农科大学生的关注。但这也是绝大多数毕业生的第一选择,以至于成百上千的人甚至成千上万的人都在争夺一两个职位。(二)个人心态问题。个人心态也是导致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即如部分毕业生眼高手低、缺乏自信、鲁莽且浮躁往往会导致就业过程陷入到误区。而且当下大学教育已经逐步普及,大学生的社会待遇与社会地位已经无法等同于以往,对于很多就业期望过高的学生而言,往往会由于面临残酷的社会竞争而处于被动状态,在他们一般的认知状态下,虽然农业专业的就业前景良好,但是是否能够获得满意的就业岗位也是他们当下面临的难题。自卑情结是一个普遍的农业大学生心理。这种社会现象不仅给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带来了障碍,而且也是影响毕业等其他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浮躁和盲目的心理是也是有的。农业大学生由于心理因素在择业时不知道如何正确选择。这些心理和问题都导致了毕业生的浮躁心态,盲目跟风,最终不能成功就业和正确创业。在基于大学普及的现代,所有毕业生应当摒弃一般的就业实习,特别是对于农业毕业生来说,应当避免“过高、过多”的就业要求。而且高等教育也是一项教育服务,即便如此,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社会的验证,寻找到符合自身的社会价值定位。因而学生在选择工作时,可以选择与一般申请者处于相同的起跑线上。先就业创业,而后抓住发展机遇。(三)缺乏指导。因为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对就业创业的指导工作也没有高度的专业化。目前我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专职教师少,师资短缺的情况,给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带来了越来越复杂的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任务,他们不仅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承担着职业指导、教学、指导日常工作,精力有限,很难对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进行准确把握。目前,采用“冲击网”式就业创业指导,形式单一,深度和广度不够。此外,高校开展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大多是大班授课,针对性不强,不能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就业创业规划,对于职业指导的准确性、专业性水平不高。另外信息平台也并不完善,信息推送是不准确的。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新形势下,信息来源对新媒体的依赖性更强,但目前的就业创业信息数据平台通常是不完善的。精确指导是不彻底的,在实施过程中精确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意识的缺乏,由于精力有限,教师评价准确有效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不健全,对学生正确就业创业指导不够深入。

三、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精准化

(一)创建专业精密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主体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学生面对大量的资源实施精确的就业创业过程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建立一个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是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基本保证。可由专业教师组织就业规划,业务实践,建立简历撰写、面试指导、心理咨询团队,为学生就业责任联系就业指导顾问,正确引导就业观,面对不同的学生统计和登记分类就业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专业组成就业指导队伍,由咨询顾问专业团队,跟踪记录,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二是准确的就业信息平台的建立,依托互联网通过整合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就业信息、招聘信息和其他当事人,分析大数据的应用,根据学生的学业、专业、学历、实习、社团活动、兴趣爱好、能力、职业倾向、职业能力、区域、求职招聘等统计配套,汇总信息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需求,从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客户端,校园网络平台,根据学生的意愿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创造信息传播的特殊渠道用人单位。构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信息平台,提高学生就业信息接收、推送、精准效益[3]。三是通过找出帮助学生或就业困难等多方式的特殊基地学生准确的就业信息平台,这些学生有就业愿望,但由于正常就业的实际困难,如: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研究生,弱势群体就业的农村残疾人毕业生等。对于这样的学生,辅导员、教师直接指导进行“一对一”精确的个性化帮助,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对有问题和困难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的学生,并优先推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毕业生的就业困难群体,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提升工作技能。(二)提高就业质量评价系统的精度。为实施参与式扶贫,实现稳定就业和保障企业安全,切实促进家庭脱贫,强化扶贫力度。提高就业质量评价系统的精度,需要做到一是深入调查。全面调查,找出贫困大学生档案馆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毕业学校、就业需求、帮助建立名册等。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平台,村(居)的公开栏,宣传等,大力促进贫困大学生家庭的大学生就业创业。三是加强政策执行。适应就业创业困难学生的政策,积极帮助他们申请就业创业、资助资金和无息创业贷款。对于未就业创业的贫困大学生,应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创业信息,积极推荐就业、帮助创业。学校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准确评价,从教师和学生的社会评价入手,要注意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数量,注重毕业生就业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就业创业指导的精度评价的实际效果,为进一步优化和促进新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实施精度。

四、结语

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关键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重要保证。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高校应引导学生参与就业创业扶贫工作,学校发展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建立确切机制,帮助学生准确就业的创业指导,以高校人才培养的职业指导的重要地位实现中长期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甘英,韦丽.大学生一体化就业帮扶体系的构建探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4,5

[2]王辉,朱健.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帮扶政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5,2

[3]杨宇姣,李梦兴.构建高校贫困生帮扶体系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J].考试周刊,2014,1

作者:高雯 单位:海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