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时间:2022-04-28 11:13:14

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做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厘清实施背景,明确实施目标,聚焦发展需要。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实施茂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必然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大有作为。基于此,通过坚定茂名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目标,统筹茂名各县域农村职业教育布局,构建茂名农村职业教育政府购买制度等,创新发展茂名农村职业教育,推动茂名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茂名“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七大战略之一”[1],是党和国家着眼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丽乡村的重大战略。从茂名实际情况看,作为农业大市的茂名,在摄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大批适应时展和茂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农村人才。农村职业教育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对培育新型农村农业经营人才,提升乡村劳动者综合素养,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发展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价值。

1农村职业教育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

1.1背景分析。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应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背景地做一简要分析。乡村振兴与农村振兴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大不相同。“农村”是一个区划管理概念,与“城市”相对应。“乡村”则是一个基于地理空间层面的概念,在外延上也更为丰富和多元。从发展程度和发展效能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不充分”主要是指农村内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主要是指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8%升至2018年的58.5%,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增至8.1亿,城市数从193个增至657个。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积累的大量资源被投入到城市化建设,而对农村自身建设重视度不够,导致乡村发展远远滞后于城镇发展。2016年,全国自然村数为261.7万个,比2000年(337.5万个)减少了28.96%。同时,乡村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凸显,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后劲和活力。在此背景下,党和国家从战略全局高度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坚持问题导向、直面乡村发展难题的生动实践。1.2目标厘定。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目标是报告中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是前提。强调坚持质量兴农的发展理念,要加强农村农民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推动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宜居是重点。强调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要统筹协调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打造农村农业生态发展链;乡风文明是保证。强调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发展理念,要传承农村传统优秀文化,推进农村公序良俗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农民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治理有效是基础。强调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发展理念,要健全党委统筹、政府落实、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打造既有活力又讲规范的法治乡村;生活富裕是归宿。强调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发展理念。要妥善处理好基层百姓最关切的现实利益问题,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设幸福祥和兴村新家园。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充分发挥千百万广大农村劳动者的主体价值和作用。1.3发展需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是具有历史继承和演化逻辑的发展过程,聚焦于当前乡村社会的现实问题,为打造新时代乡村指明了发展方向。从长远发展目标看,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缩小城乡差距、共同迈向小康的目标还要聚焦,应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总抓手,持续推动传统乡村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实现乡村社会全面高质发展。从系统要素看,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乡村社会系统在结构和层次的全新的优化组合,意味着由单纯追求数量向谋求发展质量、由粗放型发展方式向内涵式发展方式、由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的有效转变,“做到回归乡村、反哺乡村,打造城乡双向平衡发展的新结构和新空间”[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在立足乡村社会现实情况和发展规律,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深化改革,破解乡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培育不相称的结构性难题,打造全覆盖、立体式、层次性的发展结构。

2农村职业教育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大价值

2.1培养乡村各类人才的重要抓手。农村职业教育在培养学得好、用得上、做得实、留得住的各类乡村人才方面前景广阔。近年来,我国大多数农村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主动对接农村劳动者发展需求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需要,积极与县级职教中心合作,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基本上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不仅推进了当地农业农村发展,也为农村培养了大量人才。以广东为例,当前,广东县级职业教育已进入高端发展阶段。广东职业教育采用地市管辖的方式,根据区域内人口规模与分布情况确定职业教育规模,二者之间的匹配度相对其他省份较高。“从万人常住人口中职教育全日制学生数计,全省21个地市中有12个超过平均数,县级职业教育发展总体均衡”[3]。这一布局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广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为农村培养发展致富带头人提供了有力保障,已成为培养乡村各类人才重要抓手。2.2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应有之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推进扶贫工作从粗放式向精准化阶段转变。精准扶贫指的是“根据致贫因素不同,运用科学方法与有效措施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4]。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在精准扶贫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国际上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的《修订的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书》中提出,应将技术和职业教育作为“减轻贫困”的有效载体之一。涉及条款达12条。这一思想在其2016年7月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建议书》中也有集中体现。从国内看,党的报告中提出了“要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同全中国所有人一起进入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从各国发展实践看,农村职业教育有助于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改变贫困家庭子女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特别是在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教学、精准指导,构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志扶智有机结合的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格局方面作用甚大。2.3助力农村产教融合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很多地区的中职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紧紧围绕当地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积极同当地各类型的企业等开展产教融合。以茂名为例,茂名中职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产教融合等方式,有效满足学校教学改革需求,为广大农村输送更多更好更符合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促进茂名地方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发展,构建了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格局。目前,已有300多家大中企业与茂名中职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制定人方案,以“订单培养,共建专业、对接真实情境”的方式,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训设备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了人才、设备、技术、信息等各种相对优势。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通过吸纳各类企业深入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在优化农村职业学校资源布局的同时,有利于推进农村产业需求侧与农村人才培养供给侧的全要素融合,“强化农村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5]。

3新时代推进茂名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对策

3.1坚定茂名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目标。一是坚持党全面领导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导向。党中央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重点工作,每年通过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出台中央一号文件等方式,重点关注农村深化改革,及时农村重大政策。在此背景下,茂名各级党委要发挥党组织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将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作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坚定不移将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新时代茂名农村职业教育各领域,为推动农业职业教育优先发展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障。在坚定党全面领导农村职业教育目标导向的基础上,茂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落实市、县(区)、镇、村四级书记主抓农村职业教育的领导职责与任务,完善四级书记主抓农村职业教育实施情况报告机制、实绩考核机制与考核监督机制,推动党委领导的机制优势转化为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行动优势。二是坚持完善农村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目标导向。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重要文件,这些文件始终将“充分发挥农村各类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及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6]等内容贯穿其中。2019年9月,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强调要不断完善农村工作制度体系。这些重要文件思路清晰、举措明确,针对性强。对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指引。茂名要组织各级党委领导班子深入学习领会重要文件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保障。3.2统筹茂名各县域农村职业教育布局。一是统筹茂名农村职业学校布局。在市级政府方面,茂名在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从2013年开始,茂名按照“政府统筹、部门合作、有效整合、优化配置、多方共赢”的思路,将全市公办中职学校由22所精简为10所,每个县级市集中精力办好一所中职学校,将相关资产设备、教学资源、生源分配等统筹规划。下一阶段,茂名要继续统筹好县域农村职业学校布局,采取技能教育和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和长期授课、理论教学与实操应用“三结合”方式,构建资源共享、资金共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县域农村职业教育新格局。镇级政府领导班子应将农村职业教育列入年度政府总体发展规划与乡镇(街道)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和任务,对辖区内的农村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和培训资源按照“统一规划、有效整合、差异发展”的思路加以集约化管理和统筹,鼓励农村职业学校强化1+X教育及科学实验、技术推广,合理规划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条件保障、师资力量,以适应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并将其纳入农村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增强农村职业教育教学培训资源投入的吸引力和针对性。二是要统筹茂名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县、乡、村举办的各类职业教育,一般称为农村职业教育”[7]。农村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两类人才:一类是以农业为主业的农民,另一类是进城的务工人员。为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报告中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在此背景下,茂名要尽快将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完善起来,构建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推进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管理服务体系。在学校数量设置方面。按照既有经验来看,人口在60万以下的县(市)要开设一所农村职校,人口在100万左右的县(市)应举办2-3所农村职校。按此测算,高州、信宜、电白、化州等地均应办好2-3所农村职校。目前各县区还需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在学校规模方面。县级农村职校和乡镇成人学校并无硬性要求,主要根据当地农村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民职业技能提升需要而定。总体而言,贴合当地发展需要,广受群众欢迎是检验办学质量最为重要的标准。县级农村职校要主动强化对乡镇成人学校的指导和支持,选择师资力量强、办学条件好、运作程序规范的乡镇成人学校纳入县级农业职校的分校,由县级农业职校在专业授课、人员培训、技能锻炼方面开展垂直化管理与指导。3.3构建茂名农村职业教育政府购买制度。从现实情况看,“当城市收入高于农村时,农民就会流入城市”[8]。许多农村职校顺应这一趋势开设了很多非农专业,在客观上进一步稀释了涉农专业的比例。据统计,我国农林中等职校在2008年有141所,比1990年减少了286所;农科类毕业生占比从1992年的7.1%降至2008年的1.91%,职业高中农科类专业毕业生比例从1990年的21.7%降至2008年的5.1%[9]。虽然国家从2009年开始实施免费学习制度,但并未显著提升农村职业教育吸引力。到2005年,我国职业教育中涉农专业招生34.3万人,比2010年减少76万人,仅比未实施免收学费前的2008年多5.3万人。从招生学校及人数看,2005年,全国农村职校有5822所,招生人数为235.2万人;到2015年,数量分别降至3907所、155.2万人,降幅明显。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探索政府购买农村职业教育制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举措。一是加强学习研究,要增强政府“购买职业教育服务关键信息获取和契约监管的水平”[10]。从目前各省实际情况看,很多地区在购买职业教育方面采取的方式是:政府与农村职业学校或专业社会培训机构订立合同为相关人员提供农村职业教育学历及技能培训。如“浙江教育行政部门将职业院校所需购买的师资培训事项与具体要求向全社会公布,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服务供应方,服务供应方确定后,再由教育行政部门与服务供应方签订正式合同”[11]。这对改革创新茂名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二是优化办学模式。农村职业教育要在办学模式上有所创新,必须在抓好种植、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传统专业领域建设的同时,针对当地农民、返乡农民、退伍或转业军人等群体提供无偿全额财政补贴[12],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养。茂名各级政府可通过增加财政预算,研发新型科目课程,引入新型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软硬件环境,贯通职前职后教育体系;制定教师进修计划。根据教师授课和专业发展需要,制定和实施涉农职校教师外出进修的工作规划与支持办法,列出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4结语

新形势下,党中央从全局高度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开创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提供了重大契机。农村职业教育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丰富了职业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全面建成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广大农民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谋求了新福祉。

作者:胡华 单位:茂名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