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理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

时间:2022-10-20 09:47:52

师范院校理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各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各种形式教育和竞赛激励着不少大学生积极实践探索,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探索新模式的契机,但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以师范院校理工科角度出发,分析其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问题、制约因素,探讨如何创新多元化培养模式、完善技术创业环境,充分发挥理工科专业优势,健全科技创业机制,促进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关键词】理工类;科技创新;创业孵化

“以创业促就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全新理念,也成为全国各级各类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条重要途径,报告还明确提出,大学生创业既是我们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动力源,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顺应时展趋势,高校积极探索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途径,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而地方本科院校理工科类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创业制约因素,就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新创业,为区域科技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一、地方本科院校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院校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

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院、校两级都明确了组织机制、运行机制、服务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培养。指定相关人员参加各级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培训,积极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和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等各行业优秀人才到学院指导创新创业,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园是所在市的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为该校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孵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同时积极组织院校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以赛代训,以赛促孵化,不断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理工类大学生创业资源丰富,积极探索成果转化

理工类大学生能够依托大型实验室建立创客空间,具备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为主要成员的高素质指导教师团队,同时邀请相关合作企业负责人、学院成功创业的校友参与创客空间指导。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多,在导师的引导下,参与学生在课外主动走进实验室“打下手、学皮毛”。导师给课题,给思路,给指导,学生动脑、动手,科创活动便有了内容。学院定期组建重点团队带着课题进企业、到厂矿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因此,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数量多、科技创新成果具有明显优势,每年被部级、省级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文科类的数倍。

二、地方师范院校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制约因素

(一)理工科类师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识不够

学院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有待提高。由于师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推开时间比较短,学校对创新创业的宣传指导力度有限,学院很多专业教师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创新创业方面的专业培训,对于创新创业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方面即缺乏积极性,也缺乏专业性,也就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创兴创业的认识和学习实践。

(二)专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过低,孵化作用不明显

专业学习研究与创新创业的融合度不高。化学专业特色比较鲜明突出,日常研究中有许多特色成果,但在转化为创业项目时难度比较大。一是在本高校,创业教育仅仅处于起步阶段,理论教育多余实践指导,特别是理工类学生,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所以导致缺乏系统的创业知识。二是学校和学院都没有制定明确的孵化政策。政策上对成果转化,没有具体规定。创业园和创客空间受资金、师资限制,能够用于理工类学生创业实践的条件有限。三是理工类绝大多数科研成果都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取得的,缺乏配套的激励机制,影响师生开展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推进地方师范院校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专兼职创新创业指导人员的培养

以学校、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教学参加教师为重点培养对象,优先安排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培训,加强专兼职教师成员间的日常交流和学习,利用集中学习、QQ群、微信等方式学习宣传创新创业的前沿理论和实操技能,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以创业园地为平台,发掘有创业想法和意向的学生,锻炼整合学生创新团队,加强指导,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创业成员,以此带动学院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创新创业学习实践中。

(二)创新培养模式,完善理工类大学生创业机制

加强理工类创业师生团队的指导。在全校范围内招募熟悉创就业政策、有创业指导经验的教师组成“校内导师团队”。聘请国内知名的创业指导老师和企业管理者,为学院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提供专题指导。通过沙龙、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对创业学生进行定期指导。通过创业导师团队的带动,开展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探索,每年孵化1-2项创业项目。深入推进“创业教育→创业引导→模拟创业→全真创业→实际创业”的从课堂到创业实践无缝连接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深入推进“产、学、研”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与实习基地的建设,以推动“六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深入落实。制定完善师生创业配套政策。要制定有益于师生团队进行创业实践的的保护政策,激发师生创业热情。建立导师和学生团队共建共享的转化机制,以合同形式或者导师入股等形式实现成果转让,使理工类的科创成果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婧烨,陈育芳.科技创业视阈下高校理工类研究生创业教育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06):55-59.

[2]黄伯云.积极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01):8-10.

作者:舒丽贞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