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文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时间:2022-03-01 02:57:48

教师作文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摘要]黑格尔认为,伦理即解放。作文所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思维。优秀的作品不仅要有内涵,同时还要有活泼丰富的语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优秀作品的这两点特质成为影响学生写作的重要因素。将教育伦理与作文教学进行资源整合,有利于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教师要善于从作文素材中传递伦理取向的温度,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伦理取向的厚度,在教学评价中凸显伦理取向的高度,从而提升作文教学的效度。

[关键词]作文教学;伦理取向;资源整合

黑格尔认为,伦理即解放。他觉得,真正的教育,即解放人,使人获得自由的教育而不是虚假的教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积极提倡教育的“六大解放”。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努力为实现教育解放服务。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合理且最大化地发挥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动性呢?

一、作文素材,传递伦理取向的温度

作文素材的解放,需要更好地整合课程资源。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相关信息,纳入学生的写作素材。在解决“拿什么教”之后,教师心中应明确:“拿这个素材教什么?”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始终明白用什么内容来回应“教什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写作文,就是要“找到写作的源头,这样才能真正地找到写作的源泉”。写作的源头到底在哪儿?其实就是生活。生活是活生生存在的,是翔实的,而作文就是要与真实而具体的生活进行联系。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的很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那么课堂生活也是学生写作的重要素材。好的作文素材,是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提倡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激发学生想要表达的冲动感。学习生活就像源泉,写作就像溪水,只要源泉不枯竭,那么溪水也会流个不停。当前在课程资源逐渐整合的大背景下,作文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能够表达真情实感。将课堂学习作为写作的内容,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这种作文才能够吸引人,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作文的快乐,从而从被迫写作转为主动写作,从害怕写作转变为热爱写作。学生通过自己的作品,将生动的生活展现在我们面前,这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二、课堂教学,把握伦理取向的厚度

课堂教学应创设作文情境,并注重情境创设的完整性,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全方位的体验,包括道德情感的体验。在平等的交流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指挥家,也是导演,同样也是一场学习旅程的优秀导游,不但能带领学生参观各个景点,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风景的美好。那么,教师怎样帮助学生走入学习的风景中,获得学习体验呢?第一,要激起学生的生活热情。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中,教师要将情境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投入情感。如张赛琴老师作文教学的课堂,当她从包里慢慢拿出一张崭新的一百元人民币时,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阵惊喜的叫声:“一百元钱!”张老师再用抖动人民币的声音诱惑学生:“想要吗?”继而追问:“有了100元,想干什么?”此时的学生一个个愉悦地诉说起了自己的使用方法,更有一位胖胖的学生用向往的表情大声地说出自己有了这钱以后要买肉吃。此时,学生已走进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在接二连三的叙述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钱的价值。正当大家沉浸在有钱的幸福感中时,张老师突然流露出愤怒的表情,将百元大钞用力一揉。学生一个个惊呼:“不要!”“你不要,就把这钱送给我好了!”……在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表情动作之后,张老师又一次引导学生议论:“你还想要这钱吗?要来干什么?为什么?”在热烈的讨论声中,学生明白了:钱的本质没变,价值不变!当张老师最后提问:“这节课仅仅是要写钱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什么道理?”听课教师也就明白了这次写作的落脚点是什么。学生更明白了:看事物时,不能被它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学会看其本质。这堂课的成功,是因为有了之前学生的“走进去”,才会有现在学生的“说出来”“写出来”。第二,要能够使学生展开联想。情境教学营造的氛围再逼真,主体也是学生,需要学生去丰富情境。这就需要学生在投入感情后,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将情境教学中看似没有关系的元素联系起来,充分调动自己的思想。这代表着学生已经融入学习的情境中。如魏艳老师在《多变的天空》作文教学中,就让一部分学生模拟雨声,另一部分学生趴在桌上静静地听,想象当时的雨景。课堂教学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而无法真实呈现情境的空白就这样被弥补了。当教者一步步成功创设情境之时,正是学生一步步融入角色、体验多元角色之时。这是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解放。

三、教学评价,凸显伦理取向的高度

奥苏伯尔提出:“学习动机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尤其对于心智不稳定,没有形成独立人格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传递的情绪将会具有极强的影响力。”所以,在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十分重视在评价语言中加入丰富的情感,给学生传递一种温暖的感觉,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更加愿意主动学习。当学生在课堂上给出一个非常精彩的回答时,教师要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执教一节三年级的作文课时,请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夏天里闷热的天气。班上的一个学生回答道:“在树荫下,有一条狗张着嘴,吐着舌头在呼哧呼哧地喘气。即便我不停地摇着蒲扇,可是头上的汗珠也一直滴吧滴吧地往下掉。平日里最不怕热的妈妈也说这些年都没碰到过这么炎热的夏天。”学生刚回答完,贾老师就鼓起了掌,并且说道:“写得真是太生动了,老师要给你点赞!这俨然是一个小作家呀!”教师的话让学生又开心,又害羞,也引得班上的同学十分羡慕。随后又有好几个学生争先恐后地站起来念出自己的作品,这样便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这种富有赞美的评价由教师的口中说出,是对学生极大的鼓励,让教学活动得到了质的提升。而对于那些反应较慢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就更需要有鼓励性。因为那些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本身就存有一种自卑心态。因此,教师要更加耐心地去了解他们的习作,找到其中的亮点,加以称赞和鼓励,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重拾学习的信心。比如,在课堂上有些回答不积极的学生回答了问题,我就会格外地进行表扬:“回答得很好,声音洪亮,思路也很清晰。”“你进步很快,如果能够在回答时带着微笑,就更好了。”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那么我也会耐心地引导他:“想法非常好。没关系,来,咱们一起来把思路理顺。”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个体之间的区别,同时还要了解每个人的习惯、爱好,有的放矢地进行评价。教师巧用课堂评价语言,使之饱含情感,充满情趣,富有启迪,既能激发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是教师对学生尊重与关怀的体现,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又能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从教育伦理的角度来研究作文教学,既是新课程对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解决作文教学难题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作文教学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手段—结果”的问题,它同时还是一个主体间施以善行的道德实践过程。将教育伦理与作文教学进行资源整合,有利于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努力,发展并完善这一教学体系。

作者:杨琪 单位:江苏无锡市芦庄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