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

时间:2022-10-26 03:57:46

高师音乐教育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音乐教育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社会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中“美育”的重要内容组成要素。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教育工作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就必须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音乐教师的培养上,启蒙者或者引导者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学习者的水平和未来在此方面的成就。因此,本文通过对当前高师音乐教育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推动音乐教育发展的相应建议对策,力求能够为当今新背景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问题;对策

一、高师音乐教育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培养目标仍待明确。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不同,高师音乐教育如果将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专”“精”“深”和“唱”“奏”“演”作为核心的话,可能会一定程度上阻碍高师音乐教育的实际发展。第一,能够独立从事音乐教学的音乐教师是其培养对象,他们不需要对于音乐完全的“专”“精”“深”,而应当做到“广”“正”“宽”。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音乐院校学生也是如此——他们以学习专业的、精湛的、深入的音乐技能为目标,很多时候只会专注技能方面的练习而尽可能避开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但是高师需要做到的则是“多能”,也就是说要做一个音乐上的通才,除了基本的音乐专业知识以外,吹拉弹唱、指挥、曲式等多项技能也必须掌握。第二,部分专业音乐院校的部分老师由于一些根深蒂固的观点,在培养模式中过度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了一些同样重要的教学内容——教育理论的指导以及教学能力的培养。因此,不可避免地将这种思维用在了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学生练习曲目的数量和技巧难度,毋庸置疑这为学生拓展理论知识、充实自身文化素养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第三,近些年出现了很多将“师范性与专业性”“讲台与舞台”对立起来的事例,这种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模式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来说,无异于限制其发展的负担和壁垒。(二)实践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从当今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不难发现,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在理论学习和音乐教育实践的比例安排上大多会出现偏差。一方面,大部分的高师音乐院校都会将理论课程主要放在前两学年的学习中,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则大多会放在后两年来学习,直接将理论和实践分开进行。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二者应当同时存在、互为表里才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巩固,通过理论了解实践原理的同时,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这样往往会更加容易实现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另一方面,相当大比例的高师音乐院校将教育实习当作一门需要完成的门课程放在最后一个学年进行集中安排,这完全歪曲了教育实习的本身概念和应当完成的目标。教育实习应当是学生在学校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自己实际技能、总结自己的个人实际情况来逐渐完成自己“学生——职业人员”思维的转变,以此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音乐专业人员的需求。(三)音乐教材缺乏师范性。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与专业音乐院校人才最大的区别在于不同的培养目标——是否具有师范性。但是就近些年的音乐教育专业教材来说,其编写者在很多时候忽略了“师范性”这一点,在进行音乐教育专业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过分重视音乐专业知识方面的内容,而忽视了有关于科学的教育方法等的具有师范特性的内容,这是专业音乐院校教材的强专业性、学科的科学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弥补不了的方面,会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制约。

二、高师音乐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陈旧观念,完善课程设置。高师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优秀的、具有音乐才能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合格的、具有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并以此为大前提进行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安排——在完成多学科、多技能的课程学习之后,要教会学生如何在今后做好一名音乐教师。也就是说,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做到除了在“多能”的基础上实现“一专”以外,还要进行艺术哲学、音乐审美以及艺术美学等相关内容的学习,通过这种双管齐下的方式实现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提高和语言表达能力及艺术修养的提升。(二)丰富教育实践,培养教学能。音乐教师与从事音乐相关职业的其他人员不同,他们必须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因此这就对他们的理论理解和实践应用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果不能够实现二者的融会贯通,就很难在日后的音乐教师生涯中“如鱼得水”地解决相关问题。因此必须要加大对于教育实践的重视力度,只有在不断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才能够发现自己的短板和不足,而据统计分析,目前解决这种方式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将教育实习期放在大三学年期间。(三)革新教材内容,重视师范性质。通过教材的编写方向能够直接反映出该学科的专业性质,而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音乐教师人才,那么其教材的编写必须首先应当凸显的特质是师范性质,所以不能够将该专业的教材与专业音乐学科教材混为一谈,而应选择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高师音乐教育专门教材,在选择时还要注意必须以师范教育需要为首要标准。第二,教材编写时最好不要缺少诸如教育学、教学法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最后,在进行教材革新时要注意对于各门课程之间内在逻辑联系的加强,有利于学生通过接受大量音乐感性认识来加强自身理论思维能力的系统化。总而言之,在进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应当在其内容的师范性、逻辑的整体性和严谨性以及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投以更多目光,这能够对培养学生形成一个更全面系统的高师音乐教育认知起到积极作用。(四)优化改善课程教学内容。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在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一定要注重市场需求,按照OBE理念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优化改善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应该更新理念,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将实践教学同基础音乐教育紧密结合。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应该帮助音乐专业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而在大三和大四阶段要凸显出音乐课程内容的实用性,组织众多的音乐专业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音乐会、演奏会以及演唱会等,增强音乐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在声乐和器乐课程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出与其他专业音乐院校的区别,凸显出师范类院校的特色,展现出音乐教学内容的声乐性和民族性。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在音乐教材编制上,要集合骨干师资队伍,与优秀企业合作,一起编制和开发音乐专业教材,并且要与音乐基础教育和实践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第三,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在音乐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工作上,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音乐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增删教材内容,将最新的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融入教材的内容中,使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最大限度地促进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学生音乐学习的个性化发展。(五)创新音乐教学模式。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要指导音乐教师积极创新运用不同教学模式,不断地增进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内容非常广泛,广大音乐教师要因材施教,确保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音乐知识和技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践教学中。如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师利用专业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每小组围绕事先布置好的主题展开音乐即兴创作,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广大音乐专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提升学生们的作曲能力和音乐素养。并且分别派出各组的代表进行现场演奏,组织不同的小组对内容以及形式评鉴,发表各自的想法,并根据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对策。如上的音乐课堂教学有利于增强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发现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仍待明确、实践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音乐教材缺乏师范性。笔者立足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现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经验和音乐实践经历,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效果的对策:如转变陈旧观念,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育实践,培养教学能力、革新教材内容,重视师范性质。

参考文献:

[1]王圣春.地方性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现存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当代音乐,2015,(03).

[2]徐向黎.新课标与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3,(02)

[3]王艺红.高师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钢琴高师教学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06,(S2).

[4]李晓璇.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实践能力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J].北方音乐,2019,(10).

[5]薛瑾.<高师(音乐微格教学)课程“同伴互助”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6]薛瑾.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师学生音乐教育实习若干问题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04).

作者:赵宏宇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