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农村学校阅读教学思考

时间:2022-04-19 11:31:47

家校共育农村学校阅读教学思考

摘要: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培养其自主阅读能力尤其重要。由于农村教学条件和环境限制,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语文阅读习惯举步维艰。对此,有必要结合农村小学教学现状,提出家校共育的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推动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实效性的提升。本文就针对家校共育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展开深入探究,以期推动农村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校共育;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家校共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广泛用于班级管理和学校教育中。通过发挥家长的辅导教育作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家校共育模式更加符合教学发展需求。对此,应结合农村小学生个性特点,联系语文学科本质,应用家校共育构建激发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高效课堂,逐渐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家校共育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两大主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城镇教育体系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模式能够随时展进步。但在农村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常常是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家庭教育观念不重视。再者,由于生活环境影响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大部分孩子是自主成长的,缺乏家长的严格监督。因此,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家校共育模式是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实践发现,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差,课外阅读量较少。所以,有必要构建家校共育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生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应用现状

农村教育因受特殊社会机制和生活环境影响,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单纯依靠学校教育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缺少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互动,也无法充分保证教学质量。首先,农村环境中各家庭住址具有分散性特点,甚至有几个生源较少的村子合并起来形成一个生源客观的学校的情况。这种特有的生活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校沟通强度,增加了家校信息互通的难度。其次,农村学生受生活环境影响,缺乏自主学习积极性。学校以外的时间缺乏有效监管,学生大多完成作业后会进行自主游戏打发时间,甚至部分孩子由于缺乏监管沉迷网络。这些问题给家校共育提供了更大的挑战。最后,农村血神给家长德育意识参差不齐,或仍然受应试教育影响存在“分数第一”论。面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常常不以为然,甚至缺乏与孩子的交流。学校缺乏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无法给家长提供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方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农村学校教育中,家校之间需要有效互动,需要将家校共育渗透到现阶段的学校管理中,提升德育质量,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更保证学习质量。

三.家校共育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家校共育融入课内阅读。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理较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好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设计课堂导入方法。比如设置疑问和悬念进行课堂导入,教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来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悬念性的问题。将家校共育融入课堂阅读中,充分运用学生的农村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进而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达到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效率。比如:五年级《清平乐•村居》这一篇课文中,主要描绘了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通过写景和写人使画面更加立体,来反映农村的生活气息,抒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篇课文恰好符合农村小学生的生活阅历。鉴于此,就可以设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美不美?具体从哪里体现出来?这首诗勾勒出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结合注释自行阅读感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共同探讨,最后有小组代表总结发言。”通过几个引导性问题将课文教学重点导入课堂,同时也激发了农村小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阅读兴趣。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能够展开合作讨论,将自己的生活阅历渗透到讨论当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形象的表达出整首诗的意思。“同学们表达的都很具体,那我们可以从哪几句看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呢?”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学生的思路始终保持积极性,学习兴趣高涨,学习动力也更强。最终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得到保障。最后,将课内阅读延伸到家庭教育中,设计家庭阅读作业“结合本课阅读内容,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写一写自己的家庭生活,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生活环境和趣味故事等。”通过搭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继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二)家校共育融入实践活动。为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可在课文内容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借助故事和典故的形式对文本进行拓展。这对学生极富吸引力。学生通过想象和感受能够充分理解与课文息息相关的故事情境,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通过故事引领家长融入到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中来,家长与学生互动合作共同完成阅读任务。比如: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教师让学生在课堂开始阶段将搜集来的故事进行评选,选出最具感染力的身边故事。通过故事情境的渲染,课堂氛围非常积极。以地震为主题的感人故事很多很多。本课主要讲的是父子亲情。那么,教师就可以亲情为主来讲一讲地震中的真实故事。《母亲的故事》就是非常感人的亲情故事。“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抚着地支撑着身体,看上去有些诡异……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身子底下摸索……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母亲誓死保护自己孩子的伟大亲情使每个学生都听得入神。课外安排阅读任务,与家长一起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篇课文,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相关感人的故事。或者以“如果那个孩子是我”为主题进行作文,家长监督学生在课外完成自主阅读和写作。通过故事渲染情感,再以情感为铺垫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的人文情感,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三)家校共育培养阅读习惯。创设有益的阅读环境,对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有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应有效整合课堂内和课堂外的阅读时间,帮助学生规范阅读行为,久而久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针对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而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对此,可加入家校共育模式,发挥家庭的监督职能。比如:除进行课堂阅读有效指导外,对课外阅读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首先,对于农村小学而言,由家长监督起床阅读10分钟,可以是已学的课文也可以是课外读物。家长定闹钟严格按时完成每日的阅读打卡,然后在学生作业本上签字确认完成阅读打卡任务。到校后,早晨8点-8点20为晨读时间,由学生自主展开阅读。其次,午读二十分钟,每天午饭后的时间学生自主安排阅读,至少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有效丰富阅历。晚读三十分钟,作为课外作业安排,要求学生每天晚上至少三十分钟的自主阅读。午读和晚读都有家长严格监督完成,签字确认打卡任务。最后,在学校内安排每周一课的“同读一本书”活动,由学生对一周内所阅读的书籍进行自主交流,交流阅读心得体会,还可以向同学推荐好书。每周评选出“阅读打卡小明星”,并给予奖励。通过指导学生长时间坚持课内外阅读计划,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四)家校共育激励自主学习。课外阅读不能仅作为课外作业的形式进行安排,应指导学生将课外阅读渗透到日常学习当中。比如学生在日记中表达所读所想,提炼读物中的精髓,更增强了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所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优化课外阅读的实效性。这时,应突出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性、激励性等多元化评价,力求借助创新评价方式,挖掘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比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撰写读后感,并摘抄好词好句。学生将摘抄的好词好句和读后感作为自主性作业交给老师,家长首先用蓝笔进行,老师再用红笔标出好的内容,并加以激励性的评语。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下逐渐掌握了通过阅读正确积累语言知识的方法。此外,教师积极进行家访,机房形式可以是到家家访或线上家访,了解学生激情语文学习情况。还可组织辩论会、记者会或者演讲会等活动,让学生用所积累的课外知识表达阅读的心得体会。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学生的课外阅读实效性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学生在家校共育引导下会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四.结语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家校共育,能够增强家长的教育参与意识,更能够构建科学的教育监管机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但在实践运用时,教师应结合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发挥其监督指导职能,如每日阅读打卡签字,亲子共读,作业讲评等等。通过家校共育提升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庞琼.农村学校家长学校建设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04):86.

[2]陈亚君.家校共育视角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策略探析[J].才智,2020(06):5.

[3]焦永勇.新时代农村小学家校共育合作途径的研究[J].学周刊,2020(07):162-163.

[4]邓建英.家校共育助力成长———新形式下农村初中家校共育形式探究[J].甘肃教育,2019(23):25.

[5]龙玉发.1+1>2———谈家校共育理念下的农村校园安全建设[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524-526.

作者:李彩霞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头寨子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