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改变的实践

时间:2022-03-09 08:23:09

学校教学改变的实践

一、企业对学生的要求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二是良好的专业基本功,如:机械行业要求学好机械制图和公差配合;三是良好的沟通能力(其中语言表达能力最为重要);四是良好的团队合作的能力;五是良好的心态和持续的学习能力。如何满足企业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案尤为关键。只有不断培养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的品牌才能创建起来,学校才能持续发展壮大。

二、教学改革的实践

1.理实一体化教学

21世纪初,许多学校开始进行一体化教学的试点教改工作,把工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合并进行,改善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就笔者参加的教学改革的情况来看,教师进行了少量的培训,编写了少量的校本教材,不同的专业和实践的工种都只是从本岗位出发,编写针对该岗位实训的配套教材时没有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的整合,理论教学知识有些与需求脱节,仍然存在知识较深,学生学不进、不想学,知识的理论性较强,但实用性不足的问题。

2.能力本位的项目教学法

从能力本位出发的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项目为载体,突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技工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专用能力,同时渗透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这种教学法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项目的设计,是通过一个典型的工作过程为教学情境,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及任务与任务之间的有机衔接,反映出学生将来要从事的一次就业岗位和二次晋升岗位所涵盖知识和技能要求、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因此它不完全是企业实际工作的项目;二是实施这一教学项目的手段设计,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使得学生在专业能力得到训练的同时,核心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也可以得到培养。从早些年开始,笔者参与了模具专业的能力本位教学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一轮改革中,教师也进行了一定的培训,编写了大量的校本教材,但缺乏统一的整合和沟通,校本教材的编写也是各自为政。最突出的变化是改教材,希望通过改变教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理念,没有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在教学效果上仍显不足。

3.突出品德、技能的教学改革实践

这些年随着高校和高中的持续扩招,技工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下降,出现了以前意想不到的问题,无论教学设备怎么好,内容有多么实用,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少,教学的效果越来越差。两年前笔者有幸参与了突出品德、技能的教学改革实践,先由学校领导和教学精英通过反复的调查和研讨,确定教学系统改革的框架,成立教改领导大组和分部门教改小组。先采用几个班级进行试点,设计出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资源共享,编写学习指导用书和教学指导用书,教学所用资源都集集体的智慧而产生,兼顾知识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培养:即品德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培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采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学不拘形式、不限场地,可以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除让学生掌握常用的知识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仅仅满足学生走出学校的需要,还为将来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采用常用的六步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用项目教学法。经常请全国的职教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并和教师进行交流、讨论,指导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各系部经常开展公开课,相互探讨、学习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教师业务水平整体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并不断进步,形成全员参与,不断进行教研、教改的良好风气,教学改革自然水到渠成。

三、对教学改革的反思

教学的改革实际上就是教学系统的改革。教学系统从宏观来讲包括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沟通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教学系统中进行的人类经验的产生和再生产,使人类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二是沟通个人和社会的桥梁,将人类经验个性化、现代化,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变成实在的生产力,帮助个人社会化,使个别劳动转变成社会劳动,从而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教学系统从微观来讲包括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教养任务,二是教育任务,三是发展任务。

1.教师

教学系统的要素构成有各种分类方法,一般来讲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目的,其中教师、学生、课程、条件是最基本的要素。人们常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教学系统中教师的重要性。因此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改老师,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如何改变教师呢?在学校的层面设立教学改革大组,各系设立教学改革小组,请职教专家对教学改革成员进行培训,由教学改革小组成员根据专业课程、学生等具体情况集体讨论,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付诸实施,记录教学效果,每周根据教学效果讨论、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教学对策,形成完整的教学资料。由教学改革小组的老师对未参加教学改革的老师进行培训,进行教学方法的指导和示范,经常召开各年级教学教师和相关管理教师的交流会,探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形成教学改革全员参与,共同推进,最后将大家认可的教学模式形成标准文件,供需要的教师进行参考和教学。通过长期的积累,教学质量一定可以得到保证并逐步提高。

2.学生

学生是教学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学生身心的发展,具有内在的规律性。从招生来讲,都是登记入学,学生素质是没有任何选择的。学生招来后,教师到底要教会他们什么?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是我们教学改革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难道仅仅是技能吗?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学生的素质培养更重要,因为基础教育重视的是升学率,社会的大流动造成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的成长很多是不健康的,是非观念不清,目标不清,学习没有动力。如何培养他们一些基本的素质就尤为重要,因此对学生的培养应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为教育理念。学生通过自身知识、技能及态度的迁移、整合与类化,从而形成素质,具备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培养结构和需求,将学生的能力需求划分为职业能力、品德能力和关键能力,分别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有了方向还是不够的,如何解决学生的动力问题才是关键所在。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也是教学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它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精心选择出来的、人类文明的精华成果,是经过改造加工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育材料。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系统的改革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和改进。下面以数控专业为例进行说明。学生对系统的专业理论课兴趣不大,感觉理论知识枯燥、难懂,学习效果较差,而实习的情况相对好一些。我们首先进行市场调研,以专家访谈的方式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出各科目的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相应的教材、教学指导书、习题册、上课用电子教案、采集相应的图片和视频。除机械制图外,其余的科目学材根据够用、适用的原则,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将专业理论科目编入各相应的实习教学中,注意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图文并茂,保证专业知识的完整性。教学指导书要能对新人上课的准备、教学内容、教学顺序、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指导作用。各资源的收集和编写要能突出群体的智慧,经过大家的审核,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突出先进性。

4.制度

教学系统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靠激情和奉献去完成,更多需要制度去规范,需要制定一些标准,包括管理的、内容的等等。比如我们在各年级分别组建教师团队,每个团队有负责人,协调某一专业的某一年级的学材改进及教学资料的更新、改进,成员由相关的授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组建,跟进这一年级的专业教学和品德教学,督导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规划做到心中有数,将教材、学材、授课资料等资源共享。每一个团队的教师根据教师资源进行合理搭配,尽量做到团队的主要成员较少变动,直到学生毕业,这样教师和学生有感情,对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发现问题可及时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每周开一次教学总结会,交流该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想办法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对于平时的违纪和管理问题,教师每天将上课班级的问题及时地反馈给班主任,形成共同管理的教学模式,督促学生去改正,让学生明白他的学习、生活都有教师在关注,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四、结束语

经过几年突出品德、技能的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效果显而易见,非常好。一方面知识更新速度较快,教学方式、方法多样灵活,教学内容和效果有考核的标准和依据,教学资源库比较完善,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但改革初期的投入要大,要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将绩效考核严格执行,奖勤罚懒,坚持不懈的对教师进行培训,公开课常态化,形成教改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这样教学质量和效果就一定很好。社会在变,环境在变,教改也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深入、坚持不懈的努力,教学才能越做越好。

作者:任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