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10篇

时间:2022-10-08 09:53:13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10篇

第一篇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1.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现在的初中教育更倾向于应试教育。而高考的考试范畴中并没有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自然而然师生都不会太重视。在初中课表中,信息技术往往只有一到两节,而且这稀有的一到两节课也没有保证能有机会上,要么被其他“正课”所替代,要么由于考试临近直接改自习。就算是得到机会上了,也不能发挥其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过于纵容,而学生也认为自己从小就看父母使用电脑,基本都会,完全没必要按照老师教的方法一步一步去操作。信息技术课渐渐演变成了学生的上网课、聊天课。

2.教学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

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非常迅速,系统在不断升级,各种软件如雨后春笋,不断完善。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却迟迟得不到更新。早些年的初中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很少,电脑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陌生,信息技术课基本都是从开机这些简单步骤教起。而现在的初中生大都对电脑有了基本的认识,部分简单的操作早已学会,且对于电脑的学习非常感兴趣,假如信息技术教师还是按照书本及以往的教学模式,从最基本的教起,这样麻烦重复的教学内容往往会把学生的学习热情磨光。教师应该要跟进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改善、更新。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更新换代,才能把信息教育课上得精彩。

3.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繁重的学习中,学生基本都是在听课、练习、考试中度过,枯燥且乏味。而信息技术课是一种新鲜课程模式,对于新鲜事物的出现,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本不是难事。然而在实践中,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多采用理论轮番轰炸的教学模式,效仿历史政治的教学方法,把原本有趣的课程也变得枯燥,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缺少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

信息技术不在学生高考范围内,得不到学校的重视。所任教的老师大都不是专业的,仅仅是其他学科中信息技术能力高的人,这些教师大都身兼多门学科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而且日常教学中思想会受其所教其他学科的影响,不能专心教学。这些因素都会大大降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

二、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的见解

在分析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现状后,对于如何改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相信所有信息技术老师都有自己的见解,现在我把自己的一些见解同大家分享一下。

1.加大投入力度

信息技术虽然不是高考的考试内容,但它的实用性非常强,是学生未来发展,无论是学习中、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不能缺少的技能。学校及教师要从根本上重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物力、人力,不断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2.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保持自己知识的新鲜度。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摒弃已淘汰知识技术的教授,保持知识的前沿性。同时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现状,对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不要重复讲解,大部分时间都要用于讲解学生有难度或是对于学生生活和今后工作有帮助的内容。只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地去教授,学生才能高效地学习。

3.采用多元的教学模式

多元的教学方法在初中信息教学课堂的使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例如巧用情景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对于新课程的引入,教师可以巧用情景教学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班级中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既能让高程度的学生吃得饱,又不打击低程度学生的自信心,最终使每个学生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4.建立专业教师团队

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有质的影响。半专业的教师,他们往往没有系统的知识背景,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多元的教学方法及去关注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动态,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上任前应该接受系统的培训,进行集中化训练,不断丰富及更新信息技术知识,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学校最好是聘请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地增加专业人士的投入,才能更好地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初中信息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学校应该投入更多,不管是在课程安排上,还是在师资力量的建设上;教师也需要投入更多,不管在时间上,还是在精力上。只有学校及教师双方不断努力,才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作者:李玉军 单位: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宅吉乡中心学校

第二篇

一、利用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计算机的使用率是很高的,学生都会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娱乐,比如说利用计算机玩游戏、看电影、看图片、浏览网页等。这其实就说明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的课堂还是有一些乐趣的,但因为信息技术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内容一般都是乏味枯燥的,且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无关,这就更使得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利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授的知识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让学生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随之提高。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电子邮件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QQ邮箱进行操作,而不是让学生死板地只用计算机上安装的邮箱,让学生利用自己的QQ邮箱去进行实际操作,这可以使学生有想要学好该技能的冲动,想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应用,这就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经常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状态带到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一般只是简单地听教师讲和看教师做,毫无任何创新的想法,这就使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学习能力得不到良好训练,学生的心理渐渐会处于消极状态。所以,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的知识点讲解时,要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帮助学生构建信息技术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而不是让学生只以教师的操作用法为准。应该给学生正确的自主学习方向,多培养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走错方向,弄混学习信息技术的目标,这不仅对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没有帮助作用,还会让学生觉得自主学习得不偿失。所以,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有着一定的重要作用。例如,教师在进行Word操作题的知识讲解的时候,可以将Word操作题的知识点分开来讲解,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熟悉Word的操作做法,再让学生进行其他Word操作的自主学习,这样一步一步地来,让学生每一节课所要自主学习的部分都有一个明确目标,不会有混乱的情况出现,使学生正确地进行自主学习。

三、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有课外作业的情况是少之又少,很多情况都是当堂课的作业当堂课就交,这虽然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但教师忽略了在课堂教学的短时间内,有的学生会出现不能完成作业而复制粘贴其他同学作业的现象。所以,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作业量是否过大,在学生不能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延缓交作业的时间,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信息技术作业,且这样还可以增强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下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少之又少,教师可以加重课后的自主学习能力,布置一些相关的信息技术课外作业,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加深对信息技术的印象。总而言之,自主学习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很重要,学生应该注重在信息技术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来使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效率更高。

作者:时玉芬 单位: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大坪初级中学

第三篇

一、提高素质,充实自己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直接人,其自身文化素养、教学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作为信息技术的老师,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充电,用最新、最丰富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迎头赶上日新月异、迅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才能轻松应答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最前沿的新鲜知识,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兴趣,才能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敬佩,学生的积极性才能逐渐地提高,将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二、巧设任务,完善教学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之前,教师应深入地研究教材,认真备课,通过计算机网络资源,搜集更多辅助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保证每一个任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目的的明确性,保证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能够有效地蕴含在每一个任务中。学生完成了任务,也就掌握了本堂课的教学知识点。这样,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提高和主人翁意识的建立。

三、幽默风趣,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是对于信息技术产生了兴趣,那么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相对于枯燥的理论课,学生更加偏向于上机操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深入地了解学生,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方便引起学生的共鸣。尽量将一些枯燥的知识讲得更加生动、形象一点,可以利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比喻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第三中学

第四篇

一、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学习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从兴趣激发和培养入手,以便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投入到信息技术学习中。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外部诱因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引导法。教师可以分别通过理论引导和实践引导来开展教学。第一,理论引导。教师可以结合自身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中。如在教学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将自己所知晓的流行的信息动态穿插进来,以让学生感觉到新鲜,进而对学习更有兴趣。第二,实践引导。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对电脑熟练操作的优势来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如在给学生上第一节信息技术操作课时,当学生坐在电脑面前时,教师要熟练地给学生演示游戏启动的操作过程:开始一程序一附件一游戏一纸牌。当游戏程序被启动的时候,学生心里会充满惊喜:电脑中也有游戏程序啊!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游戏过程操作一番,以便激发学生的操作欲望,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学习更感兴趣。之后,教师可以趁机给学生讲解游戏操作规则及技巧,这时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会听得特别认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自己操作,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进入操作中,进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由此可见,兴趣的培养意义非常深远,我们切不可为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的兴趣培养。

二、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业务素养

在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知识讲授和灌输的角色,一直高高在上,而学生则一直扮演知识接受的角色,没有主动参与教学互动的意识。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学生的掌握、消化和吸收情况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主的空间和时间,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甚至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倦学、厌学情绪。因此,在当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就要结合教育改革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要在传授学生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多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要让学生能充分发挥主动性,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渐从被动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实现自主、快乐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重视课堂上的互动,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过程,要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组织者,多与学生互动和交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随着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增加,学生对于教师设计的问题可能会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是更深奥的问题。所以,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

三、注重信息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

信息技术虽然是新兴学科,但并不是孤立于其他学科之外的,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所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信息都与我们所学的各科的知识内容相关。。因此,学生要想学好信息技术知识,就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重视信息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利用这些知识。课程整合指的是将不同课程的素材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更加具体和现实,这要求教师要具备多种知识和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思想的出现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想更好地实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就要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培养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学评价大都以学生的成绩为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模式致使很多学生只关注成绩而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这种评价模式也导致教学的理论色彩过重,而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能给予充分的关注,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教学要求的。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评价模式更应该与时俱进。因此,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应该多元化、教师对学生做评价时应该综合多方面考虑。同时,教师也要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要以激励促使学生更乐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分为几个等级,而是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以促进其提高学习效率。总而言之,21世纪的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寻求新的模式和传播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要。

作者:朱鹏飞 单位:甘肃省陇西县首阳学区

第五篇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现状

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做出多元化评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再加上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信息技术教师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技能方面的培训,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缺乏深刻的认识,从而导致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缺乏有效的评价环节。其次,虽然一些信息技术课堂上出现了评价环节,但是却没有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不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差距。最后,部分教师虽然在思想上认识到了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往往会出现重形式不重方法的问题。综上所述,教师的教学评价方法与能力有待加强。

二、多元评价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依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四种类型:知识型课程、技能型课程、创新作品型课程、综合实践探究型课程。明确了这四种课程类型,能够帮助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多元评价。

1.知识型课程评价法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有很多章节内容是侧重于介绍理论概念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知识型课程评价法是十分必要的。这一课程类型主要要求学生对重要理论与概念进行识记,所以评价的主体应为教师与学生,而评价的内容主要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与态度。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求教师首先积极引导、发动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量表进行自我评价;其次制订学生课堂表现情况表,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最后制订定期的阶段抽查表,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重点讲授。

2.技能型课程评价法

技能型课程主要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在操作中巩固知识,并为以后进行作品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一课程中,评价主体依然是教师与学生个体。评价内容侧重于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能力。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让每位同学开设一个电子档案,保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操作的视频文件,以此弥补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记忆不到位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档案袋评价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汇总,并筛选出优秀作品开展评价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以往的作品进行修改,及时发现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进步程度。

3.创新作品型课程评价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作品型课程主要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对作品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其评价主体为教师、学生以及学生作张晶多元评价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品。评价内容主要为学生的发展力与创造力。针对创新作品型课程需要实现的目标,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增加专家评价环节,以便对作品作出权威性的评价。

4.综合实践探究型课程评价法

综合实践探究型课程评价法主要是在整体上对学生学习、操作、创新与表达的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在这一课程类型中,其评价目标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相对复杂的实践任务;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求学生能够做到积极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问题;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要求学生在集体探究时树立合作意识,并且尊重他人观点。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自身、其他学生。在综合实践探究型课程评价中,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作品,能够促进每一位学生在信息素养上取得相应的提升。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不同课型中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对学生多维度、综合性地进行评价,科学地反馈、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张晶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初级中学

第六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好奇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学习是主动加工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吸收者,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和加工。情境创设可分为智力情境和非智力情境两大类。智力情境的创设主要利用认知发展的同化与顺应机制激活思维,如情境、变式情境问题解决的发现探究式情境。非智力情境指作用于学生的心向情境、交往情境等。通过创设生动直观、情趣共济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活泼热烈的交往场景,启发学生思维,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进行宽松和谐的心理沟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信息技术课教学需要,信息技术课教学应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说,就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通过不同途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并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设计教案时,首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学习目标和任务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边听讲(或边看书)边上机操作”的学习过程为依据安排教学内容,强调看书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体现学生主体性。比如,在“Flash动画制作初步”这一课中,由于学生有了前面学习的“下载动画”和“使用UleadGlfAnimator制作动画”的基础,我对实践目的中的“学会启动Flash8,了解其操作界面,熟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做了简单讲解;对目的中的第二点“尝试制作缩放变形的简单动画,体验Flash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也没有喋喋不休地详尽解释,而是在略作点拨的基础上让学生边看书边实践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我再及时指导,或者让学生互相讨论解决。这样的学习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印象深刻。

3.注重青少年信息道德培养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它带来的巨大利益,忽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干扰和不良影响。例如:互联网上除了大量丰富的学科知识外,还有许多不健康内容,有时还有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等,这些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因此,学习网络这一章时,我不仅向学生讲解因特网的优势之处,而且不断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另外,除了本课程教学外,还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还在信息的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4.各种资源合理运用

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需要的资源,就本学科而言,包括教材、机房、多媒体教室、本学科的杂志、书籍、网络等。在备课、授课中我注意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1)充分挖掘教材、理解教材、深入教材;(2)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3)准确使用课程资源;(4)广泛利用媒体资源,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5.改进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模式既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保证学校教育活动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评价模式不同对被评价者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传统评价只注重结果,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同样评价模式也要改变。现代教学评价具有多方面多种功能,除了具有传统教学评价鉴定功能和选拔淘汰功能外,更强调促进发展功能,即通过教学评价,为教育活动提供有效诊断和反馈,强化和改进教育实施,促进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进而促进教师、学生、学校更好地向前发展。在现代教学评价的影响下,我要求大家上信息技术课时,正确处理好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理解、互动的,而不是敌对的、死板的、冷冰冰的。

6.采用演示法与实践法

有条件的学校应在硬件上保证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没有条件的可以安装电子多媒体教室管理软件,利用它给学生展示教师上课的演示过程。这样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除上述硬件设施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实践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而言,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7.一题多解,求解多样化

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有多种。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提高要求。比如删除一个字符可以用del键,也可以用backspace键,还可以用delete键;使用路径时可以用绝对路径,也可以用相对路径。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质内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给习题和要求。

作者:张耀明 单位:抚宁县留守营学区赵庄初级中学

第七篇

一、根据学生的能力组建适合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单凭教师的讲解以及教师的个人训练很难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一堂课中获得知识,提升信息技术能力。有些信息技术能力差的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不是很理解,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在一堂课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因此,教师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保证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以每组3~4人的形式分成合作小组,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在合作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当遇到本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组间互动以及师生互动。如在北师大七年级《修改文档》的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完修改文档的方法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实际操作。当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或者找到更好的操作方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交流或者全班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比单纯的学生个人操作学习效果要好很多。

二、精选教学内容,建立动态共享资源库,方便合作小组合作交流

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应该是实践活动与教师的理论相结合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多练,引导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多操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选教学内容,建立动态共享资源库。教师要与时俱进,尽快跟上信息技术教育的节拍,使信息技术更多地富有时代性的特点。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摒弃与现代信息技术不相融合的地方,精选教学内容,建立动态共享资源库,让学生取长补短,建立师生资源共享,达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如在《快操作和查找、替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快操作和查找、替换的方法做成动态课件视频,让学生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调阅,方便让学生进一步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操作。教师要建立师生共享资源,放在师生都能调阅的地方强化使用价值。教师指导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共同探讨,让学生能够在小组中共同提高计算机技能。

三、教师要以人为本,让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教师要设置合作小组的教学目标,以人为本,根据每一个人的特点和要求来制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色、接受习惯以及学习层次等综合指标,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分层次的学习中灵活运用知识,掌握技能。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尝试,让学生在小组协作中互助,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总之,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王锋 单位:陕西省定边县砖井镇中学

第八篇

一、引入观察游戏,鼓励发散与分析

信息技术知识涵盖内容与方法很多,为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与信息素养,引入观察游戏,引导学生结合游戏进行分析,了解游戏设计的意图、方法、原理。结合问题设计,对游戏实施观察、分析,鼓励学生思维发散与深入理解技术应用。如,观察PowerPiont中的“走迷宫”这一超级链接小游戏,若鼠标碰到障碍物就返回到规定的地点重走,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个游戏的设计原理和方案。结合问题展开分析,制作时需要几张幻灯片、幻灯片的内容是什么、迷宫由什么组成、每条线具备什么动作、幻灯片之间如何联系。结合游戏进行分析,了解超链接的载体组成、链接方法与链接目标等。又如,Excel中的“找人”游戏,通过设计找人的条件,再结合数据找到符合要求的人。分析游戏时,从几个方面出发,此人需要符合的条件、第一个条件与第二个条件的关系,结合游戏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自定义筛选对话框中条件设置的方法,深入理解“与”和“或”的关系。

二、体验趣味游戏,激发兴趣与动力

游戏具有趣味性特点,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得原本复杂、枯燥的技术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和高效。引入游戏元素,展开体验趣味游戏教学,在游戏的体验、交流、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互助思考、交流分析,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提升学习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体验“扫雷游戏”,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一起玩扫雷游戏,分析游戏界面、初始化程序、鼠标响应,探索游戏失败与胜利的原理。结合这款休闲益智类游戏,引导学生掌握鼠标的操作技能,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索这款游戏设计的原理、方法与技能。再如,体验“大鱼吃小鱼”这款游戏,以游戏的轻松、趣味与漂亮的界面,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与动力。

三、动手制作游戏,强化知识与技能

实践出真知,特别是对信息技术这一门技术课程来说,没有实践,学生很难深入理解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方法。只有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才能理解信息技术知识,运用信息技术方法,强化信息技术技能与信息素养。由此结合游戏的趣味性、目标性和合作性特点,展开动手制作游戏教学,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方法,结合游戏设计主题与目标,展开游戏设计、游戏实践与游戏评价过程,不断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如,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连连看”游戏,以计算机系统和硬件相关知识为内容,以Flash技术为基础,展开实物图片与硬件名称的连连看游戏制作。又如,“走迷宫”超级链接小游戏的设计与制作,首先,设计游戏封面,其次,登陆提示设计,最后,游戏主体设计。游戏制作过程中学生站在玩游戏的角度,分析选择什么载体作为开始,如何链接,画面如何变动等。通过进一步的动手制作,学生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广泛收集技术资料并实践应用,提升信息技术综合技能。

四、实施创新游戏,鼓励应用实践

创新是时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国家要保持永恒不变的创新元素,才能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思考与应用。由此实施创新游戏,鼓励应用实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结合创新元素,引导学生创意思维、应用实践。创新游戏来源于每一个创意点子,需要挖掘学生潜力,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头脑中的新奇思想,结合信息技术知识,转化为实际计算机模式下的游戏。如,结合语文、英语、数学等其他学科,实施创新游戏设计与制作。如,设计“单词知识竞赛”小游戏,将英语单词学习与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相结合,创新竞赛游戏设计。每组成员制作关考单词试题,逐渐增加难度,逐步增加单词出现速度,以连线形式,考查汉英互译、单词拼写,以PowerPoint形式制作动画效果。实施组间竞争,考核小组设计游戏的趣味性、创新性与可行性。以激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问题、创新思考与互助提升。打破常规思维,创意思考与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游戏元素的引入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与调节剂,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鼓励学生在快乐、轻松而和谐的氛围中,感悟知识的内涵、方法的用处与技术的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游戏元素的引入与实施,可以通过观察游戏、趣味游戏、制作游戏与创新游戏,由任务驱动为导向,在典型的游戏活动处理过程中,理清思路、掌握方法、提升技能、强化素养,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作者:徐双红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十字初级中学

第九篇

一、利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化教学就是把游戏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教师教授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设置各种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理想的成绩。例如,在学习《制作生日贺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讲授课程的主要内容之前,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头脑中有事物的景象,联想更多的内容,教师让学生们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下载游戏”,这些游戏的图标上面会有很多的动物、人物等,下载之后可以玩上5分钟,学生马上行动起来,进入到游戏的过程。在玩的时候,头脑中就出现各种游戏的画面与景象,为学生制作贺卡有了一定的思绪。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与联想,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利用游戏化教学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用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游戏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活跃的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认识几何画板”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将自己电脑中的几何画板的图标藏了起来,让学生轮流到教师的电脑上面进行查找,学生觉得这个游戏非常有趣,都积极参与进来,很快就掌握了这节课程的基础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更主动地进行学习,使课堂的学习气氛变得活跃,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教师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总而言之,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习的学生带来快乐,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他们的学习视野,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技能,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变得更加充实。

作者:赵克花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县第三中学

第十篇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知识往往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两者之间永远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讲解“信息获取方法”一课时,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换代,学生对网络并不陌生。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低碳生活的小妙招等,然后学生分组探究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如通过各种交流平台、网络查找等方式。学生不仅通过探究过程加强了与同学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获取知识信息,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精心的课程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新课程的导入往往对课程的顺利开展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应该灵活的运用有趣的课程导入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例如,在讲解“电子商务风云人物———阿里巴巴前CEO马云”一课时,学生对于马云的了解一般很少,对于这类人物也没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马云成功前的小故事,或是马云说过的比较有趣的话,使学生对马云这个人物产生较强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导入学习内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媒体创设出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史”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影响资料,使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影像去感受计算机技术的神奇,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每段发展历程。之后,再让学生根据教材和视频内容,探究总结出计算机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提高。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常常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教师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创新出新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陈兰芳 单位:重庆市珊瑚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