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声乐教学改革论文

时间:2022-06-19 10:26:30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高师声乐小组课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着两个绕不开的矛盾,即集体课的教学形式与声乐课针对性教学的矛盾、声乐课教学课时紧与任务重的矛盾。为解决这两个矛盾,笔者将自媒体引入声乐小组课教学,在课后建立自媒体互助学习平台。利用自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声乐学习上的互助、共进。

[关键词]自媒体;声乐教学;自主学习;互助学习

高师院校声乐课堂推行小组课教学已经近20年的时间。刚开始,业界普遍认为这是一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毕竟一个教师一节课能教2~6个学生,相比传统的一对一声乐教学模式,似乎教学效率可以提升2~6倍。因此,在高校招生不断扩张的大背景下,小组课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和广泛的研究。但是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后,虽然教师们都很努力,声乐小组课却始终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生态。教师们承受着比过去更高的教学压力,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劳动,换来的却是不尽人意的教学效果。面对高师声乐教学的困境,笔者认为,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找到出路。

一、声乐小组课的教学困境

声乐小组课的教学困境主要表现为两个很难调和的矛盾。(一)教学方式与学科特点的矛盾。高师声乐课采用小组课的教学方式,是招生形势对教学形式倒逼的结果。艺术生的扩招,造成学生数量猛增,生源质量下降,教师教学任务加大,师生比达到1∶30成为常态[1]。而艺术生扩招是国家既定政策,学校也无能为力,因此只能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变通,小组课成为迫不得已的必然选择。小组课的实质就是集体课,但声乐课的学科特点却决定了声乐课只能是个别课。声乐课作为一门专业技能课,其个性非常突出。每个人的嗓音条件的差异,决定在训练时所采用的方法只能是因材施教,无法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要想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形式才是最佳选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众多声乐教师最后都把小组课上成了压缩版的个别课。尽管学界很多研究文章里都提到小组课的众多优势,比如有利于相互学习,有利于扩大曲库,有利于学习教学,等等。但是由于教学组织上的困难,教师很难在解决好个别学生的问题的同时,又安排其他学生观摩讨论,何况有同学上课的时候,其他同学之间的讨论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小组课的优势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二)教学任务与教学资源的矛盾。高师声乐课的教学任务也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最初的声乐课任务很单纯,就是培养学生的声和乐的能力。声是指歌唱发声的能力和控制的技巧,这个重点在于对歌唱机能的训练雕琢。乐是指歌唱表现力,用声音对音乐进行再创作,让歌曲能够表现出来,也就是对表演能力的培养。作为高师声乐课,又增加了培养教师的目标,也就是说学生不但要能唱会演,还要会教。教的能力又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发现问题的能力,指具有良好的声音概念(观念)和声音辨识能力;一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指熟悉训练声音的方法和手段。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自我提升的能力。可见声乐教学的任务是多么沉重。而教学资源上,由于在招生环节没有很好地把关,造成高师学生专业起点低,学习能力差;再加上教学时间一再压缩,教师们当然就倍感压力。生源差、要求高、时间短,大大增加了教学任务完成的难度。

二、自媒体引入声乐小组课教学的探索

教学困境迫切需要高师声乐课做出变革,技术环境的变化为高师声乐课提供了改革的路径。互联网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世界全面迈进了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作为自媒体最为活跃的用户群,为声乐教学模式的革新提供了必然性,把自媒体引入声乐教学成为有益新尝试。(一)自媒体及其特点。自媒体又被称为“个人媒体”,指的是由自由个体通过私人化、自主化的制作,通过现代电子通讯技术手段,向某一个体及群体对象传递信息及互动交流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有两个特点:1.传播平民化,内容个性化普通个人作为自媒体的使用与传播主体,制作和传播内容主要与个人有关,制作手段受制于个人的技术水平,传播内容集中于个人环境中发生的事件及个人感受,传播的第一受众也是与个人有联系的其他人等,因此自媒体在制作与传播中具有平民化、个性化的特点。自媒体内容通俗有趣、形式富于变化;自媒体的制作者与受众之间是完全对等的关系,交流传播的规则较为随意和自由[2]。2.互动性强,操作方便快捷从本质上讲,自媒体是一种网络传播。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和全天候性使得自媒体信息传播具有交互性、即时性的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媒体制作技术门槛越来越低,普通个人拥有了更多的和更高智能的信息传播工具和平台,外部环境对自媒体的信息传播限制变得越来越小。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发展与普及,自媒体交流通过手持终端使得信息传播更为便利和广泛,使用者能够极为便利地利用网络与自媒体沟通程序实现任何时间段、任何地点的信息沟通与传播[2]。(二)自媒体引入声乐小组课教学。将自媒体引入声乐小组课教学,就是利用自媒体搭建一个学生课后的互助平台,将课堂从时间和空间上向网络延伸。具体做法:第一步,由教师搭建一个自媒体平台,比如微信群,把所教的所有声乐学生不分年级都拉到群里。第二步,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对自己的上课过程进行录像,下课后将自己的课堂表现编辑成一个3~5分钟的小视频发到群里。第三步,群里的同学观看视频后可以相互自由评论,教师也可以随机点评[3]。自媒体引入高师声乐教学,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声乐小组课的两个主要矛盾。引入自媒体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专心于传统的一对一方式,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课堂上教师并不一定非要现场解决问题,而只是提示方法,学生在课后可以参考教学视频,通过自媒体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进一步进行学习,以期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自媒体引入声乐小组课教学的好处

自媒体声乐课后学习平台,非常适合用来作为声乐教学课堂的补充,尤其是在目标多、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大大弥补声乐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一)解决了课堂瞬间记忆的问题。声乐课堂教学是问题引导型教学,学生有什么问题教师就解决什么问题,很少有预先设置好的教案。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和教师给出的解决方法都是现场完成的,而声乐课又不能像文化课一样在课堂上记笔记,学生在课后只能凭印象来回忆教师讲了些什么。所以声乐课的教学效果最容易出现反复,上节课明明解决了的问题,下节课可能又出现了。这个并不一定是学生下课后没有练习,而有可能上课没有记清楚或者记错了,下课又练错了。自媒体引入声乐小组课教学后,通过课程录像,学生回去可以反复听看,对比查找自己练声中的问题,强化教学效果;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课堂录像当做资料保存,实际上是一份自己的专业成长记录,过段时间自己的水平高了,拿出来看看,对教师的教学又会另有领悟。(二)帮助学生把握课堂的教学重点。学生对课程录像的编辑过程,实际上是对自己课堂的复结。要把教师上课的几十分钟浓缩为一个3~5分钟的小视频,把课堂中的精华呈现给大家,就要能抓住教师上课的重点,也就是自己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教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解决的。这个过程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弥补了教师上课时间不足的缺憾。学生上传到群里的视频,既可以是成功的精彩瞬间,也可以是久攻不下的难点,精彩是分享,难点是求助。(三)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媒体引入声乐小组课教学,由学生自主决定内容,自主评论和讨论,迎合了自媒体时代学生交流习惯的改变,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改变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实现了互助、促学、共进。在群里不同年级的同学之间的讨论,既有助于低年级同学较早进入专业学习状态,也有助于高年级同学较早进入专业教师的角色。这种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的方式,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同时自主化操作,改教师主导为学生主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4]。(四)培养了学生的教学能力和表演能力。声乐教学过程是一个问诊的过程,首先是发现问题,其次是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前提是自身有一个正确的发声观念,能够认识什么是歌唱的正确、优秀状态,这个需要教师前期的不断培养塑造。发现问题的方式主要靠听,因为对声乐教学来讲,教师必须有一个灵敏的耳朵,要能够听出学生的问题。通过自媒体视频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来互听互辨,在互相评论中发现演唱上的问题,在讨论中树立正确的发声观念,提升自己对声音的听辩能力。同时还可以从教师教学中学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以后的教学能力。另外,视频的公开就像一场虚拟的演出,还能够帮助同学有效地克服“表演羞怯”,在同学们的互评中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舞台。(五)扩大了教师的教学影响力在传统课堂中,教师的授课只有身在教室里的几个同学能够感受到。教学小视频上传到自媒体平台上,所有学生、不分年级都能看到,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收获,教师的教学影响力无形中扩大了数倍。如果有同学再加以转发,那么受益的人将不仅仅局限在教师自己的学生。当然,自媒体教学视频的转发与传播,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压力和鞭策,成为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动力。

四、自媒体引入声乐小组课教学的创新点

自媒体声乐课后学习平台的建立,与目前流行的其他课堂教学改革形式不同,更适合声乐针对性教学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独特性。1)自媒体声乐课后学习平台和“翻转课堂”不同。两者在形式上不一样,翻转课堂是学生通过网络看视频预先学习,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而声乐课自媒体平台是课堂学习,课后利用网络看视频讨论。但在实质上两者是相同的,都是学生主导学习,通过讨论促进学习。2)自媒体声乐课后学习平台和“网络课堂”不同。网络课堂是现实课堂的翻版,教师在网络上授课,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也可以通过网络提问。比如戴玉强老师的“戴你歌唱”,虽然是在自媒体平台上推送,但仍然是传统课堂。而声乐自媒体平台是由学生自己自己的现实课堂视频,对学生来讲,更具有针对性,现场感更强。3)自媒体声乐课后学习平台与目前其他课程的自媒体平台不同,它不是现实课堂的自然延伸。现实课堂中教师是主角,教师主导课堂,而平台上学生是主角,学生主导平台。尽管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布置作业、发送通知等,但更多的时间是留给学生自我管理;教师不在平台上推送更多的学习资源,主要是让学生关注课堂本体[5]。

参考文献

[1]姬海冰.河南省高师音乐系声乐教学现状调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0):112-113.

[2]熊玲莹.自媒体在专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英语教师,2017(5):96-98.

[3]盛昌,龙梁彬.基于自媒体的微信移动学习平台构建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8):83-86.

[4]卢迎娟,程荣荣.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管窥[J].文教资料,2017(2):190-191,197.

[5]王慧,张新明.自媒体对教育变革的促进研究[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4):35-37,96.

作者:张红梅 单位:湖北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