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2-11-26 02:59:39

乡村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建筑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学科,本质上是一门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具有社科、人文、艺术、理工等学科交叉的多元特性。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实践教学更是该学科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专业教育在教学环节中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动手、多试验、多制作、多建造的教学平台,同时提高学生对接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素质和综合素养。因此,建筑学专业一直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以增加未来实际工程中的应对能力。

1高校建筑设计专业建造教学实践

“设计+建造”是建筑专业希望以“身体力行”的建筑学实践,完成从设计到建造的转译。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一直受到国内外建筑院校的重视,也是当下建筑专业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国际上对建造教学的研究已有相当的历史,大多数知名建筑院校都开展了相关的建造教学活动,并结合各自不同特点开展了多方面的教学研究。中国建筑教育正不断变革向国际先进学术体系接轨,2000年之后,各高校逐渐开展和参与相关的建造活动,并在全国掀起建造教学实践和研究的燎原之势。活动主要有四类形式:第一类是针对低年级“设计基础”课程,进行相关指定材料的校园“空间建构”课题;第二类是由知名高校和社会机构举办的实验性空间建造赛事,如“同济大学国际建造节”(首届2007年)、“福州大学‘中建海峡杯’海峡两岸大学生实体建构大赛”(首届2014年)等;第三类是社会公益基金建设项目,如“香港‘无止桥’慈善基金项目”(成立于2007年)等;第四类是由专业协会联合地方政府或企业共同组织的项目落地建造赛事,如“国际高校建造大赛”(首届2016年)、“全国高校竹设计建造大赛”(首届2018年)等。

2《设计与建造》乡村实践教学

在当前关于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背景下,南昌大学开设了一门基于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生社会实践教学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与建造》。该课程着力思考如何结合当下社会热点、行业特色、专业趋势与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教学+实践+研究”互动的成果导向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并尝试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型教学理念加以实践应用。教学团队在院系的支持下,2018年创建“豫章营造”,结合当下“乡村建设”和“设计下乡”的政策行业热点,以暑期工作坊的模式(图1)连续成功开展了两届乡村建造活动。2.1豫章营造•2018茜坑村碾坊搭建。在江西省宜丰县茜坑村美丽乡村提升改造项目的契机之下,由指导老师发起乡村实体搭建项目,以“豫章营造”暑期工作坊的形式进行《设计与建造》课程的第一次乡村实践教学——豫章营造2018茜坑村碾坊搭建。工作坊采用真题真做的形式,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具体的乡村环境中,直接对接甲方、施工方和使用者,参与完整的设计施工过程。当地的工匠作为经验丰富的引导者,与学生分享实践的经验与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引导学生在实践全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思辨能力和创新实践综合能力。这种“授人以渔”的现场情境化实践教学,弥补了“授人以鱼”的传统课堂教学局限,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建造活动也作为大学生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实践,得到当地政府的极大认可(图2、图3)。2.2豫章营造•2019找桥村稻桥搭建。经过第一次工程实践型教学尝试,《设计与建造》第二次乡建教学探索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豫章营造2019找桥村稻桥搭建。此次实践教学分为4个环节:立项-调研-设计-建造。立项环节——学生通过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确立“设计激活乡村”项目;调研环节——学生深入乡村开展田野调查,利用专业所学梳理对乡村的场所建筑和人文环境的认知,并进一步了解“设计激活乡村”的意义,完成项目选址;设计环节——学生与村方沟通交流,明确项目功能后,进行方案设计、材料选用及实施方案讨论;建造环节——学生利用暑期工作坊时间与当地工匠村民共同完成项目施工建造,见证自己的设计从图纸到实现的全过程。在整个实践教学中,学生的主导性和团队协作能力更加突出,项目的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老师仅作为引领者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相互启发,教学相长。最终的建造成果,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受村民的欢迎(图4—图7)。

3课程思政建设融入专业实践教学

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科专业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方面。作为工程技术类课程,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身体力行、实践创新的“工匠精神”和专注踏实、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乡村田野是最好的授业课堂,也是最广的成才舞台。“将青春书写在农村大地上”,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课堂。学生在建造实践中不但亲身参与了“乡村建设”,还自主完成了一系列“乡村课题”:将“豫章营造”工作坊与团委暑期社会实践“扶贫振兴”及“新中国成立70周年调研”等主题相结合,撰写乡村调查研究报告;在“互联网+红色赛道”中推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风向,为蜂谷茜坑进行蜂蜜线上营销策划;在找桥村公益建造活动中,为其传统村落申报采集资料,为留守儿童开展公益课;在“互联网+创青春大赛公益赛道”中,探索乡村公益建造平台的打造。《设计与建造》乡村实践教学,希望通过带领学生深入乡村、了解乡情,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培养大学生热爱乡村、服务乡村、造福村民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上好一堂生动的思政教育课。结语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的3个基本理念“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对引导和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当下的高等教育应更加注重在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的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未来行业社会和时展对专业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设计与建造》课程通过“豫章营造”工作坊的形式开展乡村实践教学,真题真做,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对真实的环境和问题,边学边做边研究,以“开放式”场景教学替代“封闭式”教室教学,以“项目化”教学替代“课程式”教学,以“互动式”教学替代“讲授式”教学,努力在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做”合一。课程未来建设还将在学科交流、校际联合等方面展开形式内容丰富的教学研究探索,在“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教学实践中推动学科建设和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军,席酉民,赵璐.研究导向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及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陈冰.“研究导向+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8(12):85-89.

[3]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4]田波,吴雅君,孙冰.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3):128-133.

[5]蒯文彬.双创视角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建筑设计类课程教改与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36):226-227.

[6]张广平,徐茹.基于建筑学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研究[J].重庆建筑,2017,16(01):28-29.

[7]葛桦.“实践教学工作坊”的设计与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8):45-47.

作者:肖芬 程蕊 单位: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