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数学的渗透

时间:2022-01-15 09:09:22

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数学的渗透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对初中数学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传授学生重要的数学知识,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还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实际教学中,通过有效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初中;数学教学;渗透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的养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数学作为初中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学科,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任务艰巨,要想迎合教育部门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就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引入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开设数学学科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促使其智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还要通过有效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科中的魅力,并产生自豪感与使命感。此外,初中数学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史,这些历史故事无不彰显古代数学家的智慧、思想以及浓厚的爱国情怀,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以数学史为契机,并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精髓,提高其认知能力。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案例进行渗透,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介绍《九章算术》中的相关历史知识及其演变过程;学习“圆”时,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领域中的成就及相关故事。其次,定期开展全年级的专题讲座,为学生介绍我国从古至今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及其不凡的成绩,如祖冲之、刘徽、华罗庚、陈景润等,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真切感受到数学家们坚忍不拔的精神,可以在讲座中为学生播放纪录片,借此来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怀。最后,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可将我国取得的成绩渗透到习题中,如“图形的平移”作业设计中,可将“建军90年天安门阅兵仪式”引入其中,让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还能够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富强。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教育

数学是思维的命脉和支柱,正式有了数学的存在,人们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才得以扩散和提升。对于心理品质和综合能力处于发展黄金时期的初中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其多样化的数学知识,提升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还要建立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为核心的良好品质。首先,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正面教育,让其积累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哪怕是考试、平常学习中的一个小错误,并正确认识这些错误,积极进行改正,确保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到万无一失。其次,教师要正视自身的引导作用,树立严于律己、求真务实的教学风气,在教学中要使用专业术语和普通话,讲解概念时要精简准确,板书要正规合理,尽量用正楷书写。此外,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要条理清晰,用一丝不苟的敬业态度去影响学生。再次,要严格规范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如作业格式、公式的使用方法等,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文字或公式符号上的错误,教师都要及时指出,让学生进行改正。最后,通过数学题目具有一题多解的特点来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数学领域中提升自身的价值。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从表象上看,数学是理科学习的开端,是数形结合的一种重要模式,但是从深层次来看,数学学科中蕴含着大量的正面因素,为教师进行正确价值观教育奠定了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初中数学教师积极探索和研究。例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时,教师可以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入手,让学生知道只有自己练就了无坚不摧的本领,才不会被困难所击败,在日常的学习中要端正学习思想,将知识作为提升自己的不竭动力和能源,不断的汲取和转化,在步入社会中将其转化成自己的精神食粮,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综上所述,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顺应时展需求,对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把握思想道德教育渗透的尺度和层次性,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在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的形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燕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青年与社会,2017,12(10:227-228.

[2]陈素和.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6,19(10):288-289.

[3]兰加国.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08):191-192.

作者:火兴燕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