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亚姆对民族音乐学的影响

时间:2022-07-23 10:21:15

梅里亚姆对民族音乐学的影响

〔摘要〕梅里亚姆作为民族音乐学领域的学术领军人物,为音乐人类学的发展作出开创性的贡献,是当今具有拓展性贡献的民族音乐学家。1964年由梅里亚姆提出的“三维模式”对民族音乐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运用文献法与比较研究法来追寻梅里亚姆的学术足迹,对梅里亚姆的音乐学研究、贡献、对传统音乐学理论的冲击等进行讨论。

〔关键词〕梅里亚姆;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研究

梅里亚姆是美国伟大的音乐学家,在民族音乐学界可谓人人皆知,1964年他在《音乐人类学》中提出了“民族音乐学就是对文化中音乐的研究”。梅里亚姆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视角中,将音乐看成一个动态的人类行为,他认为音乐学家们对音乐的分析不应该止步于对其音乐本体的分析,应该将音乐作品作为动态的音乐行为进行研究。这种动态的研究还需要建立在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视角基础上,并且也只有通过这两者的分析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音乐。

一、梅里亚姆的民族音乐学观点

1.梅里亚姆的音乐人类学观点。在梅里亚姆看来,在个人表演者或群体表演者的脑海中存在一种固定的音乐观念,他们在进行音乐表演时是根据这些音乐观念进行的,而听众对音乐表演进行评价时也是根据自身已经形成的固定观念化的价值观来进行评判的。这就会存在表演者与听众之间音乐观念的差异。听众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如果某种表演得到了听众和表演者的一致认可,那么这样的演出是成功的,而在两者脑海中所具备的观念化的价值观也将得以强化。而当两者的评价不一致,那么这样的演出无疑是失败的,表演者观念化的价值观便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直到这种音乐观念最终能够与群体的音乐观念相吻合,才巩固稳定下来。2.梅里亚姆民族音乐学研究“三步骤”。在梅里亚姆的观点中,他将“概念、行为和音声”视为一个整体。声音的产生必定是由一定的发声行为所引发的,也只有在行为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而行为的发生则有和音乐概念息息相关,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存在于一定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梅里亚姆所指的音声,是一种拥有文化内涵的声音,并不是纯粹的脱离人类实践活动之外的声音。梅里亚姆指的这种声音,具有一定的结构,甚至是一个完整系统,但是它一定融合在人类活动之中,而产生它的那种行为的产物就是乐音。可以说,任何一种声音的产生都离不开创造音声人所处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他们创造出来的声音得到了人们的接受和认可,这也是与特定的人文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声音必须依赖于人的行为才能够产生。其次,引发声音的这些行为之所以能够发生,是需要有一定的概念来支撑。

二、梅里亚姆给传统音乐学所带来的冲击

20世纪50年代,民族音乐学出现了两个大的派系,分别的侧重点不同,其中胡德是以音乐学重点,而梅里亚姆是以人类学为重点。在梅里亚姆以前,主流的民族音乐学都倾向于将民族音乐学更多地侧重于“音乐学”,即认为民族音乐学应该是对音乐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对音乐本体的研究,也包括对音乐之外的文化进行分析和研究。胡德“音乐学学派”是建立在传统民族音乐学的基础上,认为民族音乐学要把音乐作为切入点,要把音乐放在它所处的生态文化圈中进行研究。但是梅里亚姆的观念却颠覆了传统音乐学的观点,他更加倾向于将民族音乐学侧重于“人类学”,运用“人类学”视角来看待民族音乐学。根据许多研究表示,梅里亚姆有着众多的理论,笔者将主要是对其三维模式进行介绍与梳理。梅里亚姆曾在在《音乐人类学》一书中明确提出有关三维模式的观点,他指出在进行一种特定人群的音乐研究时,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有没有一种模式可以将这些方面全部都囊括进去。梅里亚坶认为这种需要有一种模式能够将音乐及其全部的相关内容都囊括进去,包括对该种文化的民间评价、文化相关的背景、相关的历史背景、所处在的社会环境等方面,也就是说必须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两个方面进行,并且还要兼顾到其他的很多个侧面。这些侧面还包括对音乐的本体的研究、审美情感的研究、音乐形式的研究、音乐心理的分析、音乐声响的物理学分析等等。通过多方面的总结,梅里亚坶最后将这种模式定位到一个三维的分析层面,即主要从音乐的概念化、音乐相关行为和音乐本身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全方面的研究音乐。从这个观点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梅里亚姆运用的就是“概念、行为、音声”三维模式。这种模式的诞生不仅帮助了梅里亚姆进行更加深入的音乐学研究,同时也加速了民族音乐学的发展。

三、梅里亚姆理论方法对民族音乐学的影响

1.梅里亚姆音乐学研究阐述。近年来,民族音乐家研究领域开始关注梅里亚坶的音乐人类学理论,并产生了一批对该理论的研究文献。其主要表现在对梅里亚坶在学科理论的概述过程、音乐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概念、行为、音声”三维模式这三个方面。朱伟芳在《初探梅里亚姆理论体系》中,对梅里亚坶理论体系中音乐人类学学科的定义和学科理论作了梳理。这是属于对梅里亚坶的学科理论的概述。熊晓晖在《论梅里亚姆“文化中的音乐研究”》一文中,对梅里亚姆“音乐与文化的关系”方面进行研究,该文阐述了梅里亚坶将音乐与文化合为一体的理论观点。这两篇文章是互补的,是有所见解性及研究性。而李方元《对梅里亚姆研究理论“三步骤”的思考与解读—民族音乐学人类学取向与“两张皮”困境》中对梅里亚姆提出的音乐人类学研究的“三步骤”中的三个阶段和其研究理论的一致性持不赞同意见。而符伟的《<礼记>乐论与梅里亚姆的“三维模式”》则是拿梅里亚姆与《礼记》进行对比分析,虽然两者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差异都很大,但是却运用研究同一样事物。诸多音乐家对其音乐人类学的文化根本模式进行了批判分析,认为其本身存在着不合理性及局限性。梅里亚姆三维认知模式引发了赖斯对梅氏模式的重构。梅里亚坶对音乐人类学的定义是从音乐观念的角度来定义的。他指出,传统的民族音乐学者们将音乐定位为一个比较封闭的形式,认为音乐的发展是具有自己的规律的,是带有一定的自律性的,可以通过自身的规律进行发展,其和人类是没有关系的,和人类的情感也是没有关系的,音乐是自成一派的。梅里亚坶不赞同这种观点,他认为当音乐家的艺术行为与他们所认知的艺术行为不相符合的时候,他们会变得不知所措。梅里亚坶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更加侧重于音乐人类学,将音乐理解为“文化中的音乐”,并将音乐人类学定位为“研究文化中的音乐”这一学科内容。关于这个概念,梅里亚坶还进行了专门的注解,他将音乐人类学的构成分为音乐学和民族学两个部分,他认为声音的是通过一定的人类行为而产生的,而人类的行为又与其自身所存在的文化与社会息息相关,这种行为往往又带有一定的社会烙印,体现着人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以说音乐的声音只能是有人为制造的,是具有一定思想的人为行为产生的。从概念上来看,音乐与文化是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概念,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明确的区分,但是两者其实是互为一体的,缺少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梅里亚姆将音乐视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为创造的、具有一定功能与价值的文化现象。从这个角度上看,音乐是活态的,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是文化中的功能性部分。拉德森曾音乐学的定义产生模糊的时候。梅里亚姆已经在追问的是音乐“怎样”或“为什么”的问题。这看起来,他比其他的音乐学家更快的对人类学科有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音乐光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人类现象。人类学研究者对人类学的理解往往受自身音乐观念的影响,这种观念影响人类的行为,行为进而产生音乐,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音乐的创造随着人们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也在音乐的熏陶下,学会了怎样去行使人特有的人类行为,知道什么是自己想听的,想要的。这恰好的区分了与动物不同的特点。因此,梅里亚姆所理解的“文化中的音乐”是概念、行为和声音的结合体。基于这样的音乐观念,梅里亚姆才会把音乐人类学界定为“研究文化中的音乐”。当今我们在研究他的这种理论中,我们探索当时他对人类行为学的的视角与方法,才确定他的这种研究方式属于学科定义中的第二种定义方式。2.梅里亚姆对音乐学的贡献。梅里亚姆在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的时代,正赶上音乐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关键转型时期。梅里亚姆1923年出生于美国,于1951年获得了人类学博士。1894年,阿尔莱登在《音乐殿堂中的人类行为学》一文中表示:“梅利亚姆的人类学对于人类研究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促进了人们认识自己,热爱自己,追求心目中的理想殿堂。”所以从1885年后至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比较音乐学开始得到迅猛发展。之后比较音乐学一直在蓬勃发展,于1950年由荷兰人孔斯特将其更名为“民族音乐学”,自此表示出这门学科有了一个新的开端。当梅里亚坶进入音乐学领域以后对音乐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一就是对民族音乐学的学科进行了定义,对音乐人类学的理论和体系进行了梳理。第二是将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引导民族对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新的思索。第三则是创造了一条研究音乐的良好模式,运用“概念、行为和音声”三维模式,对音乐来进行研究。这些成就和贡献对后世的民族音乐学家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梅里亚姆对传统音乐学理论研究的影响。首先,梅里亚坶的理论对传统音乐学理论中的学科定义进行冲击。我们理解的传统音乐学理论是简单的对音乐进行编曲,创造人们喜闻乐见的歌曲便可。可梅里亚姆却不赞同此观点,他认为“比较音乐学是欧洲以外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研究;它是一种批判式的存在,并且后者可能会比前者好,不停的在摸索,进步,发展。所以梅里亚姆在分析了“比较音乐学”属于被放弃的原样主要有比较目的不明确、没有学科标志性特征、无法利用研究对象等。而“民族音乐学”是一个大的概念,它首次出现在孔斯特的《音乐学》小册子中,并很快获得了大众的任何。然后民族音乐学的界定范围和比较音乐学的研究范围其实是差异不大的。音乐人类学的第二种界定是“按照这种界定,过程被强调超过了形式:所以哪种音乐的研究绝不再是中心,这也充分说明了不管是传统音乐或是新的民族音乐学甚至是未来的音乐观点,都将不再是独立存在,甚至是独霸一方的。他们之间即相互约束,又反作用于对方,使彼此都能发展。可以说,对于民族音乐学的界定是具有一定的限定性的,目前也只是处于对其研究对象的确定上,这种界定只是明确了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对象,将人类学界定为研究西方音乐以外的音乐学科,是属于西方音乐学知识体系中的体系音乐学。梅里亚姆面对众多的音乐人类学定义,他将它们归为了两类,一类是人类学的方向,一类是音乐学的方向。当然本身这两个方向也是需要有基础支撑。其次,梅里亚坶的理论对传统音乐学“音乐在文化中”的理论冲击。在传统音乐学理论中音乐是被视为在文化中的,音乐与相关文化息息相关。但是在梅里亚坶的观念中,音乐和文化是一个整体,是无法进行分割的,音乐应该放在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进行研究。梅里亚姆所认为的“音乐”它是一种概念,具有不可跨越性。它是人类的一种行为,它的存在得益于民族。他们的理解差异主要在于所持有的音乐观念差异,而这种差异则又来源于研究者自身的学术背景差异。因为其界定者的生活条件及生活背景,都有可能左右其观点的判断及研究的差异。这也是梅里亚姆将音乐人类学的定义类型划分为两类的划分依据。

梅里亚坶的理论对传统音乐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梅利亚姆把人民的日常生活、行为现象做了系统的、独特的研究。他把理解为人类习得行为,一种人类现象,他用一种人类学的视角来看待音乐,他用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音乐,他把一音乐人类学定位为不复合学科或跨学科性质。可以说梅里亚坶对民族音乐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把音乐人类学所研究的音乐理解为“文化中的音乐”,所以他把音乐人类学界定为“研究文化中的音乐”。其二,梅里亚坶的“概念、行为和音声”三维认知模式,对后世的民族音乐学家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两个方面也是梅里亚坶对民族音乐学的贡献,也积极地推动了民族音乐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洛秦.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文库[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2].李月明.社会心理学大纲[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作者:马晓芳 单位: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