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前美术教育思考

时间:2022-09-02 10:31:57

当前学前美术教育思考

摘要:本文以当下学前美术教育的现状为切入点,阐述了在幼儿园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分析了学前美术教育对幼儿能力的培养,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学前美术教育的改进措施。内容紧贴当前学前美术教育的实际状况,对从事该方面教育及研究的人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前;美术教育;重要性;能力;措施

当下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大部分的家长们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品质,而忽略了孩子们的个人兴趣爱好、趣味性及自身发展。儿童的成长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我们不仅要注重对他们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还要加强趣味知识的引导,全方位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大多数的儿童在绘画方面,本身便是天才的画者,他们的涂涂抹抹、写写画画无拘无束,颜色色块的大胆运用诠释着他们内心世界的景象和认知,绚丽夺目的色彩运用没有对错,这仅是孩子们最真实的所感所想所画。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幼儿美术教育是促进幼儿人格和谐发展的审美教育,其实质是引导幼儿在学习一些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学前美术教育的对象大多是2—6岁的幼儿,由于幼儿年龄较小、造型创作能力较低,教师只能通过正确恰当的情境引导,让幼儿切身感受着周边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认知、交流、情感和体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创作出一系列的绘画与手工作品。下面本人结合自己从事学前美术教育的多年工作经验,简单谈几点关于学前美术教育的思考。

一、当下学前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美术教学类型单一。在幼儿园的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通过个人挂职、调研、走访园所后,感触最深的便是老师们运用的常用美术教学工具为水彩笔和油画棒等进行的造型绘画。显少运用卡纸、剪刀、胶棒之类的纸工用具,如泥工活动的橡皮泥也使用较少。归结为教师们觉得剪刀具有危险性,怕使用过程中造成小伤害;橡皮泥、水墨画、油画棒刮画等形式内容易搞脏地面,不容易打扫,故而课程内容也简化;美术鉴赏课程内容组织上又有难度,因为教师本身的艺术素养有限所以这类课程也不易开展。总体而言,幼儿园中开展的美术教学类型太单一化,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创新性美术教学活动,相比一些幼儿美术培训机构开设的美术课程则逊色不少。(二)美术教学形式枯燥乏味。美术教学形式枯燥乏味,没有创新和突破。一般幼儿园中负责担任美术课程的教师都是年龄稍长的老教师,课堂上老师主要以讲解、示范、辅导孩子们完成作品、讲评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久而久之,美术教学活动变得呆板、无趣,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课堂上孩子们都是安静的闭上小嘴,认真的临摹着老师的范画,画面缺乏表现力和创造性,极大束缚了大众文艺幼儿的绘画能力,有些画不好的幼儿兴趣点也大大降低。然而当园内如要开展关于美术的观摩课时,某些教师才会费劲脑汁的精心准备,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并非是一层不变的教学,只是平时的工作任务也较重,所以在美术课程上有时候也只是为了应对需求而开设,重视度及认识度不够,还无法适应于当前学前美术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三)美术活动中作品单一、雷同。幼儿的美术作品中以着色作品为多。其中以水彩笔、油画棒的涂色作品为最多。回想历年的幼儿美术比赛赛事、或者是观摩幼儿园学习中,观看到的大多数幼儿作品都是此类表现形式,作品都是画出一个基本造型后,再涂鸦上色块,画面色彩艳丽,也较容易出画面效果,但是还是缺乏新意和亮点。幼儿的作品也很容易画面雷同,无外乎有一些大众选用题材:太阳公公、蓝天、白云、小屋、小鸟、小河流等,几乎每个省市这类题材的作品均频繁出现,可能这与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的引导方式密不可分。

二、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美术作品可以表现儿童的内心世界、促进外界的情感交流。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充满创造性、发散性、夸张性的创作型教学活动,孩子的作品没有对错、好坏的界定,它仅是孩子们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个人感受,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之一,这样有利于展示儿童的真实内心世界,促进人际间的和谐交流,教师、同学与之相处也可增进了解,从而变得更加融洽。(二)学前美术教育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美术元素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古至今沉淀的千年艺术文化仍深深影响着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学前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图案、标志开始引导孩子去发现基本的美术元素,如:圆形的联想、方形的联想、三角形的联想等,在认识图案的同时也认识了新鲜的事物类型,得到形与智的共同发展,从而认知能力、辨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三)学前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当前幼儿教育是指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促进幼儿在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诸方面的全面发展。然而美术教育活动要善于开发和运用,因为美术活动内容新颖、绘画手工形式多样性,可以调动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或探索,一旦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则课堂教学变被动为主动,活动的开展更加有序有效。孩子有了兴趣,教师才能更有效的激发他们的艺术天赋和潜能,孩子的动手协调能力、组织创造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则可以充分展示。

三、学前美术教育对幼儿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创造的前提。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最初要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新鲜的事物,尽可能的把所看到的图案在脑海中回想后,凭借着模仿和记忆把所见对象再现在画纸上,能有效完成这一过程的幼儿证明他(她)在观察中很细致、很认真。平时的绘画内容通过临摹、再现、创作这一过程,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专注力、创造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二)培养幼儿兴趣点和增强自信心。在美术课堂上,老师通过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制作方法,开展绘画课、手工课,积极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活动参与中也会有选择性的选自己感兴趣的美术课程内容,如上课时有的幼儿爱涂鸦,有的幼儿爱剪纸,有的幼儿爱折纸,还有的幼儿喜爱玩橡皮泥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观察给予孩子鼓励与肯定,增进他们的自信心,慢慢地幼儿就找到的自己的兴趣点,老师再加强指导,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最后幼儿在信心满满的状态下,说不定可以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优秀美术作品。(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幼儿临摹只是绘画学习的最初阶段,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幼儿渐渐可以把一个物体的形象大致表现出来,且脑海中有了造型意识,有了自己的创作构想,当处理画面时也有了更多的自己的想法,此时教师更应当鼓励幼儿进行多思考、多观察、多联想,努力塑造画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成作品。经过如此反复训练,幼儿脑海中的意识形态更加清晰,创造、想象力也会更加开阔。

四、提高学前美术教育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美术素养。整体的幼师队伍中关于美术素养的提高有待加强,因为我们的幼师团队中担任美术教学的老师并非都具有美术方向的特长能力,教师仅是凭借多年的经验教学,所以课堂生动性的把控及幼儿艺术创作的发散性引导做得并不太好。如果担任美术课教学的幼儿教师们有机会参加美术鉴赏、绘画造型训练、创意手工制作等课程的培训,将会对他们的教学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和促进。(二)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课堂。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设定情境教学法。譬如老师开展的绘画课内容,教师也可以结合幼儿故事里的情境进行绘画练习,如大班绘画课:三只小猪里的猪兄弟三人,可以通过PPT让幼儿们先辨识三个猪兄弟的形象后,再取其中一个兄弟进行绘画创作,然后让幼儿们结合自己画的猪兄弟,给添加相应的房子设计和环境设计,完善画面。最后评价作品,让幼儿们自己辨别各自所画是哪位猪兄弟,这样的课堂教学增加了趣味性和参与性。手工课程训练也是可以融入情境教学活动,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用幼儿文学故事、寓言故事、热捧的儿童动画片等导入,既符合幼儿的思路,也激发了他们的浓厚兴趣,相信在制作手工时便不再觉得又难熬又枯燥了。(三)提升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对于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视不仅是教育工作者需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更应该提高家长们的高度认识。因为当幼儿在幼儿园或是在家中,随手涂鸦后完成了一件绘画作品,老师和家长对于他(她)的肯定和鼓励,直接影响着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及对自己绘画能力的自信心。如一幅完成的涂鸦,仅是静静的放在家中的角落,没有得到家长们的认可,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家长根本看不出孩子画的什么内容,也不关心询问,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没了绘画兴趣,造型能力也不可能有较大提高。但有些家长比较有心,主动询问孩子画的是什么,让孩子口述表达画面,家长听后进行表扬,得到肯定的幼儿将来在美术方面会有更大提高,思维、创作意识也会得到增强。所以加强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学校、家庭都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1]彭丽华,李平.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探讨.《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2期.

[2]蒋崇才.《幼儿教育学学习指导》.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10-01.

[3]张建波.试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

作者:欧阳娉婷 单位:琼台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