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舞台空间扩展研究

时间:2022-06-02 10:16:37

数字媒体技术舞台空间扩展研究

【摘要】基于对舞台空间的认知,阐释数字媒体技术不断进步带给舞台空间、观演关系的变化,以及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与艺术表演的关系。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舞台空间;多重维度;虚假技术;交互

早在古希腊的勒奈亚节上便出现了即兴演出,当时并没有“舞台空间”的概念,表演场所往往是一片开阔的场地,甚至没有固定的位置,舞台仅被粗略地看作是简单地供表演者表演的活动空间。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剧场的兴起促进了专门进行演出的镜框式舞台的诞生。剧场成为了舞台展演的早期空间,著名的奥林匹克剧场便是文艺复兴初期镜框式剧场的代表,它所采用的透视布景的立体方法,使得舞台空间在二维平面基础上延伸出第三维度空间,即前宽后窄、前低后高、近大远小的立体空间效果[1]。舞台空间从平面到立体(即早期剧场)的转变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而由数字媒体技术主导的新型舞台展演空间的出现,大约只用了150年。1900年以后,媒体技术开始介入,新的传播形式日益成为主导,不仅涵盖了传统舞台形式,还将电视与网络等传播媒介广泛纳入其中。新媒体技术与电视及网络传播媒介相结合,因其表现形式新颖、传播范围广等特点,被大众广泛接受,迅速取代传统舞台艺术的地位。到21世纪初期,受到严重冲击的传统舞台艺术借全新的数字媒体技术实现范式转型,将虚实空间交互融合,为传统舞台艺术表现重塑生命力。数字媒体技术给舞台的空间带来怎样的改变,对观演模式又有怎样的改变,笔者将给出分析和思考。

1舞台空间的认知

一直以来,受传统物理学和几何学观念的影响,人们对空间维度的认知,被限制在平面与纵深所构成的三度空间范围内。具体到舞台空间,可延展范围是基于舞台客观存在的长度、宽度与高度的实体部分,占有空间仅以物质存在为基础。在实际存在的有限空间范围内,人们开展戏剧与表演活动,通过情感的代入进一步演绎出表演空间。因此,传统的舞台空间被最大限度地划分成物质空间和演示空间两种主要形态。1.1非物态性的扩展到20世纪初期,时间因素被引入到空间量度中①,首次在三度空间之外提出了“四度空间”概念。这一概念的引入无疑使这一变量更深入地融入到舞台空间的表现范围,让原本只靠想象完成的清晨、傍晚、四季更替等环境塑造,能够借助舞台灯光变换与布景设置,完成演艺现场更贴近主题表达的场景。即便如此,观众还是会因各种外在因素的干扰而脱离假想空间,持续的想象力需要观众理解舞台上的演出。由此可见,时间性概念的引入,对传统舞台空间的拓展是相对有限的。随着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思潮的影响,依托数字媒体技术营造全新的视觉语言和视觉感受,其广泛应用成为社会及文化领域的现象之一。通过数字化的视觉语言与观众的想象力空间形成的共融性虚拟场景,人的情感与抽象的感觉借由虚拟世界的非物质手段得以充分展现。从时间到虚拟场景都是非物质性在舞台空间的具体体现,与原本单一的具象物质实体融合营造出虚拟的艺术世界。时间因素在延伸舞台空间方面是有限的,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通过计算机编辑处理对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进行模拟、重构,使观众感受全新的视觉语言,并实现演员与观众的适时互动。1.2交互性的扩展传统舞台表现的魅力之一是共情性传导,即表演者与观者之间需无时无刻进行情感与信息的交流与互动。早期的舞台演出,更多强调表演者通过声音、表情、肢体等表演艺术语言传递情感信息,依赖观演距离、观者的理解力以及表演者有效的舞台表现力来体验。就像日常生活中理解一件事物,首先需要对时间、地点、人物诸要素做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将以往的生活经验与全新的环境相结合,形成假想空间,直至产生共情。舞台空间的进一步扩展,得益于虚拟技术的应用,从背景视频影像到前景立体影像再到整体空间互动的全面渗透,舞台空间塑造更加自由多变,真实场景与虚幻空间交互,最大限度地激发观者的想象力,实现观者与舞台表演者在空间与情感等多重层面交融互动的体验。如利用虚拟影像技术使邓丽君“复活”,虚拟人物形象在现场为观众再现经典曲目《我只在乎你》。随着歌声响起,邓丽君的形象在舞台中央逐渐显现,栩栩如生,从五官样貌到姿态神情,复现了一代歌后的演出现场,令在场观众无不惊叹称奇。在舞台设计中,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表演形式发生改观,表演者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表演,还可借舞台空间与观者产生互动,让舞台本身成为表演的一部分。同时改变的还有,在这个过程中,表演者自身的演出体验也发生了变化,从单向输出的表演性质转变成双向的互动交流,为表演者带来全新的艺术感受,不再有孤立感,这正是数字媒体技术带来的全新体验。

2数字媒体技术带给舞台空间的改变

在文化的大众消费时代,舞台作为展演空间,物理属性的空间范围十分有限,已经无法满足观众求新求异的视觉需求。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让舞台空间与时间的呈现变得更加充分和清晰,早期图像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将现实与想象的事物通过影像呈现出来,使其具有真实直接的感官体验,初步满足观赏的审美需求。逐步发展的数字媒体技术,使舞台空间发生了颠覆性的改观,将虚拟信息与虚拟空间引入真实世界,开启了舞台视觉欣赏的饕餮大宴,以及科技带给现代人的神奇感。

2.1利用影像替代场景

早期在舞台上以影像替代场景的应用,并不是颠覆传统的方式,而是简单地对传统舞台的补充和延伸,尚处于初级阶段。较为典型的方式,即在LED背景屏显真实或虚拟画面,与舞台空间相结合,是对舞台场景的补充,以获得现实感。如在央视春晚《小城雨巷》节目中,LED屏呈现出江南美景影像,营造出画外之景的生动场面,配合现场表演,以及布景、音效、光影,使现场观感错落有致。现实的问题是,影像的运用受条件、技术所限,影像画面与真实世界的融合还要依靠观者的想象力来完成,需要观者主动参与其中,自觉地将背景画面与演艺现场在脑中融合成为同一个在场空间。显而易见,这种相对较为传统的舞台空间表现方式,除了在环境氛围营造方面有所改变之外,对舞台空间的衍生推进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更新的演艺形式和视觉空间需求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

2.2多重维度的拓展

随着舞台设计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日渐趋于成熟,给舞台设计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多变的形式。早期人们设想搭建虚拟的三维空间,让虚拟空间充分融入现实世界,已经不再是想象中的巴别塔。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迭代升级,发展前景有了无限的可能,不断向更多维度的舞台空间延伸,从LED背景层到增强现实(AR)前景层再到混合现实的(MR),以及扩展现实(XR),从视觉空间延伸至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和“第六感”等多重维度的感官体验。各种虚拟技术是数字媒体技术之一,通过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人机接口、传感、通信等技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形态,并结合传统的声光电和舞台装置等不同媒介,最终以数字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真实世界+虚拟世界,甚至形成互动。从舞台产生之初,即形成观者与表演者之间观看与被观看的对立。打破这种对立模式,成为舞台空间拓展的新方向,即向观者空间维度拓展,舞台概念会从观看与被观看的模式中释放出来,观者不再是冷眼旁观的一方,而是成为表演者的同盟甚至表演者自身。新形式的舞台空间,准确地说应该为展演空间,有形的舞台框架结构消弭,绝对的中心被弱化甚至消亡。数字媒体技术成为解构传统舞台空间、重塑新的观演空间的重要因素,被重新定义的个体体验中心,空间的边界感被打破,视幻错觉、想象力、个体情感与感受成为无限拓展空间中的主体力量。虚拟技术在舞台空间的应用,好似一双无形的手,通过场景设计和后期媒体技术处理,使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信息叠加在一起,打破传统舞台布景和装置道具所能实现的真实空间的“前景、中景、远景”概念及视觉效果,使舞台呈现无限延伸的视觉效果和更加广阔的视域空间。

3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与艺术表演的关系

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技术手段不可隐没主体性。对于舞台上的艺术呈现,技术手段只能是辅助工具,艺术内涵的呈现仍是主体地位。强大的科技力量之下,更需要突出作为舞台主体的表演者和观看者的地位。也就是说,在技术手段充分表达空间构造的同时,传达情感,让观众共情仍旧是舞台的主导目标。

参考文献:

[1]阮思航.舞台空间与艺术表演的辩证关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

[2]蔡体良.舞台与空间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3]高小燕.空间感知与舞台空间动态造型设计[J].设计艺术,2006(2):44-45.

[4]韩生.胡佐舞台设计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5]石昊.舞台空间表现的拓展实验[D].上海戏剧学院,2008.

[6]秦磊.数字媒体艺术在舞台设计中的视觉化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7]朱润.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8]石昊.舞台空间表现的拓展实验[D].上海戏剧学院,2008.

[9]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0](意)布鲁诺塞维著.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M].张似赞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孙斌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