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00:34:39

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时代范文篇1

关键词: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发展

广播电视是当今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信息。随着网络数字化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的结合,网络时代的广播电视技术拓宽了信息的来源渠道,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有效满足了受众的这一需求。

1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优点

1.1简化远程编辑流程在网络数字时代,广播电视技术获得了很大发展,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极大地简化了广播电视的远程编辑流程,方便工作人员的远程编辑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操作,下载需要编辑的信息,并通过相应的软件进行编辑加工,之后上传到相关部门。整个过程与传统的编辑程序相比有了很大的简化,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不过,由于一些技术还不是很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因此远程编辑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就要求技术人员继续加强技术的改进和研发,以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弥补远程编辑技术缺陷,以更好地推进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

1.2实现了资源共享网络数字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的结合,建立起了涵盖各个方面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广播电视网。通过这个网络,实现了各相关方对相关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实现了信息的有效利用,方便各项活动的开展;同时,广播电视与网络的结合,有力地优化了资源的配置,简化了节目制作的过程。与传统的节目制作相比,制作时间缩短,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且在制作节目时,也实现了相应活动的进一步细化,分成了不同的空间和区域,这使得工作人员的节目制作过程变得更为灵活。

2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2.1将视频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广播电视技术是将广播电视信号转换后进行远距离传送。而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技术是将广播电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进行传输。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就是对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化的编码和量化,然后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科学研究认为,根据数字技术的相关理论,只有在信号传播频率等于网络宽带的二倍时,选取的数字信号才能被完整地复原,且复原效果可以达到理想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居民多使用的是PAL制电视信号,这就要求在取样转化时,选取的采样频率要达到彩色副载波的4倍,如此才可以进行数字化处理。同时,为降低信号的干扰强度,避免出现噪音,保证图像清晰,还应对信号进行连锁。完成电视信号取样后就要把信号转换成脉冲信号,同时对脉冲信号进行离散化,量化处理幅度值,以便实现幅度值的分级处理。完成量化步骤后,要将数字编码脉冲进行传播。同时,量化后的信号要用二进制信息表示方法进行表示,如用n个比特的二进制信息,这样就实现了量化后的数字信号与网络技术中的二进制数字字节完美地衔接在一起,在重新的排列组合后就实现了无障碍信息交流。在接收端,对于接收到的数字化信息,则通过相应的设备如低通滤波器进行反向的数据恢复,就是将上文提到的信息量化和数字化反向转换。为了避免数字信号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损失或错误,对于数码率高的信号,要采用高频传输的方式进行传播。与传统的模拟信号相比,数字信号有着更为显著的优点,其抗干扰能力更强,传送的图像更清晰、更稳定,色彩更为鲜艳,信号的转换和传播速度也更为快捷。

2.2将音频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信号中,需要转化传播的除视频信号还有音频信号,这样才能传播出高质量、全面完整的广播电视信息。当前,我们主要是利用A/D和D/A变换的准确性判断网络数字化音频信号的传播质量。首先,对音频信号进行采样。鉴于动态图像、宽带与信号比的差异性,在采样时所遵循的量化信息和频率也有不同。对于声音来说,选取的音频信号的质量,直接关系播放终端放出的声音质量。如果选取的声音有质量问题,则在播放终端还原出的声音音质就会出现问题,如杂音或噪声。为保证声音的播出质量,工作人员一般情况下会就高于模拟信号两倍音频信号进行取样,因而我们才能听到高质量、高清晰度的完美声音。

3推进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途径

3.1革新技术标准当今时代的技术竞争,更多体现为对标准的制定权的竞争。我们要重视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开展多方合作,努力改革与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并以此掌握标准的制定权。利用革新的技术标准,实现对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化整合,使技术和标准密切联系,互相促进提高。要与科研部门共同携手合作,在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多方共赢,促进广播电视业健康有序发展。

3.2推广机顶盒的应用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数字电视体系的全面铺开,且开始向付费电视、互动广播等盈利模式发展,这是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突出表现就是电视机顶盒的使用。电视机顶盒是电视数字信号的接收装置,其和数字地面机顶盒、数字卫星机顶盒的工作原理有相同之处。数字机顶盒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对多媒体处理器的研究发展。其之所以会成为交互使用的终端设备,正是源于日益成熟的电缆调制解调器技术和广播电视网络所特有的稳定的传输特质。

3.3健全网络服务机制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要有完善可靠的服务体系。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同样如此。加快建设数字化网络体系,改善网络服务机制,解决出现的各种技术或者服务问题,优化各种办事或服务流程网络,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既能有效降低成本,又能提高信息传送速度。

3.4整合业务资源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要实现网络与广播电视互相促进、互动发展的格局。为尽可能地拓展市场空间,可以将广播电视业务按照服务内容分成基本业务、扩展业务与增值业务三大模块:基本业务就是指传统的传播类的内容;扩展业务就是在进行业务扩展时与其相对应的节目;增值业务就是数据媒体业务,其主要提供类型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这同时是实现创收的一项内容。因此,要想实现网络数字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就要对各种业务进行有效的优化整合,使其变得有序、简洁、规范,从而在多个方向上发展提高。

4结语

在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了更大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同时拓宽了人民群众的信息接收渠道,实现了信号传播的革命性变化,并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曾庆保.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分析及发展探讨[J].河北农机,2019(3):80.

[2]邹建宏.浅析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及发展[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11):233-234.

数字化时代范文篇2

1.1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的专业价值

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是解决当前档案信息积累无限性和档案工作有限性的重要途径,当前档案资料的来源越来越多,大量的档案资料占据着馆室的空间,传统的档案管理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实际,因此,有必要开发出新型技术来适应当前的需要。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可以通过改变存储方式而实现空间、范围的扩大,近些年云计算、网络存储等技术的出现为数字化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平台,通过对档案管理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迅速实现分类、加工、计算的功能。

1.2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的服务价值

社会发展需要档案作为基础,经济和建设速度越快,就越需要档案工作提供更为准确、更为高效的信息,当前人们对于档案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步提高,各类型的生产生活对于档案需要越来越多。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可以有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数字化档案工作向高效率、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构建新型数字化档案服务体系。

1.3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的管理价值

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如果片面追求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数字化技术的先进性,无疑将会落入到片面发展的死循环,进而会被社会发展所淘汰。当前应该应用好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使档案管理有一个稳定的核心,使档案管理的重点得以突出,进而使各种数字化产品和信息技术更为准确地应用到档案管理的实际之中,在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同时,加速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2创新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的策略

2.1做好档案信息电子文档的处理

第一,要规范电子档案文档归档的方法。归档电子档案要严格遵循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程序,要在归档过程中做好安全防范,避免出现电子档案的丢失,在归档的重点环节要突出防火墙和备份这两个要素,达到对电子档案和资料的安全保障。第二,扩展档案信息电子文档的处理方法。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背景下,可以通过无线设备、移动设施的扩大,增加档案信息处理方法,实现对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的丰富,要积极利用新型的技术,在提高处理效率的同时,保障处理质量。第三,要做好数字化档案的存储工作。云计算、网络硬盘扩大了数字化档案的存储空间,同时也转变了传统档案存储的模式,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应该从数据采集、信息备份、档案资料恢复等方面入手,利用电子存储空间来解决传统存储方式的实际矛盾。第四,要规范数字化档案资料的应用。合理应用数字化档案资料是社会的需要,档案信息电子文档处理的过程中要尊重这一实际,应该从数字化档案资料入手,将重要的档案形成通用的电子文档,以便扩大电子档案信息的影响和应用。同时,要对现有的电子档案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使其在应用中发挥出更多的价值。

2.2做好档案资料数字化工作

档案资料数字化工作可以借用物联网中RFID技术(电子标签技术)作为基础,RFID技术具有无线通信识别能力,能够对附着的物体信息予以处理,这种新型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如感知距离远、不用实际接触、容易操作、能够感知、适应性强等。有了这项技术,就能够对有价值的档案资源添加RFID标签,对有价值的档案资料放置的位置、号码、档案名称、归档日期进行记忆。利用这些有效信息,在进行档案管理时,不用动手查找与整理档案,可以运用网络进行实物档案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记录的档案位置迅速找到所需档案。

3结语

数字化时代范文篇3

关键词:教辅出版;数字化转型;策划与营销

教辅出版一直都是我国出版业关注的重中之重,而教辅出版在我国的图书出版领域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未来出版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就是数字化发展,而教辅出版要想能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对自身进行改造转型,将数字化发展纳入发展进程中,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更好地站稳脚跟。

一、教辅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面临的难题

1.我们没有意识营销的重点是要直接面对消费者,我们面临的挑战不是把书批发出去、摆到货架上、弄出一堆造货码洋,而是要面临如何给终端客户提供知识服务这个新挑战。我们的策划编辑还没有完全适应时代的变化,还没有转变思想观念,没有高度重视数字化出版发展动态。我们在传统出版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因而固定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因为不甚了解数字出版的真正含义,我们在潜意识里认为数字出版和全媒体运作属于技术范畴,不是编辑需要掌握的技能。殊不知在数字出版时代,市场对编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传统编辑要逐渐向综合性人才转变。数字出版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产品,更是一种全新的运作方式。在全新的经营理念下,传统媒介、出版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出版整合与全媒体运作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基于这种现状,我认为我们编辑要做的就是要对产品的制作、研发、营销推广、售后服务等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营销活动中去,而不要认为我们是帮助发行人员在搞销售。2.经营管理模式变化大。数字出版的出版经营管理模式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是现代化、数字化。与传统出版的精益管理模式大相径庭,完全不同。在长期工作的经验积累下,出纳同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完备性,但是却不能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首先,数字化进程对传统出版的工作模式提出了挑战,简而言之,就是数字化代替人工,所有的工作都要通过数字化进程来实现。其次,数字化改变了传统出版社产业链结构。传统的产业链形成了作者、出版社、发行商、读者等环环相扣的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出版社对订单、发行内容、资源等有严格的控制范围,出版社处在整个交易环节的主体地位。在数字出版社的生产模式中,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是由数字化来完成的,数字化处在出版的核心地位,而出版社也丧失了对资源的绝对控制权,由掌控地位转变为资源提供者的角色,信息资源的获得途径更加容易,而出版社也逐渐处在市场、话语权的劣势地位。

二、解决教辅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难题的几点思考

在当今数字时代的背景下,营销的概念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割裂的、独立的,不再是简单的发行,而是需要编辑自始至终参与到图书的全部过程。编辑不能像过去那样选好题编好书后,似乎任务就完成了,至于怎么推销,有没有人买那是发行方面的事。当今的编辑要从传统的策划编辑,即只关注作者、内容、内容质量逐步过渡到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型的策划编辑。即编辑要关注用户、用户行为、产品内容、产品表现方式、营销等各个方面。还要能充分利用综合、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采购等九个方面进行有效管理,以对项目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等五个关键过程进行跟踪管理。(一)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复合型编辑人才。教辅出版与数字化出版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对教辅编辑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提出了考验:编辑既要懂得出版知识,又要能够熟练的掌握数字技术、互联网使用技能。因此,培养复合型人才、训练新思维是当前编辑人才发展的主要方向。很多出版社选择与互联网公司、数字化公司进行合作,出版社在与其进行商业合作的同时,要积极为员工创造与互联网工作人员经验交流的机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将互联网意识纳入到员工的编辑知识中。除此之外,出版社要为员工创造外出学习、专业数字技术培训的机会,培养满足新时代数字化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二)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出版社探索创新保驾护航。数字出版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新兴起的一个新行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存在很多的不足与缺陷。教辅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是曲折的,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在不断地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容错、纠错体制是十分重要的,能够保障出版数字化进程的顺利开展。数字出版作为新兴的出版行业,应当建立起一套单独的考核制度,容错、纠错机制的对象要明确,相关规定、制度要简单明了,做到有错必究,权责明确,内容公开、透明。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负责,避免逃避责任、互相推诿等现象。

三、新时代背景下改善提升教辅策划与营销的方式方法

(一)我们需要掌握更多的营销手段。在数字传媒时代,各类新媒体不断产生,出版物种类增加,其营销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营销流程缩减,不再像以前一样复杂,编辑的工作也越来越接近读者,传统编辑在图书营销中的作用明显增强。数字时代,编辑是数字产品的策划者,深入地参与产品的制作研发过程,熟悉整个产品的内容、性能、特点、作者情况,这些优势是一般营销人员无法代替的,对于读者来说更具有说服力。所以,数字出版编辑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编辑工作,还要了解新媒体时代的营销手段,例如微博微信营销、论坛营销、广告营销等等,同时,编辑还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消费心理,针对不同群体选择不同的营销手段,提高营销效率。(二)注重信息反馈,做好知识服务。编辑参与营销可直接了解市场情况,获取第一手市场信息、读者的需求,从而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营销方案,为图书的再版修订做准备。这对于我们教育出版社来说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从专业分工的角度和长远的发展来看,编辑的营销职能应更多地体现在对图书内涵的挖掘和推介、营销方案的确定、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等方面,方案的具体实施还应更多的交给发行人员去做。(三)和发行保持良好合作,共谋发展。编辑在参与营销的过程中要与发行人员在协作中互相宽容、谅解、支持,积极营造合作共赢的工作状态。一定不要遇到问题就互相埋怨、推诿、猜疑。这样,才能找到彼此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编辑与发行的合作才能深入、长久。(四)增加用书体验。教辅出版向数字化转型做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常见的“二维码扫描”就是普通、简单的数字化模式。读者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疑惑时,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来获取学习视频资源,对难点或重点进行讲解,从时间和空间上大大拓宽了教辅图书的应用深度。同时,二维码与教辅材料的结合能够将学习资源做到最大化整合,传统教辅是一个二维的书本资料,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懂的问题,而教辅资源是纸质的图文解释,很难解决学生们的疑惑。当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见十分抽象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扫描此课程中携带的二维码来获得视频资源,通过教师视频讲解来解决疑惑。(五)普及终端连接。教辅资料的传统销售模式基本是单一的实体书店销售,受时空限制较大。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读者们对于图书信息的获取渠道日益拓宽,购买方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传统的销售模式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较大,不能充分满足读者的知识获取需求,而数字化的销售模式,将互联网作为销售平台,网络销售成为主要的销售方式。例如网上书店,如天猫、当当,出版社开展的网上旗舰店等,都是突破时空限制的网络销售方式。因此,教辅销售渠道可以利用网络销售的模式,将终端连接提供给师生,促进宣传发展。

四、结语

虽然我国的教辅出版一直在向数字化方向的转型不断努力,但是前进的道路上仍然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数字化出版模式是新时代背景下的要求,只有在教辅出版中纳入数字化,才能在出版行业良性、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涛.教辅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和探索[J].科技传播,2015(4).

[2]姜涛.当教辅图书遇上数字出版[J].出版参考,2014(19).

数字化时代范文篇4

1.1“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生与定义

早在20世纪50年代,电子技术还处于以真空电子管为基础的时候,美国的MortonHeilig就成功地利用电影技术,通过“轮廓体验”让观众经历了一次沿着麦哈顿的想象之旅,虚拟现实技术进入探索阶段。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VRL公司的创始人JaronLanier正式提出了“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一词。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可以借助各种特殊的硬件设备(如空间位置跟踪器、数据手套、力反馈设备等)与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进行交互,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所虚拟的环境可以是真实世界的再现,如真实建筑物的虚拟创建;也可以是纯粹构想的虚拟世界,如三维动画中的建筑及环境。

1.2“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沉浸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vity)和想象性(Imagination)。虚拟现实的沉浸性是指使用户感觉到好像完全置身于虚拟世界之中一样,它来源于对虚拟世界的多感知性,这包括视觉感知、听觉感知、触觉感知、嗅觉感知、身体感知等所有人在现实客观世界中具有的感知功能。交互性是指虚拟现实系统强调人与虚拟世界之间进行自然的交互方式,并实时产生在真实世界中一样的感知,由此观察个人对环境的控制和反馈及环境发生的相应变化。而想象性是指虚拟现实技术可根据设计者的想象进行设计与仿真,使人类突破时间与空间,经历或体验世界上早已发生或尚未发生的事件;也可忽略客观存在的困难和局限,完成难以完成的事情。

1.3“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使得三维电子模型在建筑表现方面的运用已经不再陌生。随处可见的电脑渲染表现图和多媒体动画早已让人们领略到数字化表现媒介的无穷魅力。如今,超写实的电脑透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传统水彩、油墨等创作的图画,大多数的设计单位更倾向于将数字化工具用于制作效果表现图呈献给客户。无论是在设计概念分析和空间表达方面,数字化的虚拟表现确实展示了令人信服的结果。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专业化和非专业化之间的沟通障碍,是数字化的交流媒介,同时也为多学科、多专业信息的兼容带来了交叉合作。

虚拟电子模型所表现的并不仅仅是几何形状构成的视觉因素,还拓展到三维空间以外的光照条件、材料质感、声场音效、能源利用等方面。光影效果和材料质感极大地影响着空间的视觉冲击力,通过对光线阴影运动的模拟,可以观察到一天内光环境的变化;场地音效的模拟可以探索不同方位的声音效果,从而发现和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声响问题,也可以依此来调节房间内部空间的尺度;通过对建筑物内部及其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温度、湿度和气流变化状况的仿真,考量热传导和自然通风中能源效率的应用,从而指导建筑中开放空间及房间比例的设计。例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图1-2)在设计中对热舒适度和风舒适度进行研究时,就采用了流体力学(CFD)模拟手段进行模拟分析,对自然通风气流组织进行评价,并根据结果提出对现有设计是否调整或调整建议(如调整吊顶分块间隙宽度、通风口的数量位置等)。

作为设计与表现的媒介和工具,数字化虚拟技术不断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使复杂的建筑形式及建造成为现实,其结构形式及组织构件都依赖于计算机迅速而精准的运算能力。近些年我国在这方面的实例也有很多,如扎哈·哈迪德的广州歌剧院(图3)、库哈斯的央视办公大楼、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如图4)、“鸟巢”、“水立方”等一系列的建筑设计创作,都与数字化技术息息相关,才使得建筑师的奇思妙想得以真正的实现。建筑师在建筑设计的实践中,数字化的虚拟技术可以帮助建筑师将创作理念转化为物理现实,通过建筑模型表现设计结果,变“不可能”为可能;也可以成为建筑师建立设计概念的起点,在虚拟环境中生成概念,在模型推敲中进行创作与再创作。弗兰克·盖里是数字化建筑创作的典型代表,他设计的西班牙毕尔巴赫古根海姆博物馆(图5)就采用了这种技术,其全部设计建立在150万个电脑模型基础上,被视为是数字时代建筑的里程碑。在F·盖里早期的项目中,数字化手段只是作为高级建模工具层面的应用,计算机只在他天马行空的设计发展完备以后才介入。如今计算机在设计过程模型阶段就提前介入,作为设计思维层面的应用被纳入整个设计过程,在初期就用CATIA软件(在“鸟巢”设计中被采用,在我国建筑行业属首例)扑捉出曲面形态,软件往往带给他意想不到的结果,F·盖里及时对每个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反馈、控制、筛选与决策,逐步形成最后的建筑作品。

2智能技术

2.1智能建筑的兴起及定义

数字化对建筑的影响除了数字化虚拟空间与实体建筑的结合,还应包括数字化技术支持下建筑智能环境的创造。1984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采用计算机技术对一幢旧金融大厦进行改造,对大楼内的空调、电梯、照明等设备进行监控,并提供语音通信、电子邮件和情报资料等方面的信息化服务,建成了“城市广场”——世界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大厦。此后,智能建筑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和技术迅速在世界各地展开,领先的范例包括日本东芝总部大厦(1984)、日本电报电话双塔楼(1986)、伦敦的Lloyds大厦(1994)、香港银行总部大厦(1995)。据2004年的数据统计,我国大陆地区共有不低于4500幢智能大厦,这包括北京发展大厦、上海金茂大厦、深圳地王大厦、南京金鹰国际商城等。2008年奥运体育场馆更是当今世界智能建筑的杰出代表。

美国智能建筑学会(AIBI)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是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其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所获得的高效率、高功能与高舒适的建筑。与这种抽象的描述相比,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更像是建筑的“神经系统”,它将数字化技术所特有的性能带入僵硬的建筑中,对栖居其中的人作出合适的反应,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概念上的消防、保安、空调,以及照明系统,而是扩展到几乎所有的部分,满足人们各个方面不同的需求,提供人们更多的选择。

2.2智能建筑的系统构成

智能建筑的智能环境无不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基础,其主要由三个方面的自动化构成,即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BuildingAutomationSystem)、办公自动化系统OAS(OfficeAutomationSystem)、通讯自动化系统CAS(CommunicationAutomationSystem),每个系统中还有许多不同的子系统,由系统集成中心(SIC)利用综合布线系统(PDS)进行连接和控制,如表1所示。

2.3智能技术在建筑设计的影响

智能建筑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从单幢大楼到成片的建筑广场,大到摩天大厦,小到家庭住宅,从集中布局的楼宇到规划分散的居民小区,均属于智能建筑的范畴。建筑的智能环境不再局限于办公类大厦,而是像公寓、酒店、商场、医院、学校等建筑种类扩展。而成片开发的建筑智能广场还拥有系统更大、结构更复杂的集成管理系统(IBMS),能对智能广场中所有的楼宇进行全面和综合的管理。不仅大型的公共建筑拥有舒适、高效的智能环境,数字化的智能技术在家庭环境中也得到了更为人性化的发展,它可以扩展到住宅内任何带有电子开关的东西,除了包括水电、暖通、安全警戒、声像联络、电话通讯、门窗构件等,还延伸至从动作和温度感应到生物传感器的诸多电子化设备。台湾首座高科技管家、智能型住宅“似水年华”,就可以通过玄关的系统控制面板,依据当时的温度或心情自动控制室内的冷气、灯光、窗帘,还可以呼叫电梯;到洗浴室洗浴时,秀出个人芯片卡,浴室就会自动播放自己喜爱的影音节目,测量体重的精确值则可以在镜面上显示,而非体重计。美国麻生理工曾经研究的“聪明屋”住宅,在暴风雨来临时可以自我保护和修复,建筑墙壁可以自动过滤汽车鸣笛的噪声,而接收鸟鸣和雨声。

进入21世纪,智能建筑技术中的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都得到了更加广泛而具体的发展和应用。但与此同时,智能环境中网络化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的普遍应用也为建筑师的设计工作增加了更大的复杂性。建筑师不但要了解计算机通信及多媒体环境的设计含义,更要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就考虑到自动化设备机房的布局,弱电竖井的配置,吊顶、架空地板需要的层高等,对整个空间做出计划和部署。无形的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将会促进多元、层级的无线智能场所空间的形成,从而引起建筑布局从形式到内容的巨大变化。例如,通过智能技术在家可做的工作越来越多,家庭空间相应需要不断地增多增大,甚或发展成为家庭办公的SOHO形式。

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智能建筑比传统建筑在能源效率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智能建筑在关注效率和功能的同时,发展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才是最为核心的目标。数字化的智能技术只是一种途径与方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智能建筑的设计与内容提出了新的方向,即绿色建筑。数字化技术与材料资源和损耗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设计应为控制物质浪费和能源消耗提供解决方案,寻找和研究新的材料和结构系统以适应信息环境所应有的功能。因此,新兴的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和新材料学等科学技术都会逐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的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真正的建筑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应用在2008奥运体育场馆的设计和建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我国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就是响应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其设计综合展示了人文、科技与绿色的结合。国家游泳中心自由的结构形式和ETFE气泡外墙是整个建筑的亮点(图6)。其结构设计的灵感来源与Kelvin的“泡沫理论”,将水泡的结构放大到建筑结构的尺度,这种结构模型普遍的存在于自然界,如细胞组织单元的基本排列形式和水晶矿物结构等,但被用于建筑结构模型还属首次。而ETFE(四氟乙烯)膜材料的应用就更加充分体现了绿色和科技的主题,这种材料的选用不仅大大减低了屋顶和外墙的重量,而且成本合理、热学性能高、透光性强,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和自熄性,其表面附着力及极小,对灰尘、污水的自洁性能远远大于玻璃,在北京的特殊气候下,无疑是最为理想的透明半透明材料。ETFE还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屋顶围护结构中作为防雨层,在一个建筑中如此大面积的应用单层ETFE膜结构,在世界上也还是首例。(图7)

3数据库系统和网络技术对建筑设计的支持

3.1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技术的组成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而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则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应用程序,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可分为广泛的两种类型:前台工具和后台工具。前台工具是指用于与现有客户或潜在客户进行直接交流的系统,包括宣传手册、提案简报、网络站点等;后台工具则包括创造和管理前台使用的交流信息的系统工具,主要就是数据库管理、单位内部的局域网络等。

计算机网络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运行下,实现网络中资源的共享。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将局域网、广域网通过一定协议组成的国际互联网络。

3.2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数据库系统和网络技术在“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智能技术”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虚拟现实系统中,数据库存放着整个虚拟世界中所有物体各个方面的信息和大量物体的模型。通过网络,将位于不同物理位置的多个用户或虚拟世界相联结,形成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DVR,DistributeVR),使不同用户同时参与到一个虚拟空间,进行交互,共同体验虚拟经历,以达到协同工作的目的。在智能建筑中,网络业务也已经成为用户最为经常的行为,从早期的通信(E-mail、BBS)到后来的资源共享、网上银行服务、网上电视IP\IT、多媒体信息查询、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视讯会议、视频点播等。

对于设计单位而言,无论是设计院还是设计公司,都涉及内部人事管理和外部项目管理,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资料信息管理,三者协同运作,缺一不可。这些任务都适于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数据库中所关联的信息储存和操作可以包括项目历史、设计人员的个人资料、图片资料库以及商业洽谈联系的追踪记录等等。对设计人员来讲,设计资料数据库的建立为他们提供了方便、完备的设计背景,使他们不必再将额外的时间过多地花费在前期准备阶段,从而更快地进入角色。而设计单位的行销也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以确定市场客户,通过网络,公司可在准备介入某项设计竞标的工作时,方便地获取目标客户的相关信息及该项目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背景研究。设计单位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站点展示单位的主要设计作品和正在开展的项目,甚至企业形象。而客户可以从任何地方找到涉及公司的信息,同设计者进行实时、在线的联系。如果说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设计单位内部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优化管理的系统,那么,网络的介入则为这个系统提供了开放的行销机会,使它真正融入到广阔无边的信息社会中。

设计单位局域网的建立为设计团体带来了新型高效的合作方式,实时交流的合作加强了不同专业部门的同时协作。例如,设计人员和结构人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图纸提出的修改意见都可以同步地及时反映在对方的电脑屏幕上,而非像传统的流水作业必须一步一步,任何一项逆序反复的改动都会提高预算,降低效率。而广域网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更大范围的设计合作和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使得建筑师能够随时关注当前的设计动态,并保持与业主、材料供应商等之间的良好沟通,甚至是与其他建筑师进行远程合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设计者和使用者的角色融合提供了可能性。新兴的虚拟网络社区在更好地表达设计者意图的同时,为公众参与设计发展出一种新的方式——自助式设计。专业人员建立的案例样板库可以让客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方案构思阶段就参与决策,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种参与于设计人员来说,有助于他们对建筑生命周期的深入参与和渗透把握,而于设计本身,它争取了最大范围的主动参与,将人文关怀、社会民主与公共立意赋予了更多现实意义。

4对数字化时代的建筑设计的反思

数字化时代的新技术为建筑设计带来了诸多新的可能,为建筑师在形式创新方面提供了更自由的选择,使“复杂”不再成为令人望洋兴叹的畏途。在数字化技术影响下,建筑材料形态与特性的变化使得建筑形式“无所不能”,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无所不能”使设计陷入一种“数字化工具主义”的误区,过分关注形式本身,为追求表面化的新形式而创造新形式,造成所谓的“数位皮层”与建筑脱节。如许多曲面古怪、造型夸张而设计简陋的建筑以“数字化建筑”自居,注重单纯、孤立、静态的细部和材料的物质属性,缺乏与技术体系、建构工艺、社会文化相互关联的综合性系统思考。

另外,数字化信息时代的无限复制导致建筑本体价值的贬值,建筑意义的缺失以及地域文化艺术的缺失,独一无二的“形象”向无数“类象”分解转化,甚至看到一幢建筑就可以知道它在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软件。新的数字软件通过简便易行的复制手段和可调参数的灵活性,将复杂部件的大量使用大大简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采用此类手段的设计对象身上打下了自己的烙印——所谓的“低强度美感”和“高资讯内涵”。我们应该认识到,新技术所带来的可能性并不是带来对“形式拓展”的趋之若鹜,而是为建筑结构和塑形提供更多元的支持。在任何时候,人类栖居的建筑环境与空间形式,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际生活和社会行为的需要,建筑的意义应该回归建筑的真实体验,从文脉、场所、社会、生活等人类根本需求中寻找“形式”的基点。

建筑本身是一种信息媒介,它包括的不仅仅是结构、构造、节点细部等技术因素,它还承载一个社会时代的生活、审美方式等诸多信息,起着文化载体的作用。建筑形式应当表达形式构成的自然规则与自然属性,表达的是人类对构成自然的要素和自然的规律的认识。建筑形式自身的构成是一个科学与技术的问题,比如材料科学、结构科学都是研究建筑形式的科学构成问题。但“建筑构成形式的表达”却不单是一个科学技术的问题,“材料的特性”与人类某种情感契合,以及建筑构成体系的理性所揭示的自然规律是建筑建构性的本质。而建构性的表达正是建筑艺术的本质。

参考文献:

[1]俞传飞.数字化信息集成下的建筑、设计与建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俞传飞.在形式之外-论数字化时代建筑内涵的变化.新建筑,2003.

[3]方海.弗兰克·盖里-毕尔巴赫古根海姆博物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5]阎俊爱.智能建筑技术与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李兴钢.国家体育场设计.建筑学报,2008.

[7]郑方.“水立方”的设计思想和新技术应用.建筑创作,2007.

[8]从智能建筑到绿色建筑.世界标准信息,2008.

数字化时代范文篇5

[关键词]数字技术;数字化;会计职能;信息处理能力

数字技术的日益增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区块链、电算化技术概念的出现使传统会计职能中心发生转移,不再单单局限于“核算”和“监督”职能,尤其使在信息化数据处理和会计人员的角色转变层面上。尽管信息处理流程和角色工作要求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迄今为止,少有文献对其中的关系进行梳理,以及会计人员应该对此做出什么样的应对。

一、传统会计职能

(一)传统会计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传统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是生产经营活动管理的首要职能。现存的对会计几种职能的看法,都包含了反映职能,这是会计界的共识。

(二)对传统会计职能的评价

传统会计的记录和反映职能是基于经济个体内部经济管理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汇总等过程,以会计报告形式向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提供有关经济活动与其结果的信息,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企业管理者能根据会计反映的企业经济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传统会计的记录和反映职能充分满足了企业内部管理者对企业经济信息的需求。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企业经营方式、经营组织的不断变化,两权分离以及所有权的日益分散,使得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愈多的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的产生,要求会计信息不但要满足企业内部需求,还要满足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三)会计职能扩展的现实需求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拓展会计职能提供了条件。计算机网络技术(IT)的普及应用,渗透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今我们身处数字化社会,企业的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并不是进行技术变革,而是进行管理变革。通过使用数字技术改变会计管理,会计电算化软件更新迭代促进企业会计管理的效率,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对会计业务重组,产生以“集成”与“互动”为特征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集成”是指对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的财务业务一体化运作方式。“互动”是指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相互渗透、互为主动的关系。通过对数据的把握,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财务分析、预测、控制和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会计信息化使会计职能重心发生转移

信息化数据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巨大变化。通过会计数据信息化,加速了企业效率,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反映经济业务的各种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大部分由电脑计算生成打印,登记账簿、期末结账、凭证汇总、编制报表等繁琐的会计工作已由计算机代替。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随着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信息化管理的岗位设置要符合程序控制要求,建立与信息管理相匹配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

二、数字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发展

(一)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在社会和商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数据分析技术使管理会计师能够分析大量的数据来支持管理者决策。电子文档管理系统(EDMS)的引入增加了企业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企业通过数字平台,使用外包思想优化企业结构,增加企业运转效率,让中小型企业在资金体量劣势的情况下实现会计的数字化管理。在Covid-1的背景下,许多企业使用数字技术实现线上办公,利用移动软件实现社会运转,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因此,数字技术的发展在会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的一体化,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和会计控制,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会计改革的主要内容。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题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利用会计软件在各种计算机设备代替手工完成会计工作的过程。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始于17年,进入缓慢发展阶段。1年进入自发发展阶段,微型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经验不足,理论准备与人才培训不够,管理水平跟不上,造成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出现许多盲目的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象,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年至今,处于普及与提高阶段,出现了以开发经营会计核算软件为主的专业公司,会计软件的开发向通用化、规范化、专业化和商品化方向发展。会计软件从简单的数值计算到综合的数字会计,甚至到人工智能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我国会计电算化仍处于较低水平。人们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是不够的,没有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大意义,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只局限于核算上。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想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数字安全的思考(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0),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自内部人员泄密和网络攻击等(许陈梅,0)。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但由于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步晚于西方国家,需要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加强对舞弊者的监督审查力度,提升我国的会计环境。

(二)数字技术与会计职能

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日益使用,员工执行职业任务所需的一套技能正在发生改变,因为数字化工作环境带来了二分析和交互任务需求的增加。支持数字技术(IT)的转变是由所谓的“变革型IT”引起,它拥有潜力通过改变流程、创建新组织或允许进入市场、改变社会关系和用户体验,以及获得新客户来塑造和重塑经济。从业人员技能变化的主要技术驱动包括移动互联网和云技术、处理能力和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技术等。制造业和商业环境的数字化程度日益明显,导致人们对组织内各种工作规范期望的范式发生转变。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素养需求不再强调其知识和技术掌握程度,而是将人才进行管理转型,着重会计人员的分析管理能力。员工缺乏技能和资格不足被认为是工业4.0中采用新技术的主要障碍,数字技术会严重影响会计人员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以及数字产品和全新商业模式的影响。近年来,商业环境经历了快速的转型过程,不仅会导致商业模式、公司组织和工作流程的变化,还会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对于现存会计工作的观念进行转变。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会计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会计职能不能满足现存的工作需要,会计人员需要掌握数字技术进行工作,增强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IPC)是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数据收集到数据处理,需要一定的数字技术进行保障。会计人员对信息化数据处理成为了会计职能的现实需求,督促着会计人员技术掌握的进步。

三、结语

数字化时代范文篇6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

目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大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人类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发展。为了提高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推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让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高效,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活动,有利于促进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更新和优化,保证工作质量。因此,分析并探究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进程,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以下主要围绕着高校财务信息化基本概念展开分析,详情内容如下:

1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通过完善校园财务管理信息技术平台,可以建设完整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基本框架,扩大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能,丰富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应当在完善会计核算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遵循数字校园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合理分配财务综合管理任务,同时要严格按照信息标准化来完善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中心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并及时共享,并以符合校园数字化建设为目标,让财务管理系统综合管理高校财务工作,还可以提出新型的跨部门工作方式,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2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2.1建设完整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通过开展数字校园活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得到了完善和不断优化,财务部门在这一平台上及时相关工作内容、规章制度、重要通知和服务过程等信息,高校学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了解学费缴纳情况、欠款、助学金等详细内容,高校的教职工也可以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上查看各自的工资水平、科研经费、教学内容等,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保证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2.2一体化管理财务信息。数字化校园管理可以统一校园一卡通发放、工资薪酬、部门经费管理、公积金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等内容,让学校财务办公更加智能化和电子化。一体化的财务管理信息可以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让高校管理者更加快速的掌握和了解校内经费情况,规范了各部门经费的用途,促进高校资金的流动,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资金利用率大大提高,高校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久的发展。

3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资金支持。随着高校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部门给予了高校大量资金和资源的支持,高校拥有了更多的经费,但是,高校财务管理部门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大部分高校的管理者忽略了校园财务管理工作,而是更加重视教学科研的进展状况和校园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作,这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受到阻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缺乏必要的资金和经费,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3.2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财务管理部门更加重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但是一些高校忽略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只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优点和好处,并且没有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工作过程,缺乏必要的内控措施,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让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受到了更大阻碍,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停滞不前。

4预防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风险的有效措施

4.1高校管理者要重视信息化建设。作为高校财务工作的领导者和决策者,高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用崭新的思想看待信息化管理制度,并积极协调校园中各部门的工作,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时更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流程,并广泛吸纳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促进财务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4.2完善风险防范制度。为了提高财务控制力度,建设完善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需要分析并研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针对不同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预防措施,从而保证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高校还应当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建设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并提出防范风险的相关制度,以便及时发现并控制风险。同时,要号召不同工作岗位之间进行监督,分离不相容的岗位,让各部门员工不再抱有侥幸心理,更加认真工作,这一制度可以更好的牵制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让部门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培养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高校教职工的职业素养,让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加快速、高效,提高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

5结束语

综合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知道,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极大提高了财务部门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要重视信息化建设,积极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方案,培养优秀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并加大力度完善校园财务管理制度,让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加高效、快速、有序,有助于促进校园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进程,让高校的发展迈入一个新的时期。

参考文献

[1]聂江珊.论高校财务管理在数字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创新[J].南方论刊,2016(11):34-35.

[2]张彦伟,姬晓峰.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财务工作信息化建设途径[J].纳税,2018,1225:188.

数字化时代范文篇7

【关键词】数字化;保密管理;探索;途径

和传统的保密管理工作方式有所不同,在数字化时代,保密管理工作呈现出新的特征。尤其是在保密载体管理方式和信息控制方面。除此之外,保密管理工作有了新的时代要求和时代挑战,需要我们档案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在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更能安全地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传统保密手段相结合,做好信息化档案的保密工作。把信息管理中的保密工作提到一个更高水平。从而加强保密管理工作效率,为企业和机关单位的工作安全和信息安全作出贡献。

一、数字化时代保密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对于保密范围界定模糊。在保密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自己所处单位的保密信息和保密范围界定并不明确。更具体地说,他们不知道如何使用相关的保密设备,不清楚相关的管理和销毁流程。从而也导致工作人员对于保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最终造成保密信息的保密度不够、保密没起作用、没有机密信息可保。最终使得保密管理工作的成本增加,但是效率依旧低下。(二)没有对数字化条件下保密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认识。在数字化时代,做好保密管理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保密管理工作面临的对象越来越多样化。在传统的保密工作中,由于缺乏现代化技术,保密的方式和对象,主要以纸质文件呈现出来。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设备投入保密管理工作中,例如电脑、移动设备等等。保密工作的难度不断上升。其次,涉密信息越来越难以操控。由于现代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透露的方式越来越多,需要管理的方面也增多。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设备都有可能造成信息的泄露。如手机、电脑等等。再者,信息泄露引发的结果越来越严重。一些看似体积较小的移动储存设备,里面却拥有许多机密信息,随着体积小的移动设备大量使用,信息泄露的风险大大增加。(三)对于简单的程序化保密检查过于依赖。在信息管理工作中,有一些业务工作涉及到计算机处理,有一些保密文件涉及到非计算机处理。但是对于这些业务,许多工作人员和机关干部都没有明确的界定范围。因此往往会发生对于单位内部信息的工作,展开非涉密计算机处理的情况。由于单位对于涉密计算机的管理比较严格,在使用上有许多规定,日常的保密管理工作也围绕计算机开展。而非保密性的计算机并没有成为日常保密检查的一部分,这一部分计算机就比较容易产生信息泄露事件。由此可见,保密检查的范围不够全面,并且过分依赖简单的程序化检查。(四)缺乏专业的保密管理工作队伍。数字化时代,信息保密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干部队伍支持。专业的保密管理工作队伍有专业的技术水平。但是在如今的单位和企业中,保密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对保密工作并不够了解。除此之外,对于这些技术人员也没有定期展开技术培训和教育。并且保密技术不够先进,许多防护措施都没有做好,内部的保密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化。

二、加强保密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单位、国家机关、工作部门都应该重视保密工作。保密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尤其需要加强保密管理部门和信息安全部门的协调,开展合作和交流。一些单位没有出现过信息泄露的大问题,所以会认为保密管理工作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日常生活和互联网息息相关,导致信息保密工作难度上升,并且日益复杂。保密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不断出现的新型泄密技术和信息盗取手段时时刻刻威胁着保密管理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信息保密工作不是出现问题之后的补偿,而是一种风险预防。因此需要使保密管理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需要加强保密管理工作的培训和教育,更新相关技术,完善制度和规定,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还需要开展风险预测和预防,研究和判断新的情况和问题,对于新的矛盾及时解决。在安全的条件下推动保密管理工作的发展。(二)更新保密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有科学合理的方法。在现代社会,保密管理工作,比起以前更加复杂和多样。需要更加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数字信息时代,传统的纸质信息保密工作方法被数字化的信息安全系统所取代。保密管理工作需要更高的要求。对于数字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来说,需要专业的技术、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人员。由此可见,加强保密管理工作,关键在于更新保密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和保密理念以及相关的技术。让保密管理工作方法和思路能够应对新时代的安全危机。除此之外,工作方法和思路,还需要建立在所处工作单位的基本情况之上,结合理论和实际,综合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让保密管理工作方法和思路能够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危机。除此之外,工作方法和思路还需要建立在所处工作单位的基本情况之上,有机结合理论和实际,综合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工作单位内部保密管理工作的效率。(三)加强技术对信息保密管理工作的支持。加强保密管理工作的效率,还应该遵守国家的管理标准。以国家的保密安全技术标准为基准,判定所处单位的保密管理技术水平是否达标。单位和企业应该加大投资,研究最新和最先进的管理技术,更新相关的信息设备,对于技术水平进行升级换代。所以需要做好经费支持,建立健全保障体系,提高信息保密管理的专业数据。另外,还需要有机结合所处单位或者企业的保密管理范围和通用的保密管理技术。建立专用的保密检查工具软件进行辅助,并且定期开展知识培训和讲座,让相关工作人员逐渐形成信息保密管理意识和发展专业素质。(四)开展专业队伍建设。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是做好信息保密管理工作的保障条件。因此,加强保密管理工作,就必须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专业队伍的建设需要从人员选拔、使用、教育和培训以及实践等环节开展。第一,保密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需要选用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人员,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不能随便泄露相关信息。并且所选用的人员做事要认真,能够严格按照规定和条例进行信息管理,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第二,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据定惩罚和奖赏措施,从制度角度加强管理。第三,应该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让他们通过参加培训,了解到最新的技术和最新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数据,更新管理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与时俱进。除此之外,还应该通过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的多样方式,打造专业队伍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

三、结语

信息化时代推进全球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数字化技术在生产、生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国防安全和教育中的不断运用。保密管理工作,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新时代开展保密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本篇文章通过分析保密管理工作的不足,结合实际,对于问题进行总结,探索出一些加强保密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对策分析能够提升数字化时代保密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韩瑾.办公自动化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研究[A].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20周年档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

[2]张国芳.通过加强档案管理促进继续教育工作[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4).

数字化时代范文篇8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智能化;财务管理职能转变

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下,智能化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财务管理的智能化模式有助于财务管理部门整合更全面的财务信息,能够推动经济现代化。从工业革命发生以来,国外财务管理由筹资转变为内部控制,再转为投资和资本运作为重心,一直在革新财务管理的手段。我国财务管理智能化转型中存在问题,如财务管理系统不完善、财务的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等,在这样内外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倒逼财务管理开启智能化职能转型。摒弃传统财务管理手段,职能转型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资源共享和企业的发展。

一、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意义

财务管理的传统职能主要包括有财务分析、财务方案预测、财务决策等,企业的壮大离不开这些职能的加持。财务管理部门通过制定相应地财务准则和规划,对企业发展和生产中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制定出财务报表,能够帮助企业准确掌握市场运行的情况,但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纰漏。财务工作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大支柱,企业领导要足够的重视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有利于促进信息共享

在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的职能转变有利于加强企业对财务的掌控力,为取得在企业管理上的更大进步,企业加重对财务管理的数字化建设,财务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在收集员工工作信息和财务核算时能够实现全面的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机制一经建成就能够大幅度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财务精细化管理

信息化时代财务管理进行职能升级转换对财政工作的一体化建设是一大助力,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员工数据收集和工资核算上,面对数据量过大和数据信息安全问题受到威胁的情况,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无法保证财务工作的顺利推进。但是当财务管理职能向智能化转变时,大批量的数据就可以通过网络一体化系统直接向财务部门的数据系统传输,并且能够更加智能化地分化出不同分类,让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得到更精细化的数据处理结果。

(三)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

财务在企业中是最重要的部分,财务管理部门能力的高低更是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转和发展。数字化、信息化时展越来越迅速,财务管理只有将传统的职能转变才能够跟上企业和时代的进步,财务管理的智能化在企业中更能够发挥出其应用的价值。改革之后的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能够更深层次地发现其中的问题,企业要力争实现财务部门和其他各部门的有效联合才能够使其效益最大化。

二、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职能转型中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系统不完善

财务管理的智能化转型离不开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由于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系统不完善,无法完全涵盖企业内财务信息的整合,尤其是在很多制造业企业中财务管理的系统除了税务管理、资金管理等再没有关于其他更多的财务管理工作。现代化发展缓慢、信息化闭塞等问题都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罪魁祸首,为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加快财务管理的职能转变,加快信息化建设能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智能化发展。

(二)财务管理数字化程度低

信息化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要以数据作为管理的基础,但是在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数据模糊不清等问题,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普遍较低,因此工作的成果经常不被企业高层认可,甚至会出现数据错误导致的企业后续发展受到消极影响。财务管理数字化改革是职能智能化转变的第一步和强大的技术支撑。

(三)财务管理职能认知不明确

信息化时代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权责不明的情况,由于员工对职能转型的任务不明确,在工作中会出现纰漏,有很强的随意性,这对职能转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员工的消极态度让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进展缓慢甚至陷入停滞状态,大大降低了企业创造利润的效率,甚至会错过发展的契机。

(四)财务管理信息安全面临挑战

财务管理顾名思义重点是管理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在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企业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问题,即网络风险对财务信息的威胁。开放共享能够帮助财务管理工作提升效率,同时也会遭受到网络上恶意的攻击手段的攻击,财务信息的安全风险日渐加大,企业只有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才能够保证财务系统的安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旦财务信息暴露对企业来说是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五)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智能化的融入让很多行业被信息化技术或是计算机所取代,为了防止财务管理职能彻底被计算机代替,管理人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但是目前的企业状况来看,财务人员对财务知识的掌握能力不足,不注重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在面对社会对财务管理能力要求飞速上涨时,财务管理员工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很容易导致企业面临财务上的巨大压力,所以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企业、对员工自身都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职能转变的举措

(一)创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

在信息化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会受到各种因素发展变化的影响,例如:市场外部变化、企业之间竞争等,创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有助于公司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需要企业营造改革创新的气氛。为了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职能的顺利转型,企业应该重点强调其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数据收集方法,为了营造健康的财务管理环境和公司内部利益的稳步增长,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设计出新理念方案,不断优化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意识。财务管理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所以其职能转型的重要性极其显著,同时也要注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要加强企业对工作人员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要促进全体员工加强对公司理念的认同。

(二)改进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依靠国内基本经济制度而建立的,是服务于社会需求而建立的,所以要财务管理首先保证企业服务社会的功能,企业首先要升级财务管理的模式,体现出其职能转型的必要性。财务管理职能的真正转型要强调企业运行的重要性,要建立更完善的财务管理思维模式,即使发生了突发情况时企业也能够快速处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财务管理树立现代化思维,能够高效率地提升财务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职能转型是未来财务管理发展的方向,比如,管理模式的转型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收集整合与管理,能够提高分析能力和预算能力,也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管理模式的转型对管理效率和质量都有巨大的帮助,最大程度帮助企业提供出真实的数据,更方便企业管理。

(三)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工作只有与智能化相结合才能保证其摆脱原本的管理手段的束缚,智能化是社会创新的产物,财务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核心,要重视提升财务管理素养,只有能力过硬才能够进一步管理好财务工作,让企业的发展稳步上升。除了要提升自身的实力以外,还要明确市场财经的走向和发展,争取利用最快的速度掌握市场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要关注国家财政信息的政策风向,只有充分了解所有的财务信息,才能够更加准确、理性地制定出公司特有的财政可行性管理制度。以上提到的都是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也是企业财政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在提升财务管理能力的同时,员工也应该有规避财政风险的预判能力,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员工要有丰富的财务知识,还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锻炼,这样财务管理的人才队伍才会日益壮大,其素质的提升才会取得显著成效。

(四)重视安全系统的建设

网络的发达和便利给社会带来许多有益之处,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所有的花销支付,越来越多的人依赖网上购物,体验着各种社交软件,信息在互联网这张“无形的网”之中交汇,人们在享受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的发展成果的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不管是个人信息的泄露还是企业信息的丢失对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所以网络安全的系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智能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提供了巨大的助力,能够高效率地整合财务信息,节省人力物力等,但是也会让财务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为了不让企业产生财务损失,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首先可以强化企业中网络安全系统的加固工作,设立防火墙等;其次要让财务管理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禁止在工作期间和离职后向外界泄露有关公司的一切财务信息,由外到内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的管理。人工智能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服务的水平,能够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就算财务管理系统的保护措施做得再好依旧有信息泄露的风险,网络上的犯罪手段花样百出,企业财务安全每天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如何能够在引进智能化信息及技术手段的前提下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是企业和社会都要解决的难题,即使实现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安全问题依旧存在。

(五)增强信息共享能力

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型只依靠财务部门是不够的,企业其他各个部门都要积极配合财务部门的转型,为了更方便公司各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企业要建立财务信息的共享平台。建立共享平台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方便部门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在互相传递信息或是材料时省去员工两边奔忙的时间,能够腾出更多精力处理工作,同时也能够保证信息和材料的完整性,不容易丢失;第二,共享平台的作用就是信息共享,除去员工工资等隐蔽信息外,企业的员工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财务运营的情况,有利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监督;第三,平台信息共享能力提升对财务管理的预算分析、信息整合等计算力大和耗时的工作都能够快速处理,致使企业财务管理的分析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现代化发展越来越迅速,相对应的财务管理共享平台也应该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企业的各个部门工作人员要共同推进企业信息共享的能力,不仅要提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速度,还要推出更多运营机制和手段作为平台维护的重要基础,例如,可以建立起“企业—客户”链条服务,既能帮助企业吸引和拉拢更多客户和投资,对企业的名誉也有积极的影响。

(六)建立数字化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的转型除了依靠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素质外,还可以加强数字化处理能力,建立向数字化财务管理系统。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销售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纷繁复杂,单纯依靠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收集整合难免会出现数据处理不及时的情况。企业建立数字化管理体系能够帮助财务管理人员在第一线就将数据进行简单明晰地分类,提高数据收集准确性和保证质量的同时也能帮助管理人员提升其工作效率。智能化时代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一次机遇,公司要牢牢把握智能化社会发展的节奏,对公司的运营生产和管理等进行数字化处理,为公司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信息支撑。

四、结语

财务管理部门是企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与否,对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故此,财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型的步伐,带动其他各个部门、带动企业整体更上一层楼,企业要帮助财务部门处理好当前职能转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尤其要保护好财务信息安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传递如此之快,只要能够抓住机会,任何企业都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潘凤玲.略论人工智能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转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2(03):175-177.

[2]袁卫红.大数据下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创新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1,10(30):67-69.

[3]张立娜.试析财务管理智能化及其未来发展方向[J].中外企业家,2019,1(02):29-30.

数字化时代范文篇9

1、教育环境的变革

信息时代是一个快捷的时代,效率之高、信息量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教学环境的变革是信息有效共享与集成,它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其核心是指用全数字化的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及处理技术,来控制和操纵整个专业系统的教学和管理事务,对教育教学过程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数字化技术有利于艺术设计高校教育的信息交流、教学互动、资源共享,计算机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用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随时方便地进行检索。专业考试与成绩管理系统中可以做到课程设置,试题编辑,自动出卷,试题库整理,成绩录入与查询等多项功能。数字化工作室可以使学生自主培养自己的协同工作能力,以及探索知识,获得知识的能力。此外,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网络技术和远程教育给学生以更多的信息知识,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网,可实现院、校之间的网上教学,一些知名的专家教授可以足不出校而面向全国艺术设计教育机构。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存在的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

2、教学方式的变革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已经广泛采用现代数字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并由此引发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模式和教育结构的改革已成为共识。这样一来,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课堂教学不再局限在有形的教室中,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无形的扩展,使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条件,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途径,使因材施教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课堂教学可以达到更加多元化及协作化的学习模式,进一步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前,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学生的个性得以觉醒,创新精神得以彰显。所有这一切,都将最终导致教育理念的转变甚至教育理论的创新。在数字化教育平台上,可以提供多方位的教学服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把教学、试验、科研有效结合起来。如网络教学平台中可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乃至个别化学习,在线学习、电子邮件、远程教学等各个部分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交互式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新的教学形式。更有价值的是,因为每个教学内容的数据都储存在服务器上,数据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被调用,教学信息更容易分享,教学环节更容易整合。

3、教学管理的丰富

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还原本真课堂,通过数字监控进行公开课的课堂教学观摩,给予课堂上的教师、学生尽可能少的影响。我们可以实现教师自我教学水平的提升。很多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教师的个人发展,不仅是听专家报告、参加教研活动,更在于自身的针对性的实践和思考。数字化设备可以为每一位愿意提高自己的教师自动记录着真实的课堂,无需外人帮助,需要的只是上课后在网络上静心点击和自我对课堂的感悟。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欣喜地积累着优秀的教学资源。很多好的教学课案如果不及时地记录下来,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丢失。借助数字化设备,一些优秀的课堂实录、设计过程等将被忠实地记录下来,不仅使宝贵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后便于知识管理,为学校积累具有本校特色的优秀教学资源,也为每一位成长中的教师保留着一份宝贵的财富,一段成长的足迹。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还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教学实况直接变为网络上可以实时播放的视频流和音频流。这种技术手段的改进,为远程专家实时点评、课后专家远程诊断、教师互评、学生学习、自我反思、网络教研、行政考核等提供了真实感性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更多的人性化教学管理,提供更贴心的教学服务,建立起更好的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深化改革,持续创新,使学校向一流高校的美好前景稳步迈进。

4、设计专业的新增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艺术在与计算机技术、工业、建筑、管理等学科的不断交叉中,衍生出许多新专业,如广告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目前,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动漫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设计等数字化专业亦成为了热门。不过,就其归属而言,数字化艺术设计还是艺术学的分支。它虽然以计算机为依托,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技术问题,但始终以艺术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在题材、技巧、观念等方面深受传统艺术的影响。当数字化艺术设计的作品数量还不是很多,影响还不是很大时,数字化设计只是艺术设计学科的课程之一,随着数字化艺术设计的日益普及,创意经济、文化产业、数字影像、体验时代,成为当下使用最为频繁的关键词。DV、Flash、电子杂志、动画、网络游戏日益成为新生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设计艺术作为新的艺术门类,正在以新产业主体的形象迅速涌入我们的视野,数字化艺术设计已成为艺术设计领域的专业之一。

数字化时代范文篇10

一、教育环境的改变

数字化多媒体的出现不断地挑战并充实着传统的视觉传达方式,扩展了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外延,视觉传达由以往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和空间,从传统的印刷设计产品更多转化到虚拟信息形象的传达。所谓多媒体,即多种信息媒介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介的简单复合,而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影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数字信息技术。在当今信息社会,以计算机科学为标志的数字多媒体技术给广告设计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气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数字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广告推广战略也从单纯的品牌推广阶段向更加细化的市场推广阶段转化,开始注重和选择区域媒体、行业媒体以及更加细化市场定位的媒体,数字多媒体广告运作和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和人性化。数字化技术有利于艺术设计高校之间教育的信息交流、教学互动、资源共享,计算机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用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随时方便地进行检索。集声、光、电等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以其高效、快捷、全面传授知识、保存数据、相互交流的优势,极大促进了广告设计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二、片面夸大电脑艺术设计的作用

在广告设计课程中,我们应该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传统艺术设计的信息化变革,是传统艺术设计的延续和发展。目前,在国内设计界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把计算机在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片面地夸大了,一味地进行设计技术的操作,设计方案招投标变成了电脑效果图竞赛,学生在做设计时在电脑效果表现上所花的时间大大超过设计方案的构思和推敲的时间。设计构思以电脑所能表现的效果为核心,把软件提供的特效作为“素材”,扼杀了方案构思过程中的转瞬即逝的设计灵感,让设计者放弃了方案构思时的各种“奇思妙想”。而被电脑“牵着走”,使设计广告作品的创作变成简单的工业化“生产”,设计作品千篇一律,缺乏独创性。学生过分依赖电脑和沉湎于电脑,忽视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忽视了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最终导致设计分析、思考、创作能力的丧失,也使学生设计素养降低。其实,学习设计必须对美有充分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因为在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时,需要设计者有诸如创意、审美、构图、色彩等必要的设计基础及美学功底。滥用各种电脑特效,一味地玩弄制作技巧,从而导致画面单调、雷同而缺乏个性,这不是我们的学习目的。学习并使用计算机进行广告设计,其根本目的在于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更好地表达我们的设计思想;丰富表现和展示效果及传播途径。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广告设计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但对学生审美和创意的培养,才是广告设计教学工作核心中的核心。

三、数字化时代带来新的表现形式

新的工具带来了新的工作流程。一只鼠标,一个键盘,面对显示屏,我们便可以开始工作。无需庞大的案台,成堆的颜料、图书以及型号不一的画笔,这一切使工作变得轻松而自在。调整便利,存储容易,携带轻便,传递快捷,查询简易……。面对各种各样分门别类的图库资料、信息、软件、插件,设计师会突然觉得想象力的贫乏。各种即时的输入设备及输出系统也是越来越先进,色彩丰富、显示精细。不同于以往的绘画、设计,艺术行业中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一个可集文字、语言、音乐、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艺术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使数字成为一种桥梁,产生了网络化传播系统和结构,成为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介。新的视图表现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图像变得更加生动,技术在图像中的含量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明显。艺术之美与技术之美的融合,使表现的范围更宽广、更丰富,艺术作品的产量大大增加,时代特征更为明显。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再到有了时间的四维空间,我们的思想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物体的每一个角度,每一种运动、表情,都可以全真模拟。我们开始需要认真研究每一个物体的结构、动态、表情、所处环境的变化。在多维空间中,我们的视角更为宽广,物体展示、三维模拟、动画制作、幻想表现,都成为新的展示领域。在数字化教育平台上,可以提供多方位的教学服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把教学、试验、科研有效结合起来。如网络教学平台中可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乃至个别化学习、在线学习、电子邮件、远程教学等各个部分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交互式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新的教学形式。更有价值的是,因为每个教学内容的数据都储存在服务器上,数据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被调用,教学信息更容易分享,教学环节更容易整合。

四、技术给学习广告设计的学生提供更大创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