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12:39:03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数字化艺术教育创新教育

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必将冲击到设计艺术领域。随着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在艺术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字化技术手段驾驭艺术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给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带来巨大的革命。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数字化技术使人类对世界的把握已经突破语言的抽象概括而更为直观、更为图像化了。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用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美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数字化艺术教育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

一、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与现状

现代数字化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使我们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图像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首先是信息载体的数字化,书籍印刷,作为几百年来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将逐渐被比特运算的方式所取代,即实现知识的数字化。这种变革使知识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传播,以更大的容量存取,以更低廉的成本让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的数字化,还可将人类世界的一切物质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示。其次,通信方式的数字化使信息能够突破国界、文化及时空的限制而任意传播,互联网的开通使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数字化的进程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而这势必导致人类的一切文明都必须转化成批量的资讯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各种新的数字媒体,以数字方式传输。甚至可以这样说,任何不能转化输送的事物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应该具备将知识转化为电脑语言的能力,并为人类几千年来沿袭的教育加入新的概念及内涵。

二、数字化带来的影响

从设计工具的变革到新的设计形态的产生,数字媒体的作用已日趋显著,它使设计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数字媒介的应用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工具

设计教育从美术教育中衍生而来,在传统教学中,从概念构思到图形设计或实体建模分成多个层次和阶段,学生的设计水平相应逐步提高。设计学习是在一定的绘画基础、绘画技能及在掌握了有关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数字化时代,电脑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行为,大量的手工绘画、制图及模型工具转变为计算机图形设计、制图及建模系统。电脑还替代了学生有关重复计算和公式化、格式化、优化选择等大部分的理性工作,从而使设计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学生集中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方面。当一个构思成熟后就可交由计算机去修饰、扩展、强化或试验。专业化的电脑软件具有准确方便的参数化、变量化的功能,在设计中只要随时存储变化的结果,就能随时回到设计创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对以前的步骤进行修改并反复调试。

2.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出现

计算机对设计最直接的贡献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计算机构造物体的方式及图像处理上的特点,使计算机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了新的风格,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传统的手绘技法与电脑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它们有本质的区别。运用虚拟的概念而非物质实体进行设计表现,是设计表现领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变革。在平面设计中,由于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的出现,使设计者能直接地输入真实图像,通过二维或三维技术的辅助,就能模拟出逼真的虚幻世界。在立体设计中,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设计师在观察物体时,它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也能在空间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艺术设计语言与网页设计语言结合,融入了互动语言和数字符号。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创造出新的美学形态和设计形态。

3.多学科的交融与新学科的兴起

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领域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学科交叉性发展、研究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有些专业出现综合、合并,甚至消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各种交叉、综合学科大量出现。

设计师必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言的表达。这就促使当今的艺术教育必然要融入新的理念,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数码艺术教学。数码图形基础、Internet资源及传播应用、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数码影像处理等都被纳入艺术设计教学中。目前,艺术教育先进的国家已经将艺术设计的教育重心转向多媒体设计,设立了新的专业——传媒艺术设计专业、数码电影特技专业、数码游戏设计专业等。

4.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电脑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以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方便地检索。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网络的出现和远程传输技术的发展,使交流的发生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际互联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存在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5.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受限于繁杂重复的技能示范过程,而限制了设计过程中的偶然性、多变性。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入课堂后,直观丰富的表现方法以及全方位、跨时空的思维方式,让设计的翅膀摆脱了美术基础的制约,简单的操作过程可产生多样性的结果,这才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

互动式教学更是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个性的发展。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开设一直感到有必要却没有能力和条件开设的课程。网上通讯可以排除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在全球范围内检索信息,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教师的教学也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辅导者。学生的地位也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只有完成这几种转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对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艺术教育创新与数字化教学

在数字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今天,高校艺术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美术人才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凭借网络可更快地更新艺术观念,更快地创作艺术品,更快地把艺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在美术人才的培养上,将从传统的、单一的某一画种或艺术风格的临摹、复制式的教育,发展成为传统手法与电脑数字技术综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这将对现存的传统艺术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数字化时代,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强调培养方式的创新。

虽然数字化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但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围绕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会不会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降低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一问题不能看作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负面结果。一方面,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分配不合理与传统价值取向等各种深层次矛盾反映在大众教育观念中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积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中的动手能力并非都是有价值的能力。就像现代绣花工人只需了解绣花的原理、针法,而无需学会手工绣花一样,科技进步总会使一些旧的技能失去意义,进而产生新的技能,使知识与技能达到新的平衡。

此外,数字化技术不仅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也给理工科学生插上了艺术创新的翅膀,使设计艺术学科更加显示其艺术学和工学的边缘学科优点。笔者所在院校近几年,已经有部分专业将理工科学生与艺术生同时招收、对照培养,工科生与艺术生的界限变得模糊,美术基础已经不是阻止工科学生从事设计工作的障碍。

结语

我们面对的是崭新的数字化时代,它对我们的冲击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文化形象,而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高效的数字技术工具,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开辟了新兴的交叉学科,给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带来了动力。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强调创新教育,才能造就一批掌握视觉设计、互联网及多媒体设计,具有创意潜能,能牢牢把握艺术创新和设计未来的专门人才,这是艺术设计教育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王波.数字化时代的美育思考.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第1期.

[3]陈实.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4卷第3期.

[4]薛生健.数字化时代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2月第1期.

[5]周发强.数字化时代我国高校综合性美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7卷第3期.

[6]张耕云.数字媒介与艺术.美术研究,2001(1).

数字化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技术应用;功能

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带领下,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水平逐渐提升,其不仅有力的促进了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发展,用时还有利于电网调度可靠性的有效提高,同时为该系统实现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最终实现了变电站的数字化发展。所以,当前的设计研究人员应当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实现数字化功能完善,使其服务于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并推动我国的电力行业实现不断发展。

1数字化变电站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

1.1光电量测技术

对于数字化变电站来说,传感器工程应用所具备的稳定性能是十分重要的。其主要分为光电式与电子式两种类型的电流/电压互感器。其中数字化变电站中所应用的光电测量技术主要由互感器、交换器、信息处理设备以及连接光缆共同组成。其中根据原理进行变换器分类主要分为半常规与电—光两种类型。其中,前者的电压变换原理主要是依靠电阻与电压分压实现,其中电阻的计算方式为I1=j•(L/N)•I2•(1/R+r+j•L),R=U/I1.电流变换原理主要是依靠带铁芯微型CT来实现的。而后者的电压变换原理主要是依靠逆电压效应来实现的,电流变换主要依靠法拉第效应来实现。其主要的系统构成结构有分别针对电流采样与电压采样工作的电流变换器,以及电压变换器与光电接口装置几部分,并且利用光缆装置进行连接。图1即为光电测量技术的基本光路原理。

1.2系统中的合并单元技术

合并单元技术是数字化变电站中全新的物理元件,其合成功能主要是针对由二次转换器所提供的电流与电压数据。该系统主要是由七个以上的电流互感器与五个以上的电压互感器共同构成单元组,并将该单元组中输出的瞬间数字信号填进数据帧内,这就使得数据信号具有更高的优越性。另外,互感器与监控系统、计量与保护装置之间的联系也是利用该技术来实现的,接收由互感器传出的信号数据并将其进行转化后传出,并且在这同时进行同步信号的收集,为系统运作的二次设备进行精确的电压与电流提供。

1.3集成与智能的开关设备

对于变电站来说,其在实际工作中有必要实现一次与而二次设备的集成操作。与传统的互感器进行比较而言,光电量测系统为实现设备集成与结构优化工作创造了条件。就当前的系统研究工作已经实现了多种高压设备集成技术,其主要包括了针对互感器和断路器的量测技术、智能化的断路器以及智能开关设备等。目前已经出现了一种在SF6断路器基础上研发的半封闭组合电器,其形成原理主要是将SF6气体填充进金属壳中,并在该金属壳中将断路器、隔离与接地开关装置以及变换器进行合理组合,并利用集成开关设备系统实现出线。

1.4系统中的网络通信技术

变电站的自动化发展主要是依靠系统中的网络通信技术来实现的。而在当前的数字化变电站中常见的网络技术包括交换式的以太网技术、IEEE802.1p排队特性、虚拟化局域网以及快速生成树协议几部分。变电站在进行网络通信技术应同时主要是结合了抽象通信服务接口使其实现了自动化功能的独立性建设,有利于先进的网络技术的高效应用。同时,抽象通信服务接口中也对IED进行了隐藏,将多种功能在IED中进行存储和分配。但是也存在着部分不支持IEC61850标准的通信服务接口。在实际技术应用中,只需要引进ACSI网关装置就能实现设备接入操作。其中,IEC61850协议实现模式如图2所示。

1.5系统中IED设备的互操技术

IED设备即为智能电子装置,其可组合在一次设备当中进行应用,并且该技术的主要应用功能是为实现数据收集做准备,并对数据的输入与传输进行控制。该技术与系统中的光纤通信和二次系统技术共同投入应用,是实现对变电站进行的监控与维护工作的基础。而智能电子装置本身具备的互操技术更是为维护软硬件投资提供了支持,可实现对多种产品的有效集成。所以,在不断推进IED设备的互操技术应用的同时,还应当进一步进行技术优化,研究人员可采用一致性测试与性能测试来进行优化实验探究。

1.6系统中的信息同步技术

数字变电站系统在进行数据采样操作时,为避免由于相位与幅值差异而造成采样数据误差,应当在统一时间点进行统一化的数据信息采集。GPS接收装置应当安装在通信服务器中,为进行数据采集工作的光电式互感器等提供对时服务。同时利用网络时间协议进行间隔总线设置,以此来实现系统内的设备采样同步,并将同步时间的误差控制在1ms之内。但在收集数据同步采样过程中,系统的总线承载过大,实际误差范围应当控制在1us之内。所以,应当将以IEEE1588标准作为同步标准,在这基础上设置的时钟系统是由多个节点共同组成的,并利用网络实现节点连接。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系统网络的同步性能提高,同时避免了实际操作过程中繁琐的通信同步过程,最终实现通行时间与执行时间的有效分隔。

2数字化变电站中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应用功能

2.1计算机保护功能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对计算机设备的有效保护,其不仅包括了电气设备,还涵盖了自动化装置、变压器以及母线等多种系统环节。在变电站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其还具备对系统内的故障进行记录与存储的功能。同时,其还在接受控制指令的同时进行运行流程和故障信息的传递,再进一步地就设备运行故障进行正确的诊断与处理,完成定值修改与时间校对。

2.2对系统运行数据进行收集与处理

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另一重要功能即为高效地对系统运行数据进行收集与处理。并且其主要的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是面对系统脉冲、状态与模拟的。其中针对系统状态的数据收集主要包括事故跳闸、断路器运行、预告信号以及隔离开关等方面的状态。而针对系统模拟的数据收集与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对电压与电流等模拟的数据收集与处理。

2.3自动诊断与控制功能

在数字化变电站中运用自动化技术能实现系统本身自动化的进行诊断与检查,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系统维护,同时在开展自动诊断功能时,其还能就系统的具体缺陷位置进行判断与显示,为系统维修工作提供了帮助。另外,该技术的应用还能保证系统操作与控制自动化的实现,相关工作人员能在实际工作中的系统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另外,自动性能的实现还对跳合闸现象进行了考虑,避免由于系统故障的意外出现而造成相关设备出现应用瘫痪,影响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在该技术的支持下,已经基本实现即使系统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依旧可依靠自动化操作来实现系统运行。

变电站的数字化发展离不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支持。其主要涉及到数字化的光电量测、单元合并、智能化开关设备、网络通信、设备互操作性能以及信息同步技术等。其在系统运行中的主要功能优势包括对计算机进行维护,精确快速的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工作,自动对设备功能进行诊断以及能满足操作人员对于自动化操作与控制的需求。所以,在数字变电站中加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于实现变电站现代化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相关研究人员应当加强对该技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成祥祥 单位:渤海大学工学院

引用:

[1]胡晓娟.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17:124-127.

[2]葛荣良.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与应用[J].上海电力,2006,06:557-564.

[3]马天涛.自动化技术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12:229-230.

数字化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化;实际应用

在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人们也在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已不在满足于物质层面,而是在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电视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普遍存在于大众日常生活中。虽然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媒体逐步进入到大众视野,但是广播电视还是占据着重要地位,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数字化技术逐步成熟,在广播电视领域也得到了应用,形成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新广播电视技术,使呈现给观众的节目画质更清晰真实。

1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含义

广播电视的相关技术工作人员通过有效地操作数字化技术,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电视节目当中,完成了电视图像信号、声音、画质的传输和接受向数字化方向的转变,改变了广播电视单纯依靠传统的模拟信号方式,消除了模拟信号传输不稳定、画质不清晰的弊端。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例如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视信号制作过程当中,使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信号传输更加高效稳定。用户在使用数字化电视的过程中,只需要安装一个机顶盒来信号接收,就可以随时观看到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改变了单纯的电视播出什么就看什么的状况,让广大用户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各阶层、各年龄的人群的不同需求。

2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数字化,简单来说就是将复杂繁琐、多变的信息转化为可以量化出来的数字和数据信息,以所获取的数字和数据信息为基础来建立数字化模型,并以二进制代码的方式对这些信息统一进行处理,数字化信号与模拟信号相比,拥有更高的稳定性和保真性,而且不容易受外部信号干扰,许多国家在逐步用数字化信号来代替传统的模拟信号。1982年,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被首次提出,美国于1983年将数字化应用于广播电视技术当中,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逐渐成熟。而我国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数字化广播技术应用较晚,但随着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的数字化电视广播技术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覆盖率逐渐提高。数字化电视技术的普及使电视信号从发出、传输到接收的全过程都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实现,为广大用户提供画质更清晰、更保真、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并且数字化电视广播技术可以实现信道恢复,拥有更强的抗信号干扰能力和信道编码功能,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周期短,覆盖率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此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主流方向,应该得到大量推广。

3数字化技术在我国广播电视中的应用现状

数字化技术在我国的广播电视制作中得到了应用并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实现数字化技术的普遍应用。制约数字化技术在我国广播电视中应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大多数人对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存在很大的偏见,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到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点,认为建设数字化广播电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短期之内很难取得经济效益,因此很多地方就会放弃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大量推广和应用;第二,很多的地方政府只是单纯地把广播电视作为公共服务设施中的一小部分,缺乏建立市场运营体系的长远发展眼光和想法,所以没有对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缺乏支持的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制约。

4在广播电视传输中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

4.1可以有效提高视频和音频质量。广播电视在应用数字化技术之前,应用的都是传统的模拟信号方式。传统的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较低,将数字化实际应用到广播电视技术当中,可以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降低传输功率,减少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影响电视播出质量的各类因素,有效提高终端设备接收的视频和音频质量,完美地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清晰、保真的电视节目。4.2有效增强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广播电视的相关技术工作人员通过有效地操作数字化技术,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编码,能及时发现数字信号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并能及时更正解决,保证信息、数据能够安全稳定地得到传播,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数字信号因受外界因素干扰而造成信号中断的情况。与此同时,数字滤波、再生中继、数字存储等数字化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模拟信号经常发生的失真、有噪音等缺点,最大程度上为用户提供清晰的画质和清楚的声音。4.3有效提高频谱的利用效率。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中的数字压缩技术以及抽样取样的方式进行量化式的信号处理,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再经过对压缩解码进行取样来达到消除冗余信号的目的,之后利用压缩信号频带的方式使信号能够调试到载波上,以此来提高频谱的利用效率。与传统的模拟信号相比,应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将不同种类的信号进行转换,改变用户被动选择观看节目的状况,用户通过安装机顶盒来对不同的电视信号进行接收,使用户能够主动选择自己喜爱的节目进行观看。

5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具体应用

5.1微波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在平面中敷设光纤传输网的难度很大,甚至还有可能发生无法敷设的状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满足用户需求,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中的微波技术进行传输。微波传输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比较强,即使在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依然能够保证稳定的信号传输,并且微波传输还具有较宽的频带和较大容量,因此可以保证广播电视信号的大量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更加安全、稳定。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微波具有自身衍射能力不高、以直线为主的传输方式等特征,在建设微波传输系统时需要进行严谨、合理的规划设计,保证微波的通信质量。5.2光纤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人们常说的光纤传输就是把光导纤维作为传播媒介使数据和信号得到传输的一种信号传输方式,光端机是光纤传输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光端机由光的接收器和发射器两部分组成,通过光接收器中的检测设备可以很容易地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之后进行加工处理,使光源借助光发射器转变为光信号在光纤媒介中实施信号传输。将光纤技术应用在广播电视传输中,不仅可以很好地传输模拟信号,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而且光纤传输信号的速度非常快、传输距离也非常远,单根的光纤传输数据的速度就可以达到几千兆,而且在没有应用中继器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几十公里的最大传输距离。因此,光端机作为光纤传输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只有保证光端机的光接收器与光发射器具有良好稳定性能才可以使光纤传输系统正常工作。5.3卫星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卫星传输技术在现今的广播电视传输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卫星传输系统主要是由卫星承载转发器、上行发射站、地面卫星接收站以及信号监控站组成。星载转发器对在空间中接受到地面传输的信号进行变频处理之后发送到地面卫星接收站来完成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广播电视台的制作中心利用卫星传输技术完成信号接收、处理、传输工作,在实现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可以对卫星转播节目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在地面完成卫星信号接收工作之后,利用调频工作和调解信号来获取基带信号,通过建立视频和音频信号来完成最终的信号传输工作。利用卫星传输技术,可以使电台发射的低频无线电波利用地波传播,受到电离层扰动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具有通信传播过程稳定可靠、速度快、传播质量好等优点,可以使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得到有效提高。5.4电视图像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在广播电视传输中应用电视图像数字化技术,首先需要将彩色数量从契合彩色电视图像中进行分离处理,只有进行分离之后才能够把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当今,大多数家庭中的电视机都是彩色的,传输任务主要是通过摄影机或者录像机来完成的,因此为了完成电视图像数字化的任务,首要的工作就是需要将普通的模拟信号量化分离成不同的分量信号,它们主要包括的类型有YIQ、YCBCR及YUV等,针对这几种类型完全不同的信号需要选择与之对应的A/D转换器来将种类不同的分量信息实施数字化模拟信号处理,完成处理后的信号携带着大量的数据信息,所以,为了提高电视广播信号的传输速度和效率,通过压缩、筛选等手段完成数字图像信号处理工作,减少信号携带着的大量冗余数据信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应用电视图像数字化技术,可以使广大用户能够对感兴趣而没有时间观看的直播节目进行存储,而且即使是复制的电视图像,也不会使电视图像质量受到影响。科技在不断进步,数字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广播电视当中,能极大地提升电视节目的水平,因此,在今后的广播电视技术中合理应用数字化系统成为必然发展趋势。

作者:王军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广播电视中心

参考文献:

[1]纪效蜀.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14):204-204.

数字化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有线电视;数字化;优化技术

伴随当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技术逐渐在有线电视的网络中进行普及和应用,有效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数字化技术能降低电视信号的处理时间,提高处理效率和质量,并为其传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提供保障,从而给用户带来效果更佳的视听享受。

1有线电视数字化概念

有线电视的数字化是对如今先进的各项网络技术进行创新的应用,主要由HFC网络、前端以及用户终端构成。其中,HFC网络把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给终端用户[1]。相对于传统的有线电视,有线电视数字化优势明显,受外界的影响因素少、节目容量很大,加之存在一些需要付费的频道,使得数字化技术中的安全措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从而提高了节目的播放质量。另外,各项数字化技术能够连接到计算机等先进设备上,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2有线电视数字化优化技术

得益于如今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技术、双向传输技术、数字视频压缩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等为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在应用结合中使得有线电视网络具备更多的节目种类、更好地视听效果,极大满足了用户的各类需求。2.1解码技术与编码技术。解码技术重点针对视频解码,当前在我国的应用比较广泛。相对于传统的有线电视网络系统,解码技术将以往最难以控制的“视频信号整体压缩技术”进行了极大改进,技术人员通过1920的显示模式就能够对数字信号进行压缩处理。编码技术重点针对音频管理,压缩处理声音信息,从而提升声音信号的质量。传统的有线电视在播放节目时,常常会出现声音模糊的现象或是伴有一些杂音,根本原因是声音信号的质量不高。如今在有线电视数字化技术上,相关人员经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编码技术,使得我国的编码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进。2.2应用机顶盒。有线电视数字化优化技术能为用户提供比传统有线电视网络数量更庞大、种类更齐全的电视节目,帮助人们获取更多的资讯和信息。电视机顶盒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付费电视以及视频点播等服务功能,是对传统模拟技术和当今数字化技术的过渡。地面数字化机顶盒传输信号的介质是同轴/光纤的混合网以及全电缆的网络,主要的功能包括接收图文电视、数字电视广播以及数据广播等。2.3应用传输技术。当前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过程中,HFC与AM-VSB频技术是常用技术,能够准确区分不同频率的电视节目。另外,对数字信号通过进行R-S编码、基带成型滤波以及字节指字符映射等操作,能够为HFC网络与数字信号的匹配提供保障。2.4应用SDL技术。SDL技术能够对数字信号进行高速的传输,特别是在ATM、PDU以及IP/IPX等信元的传递效果明显。另外,得益于此技术不受SONET/SDH的结构所制约,所以能直接在DWDM层进行应用,具备良好的兼容性,从而为电视信号的传输安全性提供保障。2.5双向网络化的改造。当前数字化技术已经对大众媒体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能逐渐满足人们的相关需求。得益于数字化机顶盒的应用,现今已可以达到双向网络以及图像转换的功能,但是为了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相关部门也应该对可以循环进行利用的双向网络加强改造。①加快升级客户端。②把有线电视网络的单向网络尽快转为双向网络。③对数据的传输稳定性进行提升,同时对电视网络系统进行改造,从而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2.6完善有线电视数字化传输的标准。①应当对相关管理运行的形式进行转变,使得有线电视网络尽快实现规模化以及集约化,从而推动有线电视网络的开发和融合,最终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市场。②对产业的服务形式进行转变,使得有线电视网络加速实现多样化以及个性化,满足人们的视听需求。③对数字信号的传输形式进行转变,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将传统电视网络的固定、单向模式转换为适应新时期的移动、交互模式。有线电视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尽快实现全部光缆网。②推动混合网的建设。③充分地运用数码压缩技术实现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视频信号4信以及8信道的传播。

3结语

数字化技术相较于传统有线电视网络有着极大的优势,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可以使得人们与日俱增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相关技术部门应当致力于对数字化技术的深入研究,充分发挥相关技术优势,才能推动有线电视网络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字化技术范文篇5

关键词:火灾调查;数字化技术;应用措施

中国建筑结构以及建筑功能呈现出现代化发展的趋势,火灾产生的原因也更为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火灾调查工作的难度。以往火灾调查和研究数据的方式,无法顺应新时展的要求,所以灵活运用数字化技术研究火灾信息的变化,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研究模型模拟火灾现场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提高火灾调查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火灾调查中,不单单要研究事故影响因素,还需要及时排除火灾隐患,以免安全风险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基于此,新时期下如何应用数字化技术开展火灾调查工作,值得相关人员重点研究。

一、火灾调查工作中运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

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受到多个层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实际火灾成因研究工作开展的效率不尽如人意。火灾调查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相关因素叠加起来,对火灾调查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新形势下,需要借助数字化方式研究火灾现场实际情况,做好火灾调查工作。借助数字化技术完善立体模型,安排专业人员及时明确科学的救援方案,降低火灾救援的失误率。依托数字化技术对火灾形成因素加以数据化匹配,检索引出火灾的基本原因,要求广大群众注意防范,排除其他因素对火灾调查工作带来的干扰[1]。在火灾调查中,运用数字化技术体现出诸多优势,具体如下:

(一)为火灾调查提供技术保障

数字化技术为火灾调查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给火灾调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保存火灾事故信息,构建相对完整的信息库,充分研究引发火灾事故的因素和救援数据,可以使火灾调查工作顺利进行。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支持,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有助于保障火灾调查工作的准确性。数字化技术具有录制与保存信息功能,可以简化人力资源的相关内容,提升火灾调查工作的水平[2]。在火灾调查中融入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好地推动工作的进展。

(二)为火灾调查提供证据

大多数情况下,一旦发生火灾,一定会有目击证人,这些人员可能拨打火警电话,还可能通过手机拍摄现场图片和视频,这些都是真实的火灾调查证据。消防单位利用数字化技术,得到目击证人提供的信息与火灾现场的实际情况信息,能够促进火灾调查工作的有序开展。所以火灾调查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为调查项目提供参考证据。

(三)保障火灾调查的专业性

火灾目击证人把实际的图片和视频传递到网络平台中,会受到网友的关注。火灾热点事件逐步发酵,也可从中获取网友的合理见解,切合实际的探索影响火灾事故的因素以及救援方案。依托网络平台的效应,从火灾事件和专业性研究等方式入手,吸引更多人员关注,达到警示群众的目的,使群众能够形成火灾防范意识[3]。由此,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火灾调查工作,可以更好地凸显火灾调查项目的专业性。

二、火灾调查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途径

长期以来,研究火灾产生的因素是比较重要的问题,体现出火灾调查工作难度高的特点。相关人员要想处理这一问题,应该从多个层面入手,付出更多努力。在调查中只凭借人工努力,无法体现出调查结果的精准性。如果在火灾调查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新时期下,要重视在火灾调查中运用数字化技术,真正提高火灾调查效率。

(一)利用数字化技术收集火灾信息

拍摄和监督火灾救援现场的实际情况,作为火灾第一现场信息统计的关键模式,可以给后续的具体调查提供支持。以往火灾现场记录过程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不仅会降低火灾调查效率,还会增加火灾调查的难度。因此,要通过数字化技术保障火灾监督的质量。准确而言,借助信息摄像机成像速度比较快的特点,相关人员可以全方位研究拍摄的照片,验证拍摄照片是否和标准要求一致。救援阶段,消防员通过红外摄像机统计救援过程的信息,可以动态监督火情变化,更全面地掌握火灾现场信息。比如动态传输视频数据,持续得到火灾救援信息,随后把采集的数据以模型的方式进行恢复,借助建模软件数字化加工图片视频,全方位模拟火灾现场[4]。判断建筑物结构的实际组成,打造真实的火灾现场环境,促进火灾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运用数码监控设备,科学地调整好灵敏度,提高监控质量。针对比较烦琐的建筑物结构,要通过无人机摄影技术监督火灾事故现场的发展趋势,针对性地记录火情对建筑物结构带来的影响。

(二)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责任判断

开展火灾调查工作,需要凸显其专业性,需要相关人员深入研究影响火灾的因素,包含物理、化学以及法学等层面的内容。工作人员不能一次性了解所有的知识,因此要分步骤地进行定责。接下来,运用数字化技术,确切记录信息与研究变化参数,全方位利用网络资源构建消防平台,把科学鉴定项目落到实处[5]。这样,工作者可以及时查明火灾原因,有效地处理火灾调查工作。除此之外,结合相关配置确定火灾的实际位置,重视火灾场地的平面结构信息统计,准确地提供标准化信息,掌握火灾现场附近环境,可以准确地判断火灾事故责任。

(三)利用数字化技术保存火灾信息档案

原始的火灾信息保存项目意义非凡,不仅可以客观评估火灾影响因素,还能够直接统计火灾数据的变化趋势。因此,应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记录火灾事故的原始数据,切合实际的研究图像信息,挖掘档案资料的内在价值,及时做好档案保存工作,发挥技术优势,得到完整信息,统一保存在数据库中。甚至利用数字化技术绘制三维数据模型,直观展现在平台中,提高火灾调查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四)利用数字化技术研究火灾成因

通过数字化技术开展火灾调查工作,研究火灾成因时要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价值,全方位组建立体空间模型。通过相关结构,促进后续研究工作,强化火灾成因分析的准确性。借助多维立体空间,模拟火灾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火灾出现之前的自然条件以及人文条件进行模拟,尽可能地研究火灾出现的影响因素。工作人员运用数字化技术仿照火灾出现时的现场情况,避免浪费过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摸清火灾场地的情况,降低火灾成因研究工作的投入量,凸显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价值[6]。起火因素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相关人员要研究先进的技术和方式,及时构建火灾成因研究中心,研究最可能的起火因素。利用数字化研究平台对监测的全部火灾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并分发给消防单位大力推广,强化居民的安全意识,避免后续出现相同类型的火灾问题。

三、火灾调查中数字化技术的类型

(一)测绘技术

在实际的火灾调查中,要想灵活地运用数字化技术,应该重视测绘技术的运用。通过图形软件对建筑物的信息进行还原,研究火灾事故的基本体系。测绘技术把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制图技术互相融合,渗透在信息系统、导航定位以及遥感技术等领域,帮助相关人员还原火灾事故现场。调查项目的进展需要统筹环境信息,利用测绘技术能够让附近的环境以及建筑物结构尽早恢复,打造完整的立体平面,在很大程度上为火灾调查工作者采集信息和收集证据奠定基础[7]。同时,借助数字化技术领域的测绘技术对火灾现场破坏现象进行分析,得到补偿性火灾现场的基本证据,带领侦察工作者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全面模拟火灾现场与判断火灾蔓延的趋势。部分火灾场景对应的图像数据可能会出现偏差,照片中存在的不足也要利用测绘技术全面纠正。

(二)色谱技术

在出现火灾时,火灾调查工作涉及收集易燃物品的信息,特别是汽油或者酒精等,相关的物品能够在火灾现场留下痕迹,这也是火灾调查的关键项目。在化学数据研究中运用色谱技术,规范化地研究火灾现场残留情况,使得多种多样的数据信息能够具备真实性与可信性。不管是气相色谱法或者高效裂变气相色谱法都是值得应用的。气相色谱以及相关色谱的研究,可以全面测定存在特殊稳态价值的样品质量,以气相色谱技术为主,开展针对性的评价。利用色谱法对实际的样品信息进行记录,以便调整相关混合物的处理方法[8]。此外,在数据研究时,也应高效发挥质谱仪以及色谱法的性能,检验色谱测定精度。最后,研究色谱分离的效果,相关人员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明确色谱技术运用的最佳范围,提高数据信息分析速度。

(三)数据建模技术

在调查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应该思考建模技术的应用优势。运用此种技术实现火灾现场信息的不同特征模拟,更好地判断火灾基本性质。近年来,火灾区域建设模型、燃烧建设模型以及场景建设模型被广泛运用,对火灾调查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火灾调查中高效运用相关模型,可以研究火灾出现的原因,辅助消防人员积极调查。在火灾出现后势必会存有残留物,所以相关人员要借助化学模拟技术研究残留物的基本特征,从根源上判断火灾的影响因素。目前,数字化建模技术已被重点关注,在后续的应用中也要体现数字化功能,增强建模技术的应用水平。1.构建区域建设模型把需要研究的火灾现场空间划分对应的区域,在一定边界内统一整理物理参数。在划分区域构建模型中,涉及建筑物上部的热轧层以及建筑物下部的冷风层,分层方法能够对火灾事故的模型结构进行统筹,还能够开展过程模拟的项目检验,分析火灾烟气的扩散趋势,更多地应用在火灾风险研究中。2.构建场景建设模型运用数字化场景建设模型,按照三维空间的形式模拟火灾事故现场,使得事故现场中的每一个点都包含属性值。场景建设模型融入烦琐的数据参数,利用计算机设备测量参数的变动。模拟技术的运用使得相关模型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在火灾现场仿真操作中,通过图解方法对火灾的变化参数进行统计,相关人员针对性地计算火灾参数分布形式,在火灾场景建设模型中纳入复杂变量的数据。现阶段,场景模型建设是火灾调查中具备较高精准度的方法,可以思考模型运用的优势与可行性,逐步延伸火灾调查的范围与空间[9]。3.数值模拟火灾事故的调查与分析数值模拟要求相关人员针对性地识别数据,初步还原数据识别信息,把数据模拟技术灵活地运用在残留物研究上,按照准确性的处理标准,落实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环节。提取与计算数据变化范围,充分管理数据信息系统,循序渐进地缩小空间,真正确定火灾调查的目标。按照实际的数据信息充分统筹,挖掘火灾现场残留物的性质和特征。以多维度进行数字化分析为基础,得到数值模拟的精准报告。比如研究火灾现场的燃烧数据以及燃烧轨迹,利用数字化技术体系中的数值模拟技术,提高火灾调查项目的精准性,找到出现火灾的具体位置,科学调查室内火点情况,直接分析火源与附近环境。由此,按照火灾发展的实际情况,全方位研究火灾调查的数据信息,给火灾调查的数字化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四、结语

数字化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优势;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得到了发展。促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科学技术领域方面也取得了进步性发展,让如今的广播电视技术更加信息化、网络化,为我国电视行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加快我国网络化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既符合时展的要求,同时也符合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和生活水平的需求。相对于传统的、仅依靠信息功能传输的电视节目,网络数字化传输技术完善了其传统方式的缺点,包括图像的质量、图像拨动、图像颜色、杂音变化等问题都得到了改善。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让电视屏幕图像等达到了优化,舒适清晰的观看效果深受广大观众的追捧。

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概括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传输工艺系逐渐的占领了电视传播技术的舞台。在其初期的发展阶段,主要依靠时间轴来进行取样,进而完成信号模拟。加上幅度调至的传输方式,让我们在使用广播电视时导致信号不稳定,观看的画面不清晰,同时会伴随噪声的出现,这给人们的观看效果、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而如今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数字与网络被广泛的运用在广播电视技术中,数字信号成为了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基础条件,也是对信息化传输工艺的突破与创新。信号传播从以往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播,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更好的功能体验。同时,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分为网络化、数字化两部分。网络化是指;将网络充分的运用到广播电视之中,形成了网络音频、网络视频等模式,其中的主要内容格式包括;FLV、WMV等,观众们也可以通过在线的方式(Readplayer、Flash等)进行观看自己想看的节目,让人们随时随地享受网络化的广播电视的快乐。而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是指:由于广播和电视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所以形成了数字化。在电视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数字形式有有限数字电视、无限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3种主要的类型,在广播中应用的数字的形式包括数字广播、数字音频广播、数字多媒体广播等方式。网络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技术的出现,开拓出了极大的运用空间,促使广播电视技术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相对于其他的技术有着很大的优势,所以其在应用上有着很广泛的空间,以下对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进行列出。

2.1高效获取信息资源并共同享用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运用网络数字化的技术,可以发挥网络数字的一些优势。通过网络的方式可以快速便捷的获取到信息资源,在传统的信号接受范围之上进行扩大,打破空间地域的限制,在以往的电视传播中,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接收不到完整的信号,导致观看的频道不全,一些中央频道及地方频道信号接收不到,而网络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打破了上述中的局限性,不仅接收到了广东、上海等沿海城市的频道,对于一些海外的信号也可以接收并可以正常的进行观看。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从而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高校获取。网络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可以让资源形成共享的状态,相同的信息资源被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人使用,增加了使用信息资源的灵动性,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信息生活。

2.2高效提炼整合信息资源

在广播电视的使用初期,人们采用模拟信号进行信息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因为模拟信号中的信号人们不能得以控制,所以在接下来的剪辑和修改工作中,工作人员不能进行操作,所以,观众在观看广播电视节目时,接受到的信号是直接收来的信号,画面不清晰、影音不清楚的现象经常发生。而现在的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打破了与以往的信息传播模式,克服了模拟信号带来的缺点,如今的数字接收信号都是经过专业工作人员的精心修改与整合所发出的信号,在信号上增加或删减内容。优化了观众在观看中的视频、音频效果,带给人们更加高品质的广播电视体验与休闲生活。

2.3提升工作效率,促使行业发展多样化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优势,这有效的保证了信息资源传输的质量。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通过这种先进有效的信号传播方式,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运用,为广播电视提供了更加现代化的发展条件。将有限电视发射机朝着更加高效可靠的方向发展,并且利用电缆将有线电视进行远距离传播。开发计算机宽带的综合业务,充分的将网络化、数字化的技术应用到广播电视中,积极的促进行业多样化的发展。

3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前景

3.1机遇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有效的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让工作人员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修改、剪辑,使得人们在观看广播电视节目的时候观看到优质的画面,以及良好的音频效果。以往人们观看电视节目的形式都是单一的,而现在通过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运用。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观看,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性观看。随着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家对广播电视行业的支持力度也不断的加大,其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并促进了广播电视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机遇和挑战。

3.2挑战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很顺利的同时也会受到未来不同的考验,基于环境和自身特点上来看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模式与数字化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且本体结构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的显现,因为广播电视在之前是属于公共服务行业,主要目的是推广我国的农业和工业方面,实现经济全面发展,而现在的广播电视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较少,资金支持力度也很薄弱。而为了电视的发展就必须发挥自身的特点来发展积累资金等,因此,广播电视运用网络数字化技术很难适应本体结构,进行过程显得困难。

4结论

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的提高。不断的注重精神需求和个性发展,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好的体验,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发挥了信息的高效获取,资源整合,广播电视成果多样化等优势,为人们提高了广播电视质量。网络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在当代社会上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同样在未来的日子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希望相关专业人士充分的抓住机遇,完善网络技术上的缺点,推动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陈仲彭 单位:青田县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刘景文,浅析广播电视领域中网络技术的应用[J].山东电子,2002.

[2]杜鹃,中国广播电视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3]张明,媒介经营与管理实务全书[M].合肥:安徽音像出版社,2005.

[4]史萍,广播电视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5]方兴,苏勇,杨晓宏.广播电视技术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数字化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服装设计;视觉效果

随着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广,数字化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更紧密。将数字化技术融入服装设计领域,推动传统服装设计有效革新,是服装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如今数字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服装设计应基于服装艺术设计理论的有效指导,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借助计算机绘图技术,创造出各式各样具备突出空间感、美感的服装效果图片。另外,还可将与工业织物制作相关的一系列数字处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如织物纹理、图文、标牌等信息,再借助相关服装设计应用软件,对服装特效开展综合处理,并提供直观的服装画面视觉效果,进一步为服装设计实践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此,本研究对数字化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数字化服装设计的相关概述

1.1数字化服装设计的内涵、特征

数字化服装设计,主要指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手段,开展服装设计、加工等一系列环节的数据采集、分析、存储和整合利用,为企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有力支持。数字化服装设计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可操作性强。服装设计是将设计人员艺术性、立体化的设计思想理念转化成二维或者三维的结构图形,以往的服装设计多以手工为主,制作工艺繁杂、版式修改过程单凭人为操作且保存难度大,整个流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1]。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推广,传统服装设计已难以满足现代服装设计要求,服装设计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实现了长足发展,可操作性大幅增强。二是更新速度快。因为服装具有显著的时效性,并且款式丰富,随着现代人消费理念及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应依托数字化技术突出的计算功能和存储功能,紧随时尚流行趋势,有效更新相关数据,确保服装设计可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三是共享性。数字化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可实现对各类设计信息的实时传输共享,让信息传输摆脱时空的束缚,可在设计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素材,同时经由相关系统实时共享,推动服装设计有序健康发展。

1.2数字化服装设计的作用

1.2.1提升服装设计的精确度数字化技术以计算机为重要基础,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程序。计算机的一项突出特征是其精确性,因此,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化服装设计,可有效提升服装设计的精确度,这种精确度是以往的服装设计难以企及的,且主要体现在服装结构的表现、色彩的搭配、材质的选择等方面。1.2.2提升服装设计的效率数字化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服装制版的效率,解决服装样板图的制作及存储问题。比如,过去通常需要花费2~3天开展人工制版,而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模式下,仅需几个小时便可完成。1.2.3提升服装设计的多样性数字化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让服装设计的各个环节均可通过计算机完成,并可反复进行调整完善,基于既有的设计样式进行再次修改,并将设计样式储存在数据库中,实现良性循环,提升服装设计的多样性。

2数字化服装设计的发展现状

2.1数字化服装设计中的CAD技术

CAD技术,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系统及相关图形软件帮助设计人员完成设计制作的一项技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CAD技术在服装设计中得到了推广。在服装设计中,CAD技术主要应用于服装排版、放码、排料等环节,在此基础上,借助数字化输入设备,如摄像机、扫描仪、测量仪等,将设计的服装款式、排版的服装尺寸、选定的服装排料及最终的三维试衣效果等经由数字化方式转换成所需数据信息,并传输到计算机中,于计算机中通过CAD软件开展分析操作。分析获取的数据信息中涉及相关图像数据,利用打印机、图像输出仪等输出设备,将其传输至服装生产的切割设备中开展切割或者裁剪,进而完善服装由设计到生产的各项工作[2]。如今,CAD技术在服装的排版、放码、排料及成品生产等应用过程中已趋于成熟,并已收获了显著的应用成效,可切实保障服装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2.2数字化服装设计中的CAPP系统

CAPP系统,亦可称为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系统(ComputerAidedProcessPlanning),是基于CAD技术系统发展形成的。CAPP系统主要是通过CAD技术系统采集服装设计及生产环节相关数据信息,然后利用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对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流程、生产人员基本情况、生产周期等开展全面分析,提炼出相关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信息一并传输至计算机系统中,以计算机系统代替人工的计算分析完成工艺流程图的制作,除了可以实现对工艺流程图的有效制作,还可以在工序的物料表、生产人员的操作标准及技术等输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3数字化服装设计中的三维人体扫描技术

在服装测量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两种测量方法,前者是服装设计中常见的传统测量方法,而在应用非接触测量方法的过程中,可基于光学基本原理,采用激光测距法、激光三角法、图像分析法等方法;同时,借助声波或磁学等方法也可达成非接触式的测量目的。三维人体扫描技术,即在应用现代光学技术的基础上,将计算机图像学、电子学、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有效综合,以达成非接触测量的目的。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三维人体扫描技术日益完善,已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高精确度的数据测量工作,并能确保测量工作的可靠性和高效性。同时,数据采集技术还在不断优化升级,过去的图像信息为无色的简化信息,发展至今,还能捕捉各个空间点的颜色信息,由此为服装的单量单裁(MTM)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3]。以我国服装行业的红领集团为例,其对三维人体扫描技术的应用,为国内其他服装企业提供了有力借鉴,红领集团通过将三维人体扫描技术应用于客户服装定制服务中,有效实现了对客户的非接触式量体服务,经过对人体各个部位一系列数据的全面采集,获取了推动整个系统运转的驱动力,在一个数据发生转化时,会伴随着同一版型服装大量数据的联动,以此切实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三维人体扫描技术还在内衣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一些内衣生产商通过对三维人体扫描仪的应用,让内衣尺寸设计更好地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因此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另外,三维人体扫描技术还可秉持逆向工程理念进行应用,比如大连工业大学通过对这一理念的实践应用,借助这一技术对东北地区的青年女性开展了一系列人体数据信息采集,同时构建了当地的青年女性人体数据库,得到了当地青年女性的标准尺寸,依据美学原理,人工塑造出人体模型,利用三维打印技术,以环保的方式输出人体模型。

3数字化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3.1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在服装生产中,服装结构设计亦可称为打板,其中,样板主要分为毛样板、净样板、工艺样板、衬里样板以及其他样板等。在服装生产早期阶段,首先需要开展服装基础样板设计,一般是通过服装CAD系统完成数字化设计,即在服装CAD系统中开展规格设置、基础样板绘制、放缝、放码,其次完成排料后的各项操作。母版通常是通过服装CAD软件进行制作,如今,服装行业常用的CAD软件包括富怡、博克、爱科、英格等,当模板制作完毕后,还要开展放缝、放码、排料等操作。在服装结构模板制作过程中,需结合身体测量结果制定规格尺寸,之后结合该规格尺寸开展样板绘制,然后进行放缝,在放缝过程中应认识到不同缝位的切角具有不同的放缝方式。当母版制作完毕后,即可开展放码,通常放码分成5个,经由输入的档差可一次性放出5个样板的结构线。放码分成手动放码、自动放码两种方式,对这两种放码方式进行结合应用是一种理想的选择[4]。排料是基于工艺要求开展高性价比织物配对的过程。对于大规模的服装生产,要求一系列码数统一排料,如果进行人工排料,则要不间断地计算铺料、排料过程中最理想的面料利用率。服装CAD排料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在计算机页面上模拟切割机的工作模式。设计人员通过推动、铺设不同类型的接缝服装片,预先确定布的宽度及布料的方向,基于网格对齐、大小匹配等条件下的计算方法,切实计算出理想的织物部位。如此一来,可有效防范裁片遗漏情况的出现,并可排放信息,最终通过数控切割机,开展面料自动切割。服装CAD排料系统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排料的全自动化,可有效提升排料的效率。

3.2在服装图案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图案在服装中的应用并非直接将传统图案、纹样等进行复制粘贴,而是在适当保留的基础上开展有效创新,依据如今的时尚潮流和文化发展趋势,实现与服装设计的有效融合。在此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认识图案,并有效开展图案的采集、整理工作。在过去的服装图案设计中,对图案的采集、整理需要应用纸张、画笔、颜料等工具,由于难以进行灵活调整,设计效率大打折扣。将数字化技术引入服装图案设计中,可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将采集的图案资料经由扫描仪、Photoshop等工具进行传输,只要涉及式样、细节、色彩等,均可进行及时修改和储存,为服装图案设计带来极大的便利[5]。Photoshop作为一款常用的图像编辑软件,如今不管是在服装款式设计中,还是在服装版式设计中均得到广泛应用,可依据设计人员的实际需求灵活调节参数,以此为设计人员提供广阔的操作空间,并使图案高效生成图像。CorelDRAW作为矢量图绘图软件,具备直观、便捷、画质清晰等优势,可实现对图案的仿制、再制,可结合实际需求绘制矢量图形,开展进一步的加工处理。随着近年来标准库的构建,海量图案资料的有效存储得以实现,设计人员可依据不同种类、时期开展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并且图案设计更便捷,更易被设计人员当作设计元素进行创新设计。

4数字化服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如今的网络化环境下,我国数字化服装设计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一是智能化发展。随着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计算机领域的智能化发展越来越成熟,并在众多行业领域得到推广。在我国服装设计领域,智能化发展主要表现为CAD技术、CAPP技术以及计算机三维技术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近年来得到推广的智能化服装样板系统也为广大设计人员开展服装结构设计、款式结构设计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设计人员可结合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对相应的服装结构、款式开展智能化设计。二是集成化发展。服装设计领域的集成化发展主要表现为服装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并已初步建立全自动化的生产模式。与过去的服装设计、生产制作流程相比,如今的数字化服装设计的一大显著变化即实现了集成化、全自动化的生产发展[6]。自动化生产技术、综合管理技术的结合应用,不仅保障了服装生产环节的顺利开展,还推进了服装设计、制作、生产等环节的有效融合,推动了服装行业的长足发展。

5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行各业产生了新的变革。数字化服装设计是当代的重要产物,并充分推动了服装设计领域的发展,为我国服装行业高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服装行业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了服装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云.数字化技术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文献,2018(12):136-137.

[2]张磊.服装设计数字化现状与发展思路研究[J].艺术品鉴,2021(14):61-62.

[3]王文彬,刘驰.服装行业数字化技术应用及发展研究[J].天津纺织科技,2019(6):17-20.

[4]李晓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服装设计系统研究[J].电视技术,2018(12):95-99.

[5]蒋叶晴.数字化技术在服装图案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7(21):94-95.

数字化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媒体技术;应用

博物馆作为一项事业性单位及机构,在社会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博物馆发展及各项工作过程中,通过对数字化媒体技术进行应用,可促使博物馆得以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价值。因此,作为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数字化媒体技术加强了解及认识,并且应当在实际工作中对该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从而保证博物馆工作质量及水平得以提升,为其更好发展奠定较好基础。

1在博物馆中应用数字化媒体技术的优势

1.1应用数字化媒体技术可丰富展览形式

在博物馆中应用数字化媒体技术可使展览形式更加丰富,使整体展览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在当前博物馆展览过程中,通过对数字化媒体技术进行应用,可使传统展览方式得以改变,可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实现物品展览,主要包括音频、视频以及全息投影与智能导览,还能够实现互动体验,可使博物馆知识体系的构建更加丰富。另外,通过对数字化媒体技术进行应用,可与传统实物展览形式相配合,从而可使观众了解更多历史信息,并且可使其更好体会所展览物品文化内涵。

1.2应用数字化媒体技术可增强博物馆宣教服务能力

对于博物馆而言,其具有十分明显的宣教智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合理应用数字化媒体技术,可使其宣教服务能力得以明显提升,并且可使博物馆影响力及知名度得以提升。对于传统博物馆而言,由于空间、场地及地域等方面因素影响,往往无法使所有观众需求得以较好满足,而通过数字化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使博物馆内藏品实现数字化,并且可利用数字化方式向观众传递相关信息,从而使博物馆与观众之间能够拉近距离,使观众能够更好了解博物馆藏品及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对观众进行知识宣教,使博物馆宣教服务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促进其能够得以更好发展。

1.3应用数字化媒体技术可实现展览互动性

在传统博物馆展览过程中,观众主动性通常都比较差,往往都是被动接受相关信息,一些相关图片信息及视频信息能够进行阅读与收听,然而实际上也是信息单向传播方式,观众很少参与反馈。而通过对数字化媒体技术进行应用,可使观众与博物馆之间互动性得以有效增强,使观众积极性得以有效提升,使观众接受及处理信息质量与效率能够得以提升,从而可使观众更好接受展览内容,可更好实现互动交流,从而使展览质量能够得以有效提升[1-2]。

2在博物馆中数字化媒体技术的应用

2.1应用数字化媒体技术应注重观众可读性

在当前博物馆工作中,数字化媒体技术的应用虽然使观众产生全新感受,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对观众可读性进行考虑,也就是说应当保证简单易懂。对于博物馆内观众而言,其年龄及受教育水平均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应用数字化媒体技术进行展览项目设计时,应当对大部分观众感受进行考虑。设计人员应当使创新及可读性两者之间实现有效结合,寻找其平衡点,从而使观众不但能够得到新奇感受,并且能够使人们较好理解展览内容,需要不断深入进行探索。

2.2数字化媒体技术的应用应符合展览主题

在博物馆展览过程中,为能够较好应用数字化媒体技术,还应当注意的一个方面就是应当以展览主题为核心,应当做到以人为本,以展览为本,不可单纯为突出创新而将展览内容忽略,这不符合展览目的及要求。因此,在应用数字化媒体技术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实现与展览内容及展览主题相结合,该技术的应用应当服务于展览主题,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得到比较理想的应用效果。

2.3应用数字化媒体技术应当与传统方式结合

在博物馆展览过程中,其主要就是将历史物品融入现代时空,并对其进行合理演示。因此,在实际展览过程中,在应用数字化媒体技术的同时,还应当注意结合传统实物展览方式,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得到比较理想的展览效果,才能够使人们更好了解这些藏品,从中获得更多知识信息,同时也能够保证观众得到更好的观赏体系,保证得到理想展览效果[2-3]。

3结语

在当前博物馆工作过程中,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一种必然要求,可对博物馆发展起到较好推动作用。因此,在博物馆实际工作过程中,作为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数字化媒体技术这种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优势充分认识,在此基础上合理应用数字化媒体技术,使博物馆工作得以更好开展,增强其功能。

作者:于善金 单位:山东日照市五莲县博物馆

参考文献:

[1]梁辰浩.新媒体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革新[J].当代电影,2016(2).

数字化技术范文篇9

电力营销数字化具体是指电力企业中的电网建设在营销领域的智能化延伸。针对电力营销业务数字系统运行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传统应用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电力营销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使电力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而且可以为电网的智能运行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平台,提高电力企业营销服务的整体水平,是电力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2电力营销实施数字化的重要意义

电力营销数字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管理模式,在营销过程中实现了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使相关管理者和员工能够有效、直接地进行沟通。它不仅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具有时效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字信息的传播速度。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实施数字化这一关键技术,一方面可以使电网业务的管理和分配更加智能化,另一方面可以协调企业内部资源,提高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传输速度和利用效率,最终优化电力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促进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在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职工可以直接参与有关决策,增加职工与领导的交流。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有本质的区别。电力营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在追求生产效率的同时,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也逐渐增强。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发展弊端,企业的发展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然而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的关键技术能够快速适应这种变化。

3电力营销数字化的关键技术

3.1构建服务器系统。服务器的科学合理配置是应用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所以可采用服务器系统的建设方案,具体建设方案如下:(1)在数据库服务器的选择上,由于小型计算机应用的数据库服务器具有效率高、安全性能好的优点,所以应选择两台小型计算机,以双机热备份的形式作为主要的运行模式,然后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改进。从而使得整个服务器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与稳定性。(2)考虑到电力营销业务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工作,在服务器系统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各个部门的交互性。因此,在选择系统服务器本身时,应选择多台PC服务器作为整个数字化管理的系统服务器,通过服务器组实现营销业务中各种数据信息的处理。(3)在电力系统数据中这些数据会统一储存在中心数据库上,进而进行同统一群布置,用户端的工作站根据每个信息系统与相应的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系统交互,从而实现了目标级和数据级的相互控制。这一优点有利于电力系统的正常管理与维护,进而提高了数据系统与实际应用的安全性。针对以上方案,这要求了系统和网络枝端的高可靠性。随着主机容错、备份和集群等多种技术的不断完善,供电公司光纤骨干网的构建与开发,覆盖所有电力系统及其主要业务点的城市环网逐步形成,所以采用上述方案是可行的。3.2系统的体系结构。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应用表示、业务处理和数据存储。利用表示层实现客户交互和数据表示,其主要功能是将核心业务处理调用到业务处理层,并显示处理结果。业务处理层主要实现系统的功能验证、统计、分析和更新等核心业务逻辑服务。数据存储层负责管理数据资源,执行数据更新和检索功能。三层结构克服了两层结构的缺陷,将业务处理逻辑从应用表示逻辑中剥离出来,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增加了一层应用服务。这个程序称为位服务器。在三层结构中,业务流程逻辑放置在中间层服务器上,而不是客户端,从而将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与客户界面分离。一般来说,中间件用于实现大多数业务逻辑,因此客户端程序的逻辑处理主要集中在界面的组织工作上。当应用程序需要更改时,只需要修改中间层的组件,即只修改应用程序服务器,而不修改数千个客户端应用程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客户端的维护和维护人员的需求,简化了系统的开发、更新和升级,进而增强了系统应用程序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同时,所有客户端通过中间层的应用服务器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不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从而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3.3工作流程技术。工作流程技术即为工作流技术。它是电力企业营销数字化中关键技术的创新,一方面,这一技术简化了客户服务系统,降低了电力系统维护人员的维护难度。另一方面,使得用户在系统中得以方便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电力营销的发展。这一技术在应用中可以节省复杂编程对服务器应用效率的影响。同时,服务器可以快速建立适合业务需求的工作程序,有效提高计算机应用的效率。工作流技术工作的具体原理是将数字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组件以图形化的方式表示,通过拖动图形将系统中的各个组件连接起来,生成电力企业各种业务的工作流程。在工作流技术的应用中,每当电力营销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通过修改相应的组件,使管理系统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从而提高电力营销业务的效率。3.4中间软件技术。中间件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应用系统可以通过它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应用这种技术可以将不同节点之间应用过程的关系管理和负载均衡功能实现,也能够进行使用调节,从而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网络监控、流量控制等,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使用系统运营环境。从电力营销数字化系统中将其应用到实际环境情况来看,这一技术构建电力营销数字化系统将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现阶段较为成熟的中间软件技术包括OMG和CORBA技术,两者的应用对整个电力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基于Java系统的EJB(服务器端组件模型)技术的应用还不成熟,而且由于其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较低,不能满足当前电力企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因此,为了保证数字化管理模式下技术的全面、系统化,未来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EJB中间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4电力营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数字化管理模式在电力营销业务中的应用首先要求电力企业改变管理策略。由于采用数字化模式,电力企业营销部门的业务门户始终处于开放状态。因此,通过相关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企业客户,提高电力企业的营销绩效。电力企业的营销模式需要从传统的个人逐个拜访营销模式转变为基于数字化管理的高度信息化的电子商务模式,从而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企业发展。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投资支持。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实现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和设备支持。一方面,企业经营者需要对数字化管理模式建设中使用的技术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对相关技术的投入,使各方面的技术能够有效支持和促进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力营销数字化的关键技术对建设过程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在供电系统的电力营销中,数字化管理可以有效保证供电企业系统、规范发展。同时,构建良好的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平台,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邬小可,刘敏.数字化管理模式在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中的价值探析[J].中国新技术,2016(09).

[2]韩薇,张伟.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构建的关键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5).

数字化技术范文篇10

在传统的测绘工作中,需要测绘人员利用相关的仪器进行点的定位测量,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将这些点绘制出来。在绘制点之后,测绘人员还需要对地形进行详细的勘察,然后将地形勘察结果反映给绘图人员,绘图人员根据点的绘制加上地形信息的描述,最终绘制出图样。这种绘图程序比较复杂,每个程序间都需要有效的衔接。进行测量工作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的,有些测绘环境比较艰苦,因为作业流程的繁琐,加大了工作量,延长了测绘周期,人员负担重。由于是人工操作仪器,所以无论是在仪器或者是人员方面都容易出现的失误,影响到测绘结果。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测绘仪器方面已经使用了红外检测和电子测量,但是无论使用什么样的仪器,最后的绘图环节都需要手工来完成,所以说即使仪器再先进,在人工绘图环节也无法保证精度,这就是传统测绘工作的弊端。

数字化技术在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在测绘工作中建立GIS系统时,工作人员需要对原有图像进行数字化形式处理。通过测量如果原图本身精度和比例等因素满足要求,就可以直接采用数字化仪器进行处理。比如扫描矢量化的数字化处理方法,能够先利用扫描仪读入图像,然后对扫描图像进行跟踪,从而找到准确的空间地理位置。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扫描仪器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流程越来越自动化、全面化,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劳动和时间花费。在实际测绘过程中运用的比较多的是数字扫描矢量化软件,即使是比例大的地形图,这种仪器也能够对其进行精确的高效提高。GPS输入是在建立在GPS工具的基础上,来对定位点进行位置的精确。GPS输入主要是针对三维空间里面地点的定位,在测量后并不需要对其进行处理转换,能够直接的载入到数据库里。绘图阶段始终是困扰测绘工作的难点,尤其是大比例尺的地形绘图以及工程图,绘图是最终成果的展现,绘图质量的高低是对整个测绘工作的真实反映。通过数字化绘图,可以减少大量的工作量,降低工作难度,缩短工作周期,提高测量的精度,并且对数据和图像的处理变得更加简单。目前国内普及度较高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是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模式,内外业一体化我对于外界数据所使用一种采集方法,主要是通过全站仪、电子手簿等数字化设备工作,能够得到精度高的数据,而且明确化内外业分工和联系,方面管理层对于工作人员的调用分配,提高图像的采取效率及质量。数字化绘图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在对一个地形进行一次测绘工作后,所有的数据都将保存在电脑中。如果对相同的地形进行不同比例图的绘制时,只需要对存贮的底图进行适当修改即可。数字化的绘图提高了测绘的精确度,并且实现了自动化绘图,消除了人工绘图所产生的误差,在工作程序上也有所简化,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因为将相关的数据存贮在电脑中,所以对于测绘的成品便于携带,使用方便,保存质量提高,适用性更强。数字化测量技术是以影像测量和数字计算为基础的,通过结合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字化的影像信息处理、模式识别等多门学科的原理知识,来促进测绘工作的落实。在数字化的测量过程中,传统的生产流程以及工作方式并没有进行大幅度的改革,但是数字化测量技术给传统的摄影测量实践带来了巨大的进步。目前测绘工作可以通过在空中使用数字摄影机来采集地形影像,然后通过专业的航测仪器相关软件进行处理,能够制定出大面积、大比例的地形图。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上对于航测的影像图片实行像对匹配,能够创建出地面上的数字模型,继而能够使用软件分析制出最终的数字地图。这种测量技术能够不受地形、天气以及时间因素的影响,但是对于前期资金投入的需求比较高,但是是数字化测量技术仍然是将来测绘工作数字绘图的一个大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