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

时间:2022-11-25 03:29:1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0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校建构了数学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环节六步骤为核心的“361”模式。下面谈一谈我们在课堂上的实际做法。

一、完善与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361”表示的意义:“3”是课堂预案,指的是“学习内容分配、学习形式选择、学习时间安排”;“6”是教学过程,指的是“三环节6个步骤”;“1”是教学效果,指的是“上1节高效课”。在整体教学中要注重三个阶段:即“课前”周密计划,“课中”灵活运用,在“课后”有效反思。具体表现在:第一方面体现在学习形式的时间分配上。课堂40分钟按照3:6:1的比例,划分为“12+24+4”。要求小组合作占到3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60%,剩余的10%用于师生互动拓展延伸。第二方面体现在小组建设上:即30%是优秀生,60%是中等生,10%是学困生。好中差这样有机搭配,体现均衡性。第三方面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3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己学会的,6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具体的六步骤模块为“导入设计—出示目标—探究新知—巩固拓展—课堂小结”

二、优化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上好一节精讲探究课,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步骤教学:第一,在“导入”设计中,要创设情境启动“自主探究”活动。导入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共鸣。如:二年级上册《乘法的认识》这一课,先以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再以出示游乐园主题图创设情境,就会自然地进入新知环节的学习。第二,在“目标”出示中,要向学生明确本节课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便会产生,提高教学效果。学习目标的明确要注重“三维角度”。第三,在“探究”过程中,要全方位实施“先自主后合作”的活动。要注重新知教学中“自主、合作”的各个步骤的活动。主要表现在:(1)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将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更多地交给学生,教师不能有包办代替的行为。(2)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围绕问题,参照学法建议,按程序有步骤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3)建立合理有序的合作常规。如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如果老师能准确的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唤醒符号意识,并引领学生采取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思路,先列表写出数的式子,每个式子只能表示个别现象(也就是某一年爸爸的岁数),就能引发学生的认知欲望:怎样才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一般情况(任何一年爸爸的岁数),由此作为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生长点是最有价值的。第四,在“训练”设计中,要精心设计拓展训练,为学生寻找学以致用的机会,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将自主探究学习引向生活。这一环节任课老师设计的既考虑基础同步训练又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把本节知识点进行拓展,提供相匹配的训练材料,灵活地把握教学目标,并且将有价值的稍难的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第五,在“小结”设计中,我们要尽力突出主题,理解难点,掌握重点,同时指出容易模糊和误解之处,使学生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常见的都以归纳总结的形式让学生回顾谈收获,以将本节内容记忆深刻。第六,在“作业”设计中,我们要有层次性、针对性、综合性和发展性。要考虑时间和作业量。总之,教师应该因人因材,适时地优化教学设计,让课堂真正发挥其最大的效能,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这样即减轻了学生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作者:张淑霞单位:松原市前郭县平凤乡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应用

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产物,错误中蕴含着宝贵的教学价值。对教师来讲,学生出错不仅是教学契机,也是挑战,更是提升自身素质的关键。而对于学生来讲,教师故意出错,不仅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有利于激活、发展学生思维,因此,教师应正确对待、巧妙运用授课中出现的各类错误。

一、正确看待错误的出现

作为数学学习的关键内容,错误资源能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在分析、探究中存在的偏差。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正确看待错误资源的产生,并积极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错误资源,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犯错的学生,否则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惧怕犯错,难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直面自己的错误,认识到错误对学习的积极作用,使其能够积极地发现和改正错误。

二、挖掘错误资源的教学价值

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对错误中蕴含的教学价值进行挖掘,以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不断成长。由于年龄、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对相关错误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通过充分挖掘错误资源中的教学价值全面激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对问题进行循序渐进的诱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错误资源具备的有用性。比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这两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都会将两者混淆在一起,因而常常在图形类型判断时出错。对此,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来强化两种图形的判断方式,然后再对学生出现错误的例题进行详细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强化,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图形的判断方式的印象,而且学生今后在做题时也能够避免同样的错误,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加强错误资源的分类整合

为了使错误资源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教师还应重视错误资源的分类整理。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类型的错误,其产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而通过有效的分类整理,在引导学生正视自身错误的基础上,还能够帮助其积累不同的学习方法。比如,可以将所有计算错误的题整合在一起,并引导学生认真细心地对待每道计算题目;通过整合集合错误,能够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图形观察、对比能力;而将应用题整理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总结、熟悉应用题的专门术语;等等。这需要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错题本,让学生在分析、总结错误资源过程中,再一次的巩固相关知识点。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会学习到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而每个图形都涉及面积计算知识,并且很多图形的面积计算之间都拥有一定联系,而学生若忽视总结,便很容易形成知识点的混乱,在做题时对于公式的运用也容易混淆。对此,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类错误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针对性地记忆相关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在面对新的题目时,就能辨析,从而有效避免再次出现错误。

四、完善授课过程,避免出现重复错误

利用错误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分析错误,而且还是要在分析错误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备课、授课过程中,要能够指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这样学生在学习探究、做题过程中就能够恰当地避开这些容易犯错误的部分。另外,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水平,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探究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并且能够为学生构建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在让其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避免错误的重复出现。比如在讲解“统计”的相关知识时,在做题过程中常常需要制作条形图和饼状图,而学生在需要制作复杂、烦琐的统计图时,往往会存在强烈的畏难情绪。对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容易出现错误的部分,通过动画形式来演示条形图、饼状图的制作过程,并在演示过程中,标注出容易出现错误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一边演示,一边为学生讲解产生错误的原因,这样学生实际制作时,脑海中就会浮现整个动画演示过程以及教师强调的重点,就能结合演示流程进行有序的制作。完善授课过程不仅可以避免出现重复错误,还能够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五、结语

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在学习中难免都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即使是教师,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错误。因此,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同时,还要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将相关错误转化成一种教学契机或是资源,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何群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张码小学

参考文献:

[1]袁卫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新课程(教研版),2012(1):211-212.

[2]黄爱勤.精彩不容错过———也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新课程导学,2014(5):23-24.

[3]柳云萍.用错误点燃智慧———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利用[J].学周刊(A版),2013(11):135-136.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讨

小学数学的教学是有着其本身独特的地方的,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比较幼稚就是主要原因,老师如果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只是一味地使用一些比较规范性,并且具有高度科学性的数学语言,则会导致小学生很难对这些知识进行接收。这其中特别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的评价性语言,语言的艺术性是很必要的,可以很好的避免因为老师的表述问题造成学生产生误解,进一步造成不正确的教学引导。这之外,课堂语言的幽默有趣诚然很重要,但是也要很好的把握这里面的分寸,不要以为的追求幽默有趣而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

1语言要有启发性

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的对知识进行讲授,学生则是在下面被动的听被动的记,这就是传统的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这样的课堂效率十分低下。而如果老师可以运用其他的一些方法进行教学而不是一味的使用单纯的讲授法,就可以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求知而不是原来的被动吸收,这时候课堂语言的运用就非常重要,可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课堂上和老师一起听、说、看、想。比如我们在讲授圆的周长这节课时,可以运用一个圆盘来让学生思考怎样测量这个圆盘的周长。学生们思考之后,有的学生使用绳子测量出了答案,有的学生则是把圆盘滚动一圈也得出了答案。那么,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老师是怎样得出正确答案的呢?这时我们就可以给学生讲述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然后经过实践就可以得出结论,圆的周长和直径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的,所有的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14倍,这样圆周率的概念就引导了出来。这样对于学生的思维进行一步步的引发和诱导,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而提升了课堂的效率。

2简练准确

2.1想要让学生更容易的掌握数学知识,教学语言就必须尽量简练。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教学语言尽量简化,当然这是在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前提之下,特别是在一些数学知识方面的论述,就很需要把教学语言最大程度的进行简化处理,因为语言结构复杂,语言很有成分很多就造成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很难接受和理解,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并不能像高年级学生那样对于语言能够熟练掌握,所以,他们更加乐于接受句子较短成分较少的短句。基于这些原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时,必须要把语言结构做到尽量简化,或者是概述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2.2保证教学能够正确进行的关键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严密的学科,所以在课堂上进行语言表述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语言的准确性。而老师们的教学语言如果不够准确就会出现一些“例外情况”,或者是一些经不起仔细推敲的只是表面看起来正确的硬伤。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一般是指的全面考虑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对于符合数学逻辑规律的数学知识进行表述。语言可以说是承载信息的主体之一,学生通过语言就可以表现出在某些数学知识方面可能出现了认知的偏差,而这个时候,老师对于这种偏差就要运用准确的数学表述去进行纠正,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的严谨性可以有更深刻的认识。

3肢体语言的运用

为了让学生对问题更加理解,加深印象,老师可以在对有声语言充分的利用之外,还可以使用一些体态语言。而体态语言就可以大致分为几种,1表情语言:老师的表情语言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也有着很大的意义,严肃的表情可以让学生更加集中的对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而微笑的表情可以创造愉快的气氛让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微笑点头,皱眉摇头,老师的表情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老师对于自己的肯定和否定。2注视,眼睛是很重要的交流工具,室心灵的窗户,用眼神和学生进行交流很容易触及学生的心灵。再和学生产生眼神交流的时候要平视学生,不要俯视。老师的目光可以有批评否定的意思,但大多时候都要是鼓励的赞扬的信赖的,因为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目光领会老师的意思,进而受到启发和教育。一些有经验的老师不用说话只用一个眼神就可以让课堂安静下来,这就说明有时候目光批评更有作用。3动作,没有肢体语言的课堂教学就像机器一样死板无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一些手势,可以增强语言的力度,还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当然讲台不是舞台,所以应该强调自然和真实。总之,想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充满魅力的教学语言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语言室老师进行教学的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不管什么教学思想都是需要语言去表达的。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我们要充分的发挥语言的魅力,合理的运用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有效思维,让我们的数学探究能够有意义的开展下去。

作者:薛娉婷 单位:吉林省农安县育新小学

参考文献:

[1]马金燕,宋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14):202-204.

[2]周保国.小学数学中值得一试的“说数学”[J].成才之路,2013,(26):233-23.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浅析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和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认知规律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进行。要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仅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还要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使他们在已有数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有效掌握教材中的内容,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结合生活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和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生活和数学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拉近他们和数学学科的距离,让他们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主动学习教材中的抽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可以可以让学生统计班级中男生、女生的人数,并用统计表进行表示;让学生统计班级中喜欢足球、篮球、跳绳、跑步各项运动的人数,并用统计表表示。在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一张表,把自己每天的日常生活时间列出来,用学到的表示方法表示时间。通过把和学生生活相关的信息引入到教学中,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有效掌握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上结合生活进行教学,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有效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

在小学数学传统教学中,教师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在课堂中被动的接受知识,并通过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方式进行强化学习。在枯燥、压抑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成绩却不尽人意。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构建学生为主,教师指导的教学方式。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有足够的思考和探究时间,他们能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已有知识的迁移作用理解新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处于发展状态,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很难有透彻地理解,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让学生拓宽思路,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驱使下,学生能自己的克制自己,在上课时减少走神的时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和教师的互动下完成新知识的探究,实现高效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外,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利用集体的力量,综合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问题情境的创设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思维快速运转,还能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他们充分进行思考和分析,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使他们打破定势思维的束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教材中内容后,给学生提出问题:教室里要粉刷四面墙壁,请你计算一下要粉刷墙壁的面积。提出问题后,学生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得出需要测出教室每面墙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然后在进行相加,得出要粉刷墙壁的总面积。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有效运用了学到的新知识,让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能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获得深入发展。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把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用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让他们把看和思考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多媒体具有声音、图片、动态演示等特点,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趣味性、知识性相结合的课堂,让他们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多媒体的指导下进行深入分析,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使他们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结合多媒体的展示进行教材内容的阅读分析,让学生掌握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在对三角形的性质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教师让学生找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作用,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运用的图片。在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课堂中进行学习,让学生摆脱了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他们被多媒体展示的内容所吸引,积极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促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总之,在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造高效的课堂,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效解决遇到的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设计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趣味性,使学生在积极探究中掌握数学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他们数学综合素质提高。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过程中,促进数学教学的高效进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杨慧 单位:滨海县八滩镇第二中心小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探讨

一、阻碍小学数学质量提高主要问题

(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学习效率差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还没发育完全,自控能力差,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走神或小动作多等问题,而且年龄越小该问题表现得越明显和越难控制.美国一项心理实验表明: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注意力会逐步提高,但是正常情况下7至10岁的儿童注意力仅能维持20分钟左右.与现在的小学上课时间对比可知,必定存在学生走神的时间段.不同学生走神的时间段长短不一致,导致任课老师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使得家长在家辅导学生作业难度大,以及老师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反馈了解不够准确.

(二)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高,存在抵触情绪

虽然小学阶段的教育科目较少,内容较简单,但很多小学生却存在像高中文理生一样的偏科现象,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我们发现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是在小学生学习中较普遍存在的现象.忽略男女生在天赋等其他先天条件的微小影响,造成他们学习数学兴趣欠缺主要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有些家长喜欢采用“定目标”的方式激励孩子学习,但是有些人的虚荣心太强,不顾孩子学习实际,给他们定下的目标太难实现.有的孩子努力克服周围的干扰,约束自己,刻苦学习后仍然达不到或不能总是达到父母所定的超高的目标,在一次次不能满足父母的期待的失落中,很多学生可能表现出轻微的自暴自弃的行为,自我效能感大大降低,甚至开始厌倦、讨厌数学,失去了好好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毫无疑问,有些老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不足也是诱使学生学习兴趣的匮乏,学习困难增大、效率降低的重要导火线.这种情况因老师“一对多”固有教学模式的特点,会对构建整个班级浓厚学习氛围和兴趣带来不良影响.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由于现在家庭的环境大大改善,父母工作较忙无暇顾及孩子,而且学生的业余生活多彩多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校外选择去发展其他文体艺术类的特长和才艺,因此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对课堂教学的依赖日益明显.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拙见.

(一)抓住学生注意力,把课堂变为学习的乐园

既然学生课余生活被占用的较多,课堂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就变得更加珍贵.虽然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且不稳定,老师就要用一切办法,让所有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形成大的交集.老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图形的拼组”这一课中,课本知识仅仅是由简单的三角形、梯形、圆形和长方形的拼接,组合出来的效果也只是更大的多边形,内容相对较简单、乏味,小学生刚开始可能很期待,随着兴趣的下降,走神的同学就开始增多.老师应该从课本中叫学生用正方形做风车中得到启发,想到既然图形随处可见,不如化为学生手中的另一种“玩具”,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老师可以教给学生裁剪出基本图形,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发挥,任凭他们的想象力去创造,当可爱的小熊猫,小兔子,小房子被学生用图形拼组出来,我想,不仅是身为教师的我们深感欣慰,学生的内心也会是非常愉悦的,这也是寓教于乐的精神所在.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针对性

每名学生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就像小女孩钟爱粉色,小男孩喜欢小汽车玩具一样,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表现得很好,没有任何差错.个体差异一直存在,但是发展的方向和学校的教育目标一直没变.老师不能像有些家长一样,被虚荣心蒙蔽双眼,不顾学生内心的感受和身体上的劳累.老师要关注每一名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学习一直很努力、有上进心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一直比较高,当面对考试失利等情况时,反而更难以接受,作为老师一定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体会到人无完人,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而相对学习较吃力的同学,老师就需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醒他们就算是改正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也是一种进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他们有信心,坚持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分阶段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当积累的知识达到了一定的量,带来质的飞跃时,这部分学生学习的信念也一定会更加坚定.不同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待,就像种植一棵棵树苗一样,在辛勤灌溉和施肥的同时,注意修剪掉歪斜的枝条,才能保证他们顺利地长成参天大树.

(三)提高教师素质,完善自我

老师就像一块蓄电池,不及时充电,电量就在一天天耗尽,教学相长是对每一个老师的高水平要求,体现在每一个知识的讲解中.想要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自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成龙成风,这就需要老师要不断地丰富自我,从知识储备,教学方法和个人道德品德等多方面、深层次地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未来指明方向,成为受人尊敬、桃李满园的老师.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教学虽然面对的问题多而复杂,但是我们相信“事在人为”,所有问题都会在我们的努力面前迎刃而解.

作者:丁永一 单位:湖北省崇阳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张桂芳,宋乃庆.数学课程中的算法知识“集中显性教学”与“分散隐性渗透”相结合[J].数学教育学报,2013(02).

[2]苏兴震,陆钧.例谈多解问题的教学误区[J].江苏教育研究,2012(15).

第六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讨论”

新课程改革以来,传统教学中被认为影响课堂正常秩序的“讨论”这种形式逐渐成为现实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下面就是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怎样进行“讨论”的体会,谨供大家参照。

1选择好讨论的内容

讨论的收效如何、时间多少,主要取决于讨论的内容。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问题进行讨论才更能体现讨论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1应放在知识的重、难点之处讨论:教材的重难点是一堂课要抓住和突破的知识点。学生往往会碰到普遍性的疑难问题,因而,在此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主动联系新知识比我们教师三令五申地强调“这是重点,大家一定要记好”效果要好的多。如:在教学用“四舍五入”法试商279÷39=?时,我设计了如下层层逼近的讨论题:①把39看作几十来试商?(这是重点)通过试商发现商6小了,接着提问:②商小了怎么办?③商6为什么会小呢?(这是难点)讨论的难度增加,但要使学生对算理彻底理解,这些讨论题是必须满足的。尤其是当问题③提出后,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默。随即,高潮产生了,同学们在热烈的讨论之后,各小组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在相互交流、讨论、争辩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体验了合作成功的乐趣,主体作用也自然得到了有效发挥。

1.2应在得出结论时讨论:在小数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后,组织学生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如在教学“商不变定律”时,当学生完成了老师板书的三道试题:“85÷5=?850÷50=?8500÷500=?”后,组织讨论:①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特点?②你发现它们有什么联系?③你能用一句话来说明你的发现吗?④为什么被除数、除数变了,而商不变呢?⑤你能在其他的除法算式中验证你的发现吗?这样放手让学生大胆讨论、探究,充分得出结论,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探究、发现的乐趣。

1.3应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讨论:在解决问题时,采用什么方法,教师应该组织安排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在动中求思,思中求辩,辩中求知。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让四人小组合作讨论(结合学具操作):①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②你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求吗?③你是沿着怎样的一条线剪开的?④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⑤你能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通过讨论、交流、实验、再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经历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进而得出结论,使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2安排好讨论的时机

要想使课堂讨论有突出的效果,必须抓住好时机来进行。

2.1在解决“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问题时组织讨论:在现行教材中常常会遇到许多开放性的习题,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情况,这类题目,答案不唯一,但小学生考虑问题又单一,往往得不行多种答案,这时采用讨论的形式效果比较好。

2.2在学生意见一统一时组织讨论: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有时班内同学意见极不统一,各抒己见,此时讨论时最佳。如在处理“某食堂买米,买大米625千克,是买小米的5倍还多25千克,买小米多少千克?”解这一习题时,大多数同学列式:(625-25)÷5,但也有部分同学列式为:625÷5-25,此时如果让他们安静下来听老师“裁决”,效果不太好。于是抓住时机让学生们合作讨论,互相说说理由,问题越辩越明,记忆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2.3在学生理解困难时组织讨论:在学生理解困难时进行讨论有非常好的效果。如在“加减法”中“减法”课中,设计一道题,学生求出了家中每月节余212元,紧接着我提出“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为990元的液晶电视,需攒几个月才能买?”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做,但发现同学在不同的地方卡住了,这时我安排了同桌讨论,让学生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说出来,许多同学的问题迎刃而解了。通过合作讨论学习,也体会到了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交代好讨论的方法

对于习惯于听老师“讲”的学生来说,什么是“讨论”他们不明白,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宣布讨论形式并教给讨论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在“讨论”初期,同学们觉得新奇,在不少同学开小差,于是我帮助学生建立起四人学习小组(一优、二中、一弱),选一名能负起责任的组长,在明确讨论内容后,小组内可以一人为中心发言人,其他学生如果意见基本相同,可以适当加以补充;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质疑问难;如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反驳。同时要求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及时检修或修正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观点时要做到通顺、明白、具体。如交代给学生表明自己的观点时要用“我认为……”,“我的意见是……”,“我是这样想的……”等,总之,要让组内每个人都能充分参与,积极发言,直到达成共识。组长或中心发言人要经常更换,使每位同学都能有受锻炼的机会。

作者:张凤华 单位:长春市九台区东湖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华占和.“课堂讨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06(17).

[2]徐幼林.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堂讨论[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30).

[3]谭万财.浅议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的课堂讨论效率[J].科学中国人,2014(12S).

[4]梁海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讨论时机的把握浅探[J].新课程导学,2014(26).

第七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愉快教育的可能性

摘要:由于小学生生情好动在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教师要创设愉悦、开心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上完成学习的目的。教师把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会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幽默化的语言,用有趣的教学语言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会渐渐对教师的数学课更感兴趣。学生可以脱离死记硬背的公式记忆学习数学的方法,运用快乐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培养更具创新创造能力的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愉快教育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等不足,教师要尽量为小学生考虑,给小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学生的思想品德、思考问题的方式等都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劲头更大、积极性更高。快乐教育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很好得到激发,学生对知识更加的渴望,求知的欲望更强烈。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更有利的环境让学生来学习,并且感觉到学习是非常有乐趣的,可以让学生在在非常健康愉快的学习当中成长。

1教师把数学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开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兴趣

1.1教师把数学知识练习题目增加趣味性,使学生能更有探索的欲望。老师在课堂当中给学生讲解答问题的时候,需要让学生的思想通过比较快乐的方式来学习数学。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轻松的进行学习,数学练习中加入有趣的知识分析,使学生能对课堂知识有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在学习面积和体积这部分的知识时,学生对这两个数学内容比较陌生,不能准备掌握这些内容之间的区别。为了让学生可以清晰的理解,我们把教学课堂的练习进行的更有趣味性:我们让学生用纸来剪一个长15cm宽5cm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做同样大小的一个多面的长方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对这两个图形能更充分的理解,在学习运算时会更加容易。面积是对一个平面进行计算,体积是对多个面组成的形状多面来进行计算。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可以加深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明白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2教师针对每个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在数学练习时掌握好层次性。由于学生数学基础的不一致和学生对数学理解方法的不同,所以教师在设定练习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来进行练习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一种活跃的气氛,这样就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把练习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解答问题。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写出答案,教师对写出一种答案的学生奖励一个苹果,给写出两个答案的学生奖励两个苹果,这样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进行思维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把自己幽默的能力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气氛更加愉悦

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上是没有学习求知的欲望的,学生只会厌烦产生不爱学习的心理。教师就要改变固定的教学模式,把快乐教育教学办法运用到课堂上并加入幽默的教学手法,提高学生的关注度,让学生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好的教师是让学生灵活快乐的获取知识,教师要把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进行适当应用,让学生在开心、快乐的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讲解问题时加入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可以捧腹大笑,对这个教师的课堂更加感兴趣,学生心情愉快学习的效率也能大大的提高。教师幽默风趣的给学生开个玩笑,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学生会很乐意,更喜欢这样的老师和课堂,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更好的提高,更有信心把数学知识学好。

3教师尽量让学生身心放松,在愉快的环境里学习知识

教师尽量让学生可以心情放松,不要有压力的来投入学习当中。教师努力让学生放下担忧,心情愉悦在课堂上共同学习进步。教师为学生创造这样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把遇到的不开心的事情放下,静下心来进入数学课堂来学习。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学生能更专心、更投入,学习的效果会更明显。学生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无杂念的来开始自己一天的课程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用真诚的微笑,开心的话语来与学生交流,努力为学生打造开心、愉快的学习环境。

4教师和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关爱,使学生可以快乐的学习进步

愉快的教学方法要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建立在互相尊重、体谅的师生之系之上,才能更好的在课堂上放下自我,在轻松欢乐的氛围里开始数学学习。教师要和学生做真心的朋友,尊重、引导、帮助学生积极的展开学习活动,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学生也能在教师的指引下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总之,小学生很乐于在愉快的环境里学习,学生心情好学习的效率也会积极提高。学生可以通过快乐课堂探索追求数学奥妙之处,在快乐的学习环境里积极锻炼培养自己的数学热情。

作者:朱虹 单位:吉林省农安县育新小学

参考文献:

[1]金成淑.小学数学构建情景教学的对策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张军伟.新课程数学教学要凸现人文精神[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第八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细节的应用

近些年,课改正在快速进步,这种趋势下的数学课也在快速改进。新课改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更注重了课内的细节,因而突显了细节的必要价值[1]。在专家看来,细节密切关系到总体的授课质量,关乎课堂的总体成效。在数学课堂内,细节也突显了师生紧密配合的状态。为此,小学数学有必要更注重充分显示细节,师生都应妥善把握好课内各环节的细节,进而达到数学课设置的根本目标。

一、强调细节预设,确保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为确保优质的数学课,一定要加强教学设计。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教师教学理念主要是通过教学设计展现,同时,教学设计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追求,富含教师的创新意识与智慧。但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教师却经常忽视一些教学细节,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虽然教学细节非常渺小,然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注重细节预设,并根据其形成原因,在这种基础上,选用适当方式来创造更活跃的课内氛围。强化预设细节,才可以获取最优的课堂实效。

(一)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操作材料,强调实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活动组织情况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材料选择是否典型密切关系到授课的实效,因而要予以充分重视。选择简单、易操作的教学材料,能够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效果非常好[2]。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风车、花朵等,让学生说明这些图形是否存在变换情况,并且概括其变换规律。相比于枯燥理论,来自平日生活的真实图形更易吸引注意进而调动识图的兴趣,更加便于学生观察,进而也就可以总结出图形变换的规律。由此可以看出,在选择教学材料的时候,应尽量排除干扰因素,选择和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材料。只有这样做,才可以提升针对于数形的辨别能力,让学生更能够敏锐发现某些图形。与此同时,观察的方式也强化了认知的印象,符合预设的目标。

(二)明确问题设计的指向,突出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课堂不可缺乏必备的设问环节,同时也是增进师生关系的主要渠道之一,为此,教师应能针对于特定课时来详细设置问题指向[3]。在这种基础上,依照班内学生表现出来的真实状态来提供设问,以此来激发参与的兴趣。同时,日常教学还需明晰问题的指向,借此展开后续性的数学教学。例如:针对于负数的课堂设问包含了如下: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负数,教师可以列举学生身边常见的一些负数,如温度。教师可预先给出如下问题:“在测量温度的时候,人们主要采用什么工具呢?”学生会统一回答:“温度计”。然后再次发问:“温度计都标注了零点,上部表示什么,下部表示什么?”这样引出关于负数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为了强化掌握,还可增设如下的提问用来深入思考,例如:从北京飞往哈尔滨,同学们是否需要加减衣物?零属于负数还是正数?通过这些问题的给出,让学生思考正数、负数的特性,在这种基础上深化了现有的印象,更能利于全面予以掌握知识。设置细节可以表明,为了提升成效,教师有必要给出指向性的各类细节问题。经过设问之后,让学生通过问题快速理解知识内容,进而展开全面学习,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更多师生注重新课改的总体引导,并且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其角色定位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进而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助者与组织者,一定要有意识的设计探究活动,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在设计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经常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导致探究活动效果并不理想。所以,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对探究活动予以合理设计,从而保证教学内容全面展开,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有必要明晰目标,从而围绕这一目的展开具体设计;其次,在开展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必须合理调控时间、活动环节、活动对象等,保证探究活动得以全面展开;最后,总结分析探究活动的效果,从而予以改进,为后续教学提供可靠参考[4]。

二、捕捉精彩细节,突出课堂教学魅力

课堂教学指的就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个体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实现知识传递的一个动态过程。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随时会出现一些教师未能预测到的状况,为此,要求教师善于发现细节,并且捕捉精彩细节,以此丰富、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展开积极学习。

(一)善于发现学生亮点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成效,教师一定要具有良好的教学机智,即在面对复杂教学情况的时候,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根据课堂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5]。为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必须提高自身捕捉细节的能力,并且善于利用这些细节,以此丰富、活跃课堂气氛。比如,上课铃响之后,同学们都已经坐下,教师走到讲台上说:“上课!”全班除了一名同学均集体起立说“老师好!”老师眉头一皱,同学们都将目光转向了这位同学,但其浑然未觉,就这样静静的过了1分钟,此名同学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脸突然红了起来。此时,教师未对此名同学予以责备,而让此名同学坐下,之后微笑的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时、分、秒’,刚才这位同学让我们在等待中知道了1分钟到底有多长!大家都感受到了吧?”教师走到此名同学身边,摸摸其脑袋,接着说:“一分钟很短,但我们却能借此做些事情,大家觉得呢?”此时,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之后,同学们才知道1分钟可以干很多事情。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能明确一分钟代表着怎样的内涵,与此同时也尝试着更珍惜时光。在实际教学中,因为这些意外事件的存在,能够为课堂教学创造精彩亮点,并且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及时发现学生误点

小学数学日常的授课表现为不确定性,导致经常出现一些教师无法预测到的状况,其可能是错误的,也可能导致课堂气氛非常尴尬。此时,教师经常忽视课堂细节,只是一味追求教学目标,导致未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事实上,此种错误也可以成为了一种教学资源,如果教师善于利用此种偏差,就可以丰富、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反思教学细节,增强教学实效

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均是由多个细节构成。可以说,日常授课中的细节密切关系到总体的数学课成效,关乎课堂效果。为此在授课时,教师应能设置针对性的细节内容。充分了解自身教学的缺陷,从而加以改进,从失败的细节中找亮点,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细节的把握,不必展开每一个细节,只要抓住一个精彩细节,进行充分利用,就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细节,进而抓住关键性细节,以此为突破点,可以挖掘至更深层次的数学课,进而也带动了更为活跃的课内氛围。这样做,利于激发积极性并且引发热情,进而收获优质的数学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细节是主要的构成元素。虽然细节非常微小,但其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水平。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构建精彩的课堂,一定要重视课堂细节的掌握,以此促进教学内容的展开,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能敏锐辨别细节而后充分予以运用,激发学生们针对于数学科目的积极性,创造出预期的课堂成效。

作者:黄小红

参考文献:

[1]顾争光.关注细节让每节常态课走向深入———小学数学常态课堂教学诊断[J].教育观察(中旬),2014(07):56-57.

[2]谢良川.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细节教育之我见[J].读写算(教研版),2014(15):105-105.

[3]陶爱忠.抓住细节•应用经验•建构模型———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4(29):81-81.

[4]葛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抓住细节[J].读写算(教研版),2015(11):291-291.

第九篇: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以学定教”可以说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据本人观察得出经验,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小学生的语文、英语、品德等科目能够拉开的差距较小,甚至没有较大的差别,处在同一个水平上.但是数学不同,数学的学习具有一定抽象性,小学生身心智力思维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的快慢程度、熟练运用程度也不同.因此,学生的数学成绩有较大差异,面对这种不平衡的状况,“以学定教”是最好的处理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表现来重新制定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使得新的教学策略更加适合学生学习进度和学生大脑思维的发展规律.本文从三个角度出发来总结“以学定教”主要要考虑的层面.下面就来详细探讨“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定教

数学不同于语文这种越学越宽泛的学科,它的学习需要建立在以前的知识基础之上,没有基础,数学的学习就难以进行下去.打个形象的比方,数学学习就像在砌高楼,先要打地基,只有打好了基础楼层才能一步步稳妥的建上去.基础不牢固,学习就会卡壳,无法顺利完成.教师为了确保教学的质量,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总的教学方案之前,必须要摸清学生的基础水平.这一点对于刚接手新班级的教师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如果在没有弄清楚学生普遍基础能力之前就进行教学活动,就可能导致两种状况,首先教师高估了学生的之前知识的掌握程度,将之前的教学点一带而过不做详细分析讲解,直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云里雾里,完全不能接受新的知识.第二种情况就是教师低估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在课堂上反复讲解,使学生将新旧知识混为一谈,而且造成了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浪费.例如,教师准备讲授“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必须要了解学生二十以内非进位加法的解题方法,或者是十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具体可以通过随堂测试,课后作业,上次的数学考试试卷、叫学生回答问题等方面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针对这些反馈来调节教学策略.

二、以学生身心思维发展规律定教

小学生身心和思维的发展尚未完全,小学数学课本的制作编写已经结合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体现出一定的科学性.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比如小学二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较弱,对平面和空间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教师在教第二单元“图形的认识和变换”时注意不能将空间思维方式带到平面图形教学中来,这样会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难度.简单来说,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超纲,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归纳分析等水平能力已经大幅度提高了,这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具体的表现来制定教学计划,分配教学任务,注意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能太过简单,要既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又得让学生付出一定努力才能达到目标.举个例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内容“圆”,六年级学生对于圆这个图形已经十分熟悉了,对于圆的性质特征也比较了解,在本单元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的特征,对圆的知识进行拓展,比如,已知圆的周长计算圆的面积,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圆的半径或者直径是多少,让学生转动大脑多绕几个弯,还可以由圆的特征拓展到球体,让学生在脑海中比较二者的异同.这就是教师以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指导来计划教学.

三、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风格定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也成了教师制订教学方案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作为小学生,对于各类知识的学习态度也是有偏差的,小学生也有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一般喜欢参与课外数学实践活动,而不是一味地闷在课堂上做题或者是听教师讲授枯燥的公式定理.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增加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走下座位,深入实地探索.这样会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证明“以学定教”的正确性.比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投其所好,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张扇形统计图,首先通过实际调查来搜集数据,教师可以拟定这样一个话题“采访二十个同年级的同学,询问他们喜欢看的书籍类型,并记录数据,分组做成扇形图”.小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相通,也是偏向开放式、自由式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结语以上就是个人总结的三种详细的“以学定教”的策略,“以学定教”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十分适合在小学数学教学运用,教师应该熟练掌握该教学策略为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服务.

作者:梁淑军 单位:江西省于都县梓山镇河坑小学

参考文献:

[1]何芳芳.数学分析原理和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J].湖南农机,2013.

[2]张天孝.小学新思维数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第十篇: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化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掌握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将现有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有机融合,使之更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呢?这成为近些年教师教学研究提升的新方向和新要求。

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定义及特性

信息化作为一种对信息效用行为的界定,定义相当宽泛,狭义地看,能够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解释不同载体的内容,师生双方经此能够产生有效的心理共鸣,从而将教学过程进行直观外显化,以达到教学科学规律得以阐释、教学效果得以增强、知识传授得以优化、学习方法得以创新等教育教学的目的,服务于此的诸多信息技术手段、方法过程、资源媒体都可以是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内涵[1]。对于小学数学课堂而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是辅助手段,在推进信息化教学整合的过程中不能因为技术水平、专业术语等要求过深而放弃推进和实践。此外推进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运用信息化技术,把抽象化为直观,提供有效的情境,简化文本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过程的效用。

二、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突出重点和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实际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2]。对于小学生来说更能提起学习兴趣,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直观感受,提高上课效率。例如:在教授学生认识角这个概念时,很多学生不明白什么是角,先用多媒体展示五角星,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采用遮挡和擦除法,让学生看到五角星的几个角,从而理解角这个抽象概念。

(二)有助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体验和实践,促进学习发展。对于过往传统数学教学来说,大家只注重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注重解题技巧的掌握及应用,缺乏对于过程的探究,没有让学生真正处于思考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后,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自己动手,体会课程中知识的内容,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我们以小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的认识》为例。教学分析: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结合具体情境系统复习整数、分数、百分数、小数和负数的意义,熟练掌握这些数的读、写法、小数的分类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师:(课件出示华罗庚的图像和简介)华罗庚老爷爷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大家想知道华爷爷是怎样读书的吗?(课件出示:书要能从薄读到厚,还要能从厚读到薄。)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像这样的数学书(师手举一本数学课本),我们在小学阶段读了多少本?师:是啊!已经读了12本了,这是一个由薄到厚的过程。我们能把这12本书的内容都记下来吗?显然不能!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我们应该向华罗庚爷爷学习,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提炼,也就是把书由厚读到薄。师: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进行小学阶段的总复习,也就是对六年来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提炼。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数的认识。(板书该课题)学生通过多媒体可以快速了解数的知识,课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数的理解,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出一份“数的认识”知识网络图。在现实情景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总之,不断实践和探索信息化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培养更多跨世纪创造性人才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作者:赵瑞 单位:石嘴山市大武区隆湖六站小学

参考文献:

[1]蔡庆伟.浅谈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应用,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3(5).

[2]屈俊林,郝小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5(13):75-76.

[3]翟慎峰.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中对于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