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与竞赛相结合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2-08-20 04:05:57

项目化与竞赛相结合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难点。因此,结合省级和国赛的科学行和权威性因素,进行了以国赛要求为引领的新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按组建专业群和课程组的思路进行课程建设;构建了三级项目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了教师工作室、项目化教学、竞赛培养和选拔的联合培养体系。

[关键词]项目化;竞赛;教师工作室;课程组

一、项目化与竞赛相结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省级和部级技能竞赛具有如下特征:1.项目的开发和考核具体细则的制定的多方参与性由多方构成,通常情况下由竞赛的组织方、行业企业专家、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和职业技能鉴定专家等联合开发及制定,充分体现了大赛的权威性、科学性;2.项目设计上充分体现出综合性及模块化,作为考核的项目一定是能体现出对应的完整职业岗位技能而又有代表性的项目;3.以对应专业(群)的职业岗位能力做为主线,充分强调职业能力的综合性,从而制定详细的评分规则;4.目前的省级和部级竞赛不仅仅只注重职业综合技能考核,同时也非常注重知识和职业素养的考核,技能竞赛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职业标准、安全环保、专业内容、节能降耗、质量意识、职业卫生、团队合作及企业文化等职业要素实际上就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和养成的职业素养[1]。这些特点和作用与职业教育界目前极力推行的项目化课程教学的要素实际上是非常吻合的,因此,将省级和部级技能竞赛的实际比赛项目及其相应的考核评价细则进行分解和移栽至对应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是实现技能竞赛与高职人才培养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二、项目化与竞赛相结合的措施

(一)以国赛要求为引领、按组建专业群和课程组的思路进行课程建设。在学校教务处和所在机电工程学院的支持下,调整原先专业各自条块分割的现状,将原先的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电梯工程技术几个专业整合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群,以专业群的思路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重新调整、充实、优化原先的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组成新的专业群专家指导委员会,由该委员会会同各专业方向骨干教师一起经过反复调研、讨论论证后,根据职业岗位分析和人才培养规格,结合专业特点、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了融入维修电工(中级)、机电设备装调维修工、可编程控制师等职业资格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技术规范等,以能力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分为专业群基础平台课、专业群专业平台课,而且全部实现了项目化教学。每一门课都有其相应的课程组,在整个专业群内挑选精干教师组成该课程组,通过收集、汇总每年同本专业最相关的国赛试题。授课过程中,课程组成员采取互相听课、集体观摩听课的方式确定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由授课效果最好的专、兼职老师作为该门课课程组组长,对组员进行传、帮、带,对于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也可以由其他课程组教师提出。因此,在电工技术中课程中增加了常用仪器仪表的训练项目内容,在课程体系中增设了自动控制与传感器检测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课程,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融入电气接线工艺规范等。这种做法对标国赛要求,把人才培养所要求的所有职业素养精炼、细化到具体培养细节中,做到全覆盖、无遗漏,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项目开发;专业群内的资源共享,提高了师资水平,兼职教师可以为整个专业群发挥作用,尤其是比较难请的、有一技之长的高水平企业教师可以发挥出最大作用;教学组织和管理得到了完善和提高。(二)构建三级项目教学课程体系,完成项目化课程教学[2]。在三年的教学中实施“知、会、熟和精”的能力进阶培养,将教学项目按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技能训练到综合能力培养进行设计,建立“平时小项目、课程大项目、毕业总项目”的课程体系。平时小项目,指的是每次授课(一次8课时)时,本次授课内容对应的小项目,采用任务驱动式,让学生学得有乐趣,逐步养成工程思维和意识。每次课前都在教师的工作室,由授课教师指导班上的几位表现相对优秀的同学提前独自完成这种小项目,并将之带回课堂展示,作为教具和样板。正式上课时,由授课教师简略介绍本次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需要完成的任务、注意事项等,然后实施“小组教学”的组织形式,由组长根据需要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人员配置时,合理搭配好差学生,学习好的学生会带动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在这中间通过来回巡视课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实现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学生的适应性问题基本得以解决。课程大项目指的是每门课程结束的时候,采用的课程考核方式。在完成平时小项目基础上,学期结束时由任课教师随机抽取收集的省赛赛题作为本次考核项目,没有相应的省、国赛设备作为依托的课程,由课程组会同企业专家联合出一个项目作为本课程考核项目,原则上是尽可能利用现有实训、比赛设备完成项目。期末成绩、平时小项目、课程大项目的评分标准如下所示:期末成绩构成及分布:①按平时表现来说上课出勤、玩手机、睡觉、吵闹、讲话,不配合组员和老师等酌情扣分,组长及表现好的酌情加分,所占15%;②平时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的占5%;③平时小项目能按照标准完成的占40%;④课程大项目能按照标准完成的占40%。平时小项目、课程大项目完成评分标准:①项目功能完成情况:软、硬件功能全部实现占40%;硬件工艺符合国标、卫生达标、安全规范性占10%;仪器仪表使用规范性、演示操作规范性占10%.②老师评分:个人工作量占5%;个人的创新性占3%;工作态度5%;工具的使用规范性2%;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5%.③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项目开展的目的性占5%;团队合作情况占5%;每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占5%;完成项目的效率和创新性占5%。“毕业总项目”指的是选取历年国赛真实试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由学生自主选择,几人组成一组,依照试题要求,在国赛设备上安装、调试完成后,然后再据此撰写毕业论文。通过几年的实践,这种做法深受学生、教师、学校欢迎,学生通过这个实打实的项目,对自己几年所学有个全面检验和体会。(三)构建了教师工作室、项目化教学、竞赛培养和选拔的联合体系。依托教师工作室,从学生入学开始,就通过自愿报名、教师筛选的办法选拔了一些学习积极性高、领悟力强的同学进入教师工作室,这些学生除了参与教师的教科研项目之外,就是辅佐教师开展项目化教学,在老师手把手指导下,规范完成平时小项目、课程大项目的教具制作,通过这些步骤就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各类技能大赛和创新应用大赛的学生选拔和培养工作,在每次大赛之前,依据已经收集的历年省、国家竞赛试题,按照试题要求反复强化训练,直到完全满足试题各项考核要求为止,充分发挥出教师工作室对项目化教学和竞赛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薛叙明,贺新.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融合途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5-8.

[2]蒋正炎,檀祝平.STEM+P模式:制造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9):74-82.

作者:桂存兵 陈果 刘洋 单位:1.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2.中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