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5-22 01:53:40

复合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当下随着设计项目大型化与分工系统化,设计师的职能与身份正在转化。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的自身特点以及毕业生未来就业定位来看,社会与用人单位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工程中的解决与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手快、沟通强、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的设计人才成为设计企业的“香饽饽”。因此,无论从学生未来就业环境考虑,还是从设计教学的发展趋势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十分必要。在教学中要突出设计课程的创新意识与协作精神,教师应把真实的设计项目带入课程,让竞争意识进入课堂,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并了解市场需求,学会沟通与合作,并以行业专业标准严格要求学生,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专业型设计人才。

一、课程改革背景

课程设置优化与教学方式改革,一直是各大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关注的重要问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重表现、轻思考,重个体、轻协作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步得到了改善。但是目前的设计教学设置中,各设计专业之间的联系与交叉较少,学生缺乏专业横向拓展能力以及对于复杂设计的系统解决能力,特别在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尤为明显。由于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自身特点,常规的单向个体化教学方法在学生的工程解决能力与设计综合协作能力的培养上有较多不足。学生往往只关注表面形式设计与单项软件表现技法,缺乏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与此同时,由于教学中缺乏竞争机制,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专业主动性不足。这不利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场发展。由此可见,当前的教育模式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与调整。目前,许多高校都对设计课程的优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课程设置逐步向模块化交叉方向转变,目的在于打破过去相对孤立的课程设置,强调专业之间的交叉性与实践性。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上,更加注重设计解决能力与逻辑关系。商业空间设计课程属于高年级本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四年级综合设计课程),作为高阶专题设计课程,课堂教学的训练侧重点从低年级注重单项个体专业技法训练,转向综合方案设计能力与团队协同设计能力的培养。该课程由于商业空间设计系统化与综合图纸表现能力要求较高,单个学生在课程常规时间内完成整套空间设计方案与图纸表现的难度较大,而以设计团队的方式进行设计分工与合作较为合适。这也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二、课程改革的计划与模式

(一)课程结构

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常规教学主要包含商业品牌调研、设计方案研讨、图纸表现三个阶段,课程周期为5周,60课时。

(二)专业要求

经过本科三年的专业系统学习,大部分学生需具备一定的方案设计能力和标准化图纸表现与绘制能力,并掌握室内设计方法、市场调研、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制图、装饰材料与施工等相关专业技能,同时要能够熟练运用AutoCAD、3dMax、SketchUp、PhotoShop、InDesign等多种设计与绘图软件。

(三)课程定位

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是典型的综合型空间设计应用课程,从整个专业的教学体系来看,具有“收官”的意义。商业空间设计是四年本科学习的最后一门专业课程,课程结束后即进入毕业设计周期。因此,该课程可以作为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即将开始的毕业设计的准备。由此分析,商业空间设计无论从课程结构还是专业定位来说,都比较适合作为试点来推行教学改革。

(四)团队实战模式

团队实战模式是一种竞赛性的评比机制,通过全真模拟设计企业内部的项目竞争与合作机制,以全真设计项目为主导,按照标准化的竞赛评比规则,提升设计教学中的互动性、竞争性;以全真项目与高强度设计教学计划,提升学生面对复杂设计项目的综合解决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第一,以设计小组为竞赛单位,进行合理的分工与角色定义,包括设计主案、设计表现、施工图表现、后期排版。第二,以设计竞标方式下达任务书给设计小组,提供设计基地与场地的环境真实图片,进行项目前期的环境设计评估。第三,按照标准化的竞图评比原则,针对每个设计阶段对流程进行阶段式横向与纵向的分层评价与排名。第四,通过比图竞赛的方式进行小组设188计研讨会,采取竞争与淘汰式评分,并作为各组最后的课程结课分数。团队实战机制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设计角色扮演,主动进入课程计划,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系统型商业空间设计任务。相关的教学改革机制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竞争与专业协作意识,以主动引导的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以及促进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另外,通过团队实战模式,能够提升设计教学中的市场真实感,让课堂教学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三、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设计研讨期

1.设计项目分析

改变传统的分段式理论讲解和课题练习的教学方式,以设计项目为教学中心,以实践教学为先导,由此实现“以赛代练”,实践支撑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设计项目:以“惠州西枝江南岸商业会所设计”为课题项目下达设计任务,地点为西枝江大桥对岸、独栋建筑临街三层,面积450平方米。设计主题:让学生自拟会所商业主题,给予学生一定范围的设计自由度,能够更好地调动其设计的积极性。完稿要求:教师提出项目完稿的设计要求和图纸标准,同时以基地环境分析为契机,详细介绍商业空间设计的类型空间等相关基础性理论知识。

2.商业系统与品牌调研

商业空间设计前期的重要环节是对商业系统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就“西枝江商业会所”进行设计定位与品牌调研。设计团队分组:2到3人一组,原则上允许自由组队,教师可以推荐同寝室友相互组队,以方便讨论与相互沟通。学生以设计主持、图纸表现、后期处理与排版进行角色分工,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要求做到能力互补、分工协作。商业系统调研:各设计小组自拟商业品牌选题,并且进行选题汇报与说明。以网络与现场调研结合的方式,从商业定位、经营模式、品牌形象、概念植入等多方面进行商业系统比较分析。调研简报竞评:以设计小组为单位,采取小组互评与教师讲评的双向方式,进行商业调研简报竞评。调研简报竞评按照百分制的计分方式,学生互评与教师讲评成绩按照4比6的计分方式进行评分。

(二)方案深入期

1.设计平面方案

进入空间实质设计阶段,学生要针对原始空间平面进行平面布置与调整,要求每个小组提出3套设计方案以供评估讨论。

2.平面研修

授课导师对小组的平面方案进行3轮修正与深化,逐步分析与优化空间平面,每小组保留1套平面方案,并且按照百分制的方式计分,以教师讲评分数为主。

3.手绘表现

要求每个小组结合前期设计成果,包括商业定位与设计风格,以设计手绘的方式表现空间立面形态,研讨形态与空间关系。

4.电脑辅助设计

学生按照前期设计成果与手绘草图,使用SketchUp软件对空间格局进行完整的模拟与表现,主要研讨空间分隔比例与材质关系,要求每个空间都有两张不同角度的表现图。

5.方案中期阶段总结

经过严谨的方案修正与设计,以及3次小组间深入的整体方案竞图与研讨,基本完成了方案中期深入阶段的教学任务。教师要结合前期各小组的流程得分,对全部设计小组进行中期项目评级与分数排名。

(三)方案完稿期

1.电脑辅助设计

由前期Sketch模型推敲进入3DMAX+VRay实景灯光渲染与材质调整阶段,要求灯光渲染气氛逼真、材质表现到位,每个空间要有2张效果图。

2.工程图纸绘制

学生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完整的室内施工图纸,要求图纸准确、图法标准,用A3画幅出图30张左右。

3.完稿出图与排版

要求每个设计小组使用PhotoShop、InDesign等软件完成整体方案图纸,包含前期商业调研预案、室内设计效果图(25张左右)、完整的室内工程施工图(35张左右)。最后使用InDesign软件排版装订出图。

四、课程改革总结

(一)改进与提高

第一,通过团队实战体系的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教学的系统性与专业化,学生的设计专业能力与绘图表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第二,通过设计小组的合作与竞争,增强了学生的设计团队协作意识,使其充分理解了真实项目中严格的竞争关系,深刻感受到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本质。第三,通过课间的设计讲评能够使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高效,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提高其设计参与感与积极性。第四,通过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也累积了一定的经验,有助于进一步的深入与推广。

(二)难点与不足

第一,课程时间不足。由于教学流程与实践性的加强,课程结构有较大变化,原有60课时较为仓促。因此在教学中增加了20课时,以保证教学改革任务的顺利实施。第二,小组能力不均。由于学生自由组队,部分设计小组并未按照设计能力互补的原则进行组队,造成各小组之间能力不协调的情况,部分小组成员竞争性不足。第三,学生软件操作与表现不佳。部分小组的软件操作能力较为缺乏,无法完成设计与图纸的要求,影响了最终的设计成果。结语团队实战体系是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次探索与尝试,笔者希望通过总结经验与不足,为设计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现代设计教学提倡与时俱进、顺势而行,高校要主动适应人才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注重对专业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同时,要立足于教学服务社会的准则,这是本科设计教学不变的改革方向。

作者:徐进 单位:惠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