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组织与管理教学反思与改革探讨

时间:2022-08-20 10:35:35

项目组织与管理教学反思与改革探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与之对应的高等院校新工科教育建设也迫在眉睫。“项目组织与管理”课程建设是推动高等院校新工科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满足新兴工科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本文在新工科条件下,对“项目组织与管理”课程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结合新工科人才发展需求和高校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可行的“项目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新工科;项目组织与管理;项目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开始崛起并蓬勃发展,为了应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新工科产业发展的战略计划。高等院校作为国家新工科建设和产业升级转型的人才培养摇篮,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因此,高等院校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调整和优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与改革显得十分必要。新工科建设的核心在于提高新工科产业从业人员的项目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摇篮,可以基于新工科产业,开设相应的“项目组织与管理”课程,并对新工科条件下“项目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结合国家人才战略需要和新工科发展的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出全方位高素质的新工科产业人才。

1新工科项目的认识

新工科项目并非科研项目,它是与新兴工业产业紧密联合在一起的。新工科建设有着明确的规划和意图。[1]参加新工科产业发展建设的各高等院校,在建设实施与新工科相关的课程之前,必须对新工科产业项目的性质、作用、目标和适应范围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2](1)项目组织与管理实践是推动新工科产业建设的重要途径。项目组织与管理知识体系包括项目周期与成本管理、项目风险控制、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计划管理、项目论证评估与验收管理等。以项目组织与管理的形式开展新工科课程教育实施主要有以下好处:一方面是在完整的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过程中,项目参与人员能够清晰的理解项目内容、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项目的创新点、工作计划进度和项目管理流程、项目预期效果也有一个详细的掌握,能够很好提高项目参与人员,即新工科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他们全方位了解和掌握新工科产业项目的构成要素和要求;另一方面,通过项目风险控制、项目周期与成本管理、项目验证评估与验收管理,能够切实保障新工科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管理运行。(2)项目组织与管理实践是提升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效果、优化经费使用的有效方法。进入新世纪,我国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科研经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如何提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效果,优化经费使用成为高等院校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项目组织与管理实践形式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通过新工科项目组织与管理实践,在教育部、学科专业组与协会的指导下,合理构建新工科教育课程体系、思路明确具体,适当的进行新工科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升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效果,优化教育教学经费的使用效率。

2新工科条件下“项目组织与管理”课程建设现状和意义

随着工科领域新兴技术的发展,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例如“中国制造2025”等,教育部积极推动新工科人才培养建设,形成了“北京指南”“天大行9动”“复旦共识”等基本方针政策,2017年,教育部刊发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2018年,教育部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如今新工科产业建设已经打下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形成了系统全面的新工业产业建设行动指南,新工科产业建设已经进入到具体的实施阶段,即通过新工科产业项目全方位、多层次,切实提高新工科建设水平。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摇篮和高等教育主体单位,在新工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高等院校“项目组织与管理”课程建设存在以下问题:(1)新工科专业理论知识课程与项目实践课程只是简单叠加,没有紧密衔接。由于新工科相关技术存在技术更新快、产业布局调整大等特点,高等院校新工科课程体系建设往往存在课程内容滞后、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等问题。有些设置新工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没有厘清国家人才战略需求、企业发展需求、自身人才培养计划与学生自身兴趣发展的关系,设置的课程往往是不符合时代需要或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在课程设置上只是将新工科专业相关技术理论知识与项目实践案例简单叠加,使得学生不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应用到真实的企业项目实践中,造成学生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匮乏等问题。(2)新工科专业教学考察考核方式单一且偏重于理论。目前,大多数开设新工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对学生考核还是采取试卷考试的形式,只能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而不能考察学生的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教学和考核方式过于简单,造成学生无法对所学到的知识融合贯通,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的项目问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组织与实施管理的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3)未能有效利用“云课堂”“电子书包”等信息技术平台。当前,很多互联网教育公司都开发了相应的教育教学平台,能够有效提高新工科专业老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云课堂”“电子书包”等。但此类信息技术平台产品在高等院校很少得到应用和普及。

3新工科条件下“项目组织与管理”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目前,新工科条件下“项目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项目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一些问题,从而导致项目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开展新工科条件下“项目组织与管理”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极其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的“项目组织与管理”课程人才培养方案。(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新工科课程分类,优化新工科课程设置。高等院校参与新工科建设时,需要参照教育部的人才培养指南方针,与新兴工业产业人才需求挂钩,明确本单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建设的新工科课程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详细分类,不仅培养专业型人才,还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新工科课程设置,以学生为本,进行相应的新工科教学课程改革。利用“电子书包”“云课堂”等“互联网+”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项目管理和实践能力,新工科课程在课程考核中,应侧重于考察学生的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2)搭建面向新工科的教学教研体系项目实践平台。高等院校可以充分调研新工科专业学生项目实践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的现状,结合“互联网+”相关技术,建设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新工科项目实践环境体系,搭建面向新工科的教学教研体系项目实践平台。在项目实践平台搭建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应该按照新工科产业和人才培养目标分门别类搭建不同科目专业的项目实践平台环境,不可能一种平台环境适应所有的新工科专业。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是成功搭建面向新工科的教学教研体系项目实践平台的关键所在。(3)加强新工科专业教师项目实践技能培训。高等院校新工科专业任课教师的项目实践能力决定了他所教的学生所能达到的高度,高等院校应当提供教育教学在岗培训,鼓励教师参加新工科产业企业的项目实施与管理,学校牵头与专业对口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企业项目实践,切实提高新工科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4)构建“学生-教师-高校-企业”体系。在新工科条件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取而代之应当是新工科条件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教学计划选择教师的课程,教师借助于各种平台首先提供给学生适当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到企业,体会和深刻理解“项目组织与管理”课程的实践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构建“学生-教师-高校-企业”体系,也助于学生,高校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并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等事业的发展和新工科的要求,社会对“项目组织与管理”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这方面需求的人才也较大。因此,广泛开展新工科条件下“项目组织与管理”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健.深入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组织和实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统工程,(5):24-37.

[2]董雄报,张学龙,李军.工业工程专业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研究[J].大学教育,2013(08):51-52.

作者:周舟 刘萍 单位:长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