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研究

时间:2022-05-19 04:22:27

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研究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研究能力很重要,在课堂上地理教师不仅仅需要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研究相关地理课题,从而很好地掌握地理学习方法,使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仅仅是传授学生一些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锻炼,而当今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地理理论知识的把握,还致力于学生地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学生的地理研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研究能力;师生关系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方,其地形地貌等相关地理元素也千差万别,现如今仍存在诸多地理环境待探索,地理问题待解决。要研究这些地理因素,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地理研究能力。而高中地理就是为此打下基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要有目的地学习,培养地理研究的能力,并在实践中促进自身研究能力的提升。研究能力又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自主研究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

一、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课时较少。新课改之后的新的高中地理教材与传统的地理教材有一些内容上的出入。而新课改后教师还不能很快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导致教师对新教材内容把握得不够准确,知识结构不够系统。且相较于语文数学英语这三大科目而言,学校安排的地理课程的教学课时较少,一个星期往往只有两三节课。这就导致教师教学不准确,学生理解不透彻,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不高。另外,新课改要求在各教学科目中有效结合课堂活动来进行教学,而在地理教学课时少的前提下,再往课堂中插入课堂活动,这就对地理教学进度的安排有一定影响。因此课堂不能平衡教学和课堂活动这个问题也是困扰很多高中地理教师的问题。(二)教学资源不足。新增加课堂活动对于地理教学固然是好的,它让学生从传统的学习地理的模式,即机械性地记忆地理知识转变为通过动手来深入思考以及理解地理问题,但是地理研究需要相关地理工具的辅助。而很多学校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因教育资金短缺问题而无法购入理应配备的地理教辅工具,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地理教学工具如地球仪、世界地图等。缺少教辅工具,学生很难凭想象来进行地理研究,这就导致地理课堂活动的效率低下。(三)初高中教学没有很好衔接。对于初三升高一的学生而言,新课改后初中地理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相较于以往更加简单了,一些以往初中应当学习的内容放到了高中,这就导致高中地理需要掌握的知识增多,教学难度加大,初高中教学缺乏衔接性。这就使高一刚入学的学生很难很快适应高中地理教学,导致学生课堂上常常无法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比如通过经纬线判定东西半球,季节、风向形成等问题。如果再加上课后不认真复结,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非常低下。(四)不转变教学模式。有一些年龄大的地理教师在新课改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此期间地理教师们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甚至用旧教材来进行课堂教学,那么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就会或多或少地漏掉新教材中包含的新的知识点,比如很多高度概括的词语和概念。并且也没有加入课堂活动,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处于教师纯讲授的被动地位,没有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与讨论,也没有动手操作研究,并且学生也会因教师教学不全面而无法正确把握新教材所要求掌握的内容。

二、学生地理研究能力的构成及培养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从书本和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研究中。要研究一个地理课题,培养研究能力,首先要发现问题所在,才能追根溯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观察。学习地理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从平面到立体,教师可以利用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学会看地理图像,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距离近的还可以实地考察。比如要研究本地的资源短缺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当地的资源发展情况,再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查询相关资料,从而发现引起资源短缺的原因。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研究能力,还促进了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二)实践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研究中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在地理课程学习中,实践才能出真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参加地理实践活动,并将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课堂知识,还能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大自然是地理学科的根源。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但对于有些问题,可以留有悬念,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实践活动的目的。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以及合作探究,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实践操作和研究的方法,提高了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三)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既提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地理学科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地理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拟定一些地理研究课题给到学生,让学生结合理论与现实,对课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查询相关信息,搜集材料并总结,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启发学生,点明研究方向,让学生主动探索。学生在搜集材料时或许还会发现“新天地”,从而延伸课题。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拟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课题,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四)创新创造能力。如今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学生依靠传统的地理研究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地理研究的需要,需要创新创造。当前学生获取地理知识主要是通过地理课堂教学和网络查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培养创新创造能力,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调查和网络查询的方式,联合多个学科,互相借鉴经验。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理论与实际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异同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地理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在这种模式之下,相互交流、互相沟通,逐步提高创新创造能力。(五)自主研究能力。新课程改革,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需要强化自身的引导作用,做学生地理研究的引路人。而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光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和一些实践活动是不够的,需要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才能扩大知识面。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技能的讲解。并且,教师不仅要当知识的传授者,还需要适时转变角色,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并运用有效的形式,引导学生去发掘地理学科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当学生掌握了一些研究的基本技能,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就可以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养成自主研究学习习惯,为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六)合作研究能力。在高中地理学习中,不仅需要自主研究能力,还需要合作研究能力。学生需要加强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提高交往和表达的频率,听取多方面的意见,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多一点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间,时间过短,起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反而像表面形式一样,浪费时间;时间过长,会耽误正常课堂教学的进度。所以地理教师要学会平衡课堂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研究能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与教师关系不好,相处不融洽,那么教师就算有再好的培育学生的方法,学生在教师讲解知识的时候也听不进去,很容易走神,这就导致教育效率低下。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根据教学安排来授课,还需要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课堂动向,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内容要及时讲解,让学生搞懂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后再课下进行巩固练习。(二)关心学生的课后生活。关心学生课后的关于地理的学习生活。很多学生会在课后通过做一些习题来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那么教师就需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适当询问一下学生近段时间的学习进度,看看学生所做的练习题的质量,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可以适时指出。对于学习进度明显落后于其他人的学生,就需要及时询问进度慢的原因并给予一定的教学帮助,从而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三)建立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最后是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对于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异样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并询问是否有家庭或身体原因,并一起商讨解决对策,以防学生因特殊问题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总而言之,基于以上分析,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研究能力,还能促进多学科发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但实际上培养锻炼学生地理研究能力的方法远远不止以上所述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合作,在生活中实践,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不断摸索新的使学生地理能力得到全面培养的教育方法,从而高效完成高中地理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郑丽新.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8(13).

[2]张继煌.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内蒙古教育,2017(16).

作者:魏军武 单位:甘肃省秦安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