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思考

时间:2022-04-14 02:38:13

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思考

摘要: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在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人们逐渐加大了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其中,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已然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首要技术,为了满足国家未来发展中的人才需求,应该大力培养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人才。现阶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经逐步加大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教学力度,并且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此提升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文章就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关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教学;高校教育;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应用较为广泛的科学技术,其不仅在企业生产、政府办公、人民生活领域中广泛应用,同时还在国家安全和军事领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应该大力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教育力度,从而为国家未来发展储备尖端人才。如今,在高校教育中计算机教学已经全面开展,并且形成了一系列系统的计算机教学体系,而为了更加高效地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高校实行了微课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结合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并采用了诸多科技成果,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了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意义

1.1微课的灵活性和直观性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水平。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使用主机控制学生的电脑,而后对其进行计算机知识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采用微课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直观性,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效率[1]。首先,微课是利用网络视频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只需要通过移动设备就可以进行学习。同时,微课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计算机知识录制的视频,因此微课涉及的知识往往简短重要,这就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需要掌握的重点。其次,微课教学模式融入计算机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因为微课主要是利用视频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在录制视频时,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将重点知识或者操作步骤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1.2使学生可以合理安排计算机学习时间。微课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意义还体现在学生的时间安排上。众所周知,高校生活丰富多彩,此时学生已经不单一是将学习作为高校生活的一部分,而是过多地从事一些社会活动或者院校活动,此外,有的学生为了提前适应社会生活而外出兼职。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计算机教学无法与学生的时间相协调[2]。微课教学模式的产生和应用,则能够使学生更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微课中的教学视频都是由教师上传至互联网,因此微课中所涉及的计算机知识可以与高校学生匹配,进而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通过微课学习专业知识。由此可见,将微课融入高校计算机教学,对于学生高效学习计算机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3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只有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传统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是单方面和统一性地对学生进行讲解,而不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导致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3]。久而久之,学生对传统式的教学模式会产生严重的排斥感,情况严重时会使学生逐渐放弃学习计算机。因此,为了解决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弊端,教师应将微课融入计算机教学中,同时在制作微课视频时,教师可以制作不同的教学内容,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4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微课教学虽然可以提升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是教师一定要把控好使用微课教学的方式和力度,以此避免学生过度依赖微课教学而忽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4]。因此,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时,教师仍然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利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如此一来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知识,还能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从而保证计算机教学的质量。综上所述,利用微课辅助计算机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微课还可以让学生随时预习和复习所学知识,从而提升计算机教学的质量,确保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2将微课有效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策略

2.1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情况进行设计微课内容。高校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对于微课教学模式的认知,并且让学生提出微课教学模式优化建议,从而为后期教学视频制作提供良好的依据。其次,微课作为辅助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明确其作用,而不是将微课作为主体教学工具[5]。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实际需求,从而制定合理的计算机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在设计微课教学内容时,还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出发,避免微课内容过于复杂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避免微课内容过于简单,使微课教学失去其意义。例如,讲解“OfficeXP办公软件应用”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有关办公软件的问题,“如何使用软件制作表格”“如何利用办公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归纳”等,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就可以判断出学生对办公软件的了解情况。然后,由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具体操作步骤,并且在已经掌握学生真实想法和计算机知识量的情况下,制作Office办公软件教学视频,使没有掌握知识要点的学生通过视频教学再次学习,同时教师还应该在微课视频中,设定与学生实际需求相关的练习题目,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实操能力的目的。2.2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微课相结合。传统的不等同于落后的,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应该摆正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态度,并且要发扬取长补短的精神,保留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可行方法,同时摒弃影响现代教学的缺点,实现与微课的有机结合,进而达到提升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6]。首先,教师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学生的知识能力,同时要积极实行微课教学模式,其是一种良好有效的辅助教学方法。要将微课和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使教师成为引导者,因此在制作微课教学视频时,教师应该采用引导的方式,将学生带入计算机教学中,从而有效提升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讲解“C++语言”内容时,在开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程序员通过编写程序操控现实事物的短片,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进而带领学生进行本节课时的学习。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自己所编制的程序,以此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C++语言”,这种通过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2.3重视检验学生通过微课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学习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单一获取知识,而是要掌握学习的方式和技巧。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融入微课,也不仅是为了提升教学的质量,还是为了让学生适应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结合微课教学模式提升自己学习的能力[7]。因此,在开展微课辅助计算机教学活动时,教师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将教学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上,就等于完成了教学目的。真正成功的微课教学应该是教师利用微课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重视学生通过微课学习的成效,在开展微课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以此全面了解学生微课学习的状态和效果,进而对微课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改进和调整。例如,教师在开展正式讲课前,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此基本掌握学生是否进行了微课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微课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并且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和比较,然后挑选出优秀的案例向学生展示,以此提升微课辅助教学的有效性。2.4教学效果。这里主要选择两个班级的数据,对照班采用的是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实验班采用的是实践课程教学外加网络学习平台混合式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方式。与对照班的学生相比,实验班的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较强。在实施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少学生积极投入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提升了师生互动的频率。通过调查了解到,97.7%的学生接受此种教学方式,92.8%的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85.7%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很好地融入网络学习平台混合式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并认为此种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团队的合作性,提高课堂的学生讨论和交流的积极性。通过课堂教学探索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使用信息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内容的自测。测试完成以后,学生就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观看视频,完成作品的上传。专业教师需要保持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保持资源的丰富性,增强互动性。其次,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信息化平台的方式,完成抢答积分、课堂探究、小组协作等相关的内容。使用此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专业教师可以使用项目导向和分层的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仿真教学的方式,验证自己的观点,保持教学的规范性,提升科学的严谨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模式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极大地提升了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分析和研究中发现,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融入微课教学,不仅解除了空间和时间对学生的限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合理的微课内容设计,以及重视检验学生通过微课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等方式,能够使微课教学新模式更加适用于现代高校计算机教学体系,进而有效提升高校计算机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段韶鹏.微课对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5):157-158.

[2]赵新华.“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剖析:以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9(18):34-37.

[3]容素琼.利用移动学习的优势促进传统课堂教学的发展[J].职业,2020(1):86-87.

作者:赵铮 朱炳奇 单位: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