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培养创新思维思考

时间:2022-08-20 10:20:56

计算机教学培养创新思维思考

摘要:计算机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夯实高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价值,指出了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的相关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创新思维

如今计算机科技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以及范围也持续扩大,高职教育很多学生都配备了计算机。但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依旧非常突出。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未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亟需分析和研究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价值

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计算机教师应该立足于教学的诸多环节,强化学生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对高职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阶段决定了其接受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智力水平等都在稳步提升,对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应该立足于他们当前的应用能力和知识水平,安排他们针对各种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运用,借助诸多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情境、模式进行优化,稳步巩固和强化计算机创新性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创新思维和能力,能够强化他们今后为国家、人们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充分地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项先进技术,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计算机运用结合起来,积极地进行创新,优化工作岗位的作业方式以及服务策略。所以,计算机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强化同学们的计算机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持续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以更大创意和更独特的创新思维,做好本职工作。

2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的制约因素

2.1缺乏完善先进的计算机教育大纲。如今计算机行业发展非常迅猛,这个领域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但是不少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比较缓慢,再加上国家没有及时更新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大纲,教学大纲比较滞后,通常情况下采取几年前设计的教育大纲,教育理念没有及时得到更新,无法满足计算机创新性思维发展的需求,自然无法培养出高水平的计算机使用者。2.2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实践课程不多计算机教学既要强化理论学习,又要强化上机实训。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实践机制,学生的上机实训时间不多。虽然不少学生都配备了计算机,然而真正用来训练计算机技能的内容和时间都很少。学生不能熟练地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遑论深度创新和科学运用计算机了。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非常普遍,失误、错误比较多,不能正确上机操作。2.3学生缺乏良好的计算机基础。高校为了有效地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运用能力。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计算机运用水平和理论水平参差不齐。中学时代很多学生并未真正受到规范化的计算机教育,缺乏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基础薄弱,导致学习困难增大,对学习信心造成不利影响,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是,部分高职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迷恋上网,出现了沉迷网络、网瘾等问题,不少老师、家长谈网色变,未能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的真正功能,消极地看待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情况,遑论培养同学们的计算机创新思维。2.4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众所周知,不少行业企业对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应地要求计算机师资力量增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但部分高职院校缺乏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的计算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强。部分教师的理论知识非常深厚,然而缺乏较强的计算机实操能力,实践经验不够。部分教师仅仅在某个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只有较为狭窄的专业技能。计算机师资不够强大,对学生进步非常不利,教学模式陈旧滞后,很多老师一丝不苟地依据教案设计来教学,却丧失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不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亦步亦趋,无须动脑思考,逐步扼杀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3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的建议

3.1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高校应该确定教学目标,以培养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人才需求为主要目标,持续强化他们的实践以及操作能力。高校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社会需求,设计和完善教学模式,强化上机实训。学生就业后能够运用所学技能以及知识,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应该强化自身的计算机教学意识,与时俱进地更新和优化教学模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其自学能力。在各种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合理引导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将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扎实地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创新能力。3.2加强上机实训。科学合理的计算机上机实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必须强化上机训练,逐步减少自己的上机错误,进而越来越熟练地操作计算机。高校要为同学们学生提供更加规范化的实训基地或者教室,在实训中加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高校应该组织针对性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比赛,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想尽诸多办法,稳步增强自己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今不少学生也配备了电脑,可以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逐步强化自身的上机能力。3.3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学生看待计算机的态度,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较大影响。教师应该鼓励他们主动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增强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循循善诱,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逐步激发同学们的思考,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分析思路。比如在制作计算机网页的内容教学中,需要相当多的代码,此处的创新空间非常之大。可以引导同学们运用不同代码、超链接以及换行操作,表现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网页效果。这样一来,可以逐步强化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把握,增强他们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应该多举办计算机方面的竞赛,通过适当的奖励,鼓励他们设计各种作品,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计算机作品设计能够生动地展现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学生可以借助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设计不少优秀作品,如网站的内容非常丰富,小程序具有多种功能等。借助计算机技术完成的这些作品很好地展现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创造性思维,学生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计算机本身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同学们布置更多的创新型任务和作业,让他们设计、在线展示相关作品,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可。这些作品可以表现出他们的斗志以及兴趣,强化他们学习以及创新的力度。3.4优化师资力量,开展个性化教学。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切实增强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强化他们的教学技能。教师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密切联系各位学生的具体学习特征,详细地了解各位同学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目标、接受能力等,进而为他们拟订针对性较强的学习方案。教师应该为同学们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充分地交流计算机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强化自身的学习效率。教学要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强化学生的配合度,从而达成高效率学习的目标。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课件、直播、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借助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手段,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让学生易于理解、准确把握这些内容,让学生越来越易于获取学习资源。3.5举行拓展训练,强化学生创新意识。高职院校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作一种关键能力,这也是学生走进社会后获得职业优势的根本途径。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培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的理论知识,又要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稳步强化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越来越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积极地适应所在单位的工作环境。教师在开展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借助行动导向教学的方法,通过设置作业、小组讨论,进行发散思维等多个环节,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比如在相关案例教学和项目模拟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分析和把握案例中的难点以及重点,摘取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提出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应该扎实地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训练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积极性;融入创新性思维、逆向思维、学科思维、小组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合理地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计算机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对计算机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强化他们的综合素养。高职院校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强化师资力量,做到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密切联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专业课程,让他们将计算机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和强化他们的创造性。学生和教师都应该持续探索以及实践,持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述木,杨建,王仁明.职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16(1):153.

[2]梁利亭.计算机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及创新模式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106-107.

[3]崔良中,郭福亮,何智勇,等.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3):36-39.

[4]贾维红.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学,2017,8(22):118-119.

[5]王元红,彭延军.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6):161-162,165.

作者:刘广兵 张建伟 单位: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