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瓶颈及路径

时间:2022-02-05 03:59:02

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瓶颈及路径

摘要:农村群众文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可以让农村群众进行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从文化的历史溯源界定了文化、农村文化、农村群众文化的内涵,剖析了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群众文化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并提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从而推动我国新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文化建设;瓶颈与路径

一、农村群众文化的内涵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农村群众文化的内涵。1.文化的历史溯源及界定在传统文化中,“文化”一词中的“文”与“化”是分离的,“文”是古人记录语言符号的文字,“化”是指改变性质和状态。西汉以后,才把“文”与“化”合成为一个词。《说苑指武》的“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干也”、《文选补之诗》的“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些文献记载的“文”或“化”,甚至“文化”都是独立意义上的原始描述,是指教化“质补”“野蛮”的记录。在汉语语系中,“文化”意指“以文教化”,即对人精神领域的性情和品德进行陶冶、教养。随着社会经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内涵外延也在不断拓宽。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伯纳特•泰勒认为,文化是一种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们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20世纪初,“文化”作为外来翻译定性名词概念引入我国,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20世纪80年代,宋原放主编的《简明社会科学辞典》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农村文化和农村群众文化农村文化的界定,迄今为止学术界依然没有统一认定的概念。但是,大多学者认为,农村文化是一种区分城市文化和地域性文化的概念,是农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农村社会生活长期积累创造出的文化习俗,内容主要涉及人们的风俗习惯、情感交流、宗教信仰、思想道德、生活方式、知识技能、文学创造、文艺表演、民间艺术、行为标准等。正如杨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所说的“农村文化是指与农村区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联系、适应当地群众需要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法律意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文娱活动的总称,是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反映,也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主要以农村或农民为载体的文化。”[1]在对“文化”“农村文化”界定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农村群众文化,是指以农村大众为主体的社会性文化,是农村人民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掌握文化和创造文化艺术的社会性文化。(二)农村群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1.农村群众文化可以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村群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对知识的渴求也越来越多、要求也随之提高,必然会产生精神文化生活的诉求,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根植于农村群众文化。农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例如演讲比赛、文艺表演、体操比赛等,这些文化活动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对人们进行文化的熏陶,保证农民在农闲的时候有事可做,有乐趣可找,从而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2]。2.农村群众文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素养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的居民收入、生活水平等物质方面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却滞后于农村物质文明的发展步伐,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一些不文明状况:农村很多有钱人依仗自身财力,称霸乡里、鱼肉百姓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精神文化素养偏低有直接关系。因此,国家必须加强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素养,通过开展以提高农民文化素养为主题的讲座、宣传等文化活动,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适当增加农村文化站点建设,增设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室、图书馆等等设施,通过文艺演出、文化下乡活动、文体活动等形式来更好地发展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提高自身的精神文化素养,使农民群众精神层面更上一个台阶,更好的服务于我国新农村建设[3]。3.农村群众文化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全方位的工程,既包括经济发展的统筹,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统筹。就当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情况而言,我国城乡在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结构和内容方面,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较大。由于农村群众文化贴近群众生活,容易为农村群众接受。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提升农村文化的普及和水平,提升农民文化素养来缩小差距[4]。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4.农村群众文化有利于推进农村文明乡风建设我国针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然而,有些农村的传统陋习仍然存在,与文明乡风的要求格格不入。如重男轻女、封建迷信及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些现象不仅不利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更阻碍了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通过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等时间,组织文艺演出、花会、灯会、赛歌会、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倡导农民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最大限度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从而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粘合各种心理裂痕,引领和启迪思想,抚慰和激励精神,疏导和缓解矛盾,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帮助农民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提髙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进而塑造积极、和谐、健康、文明的乡风民尚[5]。

二、当前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发展面临的瓶颈

(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基础设施不健全。目前,很多乡镇政府及各站(所)的领导及工作人员的精力都集中在发展乡镇的经济上,无暇顾及宣传农村群众文化,不重视、不研究决策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在夹缝中生存,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的相关配套设施不健全,制约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一方面,农村缺乏文化活动场所,有的地方最多也只能临时组建、凑凑场子,而且是有偿服务的,群众想要跳广场舞,但却苦于缺乏合适的活动场所而选择在人车稀少的道路上活动,不仅影响了行人车辆的正常通行,而且严重危及群众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许多农村没有建盖图书室、阅报栏和阅览室,难以满足群众查找与农业相关的文献资料的需求,农民要买种植、养殖方面的科普书籍、资料,或者想了解一些时事政治,都非常困难[6]。再一方面,对农民教育弱化,缺乏对农民文化补习、理论辅导、法律学习。(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缺少文艺骨干。做任何事都需要“领头羊”和带头人,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领头羊”就是文艺骨干,他们是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担负着农村群众文化的组织、宣传、策划、执行等职责。但是,许多农村乃至乡镇都缺少文艺骨干工作者。主要原因是现在乡镇文化站虽然有编有人,却陷入有事无钱、有气无言的困境中,文化站只是乡镇的一个摆设。从主观上讲,不少文化站长做行政工作艰难,做文化工作困难,他们是没有“配角”的“独立将军”,是乡镇的勤杂人员和“万金油”,哪里缺人,就往哪里塞,甚至同工不同酬。于是,文化站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便陷入困境,一年到头不能组织一场群众性文化活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办不起、活不起,死水一潭。文化站工作人员“见异思迁”、做事无甜头、感觉无奔头、工作无劲头,从而阻碍了农村群众文化和新农村建设[7]。(三)乡镇干部对群众文化活动引导缺位。当前,由于农村缺少正式的群众文化工作人员,或者文化站专职人员往往没有坚守岗位,改行去做乡镇的其他工作,导致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缺少专人管理、组织引导、推动。加之一些文化站、书屋等活动场所藏书量少,而且陈旧破损,阅读者也少,有的文化站、书屋长时间铁将军把门,甚至仅有牌子却无任何文化活动设施。因此,部分农村的群众只有“自娱自乐”,出现一些如打牌、偷扒盗窃、宗族派别、吸毒殴斗等不健康的、污秽的、腐朽的活动,随处可见的“”“押九点”“天天想发财,夜夜去打牌,农忙做几天,农闲就乱来”“不服干部服族头,不信科学信迷信,不建学堂建庙堂”等现象,给农村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也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8]。(四)当前我国农村群众文化认知度低下。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务工,农村出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老人既要照顾孩子,还要兼顾农活,负责全家的生产与生活,无时间去参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不愿意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文化悦乐方面。加之,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农村许多老人的文化认知度相对较低,很多老人将广场舞、体育活动等文化活动视为低俗文化,不愿意参与进来。儿童需要每天进入学校进行学习,对群众文化的认知也相对较低,他们从小所接触的教育就是“好好读书,好好学习”,如果参与文化活动,就会影响读书和学习。因此,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几乎没有参与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导致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举步维艰[3]。(五)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不活。目前,农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呈现出“上面热热闹闹,中间时冷时热,农村只冷不热”现象。上级组织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送戏”工程,一年也难见几回,而且不能每个村都去,农民群众的受益面非常有限。即便乡镇文化站组织开展了“三下乡”活动,许多乡村基本上处于“二无”现象:一是“图书基本无人借阅”,乡村图书室和村居农家书屋成了摆设,绝大多数农民群众仍然习惯于闲时打打麻将、看看小牌,大忙时面朝黄土背朝天,懒得去图书室或农家书屋看书充电;二是“戏曲基本无音”,农村几乎没有群众喜闻乐见小戏、渔鼓、快板等的各种表演形式和文艺演出。

三、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

(一)提高干部对群众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就必须加强县、乡镇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积极做好以下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强县、乡镇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重要性以及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与振兴经济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二是县级、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为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三是乡镇领导干部在乡镇经济条件不够好的状况下,必须重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加大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财政每年拨出一定数额的资金,聘请专业文艺团体送戏下乡,实行“政府出资、市场运作、乡镇搭台、农民看戏”,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四是乡镇文化站应经常开展“三下乡”活动,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坚持文化下乡惠泽于民,让农民得到精神的享受。(二)加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加强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公益性文化设施是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的、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公益性场所,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等。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重视乡、村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活动室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增加乡村图书馆(图书室)藏书量、文化活动室资料等建设,才能保障广大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农民文化鉴赏能力。其次,加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为农村居民提供的文化公共服务的地方,主要有影剧院,文化活动广场、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等。加大对文化活动场所的资金投入,修理和购买文化活动的器材、设施等,吸引农民参与文化活动,加强对场所和场所内器材的管理,切实提高文化活动场所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广大农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最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建设是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扩大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面,切实解决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难的问题,使农村文化活动惠及到每一个农民,确保文化资源共享,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三)加强农村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的人力保障。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建设,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高校专业人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到农村工作,并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际相结合,开展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二是政府要建立“一帮一、一帮多”工作机制,重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举办各种文艺培训班以增加文艺骨干人员和文艺水平,发挥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人员“传、帮、带”的作用,调动更多农民群众参加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三是择优选聘群众文化领军型人才,把那些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思想素质好的基层骨干充实到群众文化队伍中,打造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队伍,营造良好的农村群众文化氛围;四是改善农村文化活动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增加他们的工资待遇,调动文艺人员积极投身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工作积极性;五是建立文艺人才库,把乡镇能唱、能跳、能写、能说、能编的文艺人才登记造册,培育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骨干,发挥乡土文艺人才的作用[9]。(四)调动群众参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离不开农村群众的经济参与,可通过乡镇文化站及其它社会组织对那些思想保守的村民开展文化宣传教育,让他们对现代文化有一个新的认识,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工作积极性。比如,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等途径进行宣传,帮助思想保守的农民解放思想,从而激发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群众文化建设;加强农民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氛围,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10]。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的陶冶广大农民群众情操、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前沿阵地作用,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规划、目标、指导工作,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列入年终工作绩效考核,为建设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提供保障。(五)加大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纳入到地方财政的年度预算中,从而确保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政府职能部门要制定科学的经费预算和财务制度,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保障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能够持续增长,从而保障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事业得到稳定和健康的发展。为此,乡镇政府应该把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中,把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所需资金纳入本地的年度财政预算中,加大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财政投人,把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资金细化到每一个相关单位、相关部门。同时,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过程中,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多渠道争取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资金,形成以政府投人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投人的工作机制[9]。(六)发挥乡镇文化站带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乡镇文化站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对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乡镇文化站应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拓展农村文化发展空间,深入农村了解广大农民群众真实的文化生活需要,掌握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普及到乡镇农村的各个角落,坚持“文艺为人民,文艺为社会”的原则,以农民群众参与、农民群众创造、农民群众人人享受为目标,搭建真正能够有听、有看、有写、有画、有学、有歌、有舞、有演、有说等农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平台,做好上下协调工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农村特点的群众文化活动项目,让广大农村群众能够真正从中受益,实现农民群众心中的“文化梦”[8]。

参考文献:

[1]邓亚超.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2]高新.农村群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大众文艺,2015(7).

[3]李艳华.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群众文化的作用[J].科技风,2016(2).

[4]李美玲.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2).

[5]杨茜.探讨农村群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J].青年与社会,2013(12).

[6]宫伟.当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5(4).

[7]陈士军.群众文化工作焦点问题透析与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15(8).

[8]陈建长.山区贫困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J].商,2015(4).

[9]赵延慧.新时期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5(12).

[10]马丽莉.探究解决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发展中的问题之对策[J].新经济,2016(6).

作者:吴琼芳 单位:宣威市阿都乡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