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下基层自治选举完善路径探析

时间:2022-07-31 03:09:19

新农村建设下基层自治选举完善路径探析

摘要:民主选举是我国农村最为广泛的政治参与形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已有一定成绩,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选举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良现象。本文分析指出村民法律和权力意识淡薄、经济水平制约、乡镇政府角色定位不准等是造成选举问题的重要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层自治;民主选举;精准扶贫

在当前中央及各级政府大力促进新型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农村自治选举中的不足很容易形成不必要的阻力,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加以改进。

一、村民自治选举中的不良现象

(一)村民对民主选举的关注度低热情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急速发展,农村一部分人意识到当选村干部可能给自身带来经济、政治利益,因而表现出了较高的竞选热情。但其他村民参与选举、履行选举和被选举权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民认为参与选举是浪费时间,对于候选人的态度,若非有切实利益关系、血缘关系等,就谁当选都“与我无关”。与此同时,在国家实施土地确权、流转等新的土地政策的背景下,更多农村人员开始外出务工,这类人员对选举关注度更是日益降低,本就淡薄的参与意识加上回乡不便和成本较高,使得随意替票、弃权的现象屡见不鲜,整体来看村民对待基层自治选举的关注度不高。

(二)经济利益驱动的不当选举行为

政府过程理论指出,实现利益诉求的重要途径就是“获得”或者“接近”权力核心。国家整体经济实力日益强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关注度、投入资源也在不断增长,农村经济发展中土地商业化开发等,也使得许多村集体资金充足,村委会干部可以参与支配的公共资金量大幅提升,工作同时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机会加大,村干部位置的“含金量”大大上升。有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具有一定竞争基础的村民便对当选村干部表现出了较高热情,甚至为了当选可以不择手段,这就使得贿选、暴力选举等现象层出不穷。在实践中贿选发展成了多种形式:打感情牌、拉拢关系;许诺经济利益或实物贿选;明码标价购买选票。如前文所述,部分村民对选举并不关心,加之利益诱惑,致使贿选交易得逞。与贿选相伴随还有暴力威胁等手段,某些候选人指使黑恶势力威胁村民,运用恐吓等方法使得村民改变选举意愿或者强迫他们接受贿选,这些不正当行为严重扰乱了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秩序,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三)往届村干部及宗族势力的不当干预

村干部经过多年的经营培养了自己“亲信”团队,可以凭借手中掌握的人脉资源较为轻松地操纵选举。一些村干部在任期将尽,年纪较大的情况下,不愿放弃对村务工作的影响以及谋取利益的机会,利用自身影响力在竞选中帮助亲信获得大量选票、赢得选举,而新任村委干部将予以相应回报。此类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原村干部利用自身影响力干预选举,成为谋求自身利益的重要方式。宗族势力也是农村基层自治中的重要干预力量,各大姓的长辈能够影响到很大一批人的投票意向,在选举过程中有相当话语权。于是有人通过认祖归宗、修家谱、利益交换等方式来拉关系,从而达到赢得竞选的目的。这就使得外姓、小姓、外来人口在竞选中备受排挤和打压,村民选举的民主性难以体现,进一步促使部分村民参与积极性的下降。

(四)乡镇政府的不当干预

我国宪法、法律明确规定,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不存在统属关系,村民委员会的选举是村民行使其民主政治权力、实现自治的方式和途径,乡镇政府无权干预。但在实践中,不乏乡镇政府在农村自治选举中进行不当干涉的现象。非政府青睐的候选人当选,则通过宣布选举无效、针对性调查等方式进行阻挠,直到自己满意的人当选。乡镇政府在农村地区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强制力,加之与村民相比,具有较高的法律、政治素质,容易利用法律、工作制度干预选举,这样的干预成本不高而效果显著,对村民自治选举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二、村民自治选举中不当现象的成因分析

(一)村民法律及权力意识淡薄

参与热情低下的村民在新村委班子当职后会在一定程度上期待新的班子给自身生活状况带来改变。而新任班子要有所作为需要时间,若主观上并没有为村民谋福利的积极性,村民希望改善的期望便更会落空,这就更加降低了村民对村委、村委选举的热情和信任。此外,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了达到法定数额的村民或村民委员联名,就可以提出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要求,但许多居民只知投票权,不知罢免权,对村委成员的选举、村委工作的情况村民常常有无力影响的感觉。从候选人视角讲,利益驱动下的竞选人关注的是竞选成功后自身可得的经济、政治利益,违法违规竞选成本低的现实便刺激了他们采取诸多非法手段赢得竞选,大大危害了选举过程的民主性。

(二)经济水平制约选举热情并滋生贿选

相关研究表明,越穷的村庄村民对村民委员会选举越冷漠,而城郊村或者富裕村的村民选举意识则相对较高。从参选角度来看,经济水平较差的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资金等不足,当选村干部并不能给自身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部分地方出现了少有人对村委干部职位感兴趣的现象。从投票选举的积极性角度看,村民经济条件差不免眼光短视,意识不到选出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村委干部会给自己未来生活带来怎样的好处,一些贿选人员所给予或者承诺的眼前经济利益就成了左右村民做出选择的最大影响因素,可以说经济物质条件的匮乏是贿选产生的重要土壤。

(三)乡镇政府服务意识不足职能定位不准

乡镇政府作为最贴近百姓生产、生活的基层政府,在整个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在农村基层自治制度的实行完善过程中乡镇政府更多地从自身工作的角度出发,并没有正确地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在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影响下,乡镇政府常把农村村民委员会视作自己下属,为使自己工作展开的方便,希望村委会能够更多地根据乡镇意志办事,替乡政府解决更多所谓“麻烦”。这样错误的角色定位就导致乡镇政府会有意在村民选举中利用自身的行政权威干涉、影响选举。

(四)选举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及监督体制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自身存在需要改进之处,且其缺陷也给监督体系的建立带来了较大困难。该法对任期做出三年限定,可连选连任,给个人长期担任职务留下了可能性;对宗族、现任村委领导、乡镇等方面对选举的不当干预,缺乏详细的认定标准,使得村民监督无从切入,一些隐性的非法贿选现象也是村民监督难以制约的。村委班子中回避制度的缺失,使得近亲属同时任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会计、委员的现象不乏存在,在组织选举及村务工作中,这样的班子形成对选举及村务的整体影响,也制约了村民监督的有效实施,村民知情权、参与权被实际架空。

三、促进新农村建设改进基层自治选举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培养法律与权力意识

村民民主、权力意识的提高,有赖于长期的法制、民主宣传教育工作。首先乡镇工作人员要懂法并坚决依法行政,避免自治选举中的违法干预行为。法制宣传工作有两个重点。第一,选举权和监督权的宣传。要让村民了解法律,知道选举权是公民的权力更是责任,更要让村民知道大家司空见惯的一些不当现象是违法违规的,一旦发现就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第二,宣传违法违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发挥法律应有的震慑作用。在法制宣传中可以灵活运用开办讲座、村委广播、法制宣传绘本、墙体标语等多种形式。

(二)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大力改善农村居民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的制约使得村民难有长远眼光,农村居民尤其是贫困居民,在经济条件不断改善的过程中,才有可能积极关注谁能给自己带来真正、持久的利益,进而提高对选举的热情和关注度,提高其行使选举权力的积极性。2020年全面实现全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各级各地政府正在大力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这一举措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推进扶贫工作的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要通力合作,在不断健全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的同时,引导农村尤其是贫困村充分发挥和利用地方资源及地理等优势,借助国家政策扶持,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开发,在推进产业扶贫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状况整体改善,提高村民经济收入水平。产业扶贫的同时还要紧抓政策扶贫,对于一些因病、因残致贫的村民,要更加精准的予以滴灌式扶贫,使得公共财政拨付的资金真正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三)积极转变职能定位建立服务型乡镇政府

乡镇政府在面向农村的工作中应该积极树立服务意识,转变将村委会视作乡镇下级执行机关的错误认识,在村民自治、选举中发挥好引导和辅助作用。可以在不违法违规前提下建议有能力的候选人参选,但要坚决摈弃扶持乡镇政府青睐人选的思想和做法,在建议参选时应从为村民办实事的角度出发,杜绝利用行政权力和政府权威干涉村民自治选举。

(四)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及监督机制

首先要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发现选举过程中显性及隐形的不当干预行为和利益团体,这些不当行为及惩处方式要在相关法律中明确指出。第二,除制裁措施外,相关法律还应增加一些预防性质的规定,如村干部的合理退出机制、任期和任届限制、必要的回避制度。乡镇政府的不当干预行为也应在行政处罚条例等文献中做出专门规定,并加大对此类行为的行政惩处力度。在健全立法的同时还要加大举报、监督机制的构建。建立村民对选举工作的监督、举报机制,宣传其监督、举报村及乡镇领导不当干预行为的意义和必要性,对村内相关人员及乡镇领导干部形成贴近身边的监督网络,并对举报村民实施奖励及保护制度;乡镇政府要在选举过程中切实履行好自身的监督、引导作用,对违法违规的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此外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尝试运用现代化的电子投票技术,避免在投票过程中出现暗箱操作现象。

作者:焦晶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光凯.基层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失范[J].江西教育学报,2012(2).  

[2]李珊珊.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服务型乡镇政府构建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4(14).

[3]徐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15(3).  

[4]陈东升.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及其对策[J].山东商学院报,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