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时间:2022-12-27 09:00:34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1建基地育特色壮大农村经济

近年来,黄骅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冬枣产业作为果品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把种植冬枣作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冬枣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并通过实施林权改革,扩大林业开放,加大林业项目争取力度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家资金,吸纳民间资金进行冬枣基地建设。对新发展50亩以上的大方大片、新栽树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的,每亩给予300元的种苗补贴。同时,市财政基本每年安排10万元奖励基金,对种植冬枣的造林先进单位和个人年终给予奖励。目前,建成全省果品增收示范村2个(孔店、二科牛),全市60%的经济落后村靠发展冬枣改变了面貌,实现了脱贫致富。特别是几年来通过对原始冬枣资源的大力开发利用,使冬枣的发源地东、西聚馆村,一举改变了过去“捧着金碗要饭吃”的局面,农村经济得到了壮大。

2抓科技强服务构建富裕新农村

首先是抓科技。在培养壮大当地科技力量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会。先后与中国林学会、河北农大等近10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研发“滨海盐碱地冬枣速生繁育”、“冬枣早果早丰密植栽培”、“冬枣贮藏保鲜”等技术成果7项,还与郑州果研所联合实施了“盐碱地冬枣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部级公益项目,创建了“河北省冬枣研究所”,使冬枣产业有了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提效益。以孔店、二科牛等40多个生态示范村的冬枣示范园为载体,向全市推广以冬枣无公害生产为基础的网架栽培模式、篱壁栽培模式和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全市建设冬枣标准化示范园40多个,标准化管理面积达到8万亩;完成冬枣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20万亩,建成由林业技术人员技术承包的冬枣无公害生产示范园20个,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引进了南京农业大学生物降解农药残留新技术,联合建立了2000亩的试验园,使果品无公害生产管理技术在全市得到普及,促进了冬枣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部分产品达到了“绿色食品A级标准”。三是强服务。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到外地参观、邀请专家教授开办技术培训班、出台优惠政策、培树典型等方式,优化服务。同时,完善市、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组织技术人员下乡指导,为农民提供林业技术直通服务,并建立了“林业技术信息110”,为全市冬枣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3拓市场创名牌建立现代化的农村流通体系

一是开拓市场。本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建设冬枣交易市场。与张家口集美集团合作,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万m2的孔店冬枣专业交易市场,年冬枣交易量达2万t,有力地拉动了冬枣外销。同时,以华北地区主要中心城市为重点,开辟了北京、天津、沈阳三大北方冬枣市场,形成了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产品畅销上海、江苏等30余个省市区,进入了国内航空食品领域,打入日本和美国市场,并成为中南海“特供枣”。二是创立品牌。目前,全市共培育了“十月红”、“古园”、“华夏”、“遥乡村”等知名冬枣品牌。为了整合品牌资源,于2004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黄骅冬枣”证明商标,先后多次参加全国农产品交易会和博览会,屡获金奖,成为河北省名牌产品,进一步扩大了黄骅冬枣的品牌效应,提高了黄骅冬枣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三是组建行业协会。成立了黄骅冬枣协会,黄骅冬枣协会是由枣农、枣商和龙头企业联合成立的民间合作组织,目前,协会共有会员1720个,涵盖全市30万亩的冬枣种植户和10家龙头企业,为会员提供产品销售、技术培训、营销信息等服务,并做到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商品质量,统一营销等。同时,还在全市发展了30多个乡村冬枣服务组织,壮大了经纪人队伍,确立了农村现代化流通体系。

4壮大龙头企业建立优势产业体系

一是壮大龙头企业。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思路,先后协助企业筹资近2亿元,建成了神农、天天等10余家冬枣贮藏销售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冬枣2000t;建成大中小型冬枣保鲜库达到500多个,年贮藏冬枣6000t,年总产值实现2.5亿元。二是建起了区域农业优势产业体系,通过几年来的积极努力,在全市冬枣生产区形成由枣农户、专业村、加工销售企业组成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目前,在全市还建立了与中国枣网连接的冬枣信息网络,农户参与产业化比例由过去的2%增加到25%~30%,推动和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今后的发展思路要以创建绿色家园、建设富裕新村、营造生态文明为指导,以枣农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冬枣产业,努力克服自然条件差、气候干旱、淡水缺乏等基础条件不足和资金不足,克服龙头企业规模小的不利因素,继续做大做强冬枣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同步发展。

作者:马振军 单位:河北省黄骅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