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标准化建设论文

时间:2022-05-08 10:14:07

农村社区标准化建设论文

【摘要】农村社区是农村管理和发展的基础单位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单元,科学管理农村社区对建成宜居、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农村,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使农村社区在管理过程中更为规范和科学,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作用,加快现代化农村建设进程。

【关键词】农村;社区;标准化建设

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作为基层治理管理单位——社区,规范社区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质量对于农村现代化发展,实现乡村发展战略起到了重要作用。社区标准化是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为更好地提升基层社区服务质量建设主要是从社区规划、基础服务设施、生态环境、社区文化、社区治理、社区服务及社会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与服务的规范性要求,进一步规范、引导和提升农村社区建设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1农村社区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社区标准化建设通过改善农村社区的居住环境、规范社区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建设,不仅可惠及村民改善居住环境和提升生活质量,也可有效促进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1]。1)有利于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农民生活质量。社区标准化建设首要任务对村容村貌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如屋舍墙面改造和改建、旱厕改造、垃圾点改造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使得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为居民提供较为卫生、舒适居住环境,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其次在社区标准化中对于社区基础的广场和体育文化设施进行配套设置,为居民提供了体育设施和文化活动空间,为丰富居民文娱活动提供了保障[2]。2)有助于规范管理,提升管理质量。社区标准化建设除基础设施标准化,也强调社区管理工作标准化。首先社区配备及社区居民委员会服务在基本配置通过标准的岗位设置,统一标准人员编制和岗位设定,合理安排人员编制。其次明确岗位责任制,严格落实强化社区服务,并明确了社区工作岗位的工作范围与工作职责及相应的考核标准,有利于落实岗位责任,提高社区服务质量。3)明确服务范围有助于提升村民自治管理意识。社区标准化管理明确了社区管理内容和权限,帮助村民明确了社区所能解决事情和问题,村民对管辖范围和内容有了清楚的了解,同时社区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丰富了居民的文娱活动,在参与活动中,及时发现社区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利用社区平台,进行问题反馈寻求解决问题途径,村民参与意识和管理意识也会逐渐提升了村民参与管理自治意识,推动了民主化治理的进程。

2社区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建设标准有待完善。社区标准化建设主要集中在硬件设施标准建设和岗位职责标准建设。标准和规范落实程度主要取决于标准自身的科学性,一方面社区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设定标准属于刚性统一的硬件配置标准,多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对人文情况和实际标准设定未从实际出发,未考虑到公众实际需求和差异性。另一方面在制度以及软环境方面建设标准趋同,特色不鲜明注重外在建设而忽视了内涵建设。2)对标准理解和执行存在偏差。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会影响标准的落实在使用过程中未能满足需求对标准的认知和理解,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地区对于标准的理解和执行只是简单完成数量指标或追求形式,不能掌握其中内涵而是简单复制照抄照搬。同时也存在社区管理过程中未按制度和标准进行管理,如虽将社区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公开在显著位置,但未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如在工作中安排专人负责专项工作,但实践过程中工作人员工作采取的轮班工作制和工作日的安排,即指定业务指定日期办理,在非办理日期工作人员可以轮流串休,工作时效性不高,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3)缺乏必要的资金和物资支持。首先经费方面用于社区标准化建设资金来源于政府专项拨款,根据资金数量有限政府进行专项投入基础设施使得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只能满足基础的配置,在基础设施完成之后,后续维护和保养工作缺少资金支持,导致标准化建设成果维护难,难以缺乏持久性。其次基础设施和物质方面,各地条件和情况都存在差异,追求统一标准过程中很多社区由于自然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投入的成本较高,所以会存在偷功减料现象,这为社区管理后期管理增加了负担,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4)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且专业化不强。农村社区工作人员通常都是当地村民,对当地情况较为熟悉有利于开展工作,但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有些社区人员配备不齐全存在着兼任等现象,社区工作人员除完成自家农活外,还要完成社区工作,工作任务较多,易造成工作任务和责任不明确。另一方面除人员数量受限外,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业务素质也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存在着工作中主动意识和服务意识较差,缺乏创新意识,工作主要以完成指定任务为主缺乏创造性,存在相互推诿、业务不熟练等问题。

3推进农村标准化建设的对策

在推动农村社区现代化治理模式下,实现社区管理规范和标准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完善标准,落实和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3.1科学论证制定合理标准,凸显特色。第一标准的制定应具有可持续性,以有利于农村现代化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的农村战略发展为出发点。对正在论证出台管理和服务标准的地区,应该紧密结合自身实践情况有选择地借鉴其他地区经验,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公众的习惯和需求,制定的标准要有人性化和可行性以及预见性。对于已出台标准的地区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管理和服务标准和规范,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效率。第二标准应具有灵活性和弹性,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更应该凸显特色,注重文化建设。可考虑一些特色项目建设和开发,例如在村容村貌治理的过程中在墙面可以设计能够反映当地文化的墙壁画取代统一颜色,提供的文娱活动设施在保证基本的需求外注重特色文化项目挖掘等活动。在建设过程中可结合特色小镇建设,突出当地文化和产业特色。3.2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有限的物资利用效率能保证社区标准化建设的持久性。首先对于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规划,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开发不过度使用资金,对于项目使用资金,进行严密的审批,做好审计工作。其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合理的招商模式进行资金引进,采用合资开发等方式合理的发掘和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开发,提升基础设施质量,更好地满足公众生活需要。再次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专项建设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账目公开,并做好监督工作。3.3注重提升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社区管理中要建立首先改变工作人员职业认知和职业态度,树立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避免官僚思想存在,正确看待村委会工作,从解决村民问题和服务好村民出发,不擅离职守、不做面子工程。其次要推行和深化大学生村官制度。大学生村官不仅可以充实农村社区工作人员队伍数量同时也能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为社区发展注入新活力和新理念。再次加强培训,使其能够精通业务,提升服务质量。还应完善激励制度,能够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社区工作并能留住人,通过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使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提高工作效率。3.4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监督。在社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村民的意愿,村民参与社区自治程度是反映社区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社区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首要做到让村民能够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做重大决策时,严格按照程序召开村民委员会,进行民意调查等活动,使村民对于要开展的建设活动有较深的了解,为决策顺利推行提供思想保证。其次拓宽村民诉求表达渠道,建立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真正发挥意见信箱的作用,了解村民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再次充分发挥村民监督的作用并及时反馈,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对于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服务质量考核,可将村民评价列为工作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加快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对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并将标准通过有效利用人、财、物切实推行,推动农村社区管理的现代化、民主化,以实现农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刘杨.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问题探析——基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视角[J].经营管理者,2017,(16):96-99.

[2]李长健,朱汉明,胡纯.论我国新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建立与完善[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3):38-41.

作者:许云萍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