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与城市文化软实力研究

时间:2022-07-27 10:43:02

地方高校与城市文化软实力研究

【摘要】文化软实力建设对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来说甚为重要,将其融入到地方高校的建设之中,从而达成地方高校与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共赢目标已成为现今地方建设的主要特色之一。以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为突破口,在梳理相关理论和研究高校与地方文化软实力建设互动关系的前提下,探讨出地方高校与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良性互动对策:即鼓励地方政府和高校建立开放交流机制,打破沟通障碍,促进双方的良好互动;创建新的高校文化整合体制,实现双方系统共建;增加城市与地方高校互动的深度和联系的密切性。

【关键词】地方高校;城市文化;互动

一、地方高校与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互动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理论在社会学理论中“社会互动”是指个人或者群体之间通过传播信息而发生的社会交往活动,在教育社会学中关于社会互动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至今没有定论。我们现在从社会互动理论角度来谈大学和城市的关系,分别通过教育和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对对方的影响,有助于地方高校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地方高校和城市文化始终处于双向互动关系。两者互动关系得到合理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地方高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对大学所在城市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当的引领作用;而大学所在的城市文化一定意义上又支撑着地方高校文化的发展,两者融合共生是互动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二)高等学校职能理论当我们说到大学的时候,一般认为大学的正式起源是以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等西方高校的建立为标志,它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人才,到了十九世纪,因“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结合”原则而诞生的柏林大学的出现,让发展科学成为高校的又一职能。大学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是以美国教育史上“威思康星思想”的提出为标志,它把大学的基本功能分为三类:一,学校既要培养搞研究的人才,还要培养大量服务社会工作的人才。二,学校要进行科技创新,通过创造新的科技和文化来促进社会的进步。三,不能让知识只停留在校园,要通过各种渠道给广大群众普及科学知识,让普通民众都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高等学校三个职能理论表明,高等学校在遵循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是没有办法完全脱离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反之,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它所拥有的大学给予的人才、科技等方面的支持。

二、地方高校与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系

(一)地方高校的定位和基本职能。地方高校从属性上就有鲜明的地域性,如果加上科学的定位就会具有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当地方高校把自己的一部分学科设置方向定位于服务地方特色,才能真正的培养出来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有用人才。这是地方高校要走出自己特色的必然选择。地方高校除了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基本职能外,还具有引领地方文化的职能,凸显出带有地方烙印的特征如“地方投资”等。地方高校要想实现内涵的发展,就必须为高端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真切的快速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同时地方高校要提升自己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文化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二)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形式。文化事业所搭建的价值体系与文化产业所产生的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二者共同结合形成了城市文化软实力,它代表着一座城市强大的精神文化凝聚力、文化辐射力、文化创新力、文化影响力和文化生产[1]。从政治角度来看,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作为建设先进城市的引导力量,以凝聚和提升“城市精神”为核心问题展开;从经济的角度看,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折射在文化经济或文化产业中的创意和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从人文学术的角度来看,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则聚集在一个城市的性格生命,映现在城市公民的文化心理和城市的历史影象之中[2]。(三)地方高校对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助推作用。大学驻足于一个城市,地位愈加上升,在于它不仅是一个城市进步与发展的思想库和资源库,还是城市文化软实力得以提升的助推器[3]。具体表现在:其一地方高校所拥有资源和所具备的实力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让一个城市具备了一个相对全面且具有巨大潜力的科技创新体系,这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坚实的基础。其二,大学作为先进科技的孵化地,它同时担负着一个城市技术创新的重大任务。其三地方高校通过传承和发扬各种优秀的文化来精雕细琢城市的形象。城市的形象依托大量优秀的人才和卓越的科学理念得到提高。(四)城市文化软实力对地方高校建设的影响。现代社会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地方高校起着中坚的作用,地方高校具有的科研力量能极大的推动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而且它所具有的文化魅力与底蕴会影响所在城市的公民。当然,地方高校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支持和指引,城市发展的方向也是地方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方向。要想在未来越来越激烈的经济竞争中拔得头筹,信息更新的快慢和知识普及运用的情况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打造特色十足品位高雅的城市文化对城市整体的发展来说相当重要。丰富多彩求同存异的城市文化为大学文化的发展在总体方向方面做好了规划,浑然不觉影响大学文化的同时,也让大学文化烙上了地方特征的印记。

三、地方高校与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良性互动的对策

互相促进、互相影响是地方高校和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之间关系的真实诠释。地方高校所散发的文化精神氛围影响着市民,在这种氛围下,人们通过学习科技和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文明修养。而有着深厚的优秀文化底蕴的城市不但为地方高校文化的成长供给肥沃的土壤,还使得城市独有的文化标志刻在了大学文化的体系之上。要想更好的促进地方高校和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进行良性的互动,采取切实可行的融合与发展对策成为必须。(一)鼓励地方政府和高校建立开放交流机制,打破沟通障碍,促进双方的良好互动。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是因为大学不但具有开放性还有巨大的包容性,一个大学之所以具有持续旺盛的生命力,那是因为它不断的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同样,大学文化要想持续性的发挥出对社会的影响力,大学文化也必须通过和每个独立的家庭、社会各个阶层进行密切的交流,建立起纵横交错的互惠互利的关系网。一般来说,地方高校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与城市文化软实力之间建立起密切有效的交流机制:一是双方在精神层面上建立起开放与交流机制。一个城市的特色在于它独特的文化底蕴,每个城市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加上源远流长的地方特色人文地理资源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如何对这些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形成自己特色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这无疑是地方高校的教授们最为擅长的研究,教授们可以对城市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系统钻研和认真规划。大学可以不定期的举办各种文化讲座和免费培训班等对社会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先进文化和理念的普及,提升民众的文化素质。地方高校除了主动宣讲普及文化知识外,还可通过和社区共同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城市文化活动中。通过互相合作和精神层面上的交流,让地方高校和城市无缝对接。二是建立开放的交流机制,大学里面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果没有充分利用,这对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是一笔很大的损失,每个大学最大的文化宝藏应该算是图书馆,这里面汇集了中外各种优秀的思想和科技成果,这是一座瑰丽的宝藏,还有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成果,大学把这些文化资源全面开放给民众,使得不但学生可以学习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广大的民众也可以免费利用这些资源来充实武装自己。让我们广大的民众可以随时接触最前沿的科技和思想文化成果,在大学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二)创建新的高校文化整合体制,实现双方系统共建。无论是地方高校文化还是城市文化都包括物质、制度、精神三种不同形式的文化,各个历史时期文化建设的重点有所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促进高校和城市的发展。而地方高校和所在城市若要实现良好发展文化整合机制的建立是首选路径。文化整合要在正确方向下进行,要结合实际情况和高校的核心文化,在坚决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向导下实现高校文化建设目标与城市文化建设达成一致。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来整体的观念,从而使文化建设走向系统性的发展道路。其次,改变目前地方高校的教学模式,把目前分散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环节整合起来,达成有机的一体,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文化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第三,要想地方高校文化的整体性框架和系统化运作模式得以构建就必须系统学习和掌握高校大学生的文化生存方式,实现地方高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共赢,既有优美宜人的物质文化、高效的制度文化,又有独具特色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使高校的各种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最终达到地方高校文化自身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动态均衡性。(三)增加城市与地方高校互动的深度和联系的密切性。地方高校应该建立一个能发挥出积极主动、协调合作的动力机制,通过为城市的各个企事业机关单位提供文化服务,建立起密切的关系,把自身所具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扮演好城市文化发展服务者的角色,通过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反过来促使学校内部结构更为合理。相应的,城市不论哪种类型的社会团体,如果需要大学提供支持时,不能被动的只是等待大学来提供支持,而要主动出击向大学请求提供技术支持,并在合作的过程中依托大学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可靠资本。地方高校不仅可以利用挖掘和钻研地方的悠远历史、精神、未来等来服务城市文化建设,而且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活动,大大激发人们为城市建设服务的奉献精神。此外,地方高校要加大开放式办学力度,通过和国内同类型的不同地方高校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互通有无,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革新旧的模式和思维,从而更好的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余晓曼.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J].当代传媒,2011,2:83-85.

[2]高小康.城市文化评论:第1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5.

[3]李华玲.论大学对城市文化的引领功能及其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0:87-71.

作者:董娟娟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