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建设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时间:2022-09-08 10:37:29

电网建设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1项目前期与政策处理法律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项目前期主要是指根据核准制的要求,取得支持项目核准的咨询评审意见和行政许可文件的过程。本文重点探讨部分单改双工程环评文件未重新审核,可能面临法律风险。2012年萧山供电公司接到浙江省电监办《关于35千伏合党合益线路跨越其房屋,造成安全隐患》的协助调查函,其中投诉人对于单改双高压线路未做环评提出质疑。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环评批文的有效期为5年,超过5年项目开工建设,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需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在项目环评批复后,项目的所址、路径、建设规模及主变压器布置形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建设单位未依照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此案例带来很大的警醒,一是电网建设过程中一旦建设项目的所址、路径、建设规模及主变压器布置形式有重大改变,应当及时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编报环境影响评价调整报告。二是电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5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应当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送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

2项目用地补偿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随着民众物权意识的提高,电网建设中涉及的物权法律关系更加复杂,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物权法》实施后,加大了对物权的保护力度,提高了电网建设征用、占用土地的门槛,使得电网建设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法律风险。目前萧山供电公司在电网建设项目用地补偿方面主要存在以下2个方面的风险。

2.1线路走廊对地表权利人造成权利限制风险

根据《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修建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种植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树木、竹子或高杆作物,被跨越房屋不得再行增加高度。因此线路走廊实际上对地表权利人形成了一定的权利限制。线路走廊造成的权利限制与地表权利人基于《物权法》所享有的房屋改建加高、种植树木获得收益等权利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实践中,萧山供电公司也多次接到拆迁线路、高额索赔等诉求,有的甚至出现了阻扰施工。

2.2征地完成后不及时施工,可能面临闲置土地导致二次补偿等风险

2012年,萧山供电公司因为新街供电营业所存在征地完成后未及时开工建设,导致村民以索要经济补偿为目的补种青苗,在后期项目开工时又要求再次给予青苗补偿费的情况。根据《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征地后如果没有及时开工,村民补种青苗,在开工时又要求再次给予青苗补偿费,导致增加不必要的建设成本。风险一是电网建设项目中常见问题,因为目前国家法律层面对此没有具体的规定,对于该问题在目前的情势下,一是要努力争取政策支持,明确线路走廊用地模式,统一补偿原则和补偿标准,规避电网建设用地执法层面的风险;二是对于线路确需跨越房屋、高杆作物限高确需砍伐等情况,应当依法与权利人签订协议,并按照有关规定和补偿标准及时支付补偿款,确保补偿合法有效。对于风险二,应当从内部管理入手,及时整理档案;已经办理建设用地批准手续,取得土地使用权证的建设项目,应当及时开工建设,避免出现闲置土地现象。

3项目建设中相邻关系处理的法律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所谓相邻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相邻关系实际上是在斟酌相邻各方的利益和公共秩序后,对行使所有权的一种限制或节制。电网工程项目因其特殊性,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同土地、房屋、苗木等所有人或使用人形成相邻关系。目前萧山供电公司在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的相邻关系上形成的案例也相当多,主要体现在:

3.1“线房”矛盾日益突出

调查近10年来的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90%以上的案件都是线下建房引起,而且线房矛盾不仅是安全问题,还因为相关权利人阻工或要求高额赔偿,工程建设难以顺利进行。目前“线房”矛盾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第一,侵害他人权益,招致索赔。电力线路建设即便经过合法的审批程序,但根据《民法通则》和《物权法》相关规定,电力线路跨越土地、房屋等不动产,造成不动产损害或价值贬损的,权利人也可以遭受经济损失为由,要求供电企业予以补偿。第二,民众对于高压电有电磁辐射、噪音、安全等方面的忧虑,不愿意“沾染”上电网建设项目。第三,在实践操作中,有时迫于建设工期紧,在无法与权利人就补偿数额达成一致并签订书面补充协议的情况下,直接支付了补偿款,从而产生权利人重复索要补偿款的风险。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经常性向民众普及宣传电磁污染、安全距离等方面的知识,消除民众的恐慌;(2)事先提出多个线路架设方案进行比选,提早布局,减少建设工程项目对相关权利人的相邻关系影响;(3)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街道、村委会的理解与支持,在其协助下开展相关权利人劝导疏通工作;(4)与相关权利人规范签署补偿协议,明确补偿事项及纠纷处理方式。签署的相关协议请政府部门进行鉴证或公证机关进行公证,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公示。

3.2“线树”矛盾风险险现

根据《电力法》以及《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供电企业发现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种植及生长危及电力运行安全的高杆植物,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以保障电网运行安全。目前在处理“线树”矛盾中主要存在以下法律风险:(1)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风险。根据《安全生产法》,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高杆植物如果危及电网运行,构成危险源,电网企业未进行监控或未制定应急预案,将可能招致行政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责任人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导致安全距离不够,引起电力设施损毁造成停电,电网企业可能面临索赔;(2)未遵守法定程序和权限砍伐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高杆植物,可能导致本为合法的维护行为变成侵害他人财产权益的侵权行为,或者受到行政处罚,比如根据《森林法》有关规定,未办理采伐许可证对林木实施砍伐的,林业主管部门有权处以罚款,森林公安部门可视情节对有关人员处以行政拘留。对于解决“线树”矛盾,要善于运用法律赋予供电企业的权利,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电力法律法规都禁止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种植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植物,赋予供电企业对在电力线路通道内自然生长或违法种植的可能危及电力线路安全的树木进行修剪或砍伐的权利。但为了防范法律风险,在运用上述权利时特别是在强行砍伐危及电力线路安全的林木时,应当遵循必要的程序、履行必要的手续: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发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与林木权利人协商砍伐、报告政府及相关部门、请求政府及相关部门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要加强与林业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争取林业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优化办理流程和审批程序,依法合规地超前办理林木砍伐许可证等手续,保障电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协调解决电力线路运行维护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3.3施工扰民导致投诉及行政处罚等风险

在电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有时因为施工时间、施工环境、施工设备、施工人员等因素,对周边相邻方的生活、生产及经营会造成扰乱,主要表现为:(1)施工时间与相邻方生活作息相冲突,扰乱其正常作息;(2)施工设备占用场地或道路,阻碍相邻方正常通行;(3)施工过程中产生污染物,且污染物处理不当;(4)施工过程中因未设置警示牌,对相邻方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失。对于施工扰民问题,供电企业应该着眼于社会责任,适当为对方多考虑,在事先广泛征求相邻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并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公示,让民众具备充分的知情权。施工过程中,监督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及施工隔离板,及时处理施工产生的污染物,保持场地整洁及公用道路的畅通。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进场前进行必要的培训,施工中加强考核,明确责任追究。一旦发生相邻方人身或财产损失事件,应主动收集材料,分析责任,妥善予以解决。可以建立供电企业、街道、村委会及相邻方代表等主体广泛参与的施工监督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作者:瞿宁宁 单位:国网萧山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