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建设应用分析

时间:2022-08-19 04:24:27

数字城市建设应用分析

1引言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类高新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使数字城市的建设愈发受到关注。城市信息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高度,会综合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内容,将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不同部门间的协调、互助,促进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基础测绘地理信息相关的数据利用,更为数字城市建设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数字城市的概念及组成

2.1概念。数字城市即智能城市、网络城市、信息城市的综合统称,其建设需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基础设施和功能机制的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采集、处理,最终形成包含城市地理、生态、资源、人口、环境、经济、社会等内容的复杂体系,还能够根据相关信息进行决策优化,并对其进行效果预演和发展预测,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手段。数字城市建设就是提升城市信息化程度,通过利用基础测绘地理信息及数据,综合多种技术类型,以便建设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及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系统,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医疗,推动信息化社区建设。狭义上来讲,数字城市主要是利用数字地球理论体系,通过3S等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提供支持,通过对城市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利用,为城市中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等提供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地理空间信息和管理系统。2.2组成。数字城市主要由信息基础设施、城市基础框架、管理及使用方3部分共同构建而成。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设备设施共同构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城市基础框架由多种测绘和地理信息共同组成,是数字城市三维模型的基础;为管理及使用城市空间信息提供保障。在这些设施当中包括城市规划、建设、国土、市政、环保、消防等多个系统的内容。

3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情况

3.1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发展情况。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城市基础测绘地理信息多是模拟形式,主要通过纸介质承载。而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可以借助磁介质、电子方式进行存储、传播。到20世纪90年代,基础测绘地理信息系统迅速发展,突破了地图二维平面信息的限制,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结合为一体。进入21世纪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发展进步将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与空间信息、管理和分发机构等进行融合,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3.2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内容。基础测绘地理信息包括各类城市基础平面、高程的控制点,城市内部建筑、交通、水域、环境、地形、生态、名称等多种属性信息,是用来展现城市基本面貌并承载多种专题信息空间定位的载体。基础测绘地理信息具有基础、统一、精确的特征,一般情况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城市坐标、高程、投影、水准面、重力等各类系统的基准信息;城市交通道路等级及附属设备设施的网络;城市河流、湖泊等水域信息;城市等高线、高程点等地形地貌信息;城市建筑情况及其属性信息;城市数字地面的模型;城市航空航天影像;各个分支区域的名称;城市行政区划、街区等地理统计单元;各个单位的门牌、地址对应数据;界址点、界址线、权属等城市地籍信息;城市土地利用、覆盖等方面的信息;城市地下综合管线布置情况信息等。这些内容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划分,需要根据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需求进行界定,但一般情况下,传统的数字化地图智能提供基本的地理信息,而基础测绘地理信息还要包含更为广阔的内容[1]。3.3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应用模式。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在资源管理、军事组织、城市规划、经济分析当中应用非常广泛,是重要的信息源之一。当前应用模式下,城市规划设计从总规到分规再到蓝图规划,都无法离开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其存在弥补了纯图纸、纯文字的规划缺陷,让城市空间数据的属性更好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是城市规划过程中一个较为直观、理性的工具。而针对城市土地地籍管理、利用规划等工作也离不开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支持;在环保活动、环境监测、环境分析管理工作中也需要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提供相应定位;针对其他方面的城市管理工作,如拆迁、改造、绿化、水利、地质勘察等都需要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提供支持。3.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的要求及方式。数字城市建设期间需要对测绘、建设、交通、国土、水利、电力等多个部门的数据进行整理合并,而不同部门的数据采集、管理会依照自身行业标准进行,在数据库标准、数据分层、信息基础、属性信息、数据质量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此类问题,针对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收集各个部门的数据,完成后首先分析数据源的数据库建设标准、数学基础、数据质量、空间分层、属性信息等内容,对比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标准及要求,明确相关数据体系之间存在的差异,建立相应的标准及图层关系对照表。2)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转换,形成格式、分类、代码、投影标准等相同的数据,并通过重新分类、图层定义等方法确保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满足数字城市建设标准及要求。对于需要进行矢量格式转换的数据,要确保转换完成后不丢失空间实体并且精度满足相应标准;不缺失空间实体属性内容,不会对实体间、实体与属性间的关系产生改变;存在的颜色的,要保证颜色不失真、分辨率满足要求;各类坐标、高程保持统一、准确。3)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相应数据库后要及时进行数据编辑、接边处理,明确数据间的拓扑关系,做好属性信息检查,及时补录相关信息。各类要素分层、图层要满足标准设计要求,属性数据、数据代码要填写正确。数据接边后要保证分层实体及属性值保持一致,且图层内外拓扑关系正确,接边精度要服从高精度要求;影像数据整理镶嵌需具有相同分辨率的才能镶嵌。并且应保证:地理覆盖完整,镶嵌后无模糊或重影、色调均匀、纹理清晰。DEM数据接边重叠区格网点高程值一致。4)数据整合完毕后,要及时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逻辑性、合理性,以及相关属性数据的正确性、附属资料完整性。

4结语

数字城市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城市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作为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数字城市建设符合我国当前信息化、工业化发展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规划、管理、建设、服务等工作时离不开基础测绘,通过全面化的数字测绘,积极提升相关人员、机构的能力,在采集地理信息数据建设相应数据库的过程中选择国家统一标准,形成系统性的城市信息化资源,提升数字城市建设效率,降低城市运营成本,打破数字城市发展桎梏,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萍.浅析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36):208.

作者:黄荣萍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国情监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