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探析

时间:2022-03-12 03:25:40

体育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探析

[摘要]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但目前“双师型”教师发展现状与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本文着重分析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体育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思路。

[关键词]体育;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

2018年1月,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多措并举打造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2020年9月,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应超过专业教师总数的一半[1]。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但目前“双师型”教师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教师数量不足、来源单一、校企双向流动不畅、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专业化水平偏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

1新时代体育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困境

1.1体育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发展不均衡。院校专任教师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但因缺少实践机会和经验,其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有待加强。反之,企业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专业技能,但大部分没有接受体育专业的系统学习和教育教学训练,无法在课堂中将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转换成理论知识。如何将这两类教师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理论和实践知识,是“双师型”教师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1.2缺乏“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标准。目前,“职业教育二十条”对“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虽有明确规定,但具体的认定标准还未出台。各校均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企业需要来认定,缺乏全局性和专业性,且个别体育职业院校未按照“职教二十条”的要求贯彻执行,导致目前国内体育职业院校相关“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相对滞后,这无疑会影响“双师型”教师的整体质量[2]。1.3“双师型”教师的再培养途径难以拓宽首先,“双师型”教师相关的培训组织机构不健全,培训市场操作不规范,导致培训无法正常开展或质量不高,绝大部分教师无法获得“双师型”培养机会或获得后培养质量不高[3];其次,教师到企业挂职和上岗时通常承担的职位是专家和顾问,远离一线生产和管理,也没有相应的薪酬规定,主动性相对欠缺;最后,企业对教师进入企业进行管理和进入第一线干预生产的信任度不够,不敢将重任委托给教师,甚至将教师下企业定义为企业的“负担”。

2新时代“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

基于上述现状,加强体育职业院校教师“双师型”建设迫在眉睫。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本文提出以下几条路径。2.1制定出台“双师型”教师培养建设计划。制订出台“双师型”教师培养建设计划是体育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体育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4]。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各省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指导性标准(试行)》文件精神,结合各体育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迫在眉睫。培养计划的修订可重点围绕“双师型”教师的职责划定、“双师型”教师在学校和企业的待遇区别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展开。培养计划应突出“双师型”教师主持和参与不同类别的体育科研项目的工作量和奖励性绩效分配,鼓励教师积极了解体育行业发展动态,邀请企业兼职教师积极参与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专业培养计划以及相应实践课程内容的建设中,要求校内专任教师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发展实践处理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按要求完成五年一周期的轮训制度,积极对接职业教育相关的“1+X”证书制度,探索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相关的培训模式[5],实现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执行好教师下企业轮训制度。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标准,教师须执行每年至少一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和五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6]。为保证教师下企业轮训制度的顺利实施,可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1)各体育职业院校可在教师轮训的五年周期内,保证教师至少有1~1.5年的时间进入企业进行全脱产任职锻炼,参与企业的一线生产经营与管理。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探索当前市场趋势和潮流,还能使教师在生产实践中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及时把握市场导向。这样,教师在学校教授的内容才能更加符合市场需求,贴近职业教育。(2)各体育职业院校可将教师到企业轮训这项内容纳入每年学校教师考核和职称聘任必选项中,对在企业有一定贡献和成果的教师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奖励和加分。鼓励各体育院校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企业经历等在形式、内容、制度上制定全员“双师型”培养计划和激励机制[7],以推动“双师型”教师素质发展。(3)各体育职业院校可尝试与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建立学校和企业“双向流动岗”。在校内设立“双师教学岗”,在企业内部设立“双师生产岗”。从企业聘任懂体育运营和操作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到校担任共同指导教师,从校内选派与该体育岗位相关度高的体育教师进入企业内部进行指导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岗位互通,提高教学效率和生产效率。2.3拓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各体育类院校可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执业资格、考评员等考试并按规定报销相关费用[8];鼓励、支持教师参与行业、企业、协会举办的专业培训,对取得行业认可的高级别证书的教师,按照等级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将其作为体育职业院校“双师型”及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利用寒暑假有计划地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教育部指定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学习或到企事业实践;将校外兼职教师的培养纳入体育职业院校的培养体系,再培训学时与校内教师同等要求,提高校外兼职教师的工作实力和效率;在教师招聘条件中明确要求有企事业工作经历,加大力度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2.4加强校企合作,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校企合作,与具备条件的企业、科研团队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建立产教基地,尝试在校内建设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企业“双师教学岗”,成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形成共建教学团队、共建核心课程、共建实训工场、共建师校基地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名师、大师工作室,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技术标准研制、传承创新等,为社会提供服务。打造校企订单合作,实现师生联合订单培养。与校企合作单位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培养对象不仅有学生,而且包括专任教师。制定具体培养计划,内容涉及双方共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与教材的制定、实训项目设计与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教师全员轮训制度等。校企合作双方联合参与行业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引入社会力量,加强创新创业指导力度。邀请企业人员、校内师生共同参与行业技能竞赛,提高比赛的质量。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促使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企业人员参与竞赛过程,一方面自身专业技能得到展示和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在比赛中挖掘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

3结语

“双师型”教师发展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体育职业院校要牢牢把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历史契机,转变思路,立足实际,发挥行业和地区优势,全面规划师资培养提升计划,制定符合现代体育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和数量上取得突破,从而进一步优化“双师”结构,有效地推动教师的技术创新力、社会服务力、行业引领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体育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晓.职业学院绩效工资体系优化研究[D].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2]张惠芳.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现状调研分析报告[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32-34.

[3]姚瑶.基于政校行企协同理念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2018(3):13-14.

[4]张海峰.新时期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其有效应对[J].人力资源管理,2016(2):116-120.

[5]李想.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阻碍因素与行动逻辑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9.

[6]杨赳赳.体育学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8(5):105-109.

[7]任慧婷.借鉴澳大利亚职教经验助推我省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河南农业,2019(21):14-16.

[8]平文英.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探究———贵州省商业学校专业建设[J].科技资讯,2015(13):165-169.

作者:陈观亮 单位: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