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制剂风险控制论文

时间:2022-04-11 08:15:03

医院制剂风险控制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检索方法

检索北京市医疗机构制剂现行质量标准《医疗单位制剂规程》(1984年)、《中国医院制剂规范》(1995年)中含有苯酚的品种,检索数据库CNKI,查阅相关文献、法律法规、标签和说明书,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可能造成此类制剂风险的原因。

1.2统计指标

名称、处方组成、适应证、剂型、苯酚浓度、处方中其他原料药及辅料、苯酚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

2结果

2.1含苯酚医院制剂的分布

含苯酚医院制剂广泛应用于口腔及耳消炎止痛、皮肤杀菌止痒和器械消毒。《医疗单位制剂规程》、《中国医院制剂规范》涉及品种共27种,其中有12个品种(占44%)未标示苯酚的含量范围。

2.2苯酚在医院制剂中的作用及与原料药、辅料配合使用情况

苯酚使菌体蛋白变性起杀菌作用,多与间苯二酚、樟脑、薄荷脑、氧化锌、水杨酸、甲醛和硼砂配合使用,与苯酚协同发挥杀菌防腐作用,具体见表2。例如间苯二酚为杀菌剂,兼有止痒和溶解角质作用,与苯酚配伍制成复方间苯二酚洗剂;樟脑有镇痛和弱的防腐作用,与苯酚合用制成复方樟脑软膏,可减轻酚的腐蚀作用,加强渗透作用;薄荷脑有镇痛、止痒和防腐作用,与苯酚配伍制成薄荷酚洗剂、苯酚薄荷乳,用于皮肤瘙痒、湿疹等;氧化锌具有较弱的收敛及抗菌作用,能与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结合生成油酸锌及脂酸锌,对皮肤起保护作用,与苯酚配伍制成苯酚薄荷乳、炉甘石硫洗剂、炉甘石薄荷脑洗剂和痱子洗剂;5%~10%浓度的水杨酸具角质溶解作用,与苯酚制成水杨酸苯酚擦剂使角质松解而脱屑,并帮助苯酚的穿透,抑制细菌生长;甲醛是广谱杀菌剂,对细菌、真菌和许多病毒均有效,外涂能使皮肤硬化、粗糙发白,产生局部麻醉作用,常用制剂有苯酚甲醛消毒液、硼砂酚醛器械消毒液、止汗擦剂;硼砂为弱防腐剂,毒性极低,与苯酚配合制成复方硼砂溶液,用于口腔消炎止痛。间苯二酚、甲醛均有毒性,与苯酚配合使用时应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的浓度。含苯酚医院制剂常用辅料为甘油、乙醇、蒸馏水。苯酚能与乙醇、甘油任意混合,在水中溶解度为1:12,如加等量的甘油可使苯酚与水任意混合,且甘油可缓和苯酚的刺激性。

2.3苯酚的质量控制

2.3.1苯酚的鉴别

27种含苯酚医院制剂中,苯酚的鉴别主要有以下4种方法,分别为:(1)与FeCl3的显色反应:苯酚与FeCl3溶液作用生成紫色(或蓝紫色)的络离子;(2)与溴水的沉淀反应:滴加溴试液,发生瞬即溶解的白色沉淀(苯酚),振摇即被黄色沉淀(间苯二酚)所掩盖;(3)加甲醛溶液数滴,混匀后,加硫酸,呈玫瑰红色;(4)加铁氰化钾试液0.5ml、氨-氯化铵缓冲液(pH10.0)1ml、4-氨基安替比林各少许,显红色。

2.3.2苯酚的含量测定

27种含苯酚医院制剂中有15种(56%)进行了苯酚的含量测定,其中使用溴量法的有9种,碘量法的有5种,紫外分光光度法有1种。

3讨论

3.1含苯酚医院制剂风险环节分析

3.1.1制剂处方

苯酚有毒,含苯酚医院制剂均为外用制剂,不用于内服。个别品种苯酚浓度偏高,《国家临床用药须知》规定1.5%(g/ml)的苯酚浓度即可满足杀菌、止痒作用,但用于治疗手足多汗症的止汗擦剂中苯酚含量为1.8%~2.0%(g/ml);复方樟脑软膏、冻疮软膏、苯酚软膏、水杨酸苯酚擦剂中苯酚的浓度为1.8%~2.2%(g/g)。含苯酚医院制剂也存在着疗效相近的品种,例如薄荷酚洗剂与复方薄荷脑醑,苯酚薄荷乳与苯酚软膏,炉甘石硫洗剂与炉甘石薄荷脑洗剂等。为防止器械生锈,含苯酚的器械消毒液中常加入碳酸氢钠、硼砂,苯酚呈酸性,在碱性中不稳定,易导致制剂理化性质不稳定。

3.1.2原辅料的管理

医院制剂的原辅料应使用药用规格,但受一些原辅料生产因素的制约,部分制剂辅料、甚至少数原料因没有市场供应或生产药用标准产品的厂家较少,给制剂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目前国家批准的苯酚药用原料有3个生产厂家,分别是: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86900443000080(国药准字H44023912);重庆西南制药二厂有限责任公司86901060000033(国药准字H50021191);天津市天骄制药有限公司86900922000013(国药准字H12020622)。但医院制剂生产规模小,效期短,购买数量较少,而原材料生产厂家的原材料单包装通常较大,不便拆零散卖,导致医疗机构采购药用苯酚困难。

3.1.3制备过程中的职业暴露

苯酚属高毒类物质,可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吸收而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苯酚在40℃开始液化,热熔法制备液化苯酚时,应注意控制温度,防止挥发。称取苯酚时,可将固体苯酚在温水浴中熔融后倒出,但事先必须打开瓶盖,以免在开盖时苯酚因受热膨胀而突然溅出伤害皮肤。金有才报道皮肤灼伤是酚类化合物的主要职业危害,常见浅Ⅱ度灼伤,苯酚可经灼伤的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表现;侯媛媛等报道1例患者因工作原因长期接触苯酚、甲醛致皮肤黑变病;姚洪波等报道3例职业性急性苯酚中毒,因吸入高浓度苯酚蒸气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等神经系统症状;翟育忠报道某研究所在执行超临界流体萃取模拟试验时,苯酚、邻氯苯酚和邻硝基苯酚的泄漏致使5名操作人员白细胞总数普遍下降。

3.1.4执行标准

目前北京地区医院制剂执行《医疗单位制剂规程》(1984年)和《中国医院制剂规范》(1995年),不同医疗机构制剂执行标准不统一,军队医院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机构制剂规范》;同一名称制剂,在不同的标准中,处方、制剂工艺和检验标准有时存在较大差异。

3.1.5检验项目和方法

27种含苯酚医院制剂中仅有15种(56%)制剂进行了苯酚的含量测定,其余12种都没有苯酚的含量测定,且均缺少无菌检查或微生物限度检查。检验以化学方法为主,包括显色反应、沉淀反应及酸碱中和反应等,较少使用色谱法、光谱法等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的技术手段。

3.1.6医院制剂的认知

医院制剂大多由临床经验用药产生或协定处方转化,这些处方虽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证明了疗效,但其药效学、毒理学等相关基础研究资料均相对欠缺,检索数据库CNKI未见含苯酚医院制剂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且相似的制剂间缺乏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含苯酚医院制剂多数无说明书,仅有简单的制剂标签,包括名称、适应症、生产批号和有效期,无相应的警告信息。

3.2含苯酚医院制剂风险控制措施

3.2.1《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的推行

含苯酚医院制剂的配制,对医院制剂室的建设要求较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1年颁布了《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PP),GPP的目标是将人为的差错降低到最低限度,防止和减少产品的污染机会,建立高标准的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北京地区通过GPP认证的医院有五家,要加强制剂室管理,就要严格实施GPP建设,有利于促进医院制剂室改进硬件设施,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制剂生产行为,保障配制人员的安全。

3.2.2原辅料质量控制

含苯酚医院制剂配制所用原辅料的购入、验收、储存应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采购药用规格的原辅料;验收原辅料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应的标准进行检验;对制剂原辅料的包装、标签、说明书和质量进行逐批检查,对于不合格的原料药坚决不能投入生产。苯酚常温时是固态,为方便配制常制成液态酚储存,具体方法为称取固体苯酚加入适量的纯化水,测定其含量后(每1.05ml液态酚相当于苯酚1g),按比例投料。苯酚易挥发,不稳定,因此测定液化苯酚中苯酚的含量很重要,直接影响投料的准确性。

3.2.3质量标准和检验手段的完善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4年7月16日《北京市医疗机构制剂规程(2014年版)第一批质量标准》的公告,自2014年8月15日起执行。第一批公布的81个制剂品种中有6个是含有苯酚的制剂,分别为薄荷酚洗剂、炉甘石薄荷脑洗剂、苯酚滴耳液、苯酚软膏、复方苯酚软膏和复方硼砂溶液。2014版制剂规程鉴别项下信息完全,明确了苯酚及其他成分的鉴别方法;对每个品种中的苯酚及其他成分均进行了含量测定,其中3个品种使用了化学法,另外3个品种使用了色谱法;每个品种均添加了微生物限度及其他检查。以薄荷酚洗剂为例,2014版制剂规程中明确写出了苯酚和薄荷脑的鉴别方法,苯酚含量测定由碘量法改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排除了薄荷脑、甘油对碘量法的干扰,并进行了微生物限度和洗剂有关的检查。随着2014版制剂规程的和推行,应适当增加医院制剂室检验设备投入,保障必要的检验项目,并且完善质量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3.2.4医院制剂不良反应信息收集

医院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应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作好记录,并填表上报。检索北京ADR中心的数据库,近5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未检出薄荷酚洗剂、复方薄荷脑醑、复方间苯二酚洗剂、复方硼砂溶液、复方樟脑软膏、止汗擦剂、苯酚滴耳液、酚滴耳剂、苯酚软膏9个制剂的ADR。检索CNKI数据库发现用于口腔消炎止痛的樟脑酚引起过敏反应的个案报道,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药品监管力度逐年加大,大批药物的新制剂、新品种进入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医院制剂,含苯酚医院制剂使用量降低,ADR发生的可能性随之下降;上述9个含苯酚医院制剂大多在门诊使用,患者对于ADR的辨识力较弱,且医院疏于对门诊患者的跟踪回访,ADR漏报率较高,口腔用含苯酚的医院制剂多在诊室使用,医护人员更易识别出现的ADR。因此收集整理现有含苯酚制剂的ADR信息,需要医生、护士、药师和患者之间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渠道,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用药教育非常必要。

3.2.5医院制剂用药错误监测

用药错误(medicationerror,ME)在美国《JCI医院评审标准》中是指任何可预防的药品使用不当或可危及患者安全的事件。201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ME是指合格药品在临床使用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不当。ME可能出现在含苯酚医院制剂原辅料采购、制剂配制、质量检测、制剂运送、制剂调配发药等过程中的任一环节。建立ME监测报告系统,医务人员通过可靠途径上报ME,系统数据可用于分析、调查、评估、研究与分享,让其他同事和同行不再犯类似差错,达到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目的。

医院制剂的风险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药品风险控制中重要组成部分。苯酚使菌体蛋白变性有杀菌止痒的疗效,广泛应用于口腔及耳消炎止痛、皮肤杀菌止痒和器械消毒,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从监督管理和专业技术双方面着手构建并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医院制剂的生产、检验、使用、不良反应及用药错误监测等环节的风险控制,降低风险危害,保障医院制剂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赵慧陈志刚崔岩峥曾蔚欣吴彬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