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及费用分配探索

时间:2022-04-02 08:39:07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及费用分配探索

摘要: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步伐逐步推进,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成为事业单位成本控制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成本核算是检验事业单位成本信息质量,避免财政资金浪费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优化成本管理体系加强成本控制的重要途径。文章对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相应的成本核算与费用分配的合理措施,为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制度优化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成本核算;费用分配

成本核算一般是指一个企业对其生产运营费用、产品成本等进行的会计核算,它是成本管理的基本环节。事业单位由于其非营利性的特点,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或只对内部收支进行成本核算。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许多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正逐步朝着企业化管理的方向发展。为使自身在这样一种大的发展环境下获得相对优势的地位,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逐渐被提上日程,同时也显示出其重要性。成本核算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和费用的合理分配与控制,降低事业单位运营成本,是推动事业单位长久健康发展的基础。事业单位应当认真审视自身在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找出根本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

一、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意义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不仅是其向企业化管理转变中产生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更是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自律建设的迫切要求。事业单位作为政府行政机构之一,既受制于政府管理监督,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事业单位必须加强自身的成本管理与核算,将各项事务、项目的收支进行合理规划与核算,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利于政府资源的配置。如果缺少了成本核算,事业单位在资源分配上必将面临混乱的局面。成本核算的一个优点是能够有效和高效地使用资源来节省社会资源。其次,它有助于提升社会和经济利益。成本核算可以使人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收入和支出,知晓事业单位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有利于两者的和谐统一。第三,能够促进事业单位本身的健康发展。事业单位要想长久健康的发展与成长,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后盾。但国家的财政拨款远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实际公共服务的需要,需要事业单位自身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效益。因而,事业单位必须要对成本进行核算,以降低各项目支出,并提高资本利用率,创造更高的效益以服务社会。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及费用分配问题

(一)成本核算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在资金划拨上都是统一由中央财政供给。这就给诸多地区的事业单位提供了“懒惰”的温床。一些事业单位不及成效,在经费的利用效率上极低,致使经费浪费严重。加之,我国事业单位在奖惩与激励制度上不够重视和完善,导致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普遍缺乏成本管理的意识,在成本预算上没有预见性,致使后续成本管理不受控制,产生诸多浪费。此外,有些事业单位暂时没有按照国家制度收取所有款项,但隐藏部分收入,使其成为单位内部的自由资金。一旦被发现就上交这部分款项,若没有被发现,则成为事业单位自身的自由使用资金,完全无视国家的相关规定。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良好的成本管理和会计意识,对成本的控制意识淡薄。一旦事业单位出现财政危机,就无法应对。(二)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是阻碍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的模式相对简单,会计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控制力较为薄弱,且对资金的使用没有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导致成本过度分配以及成本核算不准确等问题,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完善成本核算制度。近年年,事业单位在成本核算制度的建设中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会计核算制度上仍存在核算与实际不符的情况。例如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对固定资产的计价、增加、转出、毁损、报废等具有较为详细的制度规定,但是实际使用中,往往对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没有进行明确,使得固定资产的净值与原值产生偏差,导致净资产、盈余的虚增等虚假现象。另外,有的事业单位在的会计核算权上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而不是权责发生制。这样一种财务管理制度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预算管理考核支出的会计需求,但不适用于成本核算,可能导致核算费用负担与实际的受益情况不符,不利于成本的比较与核算。(三)内部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本身在会计核算中存在不完善之处。首先,固定资产核算体系不健全。固定资产仅按初始价格计算,忽略折旧成本。因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维护需要使用额外的资金来进行。但折旧费用本身又不包括在单位成本里面,这就导致在核算固定资产时不能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计算。一些会计项目,如专项资金,维修资金等的产生可能造成事业单位的成本虚高。其次,在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中,固定资产的核算没有考虑计提折旧,这在无形当中降低了事业单位的收入成本,产生虚假利润,使得成本核算出现偏差。这些漏洞都存在于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体系中。

三、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及费用分配的措施

(一)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实施成本核算是严谨、繁琐且具备较强专业性的工作,需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成本集约化的培训与学习,使其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形成普遍的成本节约意识和成本核算意识。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将成本核算与正常本职工作联系起来,并与奖惩制度挂钩,建立起及时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全员性的成本核算与成本节约意识,从根本上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二)合理进行费用分配。成本费用的分配又称为分摊。采用成本分摊法可以按一定的系数将产品的成本进行分配。成本分摊的方式使得产品数量作为一个衡量的基准。作为基准的这类产品应当具有较大的销量以及相对稳定的价格,以确保基准的稳定性。系数的确定也基于与其他品种的比较。该方法具有非常显著的稳定性,非常适合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三)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是保障事业单位资金合理分配和利用的前提,也是保障事业单位长久健康发展的需要。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有必要从标准成本核算方法切入,增加预算目标的灵活性,并重新分配事业单位的经济收入和支出。在成本计划中,应以均衡的方式对项目的经济价值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应对事业单位的绩效情况进行评估考核。在思维转变的同时将关键点从经济效率转移,并充分发掘事业单位在业务水平上的优势潜能,实现多渠道效益收入。(四)优化内部会计核算体系。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体系的优化首先应制定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可以尝试累计折旧的方式,客观、真实地记录和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价值的损失。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折旧费用可包含在成本核算中。其次要建立成本考核制度,以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组织体系有效运行,并将该项制度落实到个人,促使单位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主动关心成本核算与管理事务。

四、结语

成本核算与费用分配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以及相应工作岗位的人员必须提高成本核算的意识,努力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与控制制度,并在实践中落实到位,如此一来才能保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全面性与真实性,为事业单位的长久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鞠骐丞,韩梅.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加强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7(8):86-87.

[2]马秀臻.试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7(22).

[3]杨雪梅.试析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8(12).

作者:温庆远 单位:外交部钓鱼台宾馆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