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对策

时间:2022-11-29 09:54:06

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对策

摘要:民间金融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增加国民经济建设,国家鼓励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有效利,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民间金融得到了更迅速的发展。但由于民间金融的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很多非正规民间金融形式和组织,使民间金融的负面效应逐渐加强。此于此,对目前农村民间金融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民间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根据新时期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对非正规民间金融通过正确的方法对其加以规范化引导。

关键词: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对策

我国幅员辽阔,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除了有一定的深度,也要有一定的广度,而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中,正规金融机构的辐射范围并不是非常广泛,需要民间金融的有力支持,民间金融发展潜力很大,为此,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整合和构建一套适合当今新农村发展现状的民间金融体系以对策各种问题的出现。

1现阶段农村民间金融的基本状况分析

民间金融制度规范化,是推动农业经良性发展的基础,可大大加强民间金融在规则与合理范围内发挥期应有的作用。在当前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上,往往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并存发展,其中,非正规金融主要指在正规金融体制之外的一种由非法民间金融部门或企业从事的,一个不被政府的法定制度保护的间接的融资活动,它可以是个人之间的,也可以是个人与企业之间,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一种营利性的直接融资活动。也正因为目前民间金融多种特性和多种形式的影响,农村经济主体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民间非正规金融借此补全了这个缺口。1.1民间金融发展的基本现象。民间金融补充了国家金融机构服务的业务空白,使更多闲散资金得到流动和充分的利用,促进了农业农村基础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国家对农信企业金融秩序和防范金融风险整顿力度的加强,在面对广大的农村资金需求,正规金融的供给已无法满足需求,导致农民和企业寻求民间非正规金融的支持,但这种发展不规范,呈无序性发展,破坏了基层经济的基础,形成不安因素。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户借贷的主要来源,一是正规金融中的信用社,占借款总额的36%左右;二是非正规金融的亲友、乡邻、朋友等借款,占到借贷总额的54%左右,所占比例份额相差不大,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基本可以平分秋色。1.2民间金融的特征与优劣性分析。1.2.1 缺乏稳定性。民间金融以政府正式金融制度安排为首要方式,为农村民间金融活动的开展产生创造了发展空间,但随着时间跨度的增长,金融交易范围的扩大,抵押物缺乏,民间金融的监管机构对运行机制和风险控制增加,导致交易成本上升,回报见效较慢,农村经济主体获得贷款的成功率不高,也缺乏一定的稳定性。此外,融资渠道不畅也制约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2.2 区域特征。农村民间金融内生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地源、血缘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短暂金融形式,是农村经济自身发展衍生而来的,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一般情况下,前者的民间金融活动较活跃,后者的民间金融活动比较迟缓。1.3非金融活动组织形式与特征。1.3.1 农村民间金融组织以私人借贷、企业借贷、合会、集资、地下钱庄为主,形式丰富多样,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既有以“一对一金融活动”,也有“分散型”金融活动,或以“一对多”的集中型民间金融活动。此外,还有非金融机构开展的,以典当行、担保公司为主的融资活动。1.3.2 农村民间金融有效调节了资金余缺,使资源配置和效率得到提高,但了导致了相关业务活动只能针对特定的区域范围展开,如邻里、亲戚、朋友等,形成的这个特定的客户群,因无法摆脱区域化特征和局限性,造成了非正规金融的市场发展瓶颈,一些地区,出现了大规模民间非正规金融活动失控现象,受到政府部门的明令限制和取缔。1.3.3 非正规金融具有灵活性,更加快捷、方便。审批程序简单,抵押与担保流程宽松。但非正规金融机构不设置存款准备金和呆帐准备金来抵御风险,缺少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的财务管理和审计稽核制度,势必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

2农村民间金融发展遇到的问题

2.1借贷行为不规范。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民间借贷不规范的行为,采用“口头约定”或者不正规的借条方式进行借贷,因此,更多的民间借贷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和道德基础之上的,缺乏有效的监管与规范的操作,当信用违约或资金链断裂时,容易引发经济法律纠纷和区域范围内的金融危机,造成借款人的损失和供给型金融压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冲击。2.2民间借贷行为缺乏对债权人的法律保护,金融秩序受到影响。由于金额市场本身的不确定性和道德风险无法避免,以及民间借贷经营监管具有的不规范性,相关金融监管机构无法完全掌握其真实情况,金融统计信息跟踪不到位,引发大量资金流向问题,使资金总量的监控作用丧失,在发生债务人违约不还款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债权人不当追讨贷款的行为,削弱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2.3监管工作难度大。集中型的民间非正规金融活动涉及当事人多、资金总量大、交易关系复杂,容易出现诈骗和投机风险,一旦资金链断开,危害巨大,引发当事人采取一些非理性行为,扩大事态发展,加大了监管工作难度,也间接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3农村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民间金融的存在弥补了正规金融服务的空白,在社会资金配置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自身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机制不完善性无法避免,使社会信用环境受到破坏,也会影响农村资金规模和投向控制,为此,必需规范管理民间金融,有效引导资本流向。3.1加强法制建设,确保民间金融管理规范化。首先,从政策上承认农村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其次,在法律上规范农村民间金融的市场主体与形式,职能部门和执法部门坚决打击暴力贷款,保护农民利益,并制定较强约束力的法律、法规,解决财务问题与纠纷事件,维护贷款人、债权人的正当权益,带动农村民间非正规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得到充分发挥。3.2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度,吸纳和利用民间资本,实施综合性发展战略。在政府单位严格监管、防范风险的条件下,实行低门槛激励政策,正确引导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流向,采取联合、入股等方式成立民间金融组织,鼓励私人、企业闲散资本的投入,达到和正规金融分工互补合作的目的,有效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上供求失衡,进而形成功能完整的农村金融体系,使农村金融发展更加与时俱进。3.3加快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对民间借贷形式的地下金融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开发符合广大农民需求的新型金融产品,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将优质民间借贷活动置换为正规金融活动。例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以有效解决现有农村地区正规银行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使农村地区投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使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农村金融体系的更加完善,进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此外,应敢于引进国外先进的资金管理模式,使民间借贷资金从台下走到台面上来,与国外金融机构和民间组织开展合作,实现民间金融替代品的开发。3.4打击非法集资活动。严格限制和取缔不正常的民间金融组织和活动,对不公平的,容易造成严重金融秩序的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为使担保机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基层农民或企业,可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建立小型贷款担保体系,使更多的农民和企业利用小额信贷业务进行生产经营,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定。

4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民间金融是解决农村经济主体的一种资金活动形式,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规范了农村民间金融监管的制度,使民间金融由最初的消费性转变为投资性,解决了农村经济主体融资难的问题,成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契机,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玲玲,刘思群.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2]范立颖,姜明明.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17.

[3]叶丽新,韩广俊.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作者:郭英 单位: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财政经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