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流通促消费惠民生思想研究

时间:2022-10-30 08:40:37

强流通促消费惠民生思想研究

摘要:一直高度重视内贸流通工作,围绕发展商品生产、运用市场规律、搞活创新流通、提升消费品质等方面,有过重要论述,形成流通惠民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强流通促消费惠民生思想,将为新时代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通体系、更好迈向流通强国、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关键词:;强流通;促消费

惠民生确保商品流通渠道四通八达

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习对发展商品生产、运用市场规律倾注了极大精力。要畅通经济运行各环节。1983年12月22日,习在发展商品生产三级干部会议上指出,目前,正定县正在经历着一个大转变,就是由不重视商品生产转变到重视商品生产;由自给、半自给的经济转变到商品经济的轨道上来。农业农村经济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从单一的种植业的小农业,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立体化大农业,这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也是一个突破性的战略转变。无论是种植业、养殖业,还是林业、牧业,要与副业、加工业、商业流通的发展联系起来,其经济效益将以成倍、成十倍的幅度增长。从发展趋势看,乡村工业和商业将在农村经济孕育中迅速发展起来,使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联成一体,形成中国式的农工商一体化。因此,对农工商各业应进行综合研究和整体规划,一定要树立“不抓农业不稳,不抓工业不富,不抓商业不活”的指导思想,站在发展商品经济的高度上总揽全局。横向上,抓全面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工副业、农工商综合经营,都要开创新局面;纵向上,搞集中突破,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环节顺畅起来。要重视商品经济。各级领导要从流通、信息、人才、技术、政策等方面总结经验,采取措施,搞好改革,做好工作,使我们领导的思想、作风、管理手段等适应发展商品生产的需要。他强调,认定优势,发挥优势,是加快商品生产发展的前提条件。发挥优势总的方针是:立足农村,依托城市,开拓广阔的农村市场。商品经济是一种开放性经济,要加快其发展,必须实行开放性政策,把内部的和外部的各种有利条件都充分利用起来。商业供销部门要广周丽群1、2博士后(1、北京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基地北京100070;2、清华大学北京100084)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在华外资联盟合作与我国产业安全研究”(项目编号:16BCG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辟流通渠道,减少中间环节,搞活市场,并积极主动提供商品信息,给予技术指导。特别是供销部门,要搞好体制改革,尽快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从经营型转为服务型。企业要重视生产与服务(包括流通)的关系。习指出,过去办企业靠的是国家计划,现在不行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是社队企业,主要靠市场调节。凡上一个项目,必须做好可行性调查,运输供应是不是及时?产品销售是否畅通等等,都应该调查清楚,才决定上否。如果我们仍寄希望于靠计划、靠包购包销,那就只能是坐以待毙。他举例说,蠡县的晴纶业,不是优势产品却可以大规模发展,主要是他们重视产前产后的服务工作,重视经销活动。为了搞好流通领域里的工作,他们一是建立了各种专业公司;二是开辟了各种专业市场;三是发动了4万多人到全国各地搞推销。这几手都是值得学习的,要尽快从靠包购包销转到靠市场调节上来,生产、经营一起抓,做到以销定产、以销促产。有些同志对此认识不足,导致企业没活儿干,产品没销路,产生埋怨情绪,他说:“要埋怨的话,先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市场竞争的思想准备”。 政府要大力加强信息工作。1984年2月,习在正定县委工作会上专门谈到强化发展商品生产手段,抓好信息,搞活流通,加强协作和联营问题。他指出,信息是商品生产的耳目和神经系统,是社会共享的人类一切知识、学问以及从客观现象提炼出来的各种消息的总和。有人把当今世界称为“信息世界”,把捕捉信息看成是搞活经济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可见信息的重要。正定县经济起飞的速度快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信息工作的好坏。不重视信息工作,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十分危险。加强信息工作,要建立机构、组织队伍。他提出要形成一个以县信息中心为中枢的“蛛网型”信息网。要有计划地在全国各地设立固定信息点,广辟信息渠道,并学会捕捉、分析和利用信息,使信息尽快转化为财富,转化为生产力等。要重视发挥市场作用。在发展正定商品经济中,习反复强调市场的重要性。他指出,市场的价值法则使许多人变得聪明能干起来。要依托城市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加工什么。在实践中正定总结出一套依托城市的诀窍: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被群众称为“二十字经”。根据实际,习领导大家大力开发“缝隙经济”,积极为石家庄市拾遗补缺,努力开拓商品生产门路。他提出,必须运用价值规律这个杠杆,依靠市场调节,扬己之长,填大工业、大城市生产生活之缺。寻缝觅隙,挤进去,站住脚。城市缺什么,就补什么。这不仅包括擀面杖、笤帚、拖把之类的普通日用商品,也包括一些在城市不好安排的高级化工产品。正定的同志把这种运用市场调节规律填补计划经济不足,以拾遗补缺、劳动密集型和小型分散为主要特征的小商品生产称为“缝隙经济”。所谓“缝隙”,既有空间上的“缝隙”,也有时间上的“缝隙”。空间上的“缝隙”,如国家计划之不周,城乡结合部的薄弱环节,大工业各行业之间的空档,市场上的供求矛盾,区域上的经济差异等都有“缝隙”可钻。时间上的“缝隙”,如农闲冬闲季节,工前工后的空余时间,也都有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可能。所以,只要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和空间上的“缝隙”,必然形成新的生产力。流通是商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抓生产必须抓流通。习指出,供销社体制、信用社体制都要改革。要鼓励农民个体进入流通,大力发展和支持个体商业服务性行业,大力发展和支持流通领域里的重点户、专业户,使他们成为流通领域的重要补充力量。要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和争取市场,主攻石市,挤入京津,咬住晋蒙,冲向全国,有条件的要力争打入港澳和国际市场。使正定县商品流通处于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常流不溢的良好状态。

强化市场导向,促进流通与生产相适应

在福建宁德,习提出,经济建设就是最大的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闽东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1989年他在论畲族经济的发展时强调,要树立商品经济观念,这是开放的前提条件。畲族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外力的帮助和推动,更需要内在活力的启动。要启动内在活力就要把原始的、自然经济的封闭保守的观念,改变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要以市场为主导。 习指出,今后闽东的发展,不但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更需要寻找适合闽东经济的道路,其指导思想归结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他强调,开发和扶贫对闽东来说,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都应统一于商品经济规律的运动之中。针对资源开发问题,习强调,资源开发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市场需要,从立足于本地资源这个角度看,我们很有必要树立“市场为主导”的战略思想,并由此确立一条“市场—技术—资源”的发展战略。自然资源不等于经济资源,自然优势也不等于经济优势。自然资源只有同市场结合,才是经济资源。利用和开发资源必须着眼于社会需要,商品必须是市场需要的商品。要做好粮食流通工作。习指出,闽东经济发展要上新台阶,必须把粮食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来抓,实行生产、经营、流通、服务的一体化。在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建立一批有适度规模的商品粮基地。同时,重视抓好粮食产后的流通工作,建立和健全流通渠道,使流通与生产相适应,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扩展农副产品销售市场。比如,有的地方有丰富的生产鲜活产品的资源,但当地市场却十分有限,因此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如果我们采用保鲜包装,就可以把鲜活产品运出去,从而扩展它的市场。此外,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可以提高农副产品的品位,提高它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这也是扩展销售市场的一个方面。

治理餐桌污染守护舌尖安全

食品安全是流通产业安全的关键目标,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2001年2月,新华社接连刊发两条反映餐桌污染的报道。时任福建省省长的阅后,立即作出批示:“‘餐桌污染’是一个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关系我省农产品能否扩大国内外市场和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大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此后,创造性地提出并一手推动的“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打响了治理餐桌污染的第一枪。多年来,治理餐桌污染连年成为福建省委省政府致力打造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全省食品安全总体保持良好态势,未发生较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为城乡居民的餐桌拉开了从种养到加工、流通、消费一条龙监管的“食品安全网”。2017年1月3日,对食品安全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这些年,党和政府下了很大气力抓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老百姓仍然有很多期待,必须再接再厉,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要加强食品安全依法治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职业化检查员队伍,提高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工作,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

加快流通等服务业发展

在浙江工作期间,在其所著《之江新语》中对服务业发展等有精辟论述。将服务业培育壮大为主动力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推进增长转型的客观要求。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将服务业逐步培育壮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产业”。推动服务业发展,必须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经营方式改造服务业,推动服务业现代化。要把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推动物流、金融、中介、软件和信息等与生产密切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更好地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服务。发达的运输、物流、商贸业,有利于生产要素和产品大进大出,实现工贸联动。要把服务业发展与专业市场提升结合起来,推动专业市场经营业态创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网上虚拟市场,借鉴现代流通经营方式改造商品市场和专业街区,完善市场服务功能。要把服务业发展与扩大消费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商贸、旅游、文化、体育、保健、商住等服务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总结推广兴商建市的“义乌经验”。义乌通过坚持“兴商建市”战略不动摇,走出了以商贸业为龙头,发展国际小商品城,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成功之路。对此高度肯定,他指出:“义乌的发展是过硬的,在有些方面还非常突出;义乌发展的经验十分丰富,既有独到的方面,也有许多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方面”,要进一步总结、提炼、推广。2006年6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在义乌召开座谈会,推动当时已在浙江掀起的学习“义乌发展经验”的热潮向纵深发展,在这次座谈会上,将义乌的经验概括为“莫名其妙的发展、无中生有的发展、点石成金的发展”。

以登高望远姿态大力发展现代流通

重视流通的先导性作用。2007年8 月,上海市委举行常委学习会,听取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关于《现代流通与国家竞争力》的专题辅导报告。时任市委书记的指出,现代流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先导性力量,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载体。要以登高望远的姿态,大力发展现代流通,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上海经济集聚和辐射作用。提高站位发展现代流通。强调,上海的发展需要着眼更高的层面、占据高端位置。要有远大眼光,树立全局观念,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更高阶段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流通,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在产业链中占据高端位置,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要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在积极发展现代流通中不断提高上海的集聚、辐射能力,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要充分利用上海处在国内外市场“交汇点”的优势和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发挥“窗口”和“桥梁”作用,发挥集聚和辐射功能,使上海成为长三角、长江流域和国内外各种要素大流通、大交换的制高点,成为资本流通、商品流通、技术流通、服务品流通和信息流通的中心。

保护和传承中华老字号

要发挥老字号的质量示范作用。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品牌是信誉的凝结。一个品牌一旦在老百姓心目中确立起来,就可以成为质量的象征、安全的象征,老百姓就会放心购买和消费。因此,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我们有信誉、有市场的食品品牌还是太少了。一些老字号逐渐消失了,有的即使还在,但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失传了,有的用流水线生产,产品口味同过去相差甚远。名称还是那个名称,味道已经不是那个味道了。要保护和传承食品行业老字号,使优秀品牌不断发扬光大,发挥其质量管理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强品牌建设,积极争创名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要增强老字号发展信心,促其重放光彩。2017年,在全国政协关于老字号的调研报告上批示,做好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工作,营造良好有利环境,让民族品牌大放光彩。2013年底,曾光顾餐饮老字号庆丰包子铺,党的召开后的10月31日,再次带领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沪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参观后到上海老字号“老半斋”餐馆就餐。这些举动强化了人们对老字号品牌的身份认同,激活了消费者的国货意识,也极大地鼓舞了老字号品牌企业的发展信心。

流通枢纽要“买全球卖全球”

2013年11月,到被称为“中国物流之都”的山东省临沂市调研,他表示,临沂物流搞得很好,要多元发展,向现代物流迈进。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2014年5月,到河南郑州调研,听说郑州着力打造国家铁路一类口岸、多式联运服务中心、中欧班列货运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更多的“中国制造”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集结郑州再向世界各地出发,他非常欣慰。希望河南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做贡献。在考察了河南保税物流中心“物汇中原,畅通其流”的情况后,总书记勉励他们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战略目标不断前进。

“互联网+流通”要更好造福于人民

2015年7月,在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会议上指出,内贸流通经历了三次革命,目前信息技术、科学技术推动内贸流通创新,电子商务发展很快。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为流通创新营造好的环境。在浙江乌镇视察“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时指出:“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很多领域的创新发展起到很强带动作用。互联网发展给各行各业创新带来历史机遇。要充分发挥企业利用互联网转变发展方式的积极性,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创业探索”,“互联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很多领域的创新发展起到很强带动作用。我们要用好互联网带来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2016年4月,在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要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我国互联网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的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要通过创新驱动和引领,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提供有力支撑。

以品质消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

2014年2月,视察北京时,提出要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2017年2月,再次视察北京,仍强调要不断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前进。他指出,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问题为突破口,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要健全制度、完善政策,不断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这里讲的公共服务供给就包括社区商业等流通设施网络,以及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消费需要的各类服务。因此,北京根据视察的重要精神要求,提出加快推进全市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撑。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经济学角度看,美好生活的核心内涵和主要目标是通过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品质消费需要,提升居民福利水平,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此,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要在现代供应链、中高端消费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国家发展改革委编.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人民出版社,2018

4.张美君.马克思消费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5.谢加书.美好生活建设的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0)

作者:周丽群 单位:北京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