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领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23:14:40

流通领域

流通领域范文篇1

为加大无公害蔬菜监测力度,落实检测责任,确保消费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流通领域蔬菜监测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无公害蔬菜监测工作一项利民的事业,各无公害蔬菜检测单位、各有关流通企业,要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出发,把无公害蔬菜监测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本单位经营的蔬菜安全可靠,让消费者放心食用。

(二)建立信用制度。无公害蔬菜检测单位要建立市场业户诚信档案和蔬菜来源信息档案,并实现信息共享,通过采取与蔬菜生产基地、供应商签定质量协议的形式,控制蔬菜质量,确保蔬菜质量责任可追溯;餐饮行业要建立蔬菜来源信息档案,建立健全索票索证制度,不得采购未经检测的蔬菜,以确保就餐人员的食品安全。

(三)建立警示制度。各无公害蔬菜检测单位主办单位要针对管理对象,分别建立“绿、黄、红”警示制度,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对不合格蔬菜经营业户、不合格蔬菜来源地等登记造册,规范管理。

(四)建立健全信息上报制度。各无公害蔬菜检测单位要严格按照市经贸委的要求,及时将有关蔬菜监测信息上报区财贸局;检测出不合格蔬菜需要销毁时,要提前上报区财贸局。从即日起,按照市经贸委的要求,凡是来源的黄瓜一律进行封存,并将有关信息报区财贸局。同时,各无公害蔬菜检测单位每日上午10点前将蔬菜检测情况报区财贸局。

流通领域范文篇2

摩托车乘员头盔主要性能是当摩托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能有效的保护佩戴者的头部,减轻激烈碰撞时带来的强大冲击刺入头部而引起的严重伤害。以往事故调查分析表明,不佩戴头盔的摩托车可乘人员在发生事故时,比正确佩戴头盔的多几倍。据此,骑乘摩托车正确佩戴质量合格头盔对保护骑乘人员的生命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防护作用。**年6月份,市局在全市开展了流通领域头盔质量的专项监测。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监测情况

此次监测共抽取了4个批次商品。经检测,4批次全部不合格。

二、监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佩戴装置强度、耐穿透性不符合标准要求:本次抽检中,4批次商品全部没有达到强制性国家标准中规定佩戴装置强度中有无系带撕裂撕断、连接脱落及搭扣松脱现象,耐穿透性钢锥落高全部穿透头盔与头型产生接触。

三、后续处理要求

流通领域范文篇3

**年3月份,市局根据《***全市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计划》的安排,对全市流通领域销售的农资商品进行质量监测。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监测情况

此次监测共抽取了12批次商品。经检验,合格9批次,不合格3批次,合格率为75%。

二、监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在本次抽查中,受检样品复合肥料所测项目中总养分不符合GB15063-2001中中浓度及标明值要求,噻·异乳油所测项目中噻嗪酮质量分数、异丙威质量分数不符合Q/PAT04—2005要求,辛·灭·水(虫灭克)乳油所测项目中辛硫磷质量分数、灭多威质量分数、水分项目不符合Q/QSJ006—2005要求,判定该产品为不合格。

流通领域范文篇4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场,是指从事食品交易活动的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包括集贸市场、超市、百货店、仓储式会员店、便利店、食杂店等)。

本办法所称经销商,是指从事食品批发、零售、现场制作销售等活动的组织或个人。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品流通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商务部负责全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行业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行业管理,负责指导、督促市场建立保障食品流通安全的管理制度。

第五条市场和经销商应当取得营业执照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经营食品的相关证照,其食品经营环境应当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六条市场应当设立负责食品安全的管理部门或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控本市场的食品安全状况。

第七条市场应当建立以下管理制度:

(一)协议准入制度。市场应与入市经销商签订食品安全保证协议,明确食品经营的安全责任。

鼓励市场与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厂“场地挂钩”、“场厂挂钩”,建立直供关系。

(二)经销商管理制度。市场应当建立经销商管理档案,如实动态记录经销商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经营产品和信用记录等基本信息。经销商退出市场后,其档案应至少保存二年。

禁止伪造经销商档案。

(三)索证索票制度。市场应当对入市经营的食品实行索证索票,依法查验食品供货者及食品安全的有效证明文件,留存相关票证文件的复印件备查。

(四)购销台账制度。市场应当建立或要求经销商建立购销台账制度,如实记录每种食品的生产者、品名、进货时间、产地来源、规格、质量等级、数量等内容;从事批发业务的,还要记录销售的对象、联系方式、时间、规格、数量等内容。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市场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记录在案。

发现在本市场销售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经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确认,市场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依法报相关部门处理。

第八条鼓励市场申请绿色市场认证,并使用相应的认证标志。

禁止冒用、使用伪造的前款规定的认证标志。

第九条市场现场制作食品、散装食品及生鲜食品销售应当具备保障食品安全的设施设备和条件,远离污染源,并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

鼓励市场现场制作食品在消费者可视范围内操作。

市场生、熟食品应分区销售,防止交叉污染。

第十条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市场巡查制度,对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完善食品安全的市场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

第十二条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与食品流通行业中介组织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

第十三条鼓励新闻媒体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任何单位或个人可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举报、投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十四条市场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第十五条商务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不依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流通领域范文篇5

根据《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若干意见》和《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做好支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有关资金管理的通知》要求,商务部、财政部决定依托现有*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延伸网络,扩展功能,进一步完善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现有*服务中心为基础,建成以省、市两级*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商务执法队伍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具备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的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畅通流通领域举报投诉服务渠道,切实强化市场监管,维护流通秩序。

二、建立健全举报投诉服务工作网络

完善现有省级*服务中心,建设地级以上城市*服务中心以及县级举报投诉服务联系点,形成省、市、县上下一体的举报投诉服务工作网络,作为生猪屠宰、酒类流通、特许经营、零售商促销、零供交易、报废汽车回收、“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流通领域举报投诉、咨询服务的公共服务窗口,执法和举报投诉等方面数据统计汇总的工作平台。

(一)完善省级*服务中心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现有*服务中心,开通互联网在线举报投诉窗口,调整工作职能,拓宽工作范围。中心主要负责:

1.受商务主管部门委托,承担指导、督促本省(区、市)地市级*服务中心有关工作。

2.接收涉及本省(区、市)的互联网在线举报投诉。

3.协助执法队伍督办处理重大案件和跨区域案件。

4.统计、汇总、分析、上报本省(区、市)举报投诉信息、数据,以及执法数据等。

5.组织开展相关宣传及培训工作。

6.维护中国市场秩序网(www.*.)地方子站。

所在省会城市或其他地级城市未开通*举报投诉热线前,省级*服务中心要继续承担其举报投诉和咨询工作,确保工作有效衔接。

(二)建设完善地级以上城市*服务中心

地级以上城市商务主管部门建设*服务中心,开通*举报投诉服务热线,作为承担举报投诉咨询服务的主渠道,同时承担执法和举报投诉等方面数据统计汇总等工作。应达到以下条件:

1.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条件不成熟的,也可设在商务执法队伍内部,安排专职工作人员,保障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工作人员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2.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面积原则上不少于50平方米,并按照商务部确定的统一标识和风格进行装修。

3.配备开展举报投诉咨询服务及数据统计汇总工作所需要的电脑、PC坐席台、*语音呼叫应答一体机、网络交换机、操作控制台及应用服务器等软硬件设备。

4.建立举报投诉流转、案件督办、数据统计汇总等工作机制,形成完整的举报投诉案件分流、转交、办理、反馈流程。

5.建立举报投诉奖励制度。

(三)设立县级*举报投诉服务联系点

县级商务主管部门在商务执法队伍内部安排专人,配备必要的设备,作为商务执法队伍与地市级*服务中心,以及上级商务执法队伍之间的联系点,不单设机构。主要负责:

1.处理流通领域群众来信来访。

2.接收地市级*服务中心转交本级商务执法队伍处理的举报投诉案件,及时反馈处理情况。

3.通过地市级*服务中心,及时上报需由上级商务主管部门执法队伍处理的案件。

4.采集上报扰乱流通秩序的突发事件,报送有关执法数据和信息。

三、加强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整合、充实、加强现有商务执法队伍,作为*服务中心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力量,保证接收的举报投诉案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一)建立省级商务执法队伍与*服务中心间协作配合机制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探索建立内部商务执法队伍与*服务中心间的协作配合及应急处置机制,密切二者工作联系。重大举报投诉案件由商务执法队伍进行调查处理,相关执法数据信息由*服务中心统一汇总上报。

(二)提高市县商务执法队伍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市、县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整合、充实、加强现有执法力量,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快速检测、调查取证、防护等执法装备,加强执法人员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及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建立健全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四、搭建信息化的后台支撑服务系统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后台支撑服务系统,为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电子数据信息传输通道。

(一)改造中央后台支撑服务系统

商务部改造现有中央数据库,以及举报投诉流转、公文传输、语音呼叫、集中管理等子系统,实现数据统计汇总、综合分析、分类查询等功能。

(二)建设地方信息化数据终端

各省、市、县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按照商务部确定的统一标准和技术要求(具体方案另发),为*服务中心(联系点)配备相应的信息化数据终端设备,与中央后台支撑服务系统对接,实现中央、省、市、县四级上下贯通、横向连接,保证数据信息快速传输。

五、工作安排及要求

(一)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对全国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具体建设标准和工作要求;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会同本级财政部门制定工作方案,统筹安排并组织实施本省(区、市)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二)各市县商务、财政部门根据本省(区、市)统一工作部署及要求,建设本地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

(三)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将对符合条件的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给予奖励。2009年主要支持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市、县。具体办法另行下发。

(四)各地要切实加强对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统筹规划和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加强调查研究,准确评价工作成效,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有关建议,请及时向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和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反映。

流通领域范文篇6

市政府:

针对目前部份消费者和经营者反映的我市散装白酒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局就流通领域散装白酒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流通领域共有散装白酒经营户xx户,年销售量约xx吨,其中:市城区散装白酒经营户xx户,年销售量约xx吨,其它县、区散装白酒经营户xx户,年销售量约xx吨,散装白酒的经销商和消费群体大多集中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在xx户散装白酒经营户中,已办理营业执照的xx户,xx户未办理营业执照的正在催办中。我市流通领域散装白酒质量不容乐观。2005年,我局组织对全市流通领域散装白酒质量监测抽查xx个批次,合格xx个批次,不合格xx个批次,不合格率达到了xx%,主要不合格指标为总酸、总脂、固体悬浮物、酒精度,个别批次的散装白酒还出现了甲醇超标。大量的质量不合格散装白酒充斥市场,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商部门对我市流通领域散装白酒监管中采取的措施

按照国务院国发[2004]23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及川编办[2005]14号转发的中央编办发[2004]35号《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质量监管。一直以来,我局对流通领域散装白酒质量问题高度重视,对散装白酒的经营进行了严格的监管,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严把经营主体准入关

申请从事散装白酒经营的申请人,除须提供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房屋租用协议等办照的相关资料外,还必须提供卫生局颁发的卫生许可证。我局坚持不提供卫生许可证一律不办理营业执照的原则,同时加大了对无照经营散装白酒的查处力度,做到了一经发现就严厉查处,决不手软。2005年,我局对无照经营散装白酒的x户经营户进行了限期整改及处罚。今年,我局又以川工商x办[2006]x号下发了《关于开展依法清理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工作的通知》,把依法开展清理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工作作为了2006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局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工商局规定的内容和范围严格进行清理。目前,针对部份消费者和经营者反映的散装白酒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我局又把散装白酒经营户的经营主体资格清理规范作为了清点,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2、建立散装白酒质量监管长效监管机制

我局在全市流通领域推行了“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的监管模式,加强了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在食品经营户中重点推行了“查验登记制”和“承诺制”,要求食品经营户特别是散装白酒经营户严把进货质量关,对其销售的散装白酒建立进、销货台帐,向进货方索取发票、质量检测报告等相关资料并进行严格登记,向消费者承诺其质量安全。经营者的自律行为,使散装白酒的进货质量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3、充分运用监测抽查等手段,加强对散装白酒的质量监管

2005年,为清查部份经营者打着“高梁酒”的旗号,销售用酒精勾兑的散装白酒欺骗消费者,尤其为了堵绝用甲醇、工业酒精和工业合成乙醇掺水勾兑而成的散装白酒在我市流通领域销售,我局以川工商遂办[2005]2号下发了《关于对全市流通领域散装白酒质量进行重点清查》的通知,对散装白酒经营户进行了重点清查,全年共进行专项整治x次,对散装白酒监测抽查xx个批次,对销售不合格散装白酒经营户进行了限期整改及处罚。今年2月,我局又组织了对全市流通领域散装白酒进行监测抽查了x个批次,针对散装白酒的大部分销售商和消费者集中在农村的特点,我局将监测重点区域放在了xx、xx、xx、xx4县(区)的农村市场,目前,检测结果正在确认中。

三、在今后对散装白酒的监管中,我局将做作好以下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经营者和消费者对散装白酒质量的安全意识

继续指导和督促经营者树立诚信自律意识,把好进货质量关。通过新闻媒体和印发宣传单等形式,向消费者广泛宣传购买散装白酒时一定要查看经营方是否有营业执照,销售的散装白酒是否有厂家提供的工业生产许可证复印件等相关资料,不要只图便宜,购买质次价低的散装白酒。尤其要通过社区、市场、农村工商所等设立的宣传栏将其宣传到出租屋住户、民工、农民等购买力较低的最基层群众。

2、继续将对散装白酒质量的监管作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重点,加大对销售质量不合格散装白酒行为的打击力度

针对流通领域散装白酒的质量问题,我局将其作为今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将组织对全市流通领域散装白酒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各类食品市场、集贸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的巡查力度。今年我局还将把食品安全特别是散装白酒的监测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确保农村消费安全。

四、几点建议

1、散装白酒生产前置审批和市场准入审批部门要严格把关,强化生产许可证管理,不具备生产和经营条件的一律不予审批。

2、卫生、质监等部门要加强生产领域的卫生、质量监管,防止不符合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3、工商、卫生、质监等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强配合,共同做好对散装白酒质量的监管。

流通领域范文篇7

一、目标

建立和健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制度,切实履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职能。定期组织对各类商品进行质量抽检,对抽检的不合格商品进行动态分析,适时消费警示,指导消费。对经销不合格商品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确保“抽查一种商品,查处一批案件,教育一批企业,规范一个行业”,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二、任务

除认真完成市局布置的商品抽检任务外,本局原则安排每一季度组织1-2次集中抽检,每年不得少于8次,每次抽检商品不得少于10个批次,并将商品抽检结果在取得检验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将监测信息录入省局商品质量监测软件,同时以书面形式上报市局;各工商所应积极配合县局组织的抽检工作,自行组织的抽检活动应将结果及时报县局备案。除市局统一对外有关消费警示外,本局也将加强12315预警信息工作,通过预警平台,定期或不定期的向社会有关商品的质量信息。

三、重点

根据市局的抽检计划,结合本局实际拟按季进行各类抽检:

第一季度以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为主题,主要抽检粮油、烟酒、酱油、酱菜、奶制品、豆制品、调味品、保健食品、营养食品等商品。同时开展对农资商品的专项监测。

第二季度以保护儿童安全健康为主题,组织开展对儿童食品、儿童用品等商品的抽检,重点监测蜜饯、膨化食品、儿童玩具、文具等商品。同时,组织开展对酒类、夹板、地板、钢材等建材类商品,开关、插座、消毒柜等机电类商品监测。

第三季度以人民群众安全度夏为主题,主要抽检月饼、饮用水、饮料、冷饮、罐头、榨菜、电风扇、洗发液、洗衣粉、蚊香、牙膏等商品。

第四季度以保障节日商品供应,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为主题,主要抽检营养品、滋补品、保健品等食品监测。同时组织开展酒类、电瓶车、服装、高压锅、热水器、黄金、珠宝、玉石饰品等商品监测。

各工商所应根据块状经济特点和消费者的投诉热点组织组织开展相应的一些抽检工作。例*的农副产品、小家电、装潢建材、群众关心的眼镜、手机、药品、煤气等。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局所要高度重视商品抽检工作,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今年的抽检方式仍以消保科为主,各所配合。

(二)搞好计划。根据市局下达的任务和提出的重点,从本县实际出发,各所多献计献策,制定好具体商品抽检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积极做好商品抽检工作。

(三)加强沟通。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多联系,加强沟通,取得政府的支持;通过消费投诉等渠道了解商品质量情况;与相关检测部门多联系,了解检测信息;与兄弟局所多联系,学习他们好的工作方法。

(四)规范操作。在抽检过程中,要出示检查证,一要统一填写《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单》;二要向被检单位付费购买抽检样品;商品监测时可邀请检测单位一起参与商品抽检。

流通领域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平安”的总体要求,以提高行政能力为抓手,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实施有效监控,排查商品质量安全隐患,及时、快速、有效地处置商品质量引发的安全问题,预防和遏制商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蔓延,最大限度地降低商品质量问题的危害程度,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目标

通过实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信息公示,及时有效地消除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问题,防止区域性重大商品质量问题的发生,形成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增强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增强消费者的监督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商品消费安全的信心和满意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三、公示内容

根据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所掌握的情况,以及采集获取的有关信息,重点对以下信息内容实行公示:

(一)全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和检测情况;

(二)全区涉及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举报和投诉情况;

(三)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对有关流通领域商品质量问题的公告、公示内容及预警信息;

(四)被各级媒体曝光并证实涉及流通领域商品存在质量

及安全问题的事件;

(五)辖区内群众关注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问题信息;

(六)有关商品知识、假冒伪劣商品的识别和法律法规常识等信息。

四、工作机制

为了有效地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信息公示工作,根据流通领域商品监管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网络。决定成立区流通领域消费安全建设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并下设办公室;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以工商部门组织实施,乡镇、街道、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各社区、行政村和大型商场(超市)落实责任的信息采集和公示工作机制,规范信息的采集和公示。

(一)信息采集。信息采集工作主要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实施,乡镇、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确定信息采集报送联系人,各社区、行政村和大型商场(超市)确定信息采集员。各职能部门按职责采集相关公示信息,重点是职能范围内对流通领域商品的相关检查和检测结果信息;各社区、行政村和大型商场(超市)结合各自受理投诉、处理纠纷等实际采集相关公示信息,由工商部门进行汇总整理和审核。

(二)信息公示。采集汇总后的信息内容,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把关后,通过在各社区、行政村和大型商场(超市)建立信息公示栏(橱窗)、相关媒体设立信息公示栏目等形式进行定期公示,重要信息内容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领导小组审定。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信息公示是深入实施商品准入工程,进一步探索并完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体系的重要举措,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必须从建设“平安”和提高行政监管能力的高度出发,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明确专人负责该项工作,主动落实相关信息采集、报送和工作。

(二)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信息公示工作和商品准入工程要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为这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工作创造一个有利的工作氛围和条件。形成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全力推进、社会舆论积极关注、企业商店主动配合、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

流通领域范文篇9

一、开展工作

(一)加大力度整治商贸流通领域企业食品安全。

今年我局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并在年初和年中,分别开展食品安全党组会议,讨论并提出做好商贸行业食品安全相关工作。加强对餐饮、酒店行业的食品安全的日常检查工作,包括对西园宾馆、雒城汇、新滨江酒店等大中型餐饮、酒店行业的食品安全和公筷公勺使用检查共计200余家次,同时加强对新百伦、邻你。永辉等6家大型商超的食品安全不定期的检查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

(二)加大宣传,有效管控。

按照市食安办对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我局以餐饮(酒店)行业为重点,突出工作重心,细化工作措施,深入餐饮行业大力开展宣传,发放食品宣传资料800余份;二是张贴食品安全标语150余份。督促商贸流通企业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我局工作人员对世纪百盛、沃尔玛等商超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并通过LED显示屏对群众宣传食品安全标语,提高我市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形成全民关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增强我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各商超分别以摆放宣传展架、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等方式向广大市民普及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相关知识,展示产品从源头跟踪到各环节的流通过程,演示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如何查询产品溯源,让居民了解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目标、意义,引导消费者采购物品时主动索要带有追溯码的价格标签或销售小票,掌握追溯信息查询方法,实现明白消费。

二、下一步打算

(一)持续做好商贸流通行业食品安全。

进一步规范全市大型商超和大型酒店餐的食品安全工作,要求餐饮单位规范食品采购索票索证行为,加大对行业企业宣传力度,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餐饮行业食品安全工作。

流通领域范文篇10

近年来,一些企业和个人采取种种不正当手段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坑骗、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继“毒奶粉”之后,各地惊现“毒韭菜”、“毒粉丝”、“毒泡菜”、“苏丹红一号”等,由来已久的质量问题,成为现代人“寝食难安”的隐形杀手,直接危及了我国经济秩序的良好运行。针对当前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存在的这些问题,为准确了解和掌握我市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现状,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和途径,进一步促进消费健康有序运行,我局于今年4月及时组织全市工商系统对目前辖区内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和消费领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消费者、经营管理者,召开消费者、经营管理者座谈会等形式,我们发现我市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特别是农村食品质量还存在许多问题,监管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及时研究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加强监督和管理,让广大消费者用得放心,吃得开心。

一、基本情况

(一)我市辖地有消费人口380万,各种企业9928户,个体工商户58568户,其中经营商品的企业3809户,个体工商户25467户。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品种数万余种,仅2004年,消费品零售额就达76.78亿元,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面广、量大、任务烦琐。

(二)根据国务院对工商等职能部门对商品质量监管职责划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药监、卫生等相应承担了商品及服务质量的监管,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国务院从2001年8月划归工商行政管理局管辖。三年来,我局在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保护生产者、消费者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充分肯定。

一是思想统一,认识到位。全市各区(县)工商局、分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讲政治的高度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履行职能,积极推进监管职能到位,加强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确保了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

二是健全机构,责任落实。为适应监管工作需要,绝大部分区(县)局、分局成立了消保工作机构,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为推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奠定了必要的组织基础。与此同时,建立和完善了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了横到边、纵到底,使目标责任落到实处。

三是认真组织开展了各种专项执法行动。2004年5月以来,我市各级工商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检查经营户55932户(次),取缔无照经营户204户,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341件,罚没金额48.65万元,并查获了一大批劣质大米、注水肉和过期变质食品。

四是加强了对商品质量监测抽查及后处理工作。2004年12月至今,我市各区(县)工商局、分局重点对农用生产资料中的复合肥料、磷肥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醋、豆制品、干杂、腌腊制品、散装白酒、面粉、食用油等进行了监测抽查,共抽查342个批次。同时加大了抽查后处理工作力度,立案调查156件,处罚款19万余元。

五是探索和创新了监管模式。一是在落实省局“四制两查”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推行了“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的监管模式,即《商品市场准入制度》、《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重要商品入市备案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商品质量日常监管检查、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引导经营户向社会公开承诺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加强行政指导,帮助企业树立规范、诚信、守法的经营理念。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又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将以监督管理为主的模式逐步转变为企业自律为主的模式。目前,全市工商机关已指导近90%的大中型商场、超市、市场业主建立了“五制”、“一承诺”制度,并上墙公示。二是建立了流动检测制度。市工商局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30余万元购买了配备专业农药残留测定仪、亚硝酸盐快速测定仪等快速检测设备的检测车辆,深入城乡,对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的食品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组织商品质量监测抽查。同时制定了《商品质量检测暂行规定》和商品质量抽样工作单。三是积极探索了新的监管模式。市工商局制定了生猪屠宰销售管理办法,在全市实行猪肉“厂场”、“场店”挂勾制度;安居区工商局印发了《食品市场规范管理方案》;大英县工商局在企业和个体户中认真开展“诚信服务、诚信经营”活动;射洪县工商局帮助指导农资经营企业建立“二帐二票一卡”制度,并与农资经营户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

六是以加强12315信息化平台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了网络的快速联动功能。积极开展了消保维权“六进”活动,实现了12315进市场、进商厦、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镇、进风景区,在商场、宾馆、社区、乡镇、学校、旅游景点等设立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点405个,使申诉举报维权点覆盖全市城乡。大英县工商局12315青少年维权岗受到了共青团四川省委等部门的表彰。

二、我市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本身存在的问题

尽管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做了大量工作,但调查中依然发现:我市一些经营者伪造或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出售过期或变质商品;一些商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成为假冒伪劣的集散地;农村市场商品质量问题还比较突出;消费者自身的消费水平低,维权意识淡薄。

1、食品类

(1)小作坊生产的、保质期较短的食品质量堪忧。由于小作坊投资少,生产制作工艺简单,卫生条件较差,生产出的食品质量无法保证。

(2)城乡结合部小副食经营店大多处于监管盲区,且部分店主对一些国家新颁标准不了解,继续销售过期变质及国家已明令禁止销售的食品现象较为普遍。

(3)厂家打行业标准的擦边球。如国家经贸委在2003年3月17日发出了废止《半汁葡萄酒》(QB/T1980-1994)行业标准的公告,要求半汁葡萄酒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时间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可一些厂家却在半汁葡萄酒的名称中添加“露”字样,将其名称更名为半汁葡萄露酒,这些半汁葡萄露酒目前仍在市场上流通。

(4)按《食品标识标注规定》第5条第2款规定:“产品或者产品销售包装的最大表面的面积小于10C㎡的,在产品或者产品销售包装上可以仅标注产品名称、生产者名称”,但仍有一部分小袋包装(10C㎡以上)食品没有标注生产日期,只标明生产日期见外包装或只标注保质期。

(5)一些饮料、果冻、油炸食品虽然标明了生产日期,从直观看其色彩鲜艳、包装诱人,但其内在的食品卫生安全令人担忧。

(6)食品的外包装存在缺陷。如小果冻因包装较小,“幼儿老人请勿大口吞食,以防噎喉”等警示语无法以较大的字样醒目的印在包装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化妆品、首饰、服装、鞋类

(1)化妆品成份标注不全不明现象严重,消费者无法详细了解所买化妆品的准确成份,因而难以买到适合自己肤质的化妆品。

(2)一些美容、美发店自行配制一些美容、美发膏,因其配方成分并未得到科学的验证,加之消费者存在个体差异,致使个别消费者脱发、毁容。

(3)一些化妆品商店、化妆品专柜受利益的驱使,暗中销售假冒的品牌化妆品。

(4)首饰广告宣传严重误导消费者。如商家利用钯金、铂金外观色泽相似的特点,把钯金(Pd)首饰说成是铂金(Pt)首饰,按铂金价格进行销售,足铂的价格是298/g,足钯的价格是168/g,用钯金首饰冒充铂金首饰进行销售,商家的利润空间巨大,而大部份消费者在这方面的分辨能力很低,容易上当受骗。

(5)标识误导现象严重。如某些纯棉、羊毛服装标明纯棉、羊毛含量100%,但其中却含有其它成分。

(6)服装面料存在问题较多。如PU革面料制作工艺方面可能存在缺陷,制成的服装易起泡、脱层、掉色,一些天麻、粘纤类面料即使按说明进行洗涤也易变形缩水,部份羽绒服由于面料密度不够,易冒羽绒、起球。

(7)鞋类中皮鞋不透气、脱胶、掉线、泛硝现象严重。

3、通讯器材及家用电器类

(1)厨卫用品质量问题较多。如热水器不仅存在有质量问题,还涉及到房屋是否设计烟道,安装过程是否规范等问题,燃气灶点火开关易坏,易漏气,而且厨卫产品品种繁多,价格差异很大,价低的几十元,价高的上千元。

(2)部分返销机被商家当正品机销售。按规定,通讯器材及家用电器在三包期内退厂处理的,经厂处理后再降价销售,但在标识上用英文的A或B、中文的残或次来表明是返销机,可很多厂家的标识却很模糊不清,即使标识清晰,一般的消费者也不明白A或B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另外,一些以旧换新回收的返销机未回到原厂家销毁,而是流入一些不法商家,组装后流向农村。

(3)厂家一是钻3C认证的空子,明明只认证了一个型号,但却生产一系列产品。按规定,每个型号、每个价格的产品都需进行3C认证。二是未经3C认证,却乱打认证标志。

(4)不知名字、不晓品牌的洗衣机、燃气灶等家电充斥规模较小的卖场,并在市民居住区摆地摊进行销售,这些产品大部分来自江浙一带的手工作坊,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5)摄影、摄像器材类水货较多,一类逃避关税的水货质量不错,但其售后服务没保证,另一类仿冒水货质量较差,返修率很高。

总的来看,流通领域商品的知识产权被侵害;厂家乱打免检、认证标志;商品质量问题突出;傍名牌、假冒名牌等现象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中均存在。

(二)监督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现象。

1、品种繁杂,点多面宽

流通领域的商品品种成千上万,涉及到的领域众多,经营者遍布城市、乡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仅担负着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职责,同时还担负着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重要职能。独立监管力量单薄,人员数量少,平均每人应对消费人口近万人,要监管好流通领域遍布城乡、成千上万个商品的质量,有力不从心之感,目前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种商品的质量出了问题,就重点检查、监管哪种商品,缺乏全面性和预见性。

2、监管范围过窄

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大部分集中对过期失效商品和外包装的标识检查,对商品内在质量的监管软弱,商品质量监测往往只集中在少数重要种类商品上。

3、监管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监管方式相对孤立,未能与日常的市场巡查﹑定期不定期的商品质量监测有机的结合。商品质量监管,热衷于运动式、战役式的集中检查整顿。

4、执法手段滞后,执法不能到位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行政执法机关,具有行政执法权力。但在实际操作和运行中,缺乏强制措施,无搜查权、留置权。在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时,缺乏强制抽样送检手段。对个别不配合的当事人,往往只有借助于公安机关,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无法体现行政执法的权威和力量,降低了办事效率,而且这种现象负面影响极大,已经有一部分经营者在效仿。

5、“五制两查一指导一承诺”制度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不少经营户对“关口”前移工作不理解,怕麻烦、怕泄露商业秘密,更有甚者,认为工商部门推行“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制度是故意刁难、找茬。备案登记制度偏重于形式,对不履行责任和义务,不愿意对重要商品进行备案,且备案纯属敷衍的一些企业、个体经营户,工商部门无强制手段和措施对其督促。

6、监管成本过高,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成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瓶颈,严重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商品质量好坏仅从眼观、手感等直观检测是不能完全得到正确结果的,同时,直观检测的结果也不能作为处理商品质量问题的依据。商品质量好坏只能由法定机关依照法定程序通过检验得出结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判断商品质量时,也是通过抽样送检得出结论的。目前,要检测出一个商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或质量要求,往往需要数百元的检测费,工商部门办案经费紧缺有目共睹,要承担成千上万个商品的检测费,是不现实的。新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中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监测所需检测用样品,按被监测人进货价格购买,这就直接导致监管成本的提高,给商品质量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7、部门配合不够,未形成监管合力

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仅靠工商部门一家是不够的,需要政府、执法部门、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行业协会等紧密配合,通力协作。而在实际运行中部门之间配合不够;执法机关职能重叠,同一种商品几家执法部门重复抽检,经营者抵触情绪大;《行政许可法》实施以后,有的执法部门畏首畏尾,害怕承担风险和责任;个别执法人员受利益驱动,有利可图的案件争着办,无利可图的案件互相推。

(三)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法律法规存在漏洞和空白

实行重要商品备案制、进销货台帐制、不合格商品退市制等制度是推进关口前移,做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的必然需要,是维护消费安全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使监管部门对经营者违反商品质量监管制度的行为无法进行有效约束。现行的《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对经济快速增长,食品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涵盖,同时处罚金额显得过低,对违法企业起不到威慑作用,一些不法商人根本不怕罚款,公然制假贩假。

三、造成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

(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新旧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新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备,社会监督体系尚不健全,必然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也必然会遇到许多新问题。

(三)企业信用缺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商家不以等价交换,公平交易作为买卖的行为准则,为了尽可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惜铤而走险,以假充真,以次充优。

我们通过了解15个商品零售经营户,普遍反应随着商品经营者的增多,生意不好做,利润下降。零售业利润由原15%-20%,降至8%-10%,批发业约为3-5%的利润。因利润之争,引起了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者为了能争压市场份额而获得更大利润,于国家法律、消费者的权益而不顾,铤而走险,到不正规的厂家厂商处进质劣价低的商品。据我们对服装行业的调查以及对服装业等一些假冒品牌调查处理的案件中,真实地了解到:一是有的经营者进货时只图进价便宜,不验证商品质量、厂名、厂址、商标,甚至明知是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下也照常进货销售。二是有的经营者移花接木,将他人的商标使用在其它类似商品上,销售假冒商品。三是经营者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例如:大英县九重天服装城,经营者范贤友在成都大成市场购进石狮市宝湖神州鳄服装厂生产的注册商标为“金联邦盾”商标的服饰,冒充“金盾”服饰销售,并大肆进行宣传为是“金盾”服饰,误导消费者,已被查获。

(四)消费者的维权成本过高,部分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造成假冒伪劣商品得不到及时查处。

消费者与生产加工企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普通消费者识假辩假能力有限,主要依靠企业提供的商品信息,来判断其产品质量的优劣,商品的真假。有的经营者不提供票据,造成维权举证艰难;商品检测鉴定费用昂贵,使得获取鉴定难。消费者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如果涉及需要进行质量鉴定时,一般都不愿再追究。受经济水平的限制,部份消费者只愿购买价格较低的食品,一些不法商家便购进价格低廉但却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以较低的价格进行销售,还美其名曰‘让消费者多一个选择’。特别是农村交通不便、人口较多、收入较低、监管薄弱,不法分子大量将假劣商品销往农村的集贸市场和小卖店。一些质量好价格高的商品往往成了摆设,而畅销的却是那些质量不怎么样,价格很低的商品。当农民来买东西时,他们都是比较着买,大多数农民囊中羞涩,看到两种差不多的商品往往选择便宜的那种,久而久之,出现质量好的积压,质量差的反而热销的怪现象。

四、应对措施及办法

目前,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这一领域对于我们还相对比较陌生,面临着法律规范不到位﹑政策落实难度大﹑监管手段较单一、监督体系不健全等难点问题,制约着监管效能的发挥。为此,我们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职能

商品安全问题是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对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非常关注。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把食品安全问题列入了议事日程,从去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工程”建设活动,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也多次部署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地方党委、政府也多次召开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研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由此可见商品质量问题已成为一个基本的公共安全问题。从近年来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实践来看,商品质量问题已成为我们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务必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中之重的工作之一。政府赋予了我们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重任,就应该而且必须管好,否则就是失职,就是对不起人民群众。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执政为民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商品质量监管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风,不辱使命,履职尽责,扎实工作,实现执法到位,真正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创新机制,以食品安全为重点,努力实现有效监管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多种市场主体并存,千万种商品流通,市场的业态、物流的方式、消费的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消费者自身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转变观念,关注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监管方式。要在继续贯彻落实“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监管模式的基础上,以工商监管、群众监督、企业自律为基础的“三网”建设为依托,不断探索和创新监管模式和手段,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

1、完善“监管责任网”,进一步增强工商所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中的作用。

(1)深化责任制。充分认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重大意义,认真掂量我们肩上责任的份量,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尽管我市在去年已建立了责任制,但是还不够深入和具体。今年,我们要在已建立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明确工作内容,建立一把手负主要责任、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执法人员负直接责任的三级责任体系,实行纵向分级落实,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监管责任沿着纵向层层落实下去。

(2)强化工商所责任。工商所是我们基本的执法力量,要充分发挥工商所的作用,强化工商所执法意识,进一步提高工商的执法水平,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工商所和工商执法人员岗位责任制,对所辖区划分责任区,实行横向划片定人定责管理,确保职能到位,确保消费安全。

(3)建立追究制。建立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责任追究制,是保证责任目标全面落实的有效措施,也是增强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责任心,认真尽职履责的重要保证,对领导不重视、工作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循私舞弊等实施责任追究,违法违纪的要依法依纪查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工作实施目标管理,逗硬考核。

(4)建立联动机制。商品质量监管是一项长期的、繁重的、经常的任务,单靠某一个部门、某一个业务科(股)是很难完成这一项工作任务的。因此必须整合执法力量,形成执法合力,形成以工商所为中心,上下左右联动的新的工作机制,从而确保执法到位。

2、完善“群众监督网”,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意识。

(1)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及基层组织的作用。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县、乡、村三级消费维权监督网络建设,重点是在乡一级设消费者协会分会或消费维权监督站,在村一级设立消费维权点,聘请群众监督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流通领域中的信息沟通和维权监督的作用。

(2)充分发挥12315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遂宁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信息化平台已基本建成,运行以来日均话务量百余个,充分反映了消费者维权意识在逐步提高。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12315申诉举报中心方便、快捷、高效的功能,进一步畅通申诉举报渠道,广辟监管信息来源,增强市场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使12315申诉举报中心真正成为老百姓的“民心工程”。

(3)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新闻媒体是社会监督的有效工具,我们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实施舆论监督。对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该曝光的一定要按程序曝光,及时向社会通报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果,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详细资料公之于众,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让违法犯罪人员无可乘之机,让商品质量问题得到全社会的监督,问题商品犹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无立足之地。

(4)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可在现有的案件奖励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对举报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违法事件或线索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3、构筑“现代流通网”,启动“万户放心店”工程。构筑一张保证商品质量、服务方便快捷的“现代流通网”是强化企业自律,引导诚信经营的重要载体。要在全市社区、乡镇、行政村推行连锁超市和放心示范店,引导和支持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向社区、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并向有条件的村延伸开设便利店;要求各类商品经营网点,特别是食品经营网点全面实施商品经营台帐制度,明确记录商品的进货渠道;对市城区、县城区经营食品的大型商贸企业、大型超市、批发企业建立与经营品种相适应的检测室,配备自检设备,规范自检行为;继续在全市倡导开展“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活动,引导经营企业逐步树立自律意识,确保消费安全。今年,我市“放心店”示范工程将从市城区、县城区逐步推开,市城区今年内要建成10-20个“放心示范店”,县城区要建成5-10个“放心示范店”。

(三)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消费素质为重点,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实现消费安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和具体体现。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把提高消费素质、提高消费水平作为我们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进一步加强消费知识的宣传普及。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消费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让老百姓逐步了解掌握消费生活中应知应会的知识。二是要长抓不懈,让老百姓在经常性的宣传教育中受到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突出宣传教育的重点,从孩子抓起,从广大农村抓起,充分发挥学校、乡镇的作用,广泛开展健康消费知识普及活动,逐步提高他们的消费知识水平和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辨别能力,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四是在消费者中聘请义务监督员,自愿接受工商部门的法律法规培训,通过培训合格后,发给荣誉监督证书,请他们在日常的生活、消费中对工商部门的工作和经营者的自律经营行为进行义务监督。五是教育经销企业提高商品质量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履行商品质量义务,建立和完善商品质量管理制度。组织销售者学习《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自身义务和责任,使销售者规范经营行为、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自觉履行商品质量义务。

(四)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执法水平

学习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生必修课题,作为一个工商干部,他既是国家的公务员,也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对于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这样繁重、复杂、艰巨的工作,如果我们自身素质不高,业务不精,在实际工作中就会遇到很多的麻烦,就很难有所作为。因此,加强学习,特别是加强对业务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对我们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遇到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所以,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继续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干部队伍的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切实提高执法素质和水平。

(五)在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进行监管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部门配合,加强内部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个体劳动者(私营经济)协会、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稳妥推进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抓住重点。

目前大中型超市、商场已成为市民日常购物的首选场所,但在这些大中型超市、商场中假冒伪劣屡见不鲜,标识欺诈时有发生,散装食品卫生堪忧,通讯器材、家用电器投诉不断,因此我局应将辖区内大中型超市、商场作为重点监管区域进行重点监管。

3、加强农村市场商品质量监管力度。

积极推进农村维权网络建设,建立“维权监督站和12315投诉举报站”,设立调解员和专人值班,并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面对点多、量大又分散的农村市场,必须加强基层执法检查力度,一旦发现伪劣商品,就要一追到底,让制售伪劣商品者将民事的、刑事的责任统统承担起来。如此才能起到惩戒作用,真正净化农村市场。

4、配备简便、快捷的检测设备,提高工商执法人员对商品内在质量监管的能力。

5、加强巡查监管

加强市场巡查是做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的基础。作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主要监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该以“四制两查”为核心,推进“关口”前移,把好“入口”,疏通“出口”,切实加强市场巡查监管工作。具体地说,就是坚持商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落实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推行重要商品备案制度,实行不合格商品退出制度;加强商品质量日常监督检查和商品质量监测抽查;严把“商品质量主体准入关”、“商品质量客体准入关”,疏通“非法经营者、不合格商品退市”出口。

五、建议

(一)加强法制建设,确保有法可依

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修订《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者的资格审查,进货验收、索证索票、建档建帐等有关方面的经营责任,对不履行上述责任作出相应的处罚,对进渠道不明,不能提供商品合法来源或者商品法定标注不合的商品,应当赋予执法部门一经发现无须检验即可没收的权力,以此强化经营者的责任意识,降低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同时,要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等违法经营行为的惩罚力度。通过立法,应使经营者对其严重失信的经营行为付出高昂代价,用最大化的失信成本遏制假售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