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消费论文:小议农村消费的财政战略

时间:2022-02-05 04:36:01

农村消费论文:小议农村消费的财政战略

本文作者:韩伟华工作单位:驻马店市财政政策研究室

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2011年,全市农民可支配收入为5782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为1315元,家庭经营性收入4149元,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319元。而城镇居民同期可支配收入为11306元,是农民可支配收入的1.96倍。农民收入水平低直接制约了农民购买力的实现,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二)农村保障体系不健全目前,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满足。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现行的农村社保体系仍属初级阶段,农民受到的保障层次仍然太低。在多方经济压力影响下,农村居民的理性行为只能是减少现期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以备未来在年老、失业、疾病、工伤等不测之时使用。(三)农村消费环境差一方面,大多数村级个体商业经营商品品种单一,质量差,只能满足农民日常生活需求,大部分大件商品还需要去县城购买,导致农民购买成本高于城区,从而抑制了农民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农村消费市场还处于开发阶段,售后服务尚不完备。在农村,常常出现维修难、维权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民消费的积极性。(四)农民消费观念保守长期的自然经济、小农思想培养了农民相对保守陈旧、求稳求俭的消费观念,加之我国传统文化崇尚节俭,提倡“量入为出”的消费方式,导致农民形成了“捂紧口袋过日子”的消费习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消费观有了重大改变,但“借钱提前消费”的观念还未被认同。固守的消费观念及其对人们消费行为产生了消极的作用,降低了农村居民对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认识,削弱了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张力。

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农民消费信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民消费预期,增强农民消费信心。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主的农村社保制度建设,重点解决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全面实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适当提高医疗救助资金标准,切实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加快农村敬老院、养老院建设,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依法进入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领域,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二)积极谋划农民增收思路,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发展优质、高效、高附加值农业。二是加大财政支农、惠农补贴力度。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等,增加农民收入。三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启动农村消费市场还需要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创新农地流转模式,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农民财富。(三)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消费安全一是构建现代化的农村流通体系。进一步加快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继续加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大力培育农村新型流通方式,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逐步将连锁经营、销售、配送服务等营销方式向广大村级延伸,为农民提供质优、安全、放心、价廉的商品和服务。二是支持发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在税收、贴息贷款等方面对农村消费信贷业务予以扶持。三是加强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向农村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行为,保护农民消费利益,提高农民消费信心。(四)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切实转变农民消费观念农村城镇化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首先,农村城镇化可优化投资环境,使乡镇企业获得与城市企业同等的人才、技术、信息乃至资金,从而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农村城镇化所带来的人口迁移和流动可推动交通运输和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领域。第三,农村城镇化可改变农民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转变农民消费观念,提高农户消费水平,填补城乡消费断层,形成新的投资和消费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