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汤治疗失眠经济学价值分析

时间:2022-07-13 09:47:48

三调汤治疗失眠经济学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三调汤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价值。方法:将鹤壁市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药组和常规组各78例。中药组给予中药汤剂三调汤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镇静催眠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组脱失5例,常规组脱失4例。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5%(68/73),高于常规组的82.43(61/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评分和停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成本/效果(C/E)比值低于常规组。结论:三调汤治疗失眠效果好,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具有较高的经济学价值。

关键词:三调汤;失眠;临床疗效;经济学价值

失眠是指在相当长的持续性时间内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而且对日间社会功能造成较大影响[1],中医学将其归属于“不寐”范畴。目前西医常用治疗药物有佐匹克隆、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地西泮等,虽短期疗效较好,但远期效果欠佳,且存在较多的副作用,容易形成药物依赖和耐药。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临床缺乏统一的疗效标准,不能充分体现其治疗的有效性和经济学价值。鹤壁市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经验方三调汤治疗失眠,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经济学价值较大,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鹤壁市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药组和常规组各78例。中药组中,男37例,女41例;年龄(42.28±10.13)岁;病程(8.34±2.71)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15.78±2.46)分。常规组中,男38例,女40例;年龄(40.97±11.25)岁;病程(9.05±2.84)月;PSQI评分(16.03±2.34)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2]失眠症诊断标准拟定:每晚入睡时间>30min;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2次/晚),或有早醒及醒后不能再次入睡;总睡眠时间每日<5h;症状持续时间>1月。中医诊断依据《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3]不寐标准,辨证属于阴虚火旺,症见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腰膝酸软,伴头晕耳鸣,健忘,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1.3纳入标准①所有病例均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②既往未服镇静催眠类药物,或已服但停药>1月;③身体状况良好,临床资料完整,治疗依从性好;④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4排除标准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②心脑血管、内分泌、神经系统或精神疾病引起失眠者;③因长期熬夜、酗酒或者滥用药物导致失眠者;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药物过敏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2治疗方法

2.1常规组给予常规镇静催眠类药物治疗,包括佐匹克隆、地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喹硫平等。用法:根据患者失眠程度、药物敏感性等,选择相应药物治疗,并根据症状改善情况调整药物剂量。2.2中药组给予自拟方三调汤治疗。方药组成:柴胡12g,黄芩12g,当归15g,白芍15g,白术(炒)15g,茯苓15g,枸杞子15g,炒酸枣仁18g,龙眼肉15g,炙甘草6g。加减:失眠重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各12g;焦虑者,炙甘草用至12g,并加入浮小麦12g,大枣3枚;多梦者,加朱砂、琥珀各3g;心烦、急躁者加茵陈12g;梦魇者,加珍珠母12g;乏力者,加黄芪15g。每日1剂,水煎取汁服400mL,早晚分服。两组均治疗12周后评定疗效。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PSQI量表评分改善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停药后复发率,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3.2疗效标准①临床疗效:以经治后患者失眠症状基本消失,夜眠时间增加≥5h为显效;患者失眠症状明显好转,5h>夜眠时间增加≥2h为有效;患者失眠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夜眠时间增加<2h为无效。②PSQI量表评分:参照《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4]进行评分,包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由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和镇静催眠药物在内的7项评分组成,每个评分项分0~3共4个评分等级,总分是21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睡眠越差。3.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治疗结果见表1~表4。

4讨论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治疗常用药物为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物等[5]。但由于上述药物副作用大,影响患者日间生活功能,且有依赖性、耐药性,临床疗不理想。该病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其常见病机为阴阳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6],中药治疗强调调和阴阳、调整脏腑功能。本研究所用三调汤,对多种类型的失眠均有良好效果,但缺乏足够的循证学依据,特别是关于成本-效果的分析,更缺乏足够的研究。该方是由逍遥散、归脾汤和小柴胡汤加减化裁而成,其中柴胡有条达肝胆之气、透达内外的作用,黄芩可清肝胆湿热。两者配伍,清泻肝胆湿热、疏泄肝胆气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有镇静作用,可延长环己巴比妥的睡眠作用;而黄芩不仅有抗炎作用,还可加强对小鼠大脑皮层的抑制[7]。当归养血活血,改善脑循环;白芍滋阴柔肝,有一定的镇痛解痉及扩血管作用;炒白术、茯苓健脾除湿;枸杞子和龙眼肉滋阴补肾、养血安神;炒酸枣仁养心补肝、宁心安神,主治虚烦不眠,惊悸多梦;炙甘草滋阴养血的同时又有调和诸药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养血安神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评分和停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调汤治疗失眠效果更好。成本-效果分析作为基本的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在单位治疗效果内的花费,以寻找最低成本的治疗方案,即寻找成本和效果的最佳平衡点。本研究表明,在单位疗效内,中药汤剂的药物成本更低,具有更明显的经济学优势。而且其不良反应更低,也更利于人群接受。分析其原因,中药虽然价格偏高,但通过辨证施治,治疗针对性更强,提高了治疗效率;而镇静催眠类西药存在肝肾功能损害,长期用药有耐药性,需要增加剂量或合并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应用,甚至需要添加其他对症治疗的药物,在增加药物治疗成本的同时,却没有相应地增加疗效,导致单位疗效内,常规组的成本更高[8]。综上所述,三调汤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较高的经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敏,成明建,曾晓燕,等.百乐眠胶囊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4):697-700.

[2]中华医学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4.

[3]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50.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5]黄庆玲,高东,乐发国,等.百乐眠胶囊联合自助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症的疗效[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6):2893-2897.

[6]马驰远,刘向哲.失眠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20,33(4):71-74.

[7]陈锦宇.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9):142-143.

[8]刘兆兰,孙瑛,陈薇,等.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卫生经济学评价[J].中国药物警戒,2010,7(7):403-406.

作者:王峰 赵松伟 张怀亮 单位:鹤壁市中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