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培养关系研究

时间:2022-11-23 02:40:58

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培养关系研究

摘要: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培养形成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当今强调大思政、“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发挥高等学校各个要素之间的通力协作,培养医学生人文价值观、人文素养、人文行为等人文医学执业能力,是值得医学教育思考的问题。从协同的视角,深入剖析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医学执业能力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融通,形成协同效应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医学生

党的报告明确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根基在于加强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引导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深化高等学校医学教育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医学生的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培养意义深远。

1医学生的人文内涵

人文精神是人类先进文化的精髓,医学学科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它从古至今都需要人文精神的孕育。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被西方称为“医学之父”,他提出:“医生应具备哲学家的全部最好的品质:无私、谦虚、高尚、冷静地批判、必要的知识以及不迷信。”我国古代中医宣称“医乃仁术”,要求医生做“仁爱之士”,“凡大医,皆大儒”,从东汉医学家、医圣张仲景到三国东汉时的董奉、华佗,再到隋唐时期的孙思邈、明朝的李时珍等家喻户晓的医学大家,无不是人文情怀深厚的儒学大家。可以说,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的内在灵魂和生命。很多医学组织、医学教育家都对医生的职业标准进行过描述,虽不尽相同,但都把人文素质放到了首要的位置。1992年,博伦博士在《医学教育改革应当采取全球行动》的文章中提出了“五星级医生”概念,即合格医师的技能包括了专业操作技能和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对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培养十分重视,美国医学教育中哲学、政治、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0%,德国占26%,苏联占22%[1]。而中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起步较晚。我国自2005年开始针对200名执业医师进行的执业培训内容就是“人文医学执业能力”。2017年医疗政策频发,从“十三五”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的印发,到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召开,再到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的召开,无不体现着以推进健康中国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促进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决策的实施,医学生能否胜任新医改对医生执业能力的要求,能否为健康中国的实现贡献力量,是医学院校培养新一代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应思考的问题,不仅体现在科学技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上,更要在培养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能力上下功夫。

2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培养的关系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党和国家给予青年一代责任与担当,号召全党要关心青年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平台。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医学人文执业能力的塑造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从大思政格局视角积极开展医学生的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培养探因寻本,立足长远,不断净化和优化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努力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马露等人认为两者是一致的[2]。刘明奇等人主张“应加强人文精神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合,并将人文精神培养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必要有益的补充”[3]。可以看出,众多学者都主张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的辩证统一关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并结合医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实现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培育的创新。2.1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培养的内在一致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公共必修课,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涉及哲学、人文、学科发展史、方法论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人文医学执业能力是指在医疗服务态度上需具备仁爱之心,在诊治过程上需要具备医学人文素养,在职业规范上需要具备科学价值观。2.1.1共同的理论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皆属于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我们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学生成长的规律、教书与育人的规律,自觉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在职业生涯中坚定信念,才能给生命以尊重,给病人以大爱。因此,要坚持把共同理想与个人追求有机结合起来,把共同理想融入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促进人类医学价值早日实现。2.1.2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全”育人模式。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强调“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与专业技术培养两手抓,努力建设一支忠实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卫生人才队伍”,这里提到的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无外乎救死扶伤、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共同指向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类长远利益,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2.1.3共同的师资队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教师肩负着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的神圣职责,具体贯彻在课堂教学、科研创新、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使思想政治教育常抓常新、常新常用。而高等医学院校是临床医务者的摇篮,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具备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疗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责无旁贷。因此,人文医学能力的培养在医学学习的全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而教育主体的共通性,对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具有深厚的医学人文底蕴的要求。2.2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培养的相互促进性。2.2.1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培养各具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政治文化范畴,人文精神培养属于教育文化范畴。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群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其成员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4]。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社会层面价值和鲜明的时代性,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实践活动;而人文精神侧重于主观性的权利与义务的发挥,具有个人层面的文化传承性。2.2.2思想政治教育对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包括思想境界、价值取向、非智力因素、道德水平等,其特点体现在对生命的关切和为人的真、善、美。提出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从“八字真经”到“十六字诀”的成长要求,无不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学科,在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学校教育中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使学生自觉掌握正确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认识世界的方法论,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有着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为人,强调人的行为和道德品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着人文教育的内容。2.2.3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医学职业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需要人文滋养的“人学”,要一切从患者出发,时刻保持对生命的尊重。深化医德医风教育,培养有“温度”的踏实为医学事业奉献的医学生,树立大爱的人文情怀,是从医学教育实践的具体化到个人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的过程,更体现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政治立场和阶级性,如果一味地让受教育者“填鸭式”接受、理解、赞同,在时间和效果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心中共同的文化价值的优势正好是有力的补充,让受教育者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目标和决心。

总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培养在理论基础、教育目标、师资队伍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契合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人文育人功能,将人文教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使具有医学执业能力和人文执业能力的医疗卫生服务者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曾诚,万学红,阎正民,等.三套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比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02,1(1):55-57.

[2]马露,田宗远.人文精神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才智,2011(23):298-299.

[3]刘明奇,张巍.人文精神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6(10):66-68.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杨文军 王建东 单位:1.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2.大连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