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评论的现状研究

时间:2022-01-22 03:38:03

外国文学评论的现状研究

一、东西文化差异与东西方世界的英美文学鉴赏视角

1文化精神核心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东西文化在内容与结构上的差异,也使得两者在看待问题时的切入点各异。东西文化的差异作用于东西世界社会生活及文化的方方面面,故而同样也能体现在它们对各自文学及文学评论的影响上。其次,语言也是研究东西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工具与评判指标,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使用特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语言使用者的思维特点。以汉语为例,中国人在包括语言艺术在内的主要文化艺术系统里,最讲求的是“意境”二字。故而汉语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擅长于制造空间,营造意境。但是,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越精妙的汉语也越有一丝飘忽不定之意味,这既是它值得玩味之处,但也是它相对于以英语典型代表的西方语言来说略显得欠缺严谨性的地方。对比英语与汉语不难发现,语言对于其所处文化的文化精神内核的表现力是强大的。东方人讲求意境,西方人追求理性与科学的不同文化姿态一览无余。最后,具体到中西艺术差异来说,我国的艺术文化中主张“写意”,而西方国家的艺术作品则将“写实”之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前者在艺术创作中讲求的是一种心境,而后者发展艺术的默认前提则是一种视听上的求实理念;前者讲求的是与自己内心的沟通,而后者则关注自身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与刻画能力,一个内敛,一个外向。再具体到文学艺术,不难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学中,抒情内容笔墨浓重,像传统文化经典的唐诗,对于事件的叙述其篇幅往往非常少,而西方文学中,哪怕是最古老的诗歌,也有着丰富的叙事内容,像最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等,均属此列。2东西文学评论视角下的英美文学不同的东西文化特质使得两种文化在看待相同的作家或者文学作品时,其观察的立足点也不尽相同。我们以卡夫卡的名作《城堡》为例。纵观西方文学评论界,历来对于《城堡》的评价,牵涉其主题内涵的评论占主要篇幅,并且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类:一,《城堡》旨在于表现犹太人渴望在长期的漂泊中找到精神寄托;二,《城堡》旨在于表现人类对于上帝的追寻;三,《城堡》旨在于表现人类对真理及生命意义的追问。而在中国的文学评论界,人们对于《城堡》的评价情况却大为不同,不但对《城堡》的主题的探讨涉及得很少,大多数评论内容所关注的都是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艺术特点以及表达手法。可见,西方文化习惯于抛开艺术本身而去关注文学作品的内容以及内容中所牵涉的诸如社会、宗教、心理等科学讨论,以务实的精神去研究这种东西的客观规律;而东方文化则习惯于重点去研究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个体情况和它们的艺术性,故而两者所形成的评论作品不论是立足点、表达方式还是细节上的措辞都各不相同,有着鲜明的对比性。再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为例。在美国本土的文学评论界,关于《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所体现出的“硬汉精神”,很多声音认为,它是一种象征性隐喻。通过这种隐喻,作者得以宣泄对资本主义商业社会的不满,而在这种宣泄里《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表现出的硬汉品质实际上只是作者个人意愿的戏剧化与扩大化。从这样的评价里不难发现,西方文学评论界对于文学的评论是求实而谨慎的、不轻易升华的,文学作品由哪个单独的个人而来,便常常首先围绕着这一个人进行分析。再同时对比中国文学评论家们对《老人与海》的看法,他们当中的很多都曾经提及,小说主人公所表现出的刚强、勇敢的品质和敢于抗争、敢于面对失败的精神映射出的是当时美国社会和广大民众对于强悍人性的渴望与追求,故而它是民族性的。东西文学评论视角下的英美文学又再一次地印证与体现了各自的文化精神内核。3东西文化差异对各自文学评价理念的导向作用在文学评论上,东西文化在对各自文学评论的引导上,其最大的差异影响在于二者对于评论体系的态度。纵观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学评论,绝大多数都只注重单个作品本身的研究,除了注重对作品的艺术欣赏与和思想探讨,还习惯于以小见大,从文学中捕捉人的态度和人与社会的联系,将其中的精神文化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来进行评价,并且这一点同样受用于形容中国文学评论界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评论态度。而反观西方文学鉴赏与评论,西方人理性、务实的精神使得他们得以以一种更加客观与现实的态度去看待与比较不同文化作品文之间的异同并针对这一点展开分析与分类,并最终形成自已独有的文学评论体系。这也是西方文学作品流派众多并且各流派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并形成了各自有代表性的理论。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与东方相较,西方社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一个分析手法多样、分类细致而思辨性较强的文学评论体系。这既是西方社会对于世界文明作出的一大贡献,但同时也意味着东方文学评论体系建立的急迫性与必要性。

二、英美文化内部差异及其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1英美文学的主要特点英美文学,顾名思义,其主要组成成分是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由于有着共同的语言基础,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在很大意义上属于同源文化。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变革,英语在英国与美国各自都经历了一定的流变过程被并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也有了各自的土壤,但文化的同根性在英美文学中仍然许许多多体现之处。文学常常有着非常显著的时代特点,英国丰富的时代历程与社会变革过程在英国文学中有着深深的烙印。故而英国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两大特点就是帝国叙事和乌托邦情结。英国文学的帝国叙事特点来源于英国的帝国主义及殖民主义文化,它随着英国历史的殖民历程发展壮大,也随着它的没落而逐渐消退。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常常体现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统治愿望,故而战争文学、探险文学大行其道,甚至一度达到了铺天盖地的地步。而乌托邦文学则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文学,它起源和发展于数个世纪以前英国的特定时期的政治猜想热潮,并且包含“乌托邦文学”与“反乌文学”两大方面。尽管乌托邦文学最后也平息于历史的浪潮中,但它的出现与发展对于人们对极权统治的戒备与反省还是有着相当的正面推动作用。与英国文学相比,美国文学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太过厚重的历史沉积感,它如同世界文学的一道新鲜血液,自产生之日起便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关注与讨论中。尽管起源于乡土主义,但发展到今天,美国文学的最大特点依然是现实主义。阶级矛盾与这种大矛盾背景下的世间百度一直是美国文学的主线。现实主义的美国文学擅长于对社会现实的冷静揭露与真实刻画,并通过这种揭露与刻画还原社会的本质。但同时,受特殊的历史发展因素影响,起源于英国文学的美国文学在创造性上较前者更加青出于蓝,部分范畴内的文学,像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2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的影响就像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最大的相类之处来源于英语语言一样,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的巨大差异也源自于英语本身的发展与流变。但从本质上来看,英美差异其实是英语语言使用人群所选择的历史发展道路的差异。从英语本身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早期、形成期与现代期的三大典型发展阶段。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在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相同,但近代以后,美式英语在与北美印地安语的接触碰撞中发生变化,英语的英美分化也正是于此时正式脱胎形成。与英国悠久的历史与辗转复杂的社会变革历经不同,美国由从奴隶社会走到资本主义的过程几乎是跳跃的。这使得美国成了一个没有历史负担、敢于创造、敢于打破规律的国度,在如此文化背景的影响下,美式英语也尽显其张扬活泼之个性,而这种个性同样也深深地扎根在了美国文学作品之中。3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对文化差异的讲解其实是对历史的讲解,所以文化差异对文学评论的影响也离不开参照对历史的分析,英美文化与文学也是如此。以英国文学为例,英国文学及评论学古老而厚重,这既是它的优点与长处,但也导致它负重前行举步为艰,不得不在对历史的继承及时代的顺应中反复挣扎、犹豫不决。尽管近一百余年,新的思维已经在英国文学与评论范畴内产生且古老的英国文学及评论的踪影也在近代文学史上随处可见,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文学评论理念就已经一改过往呼风唤雨的形象,进入了相对的蛰伏期。与英国文学作品及评论理论之间的关系所不同的是,从时间上来说,美国文学与文学评论的产生几乎是同时的。尽管学界对于美国文学与文学评论是起源于印第安土著文学还是英国文学这一问题争执不下,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文学与评论体系可以理解成源于美国本身。它内涵的种子成形于欧洲大陆,但无疑北美的土壤养育了它,并促使其发展了一个新鲜独立而具有一定创新性的体系。

从上文的评述不难发现,英国的文学评论在缓慢的自我革新中取得发展,新旧文学评论视角在文学鉴赏中交互出现,形成了横向与纵向的交织的文学评论轨迹。而就美国文学评论发展的视角来看,虽然当下利落与创新的现代主义风格与生命力洋溢在美国文学评论的视野中,但相对于英国文学而言,它仍然存在着文化底蕴欠缺所带来的不足的一面。英国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深远而广泛的文化影响力使得它仍然是文学作品解读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文学评论的发展与影响也有其偶然的一面,造成英美文化及文学评论差异的因素也有着其不确定的一面。像评论家的个人阅历、视角喜好、知识专长等,也都属于此列。但总的来说,不管怎么样,英美的区域性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评论的最终形成的影响与作用是显著而积极的,多元化文化视角的对接与碰撞更加有利于文学火花的迸发,这对于推动英美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长远而积极的意义。

作者:缪胤单位:上海杉达学院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