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培训产业商业运行机制研究

时间:2022-03-07 08:40:32

体育培训产业商业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法、分析法等,通过对我国体育培训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的梳理,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体育培训产业的商业运行机制。提出“思维先导:树立‘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运作观念;政策支持:加强‘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商业运作的顶层设计;形式创新: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体育培训产业商业运行方式;具体实施:广泛借鉴,创建特色的‘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商业运营模式”四个层面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体育产业;培训;商业机制

互联网作为21世纪经贸交易的新形式,不仅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商业模式与发展格局,而且使人类的交通运输、通讯信息、商业贸易、文化交流等变得方便频繁,有学者将其称为“互联网经济时代”,它正改变着人类传统社会中的各种交流交换形式。在这种背景下,2015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一系列信息技术开始与我国各行各业广泛接洽,使我国商业运行模式出现新的变革,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同时,工业化、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使体育运动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另外,由于2008年以前我国体育发展的重点一直集中在竞技体育,这使我国体育产业、尤其是体育培训产业长期处于“求大于供”的关系失调局面。因此,2014年由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1]体育培训产业作为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众参与体育起着重要作用,是体育竞赛产业、体育旅游产业的基础保障。但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如何运用“互联网+”对其进行商业运行模式的转型,吸引更多群体参加体育培训,推进体育培训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基于此,文章运用文献法、分析法等,首先梳理了我国体育培训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最后对其商业运行机制进行探讨,期望为其发展提供一种思路和借鉴。

1.我国体育培训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1体育培训产业的发展历程。由于我国经济体制与体育发展水平的限制,除了教育领域的体育培训之外,我国体育培训产业不仅起步较晚,而且在2008年以前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总体来说可以划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几个阶段。萌芽期大致起于1980年代,随着电影《少林寺》的上演,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习武热潮,武术学校开始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武术培训产业由此而发。另外,随着1992年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试点,全国各地的足球职业俱乐部开始建立,人们不仅意识到体育可以成为一种职业,而且还可以将其作为一门技术对青少年、广大好爱者等进行培训。体育培训产业的形成期大致起于本世纪初,不仅武术学校规模越来越大,而且全国武术学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如河南省塔沟武术学校2000年在校生已有1万多人。在其他体育项目方面,随着“社会对体育产业的认知程度逐步加深,体育培训业渐渐被社会人群普遍接受为体育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2]。关于足球、排球、乒乓球、气功等培训班在社会中得到普遍开展。体育培训产业的发展期大致在2008年以后,随着时任国家主席提出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大众健身、群体赛事等在社会中普及开来,不仅小规模的培训班、俱乐部、培训机构等发展迅速,而且立体化、国际化的体育培训市场也随之涌现,如高尔夫、帆船、游艇等。1.2体育培训产业发展现状。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使我国体育健身、娱乐、竞赛、表演、、教育等相关培训呈现出繁荣发展之势。在体育健身方面,行业人员不仅把健康、减肥、修身纳入到培训行业中进行商业化运作,而且还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该行业的发展中。以上海市巅峰减重为例,“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所集减肥训练、科研、会馆、营养代餐等于一体的运作模式,并且将会员数据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做出了‘云瘦身’服务”[3]。在体育竞赛方面,不仅中国篮球职业联赛、足球职业联赛、中国网球职业联赛等有了较好的发展环境,而且各种世界级赛事在我国的开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在上海举办的F1中国大奖赛,2009年其境外电视观众人数已经突破6亿人次。在这种背景下,体育经纪人、裁判员、体育休闲、竞赛表演等相关培训在社会中得到了普遍欢迎。随着体育课目在中招考试中的比重加强,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也得到了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体育培训机构针对中招考试项目进行专门性培训,如上海市成达体育、申鑫体育等。数据显示,“2011年末体育培训业在上海体育服务业中的比重达到21.48%,从业人员增加1.1万人,增加值为11.37亿元”[4]。

2.“互联网+”背景下体育培训产业商业运行机制探析

2.1思维先导:树立“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运作观念。思维是行动的起点,引领着行为,决定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与抉择。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体育培训产业商业运行机制,首先需要参与者树立“互联网+”思维,将体育产品、体育产品供给者、接受者集中在同一网络平台中,将各种体育产品的功能、价格、供给时间、供给者资格、收费方式等各种信息放在网络平台中,以供体育产品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挑选、对比和使用。其次,需要对体育竞技、体育健身、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场馆服务、体育资质审核等各种体育产品,分门别类地在互联网平台中展现出来,使不同需要的人群能够通过平台主题直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以减少繁琐的人工交流程序。再次,互联网平台下的体育培训产业应当模仿“购物平台”模式,建立一整套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使体育产品购买者能够通过以往课程效果进行购买参考。最后,体育培训产业的运营者应当系统思考互联网从“平台+免费”到“社群”“互联网+产业链O2O”,再到“互联网+跨产业生态网络”的整个发展历程与趋势,以实现未来体育培训产业商业运作的跨越式发展。2.2政策支持:加强“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商业运作的顶层设计。“政策是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特定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5]。当前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互联网纳入到了行政管理、社会治安、金融经贸等国家建设的各方面,说明在国家政策层面已经给予了“互联网+”充分的重视。但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产业,不仅在我国起步较晚,而且缺乏宏观性的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当前关于“互联网+”体育的政策性文件缺乏,对于如何构建“互联网+”体育产业的服务体系与相关标准亟需出台相应规范。因此,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的商业运作规划与政策,明确培训范围、责任划分、规章制度等各方面规范,促进体育培训产业商业运作与互联网结合的健康发展。2.3形式创新: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体育培训产业商业运行方式。体育培训产品的供给不同于体育器械、服装等产品,可以完全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实现买卖,除了体育理论教学外,涉及到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因为个体性身体差异、语言表达遮蔽等因素,想要完全通过网络的方式实现教学却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虽然,当前已经存在网络教学课程,但单纯通过网络学习,并不一定能掌握较好的技术技能,因为,言不尽意,有些动作必须亲自体验、亲身纠正方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的商业运行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方式。除了线上体育培训课程直播、在线互动交流等形式外,在“传授—接受—实践”的学习过程中,还要加入线下的面对面指导交流。此外,“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的商业运行必须充分利用线上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一方面挖掘潜在培训人群,另一方面改进培训内容、模式与方案等。2.4具体实施:广泛借鉴,创建特色的“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商业运营模式。互联网在我国实现“跨越长城,走向世界”的第一次运用是在1987年。30年来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异常迅速,已经遍及教育、文化、卫生、安保等各领域。但由于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导致其发展缓慢,尤其是互联网平台的运用更显不足,缺乏建设经验。在体育培训产业,体育培训本身所具有的体认性与互动性特征,更难以完全实现互联网线上培训模式。因此,“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的商业运行模式应当广泛借鉴其他领域的商业化模式,深入研究其他行业中“互联网+”的成功经验,并根据体育培训行业的特征建立具有体育培训特色的互联网运营模式。一方面,“要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在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功做法。要把国外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策略与我国相关战略进行有效接轨”[6]。另一方面,还要在建设“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运行中不断反思问题,总结经验,力争在思维、技术、实体、平台等方面做到优化创新。

3.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广泛的用户参与,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平台,充斥各角落的互联网信息,使互联网浪潮遍及各行各业,席卷整个社会。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正随着我国政府的重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2014年以来,体育健身、赛事、培训、竞技、等各行业发展迅速。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化体育培训产品的资源配置,提高体育培训行业的沟通效率,改变体育培训行业的管理机制,构建“互联网+”体育培训产业的商业运行机制,将能够推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2015/33862/xgzc33869/Document/1458267/1458267.htm.

[2]杨铁黎.体育产业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7.

[3]巅峰减重.公司简介[EB/OL].www.021sports.com/jfkj/.

[4]宋昱.都市体育培训产业管窥:上海的问题与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4):11-14.

[5]钟玉秀,刘洪先.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制度建设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18.

[6]陈晓丹.互联网给体育产业运营模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3):56-60.

作者:庞兵武 单位:铁道警察学院警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