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途径分析

时间:2022-12-24 08:35:3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途径分析

【摘要】本文探索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途径:实现教学目标信仰化;教学内容精炼化;理论教学手段多样化;实践教学实效化。从而切实使该课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途径

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四化”教学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要推进“基础”课教学改革有效推进必须综合施策。要力争实现“四化”,即:教学目标信仰化、教学内容精炼化、理论教学手段多样化、实践教学实效化,从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

一、教学目标信仰化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标要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强、自尊、感恩等生活信仰;培养学生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等道德信仰;培养学生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高尚政治信仰;培养学生心中有法,不逾越法律底线,法律至上的法律信仰。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而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1]大学生的信念信仰的形成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密不可分的。例如大学生自尊自强的生活信仰,诚信友爱的道德信仰,坚定对共产党的信任的政治信仰的形成是在学习生活中,在形成正确认知、赋予积极情感支撑并在意志品质的推动下形成的。而信念形成中的认知、情感、意志就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体会中慢慢发展而来。“基础”课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是关于历史使命、爱国主义、人生价值、理想信念、道德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生活信仰、道德信仰、政治信仰。“基础”课的法律教育部分的内容包括对法律知识的讲授,涉及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作用,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发展,宪法权威的确立,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精神、法律信仰。

二、教学内容精炼化

具体就是要根据不同学校专业发展和大学生个性特点的需要,把教学内容创设成不同的专题。如下:(1)新时代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①我们所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②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人生的拷问与生命的意义。①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②确立并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③以正确价值观引领,创造有意义的人生。(3)爱国主义与国家理想。①爱国主义;②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③实现共同理想、胸怀远大理想;④统一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4)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核心价值观的提出;②坚定核心价值观的原因;③做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5)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与现代礼仪。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②发扬中国革命道德;③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④现代礼仪。(6)公共生活与公德培养。①公共生活的扩大与公共秩序的维护;②社会公德的养成。(7)职业道德与大学生职业规划。①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及其养成;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与大学生职业规划。(8)大学生恋爱与孝亲敬老。①大学生恋爱中的道德;②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及如何与孝亲敬老。(9)法律与人类的生存方式。①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②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⑤培养法治思维;⑥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此外,不同院校在专题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例如,根据体育院校专业特色,在专题三中,要着重讲授运动员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专题七中,要着重讲授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的职业道德,专题九中,要讲授与竞技体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理论教学手段多样化

“毫不动摇地坚持理论教育教学法,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当代青年大学生头脑,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的集中体现,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魅力和价值魅力的关键。”[2]然而理论的传授方式不能固守成规,应尽可能采取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手段来打动学生,吸引学生,从而改变单纯枯燥、晦涩的理论传授方式。手段多样化之一:多媒体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理论课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将丰富多样的图片、音频、视频呈现给学生,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还能丰富传统教学内容,从而缓解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存在的“视力疲劳”现象。尤其是组织学生一起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内容、视觉、音效综合发挥作用,激发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显示出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手段多样化之二:案例教学。通过模范人物的典型案例,来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通过反面人物的典型案例来警醒学生,无论是从道德层面还是从法律层面,要心中有“界”,心中有德,心中有法。例如,在讲授端正人生态度这个知识点时,引用无臂钢琴师刘伟客观拼搏向上的典型事例,来引导大学生要珍视生命,积极进取;在讲授法律权威知识点时引用林森浩案和药家鑫案来警示大学生法律底线不可触碰,法律权威至高无上,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做守法公民。手段多样性之三:学生辅讲。传统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是作为倾听者坐在台下。学生辅讲,是指教师选出一些学生熟悉而又非常感兴趣的知识点,让他们来扮演主讲角色,而教师坐在台下倾听。学生辅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辅讲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例如,何为爱情?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什么是爱国?等等都是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针对这些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辅讲。

四、实践教学实效化

首先,开展知识论教育教学实践,即参观、演讲、表演、辩论、观看视频等实践教学活动。此类实践教学多是让学生身临其境,现场感受和领悟,目的在于通过情境导课,情境短剧、演讲等多种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生动直观地理解抽象的课程内容。在“弘扬中国精神”和“人生的拷问”章节教学中,鼓励学生采访一些行业的工作者,提问:爱国让你想起什么?然后将拍摄的视频在课堂播出,学生纷纷结合自身谈出爱国主义的内涵;鼓励学生进行爱国、爱笑、爱家的演讲;带领学生参观校史展;给学生播放爱国主义视频……。其次,开展养成论教育教学实践,即科学研究式等实践教学活动。思政部和学生工作部等部门联合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课题的选择可以采用自主命题,教师指导来完成。调查的问题、研究领域限定在与大学生学习生活联系紧密的领域。比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大学生科学理想信念研究、体育人职业道德培养研究等,这类实践活动可以采取学生自主申报、完成等方式进行。主要培养学生将课堂所学与自身发展、社会生活实际结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开展价值论教育教学实践,即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利用周末课余时间为社会贡献力量,做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例如,鼓励学生为敬老院老人送温暖,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清洁、绿色出行、美化家园等志愿服务。教育引导学生多关注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为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贡献力量,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志愿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使他们成为传播文明、引领风尚、营造和谐的时代先锋。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0.

[2]岳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4.73.

作者:刘玲灵 陆静 单位:沈阳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