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

时间:2022-05-11 11:00: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

摘要:为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文章基于“微时代”的概念与特点,对“微时代”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及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高端移动通信设备的大众化和互联网的普遍化将人们带入了以微信、微博为主要社交方式的“微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依赖于微信、微博来完成生活、学习中的信息交流与沟通[1]。微媒体已经成为这一群体所使用的主流媒体形式,并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借助“微时代”这一发展背景,发挥其正能量教育功能,寻找出更加高效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对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微时代”的概念与特点

以数字信息化技术手段与信息传播媒介为基础,主要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介体传递信息,以微博为代表而慢慢形成的“微生活”时代,也就是本文所说的“微时代”[2]。这一发展背景下的信息传递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显示终端,将信息以文字、图片、音频、录像的形式进行即时传播。“微时代”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放化。“微时代”的形成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特别是在手机等智能设备越来越普及的趋势之下,信息的共享化应用已经不再是一种设想。第二,即时化。“微时代”使得信息内容及传播速度更加便捷、快速,更加简短而又具有冲击性。第三,普遍化。“微时代”让每一个人在成为信息传递者的同时又是信息的者,为普通大众提供了一个发表心声,平等参与社会管理的平台。第四,碎片化。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简短精悍的“微内容”与人们当前的碎片化时间利用模式越来越契合,微信、微博更能满足人们生活与学习的需求。第五,多元化。这是由当前世界一体化趋势下信息大融汇、受众群体多样化决定的。

二、“微时代”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使得我国主流文化思想受到周围国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截至2015年年初中国互联网覆盖范围达到了48.8%,全国手机用户总量达到了5.95亿。其中广大青少年人口构成了互联网与手机、平板等信息终端设备的主要使用群体。“微时代”背景下,各种价值观念的信息与声音此起彼伏、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使得思想价值观念本来就不成体系,信念本就脆弱的大学生更加困惑、迷茫。各种移动设备的大众化,使得微博、微信等平台成了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并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一言一行,也为相关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发展机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教育者必须要有效借助“微时代”背景下的有利条件,把握“微时代”的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微工具和微平台,探寻有效教育措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在“微时代”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声音中更加鲜明,更加有感染力,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做贡献。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一)不同群体的认同有差异。由于学生群体具有个体差异性,他们的成长环境、宗教信仰、接受新事务的能力等有所不同,所以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3]。从以往的教育结果来看,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认识,文科生的认同感明显高于理科生。而且,家庭环境也会导致认同感出现差异性。家长文化程度的高低以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子女的认同感。(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较为枯燥。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认识与观念的主要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展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单一、枯燥、沉闷的缺点。而且在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题有关。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也不会将其作为重点部分来理解和掌握。再加上,课程中有关于这一概念的内容大多是以文件的形式来体现的,使得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不但无法产生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而且会限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三)师资素质亟待提高。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在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学习及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看,虽然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满足课程活动的基本要求,不过相比于国家实际要求标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使得师生之间的不和谐越来越凸显,最终阻碍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成熟[4]。另外,课程设置中缺乏课后实践、巩固环节,使得整个学科过于理论化,降低了课程的趣味性,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必须要提高教师队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技能与整体教学水平。(四)社会实践教育力度不足。教育教学不仅是学校的活动、家庭的活动还是社会的活动。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有效地利用社会这一场所,所以才会存在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低,社会经验缺乏,一旦踏出校门,将特别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限制。

四、“微时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不利影响

(一)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培育渠道的地位。传统信息传播渠道慢慢被“微时代”主流媒体所取代,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及日益普及化的今天,不断更新、完善的各类微工具在信息传播中明显的特征就是快捷化、即时化、简单化、方便化,这些特征恰好与当代大学生快节奏的学习、生活相适应,满足了他们碎片化时间观念下对“快餐”产品的需求。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领域已经成为微信、微博等传播渠道的一大阵地,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舆论平台在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方面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小最终被微平台取代。(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微时代”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的畅所欲言的平台,同时也让大学生在信息的获取与阅读、使用中更加自主化,随意化。另外,网络平台对用户隐私的保密性能使得平台共有者形形色色、良莠不齐,这一客观现实让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再加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缺乏,所以思想认识不全面,政治立场不坚定,特别容易受错误价值观的影响。进而对个别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三)媒体“大V”的盲目崇拜与追求。随着“微时代”的发展,各大主流信息传播平台踊跃出一些具有绝对话语权与舆论领导力的公众人物,他们在网络平台上受到广大网络用户的追捧与崇拜,他们的一言一行主导着舆论风向,再微小的一个动作都可能在网络上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如新浪微博这一社交平台上的“大V”,他们对某一社会事件的恶意曲解或是无意猜测,很容易导致其粉丝群做出不正确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尤其是对大学生产生的舆论影响,严重影响着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因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还不成熟,而他们又被很多大学生奉为偶像,这一点将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开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五、“微时代”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一)以课堂为主体。“微时代”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仍要坚持以课堂为主体。教师要加强团队合作,与网络抢学生,防止网络平台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唯一培养渠道。重新规划设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与课时。注重教学内容的社会实践性、趣味性,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受到影响。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二)提高大学生应对。“微时代”的能力是基础第一,通过相关的媒介素质教育活动,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新媒体软件的方式,培养大学生辨别及提取有用网络信息的技能。第二,在指导学生掌握辨别网络信息技能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规范、准则。严格抵制与打击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论与行为。第三,提高大学生理性参与网络监督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当代大学生参与网络监管的意识,引导大学生有序地参与网络监督,并将网络监督活动与现实的社会监督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达到维护网络平台秩序,确保网络平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中的正向推动作用得以实现。(三)提高教师在。“微时代”下的教育水平是前提第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首先要有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更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积极学习新的信息传播软件与工具,充分挖掘并利用网络知识和社会新闻材料,结合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发展规律,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对学生进行隐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二,教师要结合“微时代”的特点转变教育方式。利用新颖的信息传播渠道,通过互联网的检索功能,选择能够满足学生价值观教育需求的,具有趣味性的社会资料与话题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多采取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课堂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5]。第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努力构建一种平等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不能因为年龄和知识阅历优势而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学生。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尊重学生,加强课堂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与价值观念,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给予他们平等表达观点的机会,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创建网络平台是关键。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流平台。充分挖掘并利用“微平台”的各类资源,通过微博、微信等实施微课教学策略,让广大学生群体随时随地可以接受正确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创建微博、微信等信息沟通平台。学生可以和教师一起参与热点话题与人生问题的探讨,引导并鼓励学生严格抵制不良思想和文化。总之,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微时代”的挑战,抓住这一时代背景下的机遇,探寻新的培育路径,促进当代大学生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和成熟。

参考文献:

[1]林华开.基于自我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现路径[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8):56-57.

[2]史明娜.实践育人视域下艺术专业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27(1):126-129.

[3]潘姗姗.“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3):137-140.

[4]韩雅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2):41-45.

[5]曾惠燕.实践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5,34(10):113-116.

作者:谷晓川 单位: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