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阶段工程造价

时间:2022-03-29 12:00:00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

一、概念界定

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是以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为对象,研究其在建设前期、工程实施和工程竣工的全过程中计算和控制工程造价的理论、方法,以及工程造价的经济规律的学科。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是根据计价依据计算工程造价的程序和方法,具体内容有工程造价的构成、计价的程序、计价的方式以及最终价格的确定等。主要包括两种计价模式:概预算定额计价模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是把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工程项目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建设项目的投资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这一阶段中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很小,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加强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的选择

施工阶段投资比重较大且伸缩性较强,因此,加强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计价对管好、用好建设资金,提高项目投资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解决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问题,最重要的是选择好合适的计价模式。

(一)概预算定额计价模式

概预算定额计价模式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定额计价模式。基本做法是:由国家颁布制定基本建设工程投资计算规则、定额(人工、材料、机械消耗定额)、取费标准、材料和设备价格、编制方法等,按照工程建设不同阶段的投资管理方式来确定工程造价。因此,工程造价的确定,主要是按设计图纸及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并套用统一的定额与单价,计算出工程直接费,按照规定的取费标准计算间接费及有关费用,最终确定工程的概预算;然后由施工单位承建,并在竣工后编制出结算和决算,经审核后即为工程的最终造价。这种定价模式在计划经济转轨时也相应的进行了调整,即允许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动态调整价格,特别是材料价格,并且给出了一套完整的价差调整计算公式,以有利于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计划经济下的计算模式直到2003年建设部颁布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后,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对当时我国并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计价体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是一种新的计价体系,或者说,是一种市场定价模式,是由建设产品的买方和卖方在建设市场上根据供求状况、信息状况进行自由竞价,从而最终能够签订工程合同价格的方法。在工程量清单的计价工程中,工程量清单为建设市场的交易双方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平台,其内容和编制原则的确定是整个计价方式改革中的重要工作。这里工程量清单主要指拟建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其他项目名称和相应数量的明细清单,即按照招标要求和施工设计图纸要求规定将拟建招标工程的全部项目和内容,依据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的工程量清单项目编制规则要求,计算拟建招标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随着我国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实施上有其市场基础,必然会不断成熟与完善。可见,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未来计价模式改革的方向。

(三)评价及我国的选择

在我国,长期以来在工程价格形成中采用定额计价体系即按预算定额规定的分部分项子目,逐项计算工程量。套用预算定额单价(或单位估价表)确定直接费用,然后按规定的取费标准确定其他直接费用、现场经费、间接费用、计划利润和税金,加上材料调整系数和适当的不可预见费,经汇总后即为工程预算或标底,而标底则作为评标和定标的主要依据。它是与我国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因为当时没有成熟的市场,采用这种方法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自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颁布实施以来,我国鼓励采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工程造价进行计价,不仅出于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首先,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并与2001年成功加入了WTO(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生产、消费产品有了一个较为成熟、活跃的市场提供报价,为工程量计价模式的实施扫清了障碍,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保证;再者,中国的企业正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尤其是建筑行业,在对外承揽业务量不断扩大的情形下。由于工程量计价模式已经成为国际管理,因此,应用工程量计价模式是其进行国际竞争的首要条件。

三、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

前已述及,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及有关计价模式的选择问题,因此,建筑企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搞好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对工程总造价的控制,提高经济效益起着显著作用。加强对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一)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充分运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工程项目开工前,首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按预算要求制定一个正确的施工方案和资金使用计划,既要保证工程项目建设有足够资金,又要尽可能少占用资金,还应结合工程项目的性质和规模,对工人数量、机械设备、材料供应、配件生产或采购、运输条件等情况做好周密地安排;按照工程项目合理的建设程序,排列施工顺序,编制施工计划,均衡安排施工进度,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等损失和浪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分项工程施工周期,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有条不紊地组织施工;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推行高效作业,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设备利用率,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二)减少设计变更,严格控制现场签证

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量减少设计变更,严格控制现场签证。首先,要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施工过程具有很强的可造作性,要深入现场获取最新资料,掌握工程进度,及时发现投资偏差,采取适当纠偏措施,科学地预测未完工程,适时发现潜在问题,取得造价控制主动权,也为竣工验收提供有力依据。工程完工后,应根据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在验收前对整个工程进行负荷或空载联合试运转,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避免在投产后造成返工损失。其次,要尽量减少设计变更,严格控制现场签证的发出。由于工程项目从立项开始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生命周期,任何工程在实际施工中,都会遇到工程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合同差异等问题。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理解和应用这些合同条款,尽量减少设计变更,严格控制现场签证。在必须变更时,及时做好索赔变更详细记录,及时与现场监理进行沟通,获取鉴认手续,以取得变更或索赔。这是项目管理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也是直接关系到项目效益好坏的重要环节。

(三)调研材料市场,建立材料资料库,把好材料价格关

项目的工程材料费用一般要占总成本的60%左右,显然材料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头戏。项目开发过程中。建设单位必须确保材料质量并控制材料成本:首先,企业应关注造价机构公布的价格,与社会咨询机构保持联系。建立起企业自身的价格信息网络,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及时准确地把握不同地区及不同规格的材料、半成品的价格信息,保证工作人员可随时随地地调用及监督,做到资源共享,防止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损失;其次,控制材料的采购单价,企业还应关注长远发展,在系统价格的基础上,定期绘制主要材料的时间一价格曲线图;再者,分析材料的周期变化规律,结合技术曲线的分析及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委托方的通货膨胀或通货收缩状态,研究判断不同地区、不同材料的短期及中期走向,在参照价格信息的基础上,增加理性分析的因素,把握材料的走向趋势,将其分析成果应用在开发生产中。

(四)转变观念,增强索赔意识,不失时机地进行工程索赔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涉及很多合同纠纷,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增强维权意识,不失时机地进行工程索赔。首先,作为项目管理人员,一定要转变观念,切忌大手大脚,放任权利被侵害;另外,工程项目需要配备一批具有法律知识的人员。对可能影响工程项目进展的合同纠纷及时予以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及时进行索赔,最大限度地挽回因合同纠纷造成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