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危险废物环保处置监管措施

时间:2022-07-08 08:42:57

电网企业危险废物环保处置监管措施

摘要:危险废物环保处置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作,必须依赖处置过程高效、有力地监管。受制于监管力量有限、技术手段不足,电网企业在危险废物环保处置监管上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基于危险废物处置监管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电网企业面向利益相关方健全完善处置监管机制的建议,并提出以物联网技术驱动处置监管手段创新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电网企业;危险废物;环保处置;监管措施

一、引言

危险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感染性等一种或几种危险特性的固体和液体废物。与普通废物相比,危险废物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危险性,若不妥善管理,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完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大力推动利用和处置设施建设,努力提升管理和技术支撑能力,着力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在2019年10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着力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三个能力”。现有文献已经对多个行业的危险废物处置监管展开了研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对于电网企业而言,危险废物环保处置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专业多、工作链条长、业务环节多,实际情况复杂,加之基层单位及员工环保意识不足,危险废物处置过程的风险隐患较多,亟需加强危险废物处置监管,推动各单位实现危险废物的绿色、环保、经济处置。但从电网企业现状看,危险废物处置监管工作起步晚、基础薄弱,信息化技术手段不足,监管措施不到位、监管覆盖不充分等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危险废物处置监管机制,优化完善危险废物处置监管手段。本文从电网企业危险废物处置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发,并基于利益相关方视角,提出完善处置监管机制的建议,并针对处置监管技术手段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创新处置监管手段,实现危险废物处置“全过程、全覆盖”的规范管理、科学监管。通过完善危险废物处置监管机制,加强物联网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电网企业基层单位和员工处置管理效能,提升危险废物科学监管水平,从而促进危险废弃物处置经济效益、管理效率和生态效益的提升。

二、电网企业危险废物处置监管现状问题分析

目前,电网企业在危险废物处置监管方面,主要依赖于检查、抽查,以及事后问责,缺乏对危险废物处置全过程的精细、高效监管,尤其是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不足,危险废物处置监管的效率较低,监管难以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处置监管覆盖面不足

由于技术手段应用不足,对各基层单位危险废物处置全过程难以做到全覆盖,信息严重不对称,加之处置监管人员力量有限,往往只能通过对一些容易产生问题的重点领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抽查,以发现基层单位在危险废物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对于回收商处置利用危险废物的监管方面,也难以实现有效的覆盖。

(二)处置监管不及时

电网企业对于基层单位在危险废物处置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不环保、不经济的问题,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多数情况下仅能做到事后监管,或问题发生后被动追责,难以做到主动监管、提前预警、及时制止。例如,对于基层单位各类危险废物的适时产生量、贮存量、贮存周期等情况不能及时掌握;危废设备移交入库时内部元器件缺少,甚至仅剩空壳等,但是移交环节没有严格把关,未留下影像资料或其它证明材料,导致问题责任划分不清。此外,由于目前基层单位大多是采取手工台账记录,处置监管时需要查阅、梳理大量手工台账,监管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

(三)处置监管约束性不足

由于电网企业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省级公司物资部门虽重视危废处置监管,但对基层单位相应条线部门的约束性有局限性,一些有关危险废物的决策建议和管理要求可能在基层单位的受重视程度不足,基层单位仍以自身经济收益为出发点进行危险废物的处置管理,绿色化、规范化成为次要考虑因素,可能存在环境风险。

(四)处置监管准确性不足

由于危险废物处置涉及的有关环保政策、法规、标准要求较多,且近年来更新速度加快,电网企业内部监管部门对于最新政策、法规和标准掌握不够及时,对于政策、法规和标准内容的理解也可能因部门而异、因人而异,从而导致在实际监管工作过程中产生偏差。总之,危险废物处置机制的不健全和信息化技术手段的缺失,降低了电网企业处置监管的工作效率、效果,加大了对问题单位监察问责的难度。

三、基于利益相关方视角的处置监管机制

危险废物处置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主要包括电网企业省级公司、基层单位、回收商等。本文从利益相关方视角出发,提出了电网企业面向各利益相关方的危险废物处置监管机制。

(一)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危废环保处置考核与监督机制

建立危险废物环保处置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对标管理考核,对危险废物报废计划执行准确、运营管理规范的单位予以嘉奖,评选先进单位。同时,建立基于对标管理考核结果的处置收益分摊系数调整机制,提高先进单位在下一年度中危废处置效益的分摊比例,促进各产废单位提升危险废物环保处置的计划性、规范性。完善危险废物环保处置监督约束机制。结合对标管理考核结果,通过不定期现场随机抽查,发现各单位在危险废物处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相关单位进行整改,问题严重的开展专项整治,切实找问题、补漏洞;对发现存在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推进不力的单位,一律通报、警示、约谈;对危废管理有重大问题隐患的单位一律实行挂牌督办,实行“登记、申报、核查、挂牌、整改、复查、销号”闭环管理。此外,建议将危险废物处置管理规范性纳入相关单位的经营绩效考核,进一步加强基层单位对危险废物处置管理的重视。

(二)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机制,落实领导干部主体责任

电网企业可以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纳入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内容(短期内可以危险废物环保处置为试点内容),提升基层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危废处置管理工作的重视,真正实现危险废物处置管理的“条块结合”,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主体责任和省级监管责任,并针对危险废物处置中的重大问题实行责任终身追究制。

(三)建立危废回收商诚信履约评价机制,促进服务质量提升

首先,做好危险废物回收供应商前置的资质能力核实工作。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审查和许可指南》(环保部公告2009年第65号)等有关要求,对危险废物回收商进行审查,制定危险废旧物资资质审查标准和核实指南。回收商资质核实流程全透明,采取对回收商实施面对面核实的方式,现场资质核实结果,与回收商签订《资质核实结果确认函》。其次,做好危险废物回收供应商诚信履约评价与结果应用机制。针对中标回收商是否及时签订合同、是否按照合同要求按期回收、是否及时反馈危险废物处置利用情况以及处置回收过程是否存在违规行为等。据此,在引入充分竞争的前提下,对诚信履约评价结果良好的回收商,在后续采购竞标予以加分或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反之,对履约过程出现严重问题的回收商,将其列入“诚信履约黑名单”,在一定时期内不接受其参与采购竞标。通过做好回收供应商诚信履约的激励与约束,促进回收商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处置回收过程的规范性。

(四)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推动危废处置工作持续完善

由于危险废物处置管理工作“线长、点多、面广”,加之监管人员力量有限、对环保政策、法规和标准的理解有局限性,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定期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内部基层单位处置管理情况展开评估,提出整改意见。这种专家上门体检的方式,有力弥补了环境监管力量有限、能力不足的短板,增强了监管透明度和公信力。第三方评价单位需要对基层单位和回收商处置管理情况分别进行评估。基层单位处置管理评估,主要依据生态环境部门的产废单位规范化管理体系,评估基层单位管理制度完善性、基层单位工作过程规范性等。回收商处置情况评估,主要评估回收商在危险废物处置技术规范性、回收商处置过程与提交资料的一致性等。对于第三方评估机构,可以选择省、市级固体废物管理中心,以及省内高校环境科学研究机构或环境科学相关的科研院所等。

四、基于物联网技术创新处置监管手段

目前,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危险废物管理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行业的应用场景,如医疗机构的垃圾处置。物联网技术手段已经成为这些行业监管危险废物回收处置利用的关键支撑,实现了危险废物从产生、收集、贮存到转移、接收、利用全过程智能跟踪管理。因此,针对电网企业在危险废物处置监管中面临的问题,提出通过部署物联网感知技术,实时采集危险废物处置过程信息,建立电网企业省级公司层面的危险废物物联网监管系统。该系统是基于RFID、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叠加信息化技术支撑,以全程化可追溯管理为目标,形成省、市、县三级监管网络,涵盖危废的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的全过程,通过手持终端和监控系统,建立集实时监控、业务流转、数据共享、预测预警、科学决策和服务功能一体化的全过程管理平台和适时监管平台,实现“互联网+”处置监管。危险废物物联网监管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一)危险废物贮存与移交过程视频监控

为了实现对危险废物贮存和移交过程的全时段、无死角监控,在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等场所安装高清摄像头,全景视频监控,清晰记录危险废物产生及出入库过程,包括录制日期和时间显示,不得进行剪辑、拼接,保证影像的连贯性。视频监控记录按需求保留3个月至12个月。此外,在危险废物环保处置的作业环节,通过穿戴式摄像装置,记录拆解、装卸、收集、交接等一系列作业过程,确保作业过程的规范性,便于以后问题的追溯、追责。

(二)危险废物全流程痕迹化追溯管理

通过移动端APP或手持智能端设备,扫描RFID电子标签或二维码,记录危险废物产生单位、重量等关键信息,并自动化录入危险废物物联网监管系统,建立信息化台账,实现危险废物处置流程环节之间信息可以自动传送,减少手工填写工作量,并确保处置全过程中危险废物信息的痕迹化管理,危险废物处置信息可以全过程追溯。

(三)全过程多场景自动化预报警

在危险废物贮存环节,对即将超期贮存的危险废物,或危险废物贮存量达到贮存场所的规模限制,通过危险废物物联网监管系统,自动向贮存场所负责人、省公司物资部门发送短信提醒,要求及时应用处置;贮存场所安装烟雾、温度报警器,贮存过程中识别到空气中烟雾浓度(或温度)超标时,第一时间将报警信息传输至危险废物物联网监管系统,并由系统自动向贮存场所负责人发送紧急报警信息。在部门交接、流程环节转换过程中,以危险废物在各个作业环节之间的、贮存场所之间的“端到端”的出库与入库的重量、外观变动,作为发现危险废物处置过程问题的“线索”,即危险废物失衡报警。通过嵌入RFID标签或二维码,对部门交接、流程环节转换过程中危险废物重量、外观变动超过限定值的,或信息不一致的,交由危险废物物联网监管系统判断、自动报警,同时,禁止有问题的危险废物出、入库,并提醒监管工作人员开展问题检查。监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调取贮存场所监控及作业视频,调查追溯问题发生的原因。

(四)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跟踪管理

在危险废物物联网监管系统中,设置外网Web登录子模块,同时,为回收商建立专有账户,在回收商完成危险废物的环保化处置利用后,要求回收商按期登录外网Web子模块,反馈、填写危险废物处置利用情况说明。电网企业以此为依据,开展回收商回收处置利用的跟踪检查。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电网企业在危险废物环保处置监管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电网企业如何面向利益相关方健全完善处置监管机制,并针对处置监管中的薄弱点,提出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创新处置监管手段,包括贮存与移交过程视频监控、全流程痕迹化追溯管理、多场景自动化预报警以及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跟踪管理,实现危险废物处置“全过程、全覆盖”的规范管理、科学监管,以期为电网企业提高危险废物处置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关于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的指导意见[EB/OL].[2019-10-16].

[2]李祥余.通州区危险废物处置监管现状和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1):148-149.

[3]陈云进,叶玉梅,陈昊博,李春燕.昆明市西山区强化报废车拆解危险废物处置监管的实践与研究[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ChineseSocietyforEnvironmentalSciences).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ChineseSocietyforEnvironmentalSci-ences):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973-978.

[4]徐超.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科学监管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05):196-198.

[5]潘腾,张弛,陆大根,王恒俭,刘术军.基于物联网的杭州市危险废物智能监管平台设计与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2016,8(02):121-125.

[6]王琪,黄启飞,闫大海,李丽.我国危险废物管理的现状与建议[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3,3(01):1-5.

[7]林捷斌.危险废物监管实践探讨[J].低碳世界,2020,10(01):18-20.

[8]杨武艳,栗玉华,王顺义.基于信息化技术对危险废物全流程监管的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9(03):24-25.

作者:张文俊 魏俊奎 李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