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信工程项目规划策略探究

时间:2022-05-09 04:23:55

城市通信工程项目规划策略探究

摘要: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热潮下,绿色通信革命悄然来临,以环保、节能、降耗、提效、减排为核心的通信工程建设目标优化被学术界与实务界所重视。本文以城市体系工程项目规划为研究对象,从绿色经济的视角,探究城市通信工程项目规划的绿色发展策略。研究认为:绿色经济视域下,城市体系工程项目规划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需求与效益的平衡、探索绿色通信技术应用、坚持循环经济规划理念,最终达到绿色通信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绿色经济;城市通信;工程项目;规划策略

1前言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各行各业发展的共识,通信工程领域也逐步形成向环保、节能、降耗、提效、减排方向发展的绿色通信革命。当前,国际通信工程领域的绿色化技术研究发展较快,国内由于绿色经济发展理念普及时间较短,在通信工程行业的绿色化发展相对滞后。鉴于此,本文从绿色经济视角,探究城市通信工程项目规划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2绿色经济视域下城市通信工程项目规划策略

2.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信工程项目规划立足城市建设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是绿色经济视域下城市通信工程项目规划的首要策略。通信工程项目规划与常规项目规划不同,其具有较长的周期性与较高的技术协同性,故而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的成本较高。从绿色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通信工程项目规划要提升项目的使用年限,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有限通信工程资源的浪费。因此,应该充分考虑所在城市的发展规律与基本功能布局,并且在规划的方案中要充分考虑现有通信工程的基本情况,基于新旧通信工程的协同来制定系统性的通信工程项目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除此之外,从技术层面来说,通信工程项目规划要充分考虑相关设备的电磁保护,并且要匹配安全维护举措,重点要确保无线通信对其他通信体系的通信干扰,因为通信基站布局不合理的人员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参见图1。2.2注重需求与效益的平衡,通信工程技术标准与技术演化相契合。注重需求与效益的平衡,这是绿色经济视域下城市通信工程项目规划的核心策略,同时要坚持通信工程技术标准与技术演化相契合。从需求与效益的角度来看,通信工程项目规划要基于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服务半径、服务需求类型等因素,合理的设定通信工程项目规划的各项功能目标与性能下,从而确保资源的不浪费,既能满足社会通信服务需求,也可以实现效益的可持续。与此同时,由于通信工程技术更新迭代较快,故而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通信工程相关技术的演化路径,要重视通信工程项目规划的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论证,从而降低对资源的浪费与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在通信辐射防护方面,美、韩等国主要采取SAR值1.5瓦千克标准,而英、法等过普遍采取SAR值2.0瓦千克标准,不同标准的建设费用相差较大,如何选择技术方案非常关键。2.3探索绿色通信技术应用,通信工程项目规划坚持绿色环保导向。探索绿色通信技术应用,这是绿色经济视域下城市通信工程项目规划的关键技术策略,主要路径就是通信工程项目规划坚持绿色环保导向。通信工程项目要坚持采用能效高的通信设备,例如,减少冷却能耗、提高设备耐热以及采取集成布局来降低基站的空间占用;通信工程项目中基站的智能通风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自然的空气循环,减少基站空调运转耗能,同时采用双密度的载频或者新型分布式基站,降低基站耗能及排放。同时,终端设备、传输线路及基站等其他设备要尽可能采取能耗低、性能水平满足基本通信需求的产品,且合理布局,例如不牺牲网络质量的前提下单个基站覆盖更大的区域,进而减少网络内基站的数量,从而达到降低网络能耗的目的。通信工程项目规划要充分践行循环经济规划理念,加强通信工程项目建设注重绿色能源布局。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对通信工程项目中的能源供应中,积极布局太阳能、风能,建设“绿色基站”。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绿色发展是通信工程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探索通信工程项目规划的绿色化是绿色经济发展潮流下,通信工程行业对自身发展的反思与对通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基于当前通信行业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通信工程项目规划必须坚持四个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体实施策略为通信工程项目规划立足城市建设规划;坚持需求与效益平衡原则,具体实施策略为通信工程技术标准与技术演化相契合;坚持探索绿色通信技术应用,具体实施策略为通信工程项目规划坚持绿色环保导向;坚持循环经济规划理念,具体实施策略为通信工程项目建设注重绿色能源布局。

参考文献

[1]邓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与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9):12-14.

[2]李勇.浅谈电信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J].通讯世界,2018,(7):84-85.

[3]李华晶.高质量发展的企业绿色创新研究[J].企业经济,2018,(9):5-12.

作者:张明璐 单位: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