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发展论文4篇

时间:2022-06-25 11:45:08

初中化学教学发展论文4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史教学体会

一、化学史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学化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态度,而并不是传授简单的化学知识,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重新重视化学史教育,注意引用或穿插一些化学史实方面的材料,让学生敢去想,敢于讲,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化学史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刻苦学习的态度,还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1.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运用化学史中化学家的生平、轶事和化学史上一些重大科学事件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新异的情境,对学习充满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介绍元素周期表时可以向学生描述门捷列夫在做梦时看到一张表,元素们跳着、舞动着纷纷落到表中合适的格子里,他醒来后立刻记下该表的设计理念,又经过后人进一步完善,从而形成了元素周期表.课堂上讲授一些具有趣味又富有哲理的故事和趣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利于启发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只按化学教材把现成的化学理论和定律的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学到的这些化学知识将是孤立的、静止的,这对学生的发展将会产生负面影响.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教学时,首先呈现了拉瓦锡经典的“12天实验”,让学生分析拉瓦锡的实验原理.水银燃烧消耗了氧气,使曲颈甑和玻璃钟罩构成的封闭体系中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汞槽中的水银液面上升.然后对照分析实验室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装置,有了拉瓦锡实验的铺垫,学生很容易理解红磷实验的原理,这时候再讲述实验中的一些操作要点也就顺理成章了.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与学生一起探究和赏析这个实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会思考,不仅增进了化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

3.培养学生化学探究的科学精神

化学发展的每一步都和化学家息息相关,因为他们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著名化学家诺贝尔不怕流血牺牲、付出惨痛代价,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安全炸药,为开矿筑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并设立了“诺贝尔”奖,将自己所得的财富全部用来奖励对世界、对人类有贡献的人.生动的历史史实,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具有重要价值.历史证明,只有那些不畏艰险在崎岖道路上攀登的人,才能登上科学的顶峰.

4.加强化学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的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史丰富的好材料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很重要.化学教材中叙述了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中国潜心研究,发明了“侯氏联合制碱法”,冲破了当时“索尔维公会”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教材中还叙述了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对我国化学工业和化学科学发展的积极影响.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了解学科学用科学的目的就是为人民、为祖国做贡献.

二.在化学课堂中渗透化学史教育

1.在化学实验中渗透化学史教育,领悟科学方法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一些探究性实验,这样的实验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但这样的实验不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创新,不拘泥于教材,把化学史渗透到实验中来,让课堂教学多一些“探究味”.使学生不仅体验到这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也领悟到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还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科学研究精神.

2.在知识引入上渗透化学史教育,感悟科学生活

化学教材中介绍的科学家数量很多,但描述科学家真实形象极少.对科学家的描述充满“科学味”,但缺乏“人情味”,抹杀了情感的影响和作用.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就这个知识相关的历史发展作一个介绍,其中有突出贡献的是化学家拉瓦锡,他验证和发现了这个定律,提出了“氧化说”,推翻了“燃素说”.教师还可以抛开课堂教学的内容,对化学家拉瓦锡和他夫人的恩爱的生活情感作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家是真实的人,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也拥有丰富有趣的情感生活,也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帮助.

作者:朱彩萍工作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学校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引思

1以生活实例引思

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人人与化学有关,衣、食、住、用,样样离不开化学。教学时,充分利用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的这个特点,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这不仅能使用学生学会丰富的化学知识,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学化学对将来实现强国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树立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如复习第六单元: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互相间的转化关系时,不是通过阐述它们各自的性质,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而是联系学生烧煤炉,这一常见的实例进行引思:在煤炉里,煤层的上方常看到蓝色火焰,这是什么气体在燃烧?这一问,学生都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异口同声地说出准确答案(一氧化碳燃烧)。于是我抽准这活跃之机继而引思:若该煤炉通风设备良好,燃烧正旺时,你能写出自下而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有位学生不加思考马上回答:下层反应是2C+O2点燃2CO,接着另位学生赶忙更正:该同学答案不对,下层反应是C+O2点燃CO2,因煤是在“通风好燃烧旺”的条件下燃烧。然而还没有谁能答中、上层的反应,这时,为了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进一步引思:煤炉上层的一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这一引,激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学生顺着问题从上层推向下层,最后终于茅塞顿开,找到了正确答案,煤炉最下方的主要反应:C+O2点燃CO2,中层反应:CO2+C高温2CO,上层反应:2CO+O2点燃CO2。通过这环环紧扣,层层深化的“引思”,使学生认识到小小煤炉里竟然存在着:炭、一氧化炭、二氧化碳之间复杂的转化。这样达到了复习目的,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时时用化学,提高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以实验引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动有趣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以实验引思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兴趣,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实验能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探究新知,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氧气的性质”这一内容时,我没有按照教材先物理性质后化学性质的常规步骤,而是调整顺序,启发诱导,调动思维。我预先准备了两瓶气体放在讲台上,告诉学生:两瓶中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你能确认哪一瓶是氧气吗?这时全班同学注意力都集中在讲台上,议论纷纷,但说不出解决的方法。我又问:“用肉眼能确认吗”?大家都说不能,因为氧气和空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正当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时,我把两根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学生看到不同的现象,问题迎刃而解了。通过以上实验,学生明确了氧气的色、态、味等特理性质,对其化学性质及检验方法也获得了生动的感知,这样教师讲解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如:在讲授酒精灯的认识及使用方法时,首先发给学生每人一盏酒精灯,先让他们充分利用感觉去认识外形和构造。然后我就问:你们手上酒精灯的酒精体积大概是多少呢?灯芯是否齐呢?大家都说酒精体积小于酒精灯体积的三分之二,灯芯都齐了,这时我说可以点燃了。正当每一盏灯都亮着时,我又问:“酒精灯火焰分为几层?用一根火柴梗平放在焰心,有什么现象呢?”这时同学们通过实验都得到相同的结论: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温度最高的是外焰,最低的是焰心。我接着问:“给物质加热时,用哪一层火焰来加热呢?”同学们都异口同声说:“用外焰给物质加热。”为了引导学生如何熄灭酒精灯火焰,我在桌面上放着两支燃着的蜡烛,一支用嘴吹灭,另一支用烧杯罩住,后者一会儿熄灭了。接着我问:“如何熄灭酒精灯火焰呢”?有的同学说可以用嘴吹灭,有的同学说只能用灯帽盖灭。正当他们激烈争议时,我就问:“酒精有挥发性吗”?有同学说“有”。那么用嘴来吹,会把酒精吹逸到空气中吗?同学又说“有”。这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了:不能用嘴来吹灭酒精灯,这样会引起火灾。通过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动手操作,把学生的直觉兴趣引入有目的的规范操作中。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和思维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这样,学生很快地掌握酒精灯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可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直观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从学生旧知引思

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补充。在教学中,从学生旧知出发进行引思,能使学生从旧知中悟出新道理,促进学生对后继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如讲二氧化碳的制法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制取氢气和氧气的知识,再用投影映示几套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让学生选择:用哪套装置制氢气:用哪套装置制氧气?然后引导学生思考:①制取气体是根据什么条件来选择装置的?②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是什么?③制取二氧化碳选择哪个装置?可与制取什么气体同装置?④用什么方法收集?通过这一串问题的引思,学生能很快地从已经学习过的氢气和氧气制法的知识归纳中,总结出二氧化碳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可见,从学生旧知出发进行“引思”,对于架设认识的桥梁,沟通新旧知识的连接,弄清某一知识的结构,促进学生认识知识结构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引思”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形成和深化认知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最终达到化学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作者:吴求娟工作单位:广东省雷州市第五中学

第三篇:初中化学学困生的思维障碍转化

一、“学困生”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

我国心理学著作中关于思维分类的代表性观点认为,根据思维发展阶段及其对象的抽象性,可将思维分为直观的行动思维,具体的形象思维和抽象的逻辑思维。根据以往研究可知,初中生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抽象逻辑思维开始逐渐占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对于“学困生”进行化学实验时的观察和任课教师的交流以及学生的作业考试等方面研究发现:“学困生”在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1)直观动作思维障碍。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学困生”在化学实验中注重动手实验多于思考,不能做到眼、耳、脑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导致学生学习上出现障碍。(2)具体形象思维障碍。化学概念是系统学习化学理论的基础,概念掌握不牢或是理解不清,就不能实现化学概念的正确构建,导致学习障碍。(3)抽象逻辑思维障碍。化学计算是从量的角度丰富和完整对化学世界的认识体验的基础。在化学计算中,理清已知与未知、定量与变量等的辩证关系,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时存在思维障碍。

二、化学“学困生”思维障碍的转化策略

1.化学实验常态化,促进直观思维的发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将化学现象赤裸裸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面对化学现象时,多种感觉器官同时受到刺激,很容易促进学生的思维进入兴奋状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实验教学常态化,在实验中教师注重引导,不但能够使学生进一步观察,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这将有利于学生直观动作思维的发展。

2.教学形式多样化,促进形象思维发展

(1)使用教学模型,微观结构宏观化模型是人们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和已经得到证实的科学原理,通过对所研究对象的结构、性能以及运动规律等进行分析而提出的理论框架。例如,用宏观的模型呈现微观分子的构成,更形象直观,学生能清楚地看出分子的构成,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转换与培养。(2)使用多媒体教学,抽象内容直观化化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形象、直观地演示微观过程,弥补学生在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方面的差距。例如,讲水的电解时,按照课本来讲学生不能真切感受,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动画或者用视频来播放代替课堂演示,视听结合,学生能很快掌握正负极分别产生什么气体。

3.教学过程条理化,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生成

化学知识分散在课本中的各章各节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学困生”往往学习后不能前后连贯,需要教师帮助梳理,将点连成线,将线织成网,使得教学过程比较条理化。需要教师能抓住“学困生”思维的起点,理清思维的思路,帮忙找准思维的方向,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全面地分析问题。

(1)抓思维起点。例如,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湿衣服晾晒会变干,酒香不怕巷子深,等等。以此作为认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的起点,然后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的事例,对于“学困生”来说理解分子概念、特性就很形象。

(2)理清思维思路。例如,讲制取氧气时,学生不清楚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有什么不同,做题时也容易出现错误。在讲解时,我理教材上主线:关于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以资料介绍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分为三种,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主,通过实验讲解制取步骤,以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详细讲解催化剂的性质等。学生学习起来思路清晰,减轻了学习上的不必要的思维障碍。

(3)找准思维方向。例如,一提到二氧化碳,学生马上就会想到它能灭火,不支持燃烧。此时可以给学生演示实验,将在空气中点燃的镁条迅速地放进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里,会看到镁在二氧化碳中能剧烈地燃烧,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黑色的碳附着在集气瓶的内壁上。引导学生寻找思维的方向。通过以上研究可知,“学困生”在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不能做到手脑结合,对事物的形象理解限于表面,缺乏对于表象的进一步的加工能力,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上不能很好的分析、综合、推理。认清“学困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引导转化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薛锦媛工作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

第四篇:初中化学的有效记忆法

一、编成歌诀轻松记忆

所谓“歌诀”就是把一些比较枯燥的化学知识编成顺口溜,再赋予它们一定的音韵和节奏,使要记忆的内容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例如,化学方程式写法可编为:“金属左,非金属右。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正确写法。

二、利用谐音幽默记忆

例如,元素化合价的标法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极易混淆。化合价标法在元素符号上方,符号在前、数字在后;而离子符号的书写则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标上电荷数,后标正负号。这两者如果能牢牢地记住其一,就不易混淆了。为此我们可以将化合价标法编为:“化合价到北方找,富豪(符号)引路别乱跑。”这里的“北方”可联想地理方位“上北下南”,“富豪引路”即指“符号”在前,数字在后之意。再如,金属活动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利用谐音法编为:“贾盖拿美驴,去换锌铁喜欢的铅氢,统共一百斤。”这里充分利用了谐音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相关学习内容,并分辨了比较容易混淆的问题。

三、编成诗歌理解记忆

例如,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既要注意实验操作顺序,又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更要及时记录、观察实验数据。为便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可编为:“老包静卧水晶房,轻风拂面喜洋洋。忽觉烈火从地起,老包变作关云长。云长急令退烈火,只留轻风吹暖房。”再如: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可编为:“导管一端先入水,两手紧握容器壁。管口不断冒气泡,方知装置气密性。”还有不定量的液体药品的取用,可编为:“瓶塞拿下倒置放,拿起瓶子签朝上。口口紧挨免外流,缓缓倒入眼瞅量。”以诗歌的形式既强化了学生的理解记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四、巧用数字程序记忆

有些化学实验的操作具有明显的顺序性,巧用数字既能加强记忆,又能牢固掌握操作顺序。例如,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可概括为“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药品的取用为“一横、二放、三缓竖”,过滤的操作要领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还有电解水的实验要领可记忆为“正氧负氢,氢2氧1”,另外对实验剩余药品的处理可概括为“三不一要”。

五、运用拟人手法趣味记忆

如实验室用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方法可编为:“氢气(一氧化碳)早来晚归,灯迟到早退。”这样使枯燥乏味的知识与人融为一体,增强记忆的趣味性,学生很容易记住。

六、自然联想对比记忆

在教学中,教师可将互相对立、反差强烈的放在一起,形成对大脑的“两极刺激”,以加深印象,如氧化性和还原性、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风潮解等。此类性质相反的知识,只要掌握一方则想到另一方,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等概念,只要将这些概念简化为“失—升—氧—还”四个字就比较容易记住了,即“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该物质是还原剂”。如果用“得—降—还—氧”四个字还可想到另一方面,即“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该物质是氧化剂”。

七、利用实验强化记忆

化学的感性认识主要靠化学实验提供,加强实验教学,可大大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尤其对某些实验现象的记忆更是如此。如在学习酸、碱的性质时,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而碱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如果教者与同学一起亲自动手做实验,那么学生就会记得非常牢固。

八、联系实际深化记忆

在记忆某些化学知识时,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高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如氢气和一氧化碳都能作气体燃料和冶金的还原剂,只要联想这个实际可以很容易地记住二者的化学性质,深化学生的记忆。

九、及时复习巩固记忆

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要及时复习,趁热打铁,不要等问题成堆再复习。反复及时的复习可以强化记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

十、列表格比较记忆

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些内容及易混难记的内容,可以列出表格进行分析比较来记忆。如对碳、氢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记忆,对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相关知识的记忆,都可以采取列表法。总之,记忆化学知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远不止这些,在实际教学中要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只要善于钻研,勤于积累,不断探索,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赞赏老牛式的勤恳态度,更赞赏勤奋的同时不失灵活和智慧。只要我们多动脑筋,教学中处处有方法。

作者:吴庆花工作单位:敦化市额穆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