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分析(共8篇)

时间:2022-06-25 11:18:31

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分析(共8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一、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只有让学生对事物保持较高的兴趣,才能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得化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极其高涨,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提升。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一课时,只靠教师的讲解,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原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关系及其比例,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来展示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的画面,加以配音讲解,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多感官的刺激,满足了他们猎奇、求知的欲望,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微观世界

对于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和微观的变化,如果仅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会让学生的理解产生偏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想象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教师所描述的事物的理解力、想象力也会不同。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微观的变化、化学中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展现出来,将抽象变为形象,就能引导学生全面认知微观世界,掌握化学变化的本质。如,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一课时,通过使用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通过动画演示和配音讲解,让学生对分子和原子这样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有了形象直观的印象,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模拟高难度实验

化学实验的条件多种多样,化学反应的程度和反应时间也各不相同,有的化学实验会产生有毒物质,尤其是有毒气体,操作不慎就会产生危险,有的化学反应瞬间就可以完成,学生根本看不清楚发生了什么变化,有的化学反应缓慢,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不适合课堂演示。多媒体技术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动画演示,可以将具有危险性的实验过程模拟出来;通过慢放功能,将反应快的实验进行慢放,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如燃烧实验;通过快进功能,可以让学生将反应缓慢的实验过程连贯起来,如铁钉生锈实验。

四、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化学视野

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学生只能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现象得到一些认知,而对知识的拓展,则需要在课下去完成。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互联网来拓展知识已经成为一种非常便捷有效的方式。互联网信息更新快,信息量大,搜索收集便捷,这些都为拓展化学知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在学习完金刚石、石墨和C60一课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到网络上去搜集更多关于金刚石、石墨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拓展学生的视野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总之,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使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高效性,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等方面都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然而,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我们切不可以喧宾夺主,滥用多媒体而忽视课堂教学的本质。

作者:孙治宝工作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三河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多媒体融入研究

一、多媒体的本身特点决定了化学教学离不开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学规律,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整合化学课程资源,实现化学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优化化学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

(一)多媒体的使用是教学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技术同步,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与网络资源相整合,及时下载优质教学资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比如,在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的教学时,由于学生在开始学习化学时,很难理解化学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对化学操作的基本概念难以接受。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询,把查询的结果拿到课堂上来,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全体学生,学生通过自己成果的展示,极大地激发了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极大丰富了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的使用是教学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多媒体能承载大容量、综合性强的教学信息,教学过程离不开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对于许多教师来说,一堂课下来,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还未来得及展示,下课时间已到,优秀的学生很难“吃得饱”。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预设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信息量。资源要具有层次性,拓展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教师可以把课堂上需要大量板书的内容,课前整合到课件中,利用翻页笔或鼠标点击,瞬间完成信息呈现的任务,大大优化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利用多媒体是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化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发挥了巨大的优势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既然是实验就离不开仪器的组装、调试、检测,离不开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离不开实验结果的处理。化学实验离不开反应的发生装置和生成物的收集装置,离不开实验现象结果的猜测,离不开实验探究过程。总之,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完成化学教学任务的手段,我们化学教师必须科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完成化学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一)为了形象直观展示实验过程,科学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

在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足够多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主选择,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原理的选择,确定实验器材和组装方法。教师让学生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现场模拟组装,利用电磁笔点击需要选择的仪器,通过拖动放到合适的位置,通过点选、拖动、定位,可以把需要组装的仪器连接在一起,通过模拟调试进行实验方案的探究,为实验操作奠定基础。这样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实验探究技巧,提高学生的方案设计、原理选择和仪器筛选能力。

(二)为了实验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教学,使学生获得间接体验

在进行有毒、腐蚀性强、易燃易爆的化学实验时,为了安全起见,在条件不允许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通过仪器的选择、药品的取放、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的观察,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多媒体上的信息展示,既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又能够间接体验化学的本质。

三、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化学常识、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等。很多教学媒体的使用,可以解决化学教学的难题,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的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不是每个环节都用才好,教师应结合教材实际、学生实际进行科学取舍,当用则用,能用实验仪器来完成的化学操作必须利用实验仪器进行操作,仪器本身可以让化学课堂“活”起来,让化学知识“动”起来。教师应科学选择多媒体的切入点,使其应用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比如,在进行“过滤”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利用常规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学外,还可以利用学生自制的学具帮助教师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合理运用了摄像机,在学生进行操作时,我及时拍摄学生的操作画面,有规范操作的实验,有典型错误的实验,有整体效果好的实验,有局部出现问题的实验,有常规的实验仪器,有学生自制学具的过程等。教师利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视频资料,通过数据线传输到电子白板上,给学生回放,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相互学习与借鉴,共同提高,综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之,化学教学不是一味求新求变的,也不是墨守成规的。我们提倡运用多媒体不是抛弃其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而是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科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

作者:吴建业工作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迁安镇第一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情境构建

一、优化教学情境,使学生尽快融入教学环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之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适当的例子,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把一勺盐放在你面前,你难以下咽,若把这勺盐放入一锅汤中,你会觉得盐和汤都是那么美味。教学情境对于学习而言,如同盐与汤一般,学习的知识就是那勺盐,而汤就是教学情境,只有把学习置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有些时候,学生对学习化学有什么作用存在疑惑,久而久之,这种疑惑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弱甚至缺失。为了让学生保持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好奇,教师更应该从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引出理论教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因素有多方面:情境的生成可以在课前精心设计,也可以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随机加入。但有效的教学情境更多的是一种对教学流程合理的安排,是对教学资源合理的调配,是对教学契机恰到好处的捕捉和应用。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有效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有质量的,其次应该是有“效能”的。通过创设情境,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难懂的问题具体化,用最少的时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掌握,学生从中的收益越大,效能就越高。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创设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两个必要条件。因此,教学情境的核心内涵是对教育和学生的爱。

三、借助化学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创设情境

1.创设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化学知识与工业、农业、科技、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在讲“元素”时,教师就可以从身体内的微量元素出发创设情境;在讲“酸碱盐”时,可以举例说当我们被蚊虫叮咬时,为什么涂抹牙膏可以止痒;为什么家里蒸馒头时要放点碱面……这些生活中的小常识都可以让他们觉得学习化学确实有用。

2.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探究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现象是让学生萌生兴趣的根源。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营造出学生勇于创新和积极思维的良好氛围。通过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物质的性状、对实验现象的设想等,引起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未知情况,也可以作为调动学生发散思维的手段。

3.利用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化学课堂应紧跟时代的脚步,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高科技、新材料稍加介绍,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贡献的信心和决心。

4.利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自己制作或网上下载课件,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比如,有一些危险的实验,学生不能亲身体验,就通过视频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总之,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教师所必备的教学技能之一。创设丰富的课堂教学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学生在思想、能力、个性等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有助于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也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作者:赵菊玲工作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第六中学

第四篇:创设初中化学教学情境

一、情境创设要有时代性

时代在变化,知识在更新,创设的情境问题应该符合时代的潮流,具有时代气息,不能停留于过去,否则,学生也没有兴趣去思考[2].如,在学习CO2性质的时候,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大连油库火灾时用泡沫来灭火的视频,学生看了视频后,就会思考这个气体泡沫是什么物质?有哪些性质?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还提高了他们的安全生产的意识.生活不仅离不开化学,而且也是一个大的课堂,创设教学情境要与时代合拍,要尽量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探知的兴趣.创设具有时代特征的真实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产生快乐、积极的情感去解决问题.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学习是否积极与发生的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假如教师能创设具有时代气息的真实的教学情境,学生会感觉到自己就在这个情境中,有很强的探知欲望,会感觉到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自己的使命.假如能顺利的解决,内心会产生无比的喜悦,当然,解决不出来也会产生沮丧,这就体现了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精神.

二、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常常与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关系.初中学生生性好奇,假如他们感觉到学习的材料是很有兴趣的,那么,他们再苦再累也愿意专研、探究,他们的学习状态也会呈现出最佳.在化学教学中,初中学生常常对实验、故事、比赛、动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运用好学生的心理特征,尽量采用这些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学习的新知识感兴趣,从而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教学活动.如,在进行“燃烧的条件”教学的时候,可以这样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人人都知道水火是不能相容的,果真是这样吗?然后将白磷放入盛有热水的试管里,再用导管向白磷通入O2,学生立即看见白磷在水中燃烧起来了!这个情境对学生的兴趣激发作用很大,他们看后的表情几乎可以用瞠目结舌来形容了,探究的欲望十分强烈.创设教学情境,适当的让学生发生认知上的冲突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探索科学的积极性.如,在进行“分子”知识有关教学的时候,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我们在家洗衣服的时候,为什么常常将深颜色的衣服与淡颜色的衣服分开洗呢?有时候到公园里玩,还没有到达花池边,就会闻到花的香味了,为什么呢?

三、情境的创设要有开放性

众所周知,开放性的问题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好基础.假如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问题,只能使学生按照逻辑规律寻找一个唯一的答案,那么,他们的思维是收敛的,缺少创新的.新课改要求我们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尽管创设教学情境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环,但,也应该服务于整个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要尽量具有开放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学习氧气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氧气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它的化学性质可谓比较活泼.因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所以在工农业生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正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工农业生产中,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杜绝氧气,让他们与氧气隔绝.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举两个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说明.设计开放性的情境问题,有利于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也利于学生之间开展交流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就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学以学生个体为中心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有效的促进了师生与生生之间的联系.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多种手段,形式也是多样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以及所拥有的教学资源,灵活的创设,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紧密的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创设.

作者:徐洁工作单位:江苏省常熟市莫城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高效教学研究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教学高效性的基本保障

我们都清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慢慢抹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原因在于知识的枯燥乏味,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没有想象的基础,无法产生任何好奇心,最终导致学习的热情慢慢泯灭。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化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学生在初接触化学时,由于新奇的实验对化学学习充满了乐趣,那么如何保持这种学习的热情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不能为了顾及课堂上几十分钟的时间而忽视课内外知识点的联系

例如,在酸碱中和的练习时,课堂枯燥乏味,可适当拓展一些生活中酸碱中和的应用,比如,被蜜蜂蜇后感觉肌肉又酸又涨,有经验的老师傅就会立刻用肥皂水清洗。酸碱中和,学生一点就通,同时又感觉学到了一招,能够持续保持他们对于化学的学习热情。

2.巧妙提问激发兴趣

有的时候问题比陈述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刚刚举的被蜜蜂蜇了的例子,如果把它换成问题的形式:“被蜜蜂蜇后感觉肌肉又酸又涨,有经验的老师傅就会立刻用肥皂水清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个简单的问题立刻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可继续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解决措施吗?”贴合生活的深入式提问,让学生自发地去思考,用化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注重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是高效课堂的根本

化学探究实验是实践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整合,只有理论知识,缺少实验实践基础知识,在学生解题分析和实验设计时会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应多鼓励学生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及创新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

1“.背实验”不如“做实验”

由于学习竞争愈演愈烈,许多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做更多的练习,想了很多的招数,其中之一为“背实验”。在应试教育中“背实验”诚然是比较有效的招数,既节省了时间,又记住了知识点。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学生不是简单的记忆工具,实验的存在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在这一点上,国外很多国家非常重视。在低年级时注重学生的启发式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到目前为止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只有两位中国人,但可惜都是美籍华人,可想而知,在学生最具好奇心的年龄段采用应试教育模式,就等于抹杀式教学。

2“.做实验”不是“玩实验”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学生进实验室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教师还要对他们进行约束。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污染环境,要求学生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在实验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牢固记住一些本来相对枯燥乏味的知识点。

3.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学生自己实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将之转为学习的动力。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外,还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能照本宣科,尊重实验事实,发现与固有知识出现偏差时,及时思考,学生的创造力及思维、探究能力就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的。

三、精讲多练,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精讲,初中化学知识点多而杂,学生容易出现思维记忆混乱,应及时联系已学知识点,创建知识框架,并针对一些关键性问题针对性讲解,特别是一些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如,冰水混合物不是混合物,依然是一种物质H2O,是纯净物;如,净化后的空气依然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多练,学生听懂不一定会做,教育界有一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学生必须口头回答或实际动手练习,多说多练,学会自己思考问题,活学活用。比如,在溶解度的一些相关计算时,虽然告诉学生方法,但是也得当堂练习,运用“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分别找出饱和溶液中的相关量进行解答,公式代入法谁都会,关键要学生找对数据。

四、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我们将一些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如,蔗糖以分子的形式扩散到水中,NaCl以钠离子与氯离子的形式扩散到水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宏观上看到蔗糖和食盐固体都在水中溶解消失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Flash演示让学生从微观角度看到微粒扩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让学生能更生动、更形象化地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2.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化学课堂上有很多演示实验,一个演示实验需要让班级几十个学生观察,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若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则时间利用率就会降低,若考虑到教学效率,则无法让大多数学生观察到。可以利用实物投影将演示实验投影,将讲台上的实验现象及整个操作过程完整地展示到黑板上,提高学生的全面参与度。

3.运用多媒体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新课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采取几个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自己练习的方式,缺点是部分学生在黑板上有答案的前提下就不会再自己思考问题,无法达到最初的课堂教学目的。运用多媒体使用投影可以随机抽取学生的练习纸,投影其答题情况,既起到了练习、纠正的效果,又提高了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总之,高效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应有的知识,完成“轻负高质”的新课改目标,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让学生感兴趣地学、轻松地学。

作者:张岚工作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第六篇: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一挖掘“生活化”教学素材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在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化学教学的素材,将它服务于教学新知识,这样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化处理,更能吸引学生参与研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溶液酸碱度的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如果选用学生生活中不熟悉的药品,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参与。这时我的设计是:让学生用pH试纸测定生活中常见的食醋、肥皂水、矿泉水、鲜牛奶、洗发剂和护发剂等液体的pH值。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不仅学会了测定的方法,还在愉快的活动过程中收获了成功的体验。又如在学氧化碳性质时,我直接用买来的雪碧进行二氧化碳与水、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实验后学生欢呼“雪碧里真有二氧化碳”。再如在研究蛋白质的性质时,我用学生感兴趣的鸡蛋清和头发做实验材料,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成功的尝试告诉我们:化学教学需要“生活化”的素材。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如采用实物演示、多媒体再现等手段,创设生活化情境,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学习钢铁锈蚀条件时,我展示了生锈的铁钉、小刀,给学生直接的视觉感受。又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我利用火箭发射的视频导入,学生感受着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也为人类学会使用火而自豪,学生热情高涨。化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捕捉学生身边的问题作为情境,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自然地导入新课。比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时,我这样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到很多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铁丝生锈等等,蜡烛燃烧后只留下少量的蜡油,它的质量显然比原来蜡烛的质量小,而铁丝生锈后体积膨胀,铁锈的质量也比原来的铁的质量大。那么,究竟化学变化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变小了?还是变大了?或者是没有变呢?”蜡烛燃烧、铁丝生锈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对变化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变化也是有生活体验的,从这里引入很自然,同时剩余物质的质量一个比原来的小,一个比原来的大,引发认知矛盾,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

营造和谐、自主探究的生活化课堂,是学生增加体验、发展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新课程观指出,课程不应仅仅理解为教材,而应当看做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增加体验,获得发展。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向体验教学转变。比如在“燃烧的条件”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水不能燃烧,汽油能燃烧;纸张能燃烧,但不点燃不会燃烧;有时油锅起火,我们立即盖上锅盖就能灭火。根据以上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讨论:由此你能想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进一步组织学生分组设计方案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设计方案,然后动手进行实验探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最后向全班学生表达交流自己小组的收获。学生自主地构建了知识,获得了体验,同时也促进了其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的发展。

四设计“生活化”反馈练习

化学源自生活,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认知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实现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的理念,这也符合学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比如学习了蛋白质的性质后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卤水点豆腐的原理是什么吗?”学习了碳酸盐的性质后设计题目:家里热水瓶中的水垢可以用什么来除去?并请你动手试一试。又如学习了《结晶》的章节后编写练习: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再如学习了钢铁的冶炼后,练习计算:在炼钢过程中需要用抽样的方法对产品的含碳量进行检测,现抽取6克钢样,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最终收集到0.11克二氧化碳,试通过计算判断该样品含碳量是否已达到钢的要求。设计这些“生活化”的自主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五创建“生活化”第二课堂

“生活化”的化学课堂可以是开放的,不仅仅局限于在教室中进行,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让学生在餐厅里节约水和粮食;在整个校园里垃圾分类入垃圾桶,这正是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生活中的体现。又如在进行化学与环境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状况,并提出有关的建议。学生以6人为一组进行调查并书写一份报告,张贴于教室学习栏中,组间相互观摩学习。另外,还可以采用如辩论赛、魔术、猜谜竞赛,小制作比赛进行灵活的生活化活动。比如开展“塑料的利与弊”、“氧气的功与过”等的辩论赛;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表演“水火相溶”、“魔棒点灯”等魔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猜谜竞赛和利用化学知识进行小制作比赛,如比一比,谁做的叶脉书签好,谁做的汽水好喝等等。通过此类生活化的活动,创建“生活化”的第二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增长知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等。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和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化学无时无刻不存在,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还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交流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生活。

作者:沈龑芳工作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

第七篇: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

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备好课是一个关键,通过有效备课,可以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制定有效的教学环节,预设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备好课,首先就要钻研课程标准,把握住重点、难点。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该阶段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也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还向教师提出了实施教学和评价的建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所以在备课之前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前后联系,合理安排。要备好课,教师还要认真了解学生、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包括很多的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学习理科的思维方式,了解学生喜欢的听课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等等;分析学生包括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等,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于教学。

其次,精心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在化学课上要合理、适时地用好实验。例如,在绪言课上可以利用一些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用“魔棒点灯”、“无中生有”、“变幻无穷”、“烧不坏的手帕”等使学生一接触化学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在学习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时,可以创设以下情境:让学生用手在脸庞边轻轻扇动,学生自己感受轻风拂面的感觉,再告诉学生这其实就是分子在撞击他们的脸,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真实存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充满着化学,只要用心去探究就能领略到化学的无穷奥秘,从而引发了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激情。

第三,适当引导,避免空挡,提高课堂紧张度。

提高课堂紧张度的方法有很多,适时的提问和当堂检测是两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初探王国富(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张百湾中学河北承德068253)【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227-02课程教育研究CourseEducationResearch论坛•交流•227•种比较常用的方法。1.注意适时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一节课刚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听课的效率也比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不少学生会出现“走神”的现象,所以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应该在学生容易走神的时间段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知道在上课时,在自己最容易走神的时候,可能有一个问题在等着他,从而提高上课时的紧张度,激发学习潜能。2.重视当堂检测。课堂检测是检查学习效果、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课堂紧张度的一项措施。通过课堂检测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上的不足,及时纠正,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同时它也是学生了解自己的听课效率、学习成果和调整课堂紧张度的一个砝码。在课堂检测中,可采取竞赛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找到差距,找到追赶的目标。

第四,利用多种技术,丰富课堂。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挂图、演示实验辅助教学的比较多,但这些教学手段都有较大的局限性,必须靠教师的语言去解释,时间长了会给学生造成疲劳感和厌倦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制作一些课件可以充实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利用网页课件教学,把图像、声音、动画、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意无意地对知识进行记忆,且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学生记得快,理解得也快,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在讲灭火的原理时,利用网页课件,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扑灭森林火灾的全过程,在画面刺激下,引发学生讨论:使用了哪些灭火方法?为什么能用这些方法扑灭火灾?从而总结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生的参与度高,对灭火原理的理解也比较深刻,不易遗忘。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化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改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作者:王国富工作单位: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张百湾中学

第八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和把握新课标,通过学习新课改理念和优秀课例,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对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的学习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自主探究,让学生发现过量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不出现浑浊的现象。这样,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同时,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还应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对于石灰石与盐酸的反映案例,教师可针对以上出现的现象要求各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由学生总结出化学反应的现象与药品的用量多少的关系。

二、利用化学科学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激发人的巨大潜能,只有让学生对化学真正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才能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研究从而创造新知识。例如,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教师可以先做几个实验,如“白纸黑字”“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等,一连串有趣的现象燃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化学产生浓厚的趣味性和神秘性。这样整个课堂就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积极主动的思考并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单一的课堂教学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应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整个课堂更加自由、活跃,更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可设计精彩的引言、化学故事、科学家事迹、化学争论问题辩论、化学在生活中的贡献等。例如,教师在进行“元素”(人教版第四单元课题2)教学时,想要通过问题情境来让学生产生求知欲从而引入新课,课前播放一段学生比较熟悉的“盖中盖”广告,在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感到好奇时,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这则广告说明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补充什么?学生猜想后引入元素,这样的教学情境更具生活化、亲切感和好奇,为课堂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总之,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不仅是掌握书本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形成一定的探究思维能力和习惯,真正了解化学,并将化学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义务教育的目的,也是新课改的目的。

作者:王维藏工作单位:河北省黄骅市第三中学